第10课 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
课程标准
1.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
2.理解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及人类社会生活产生的深远影响。
知识梳理
工业革命的背景
政治 确立资产阶级民治政治:君主立宪制;②国内政局稳定
资金 资本原始积累:国内:圈地运动 国外: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黑奴贸易 资本流动自由
原料 国内:资源丰富(如煤铁资源);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②国外:殖民扩张与掠夺,广阔的海外殖民地 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原料。
劳动力 ①圈地运动 使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流入城市,成为自由劳动者。 ②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③人口流动自由
生产技术 ①手工工场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为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提供了条件【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丰富生产技术知识】 生产技术进步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如:牛顿力学的创立与普及) 手工工场时期培养了一批具有熟练技能的工匠,成为工业革命中的技术革新的中坚力量 17 世纪中叶,英国已经成为欧洲的科学技术中心之一。 很多科学家关心社会对技术的需求,热心于生产技术的改进
政策 ①政府积极鼓励经济发展; 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能为资本家带来利润的技术革新,如1624 年 实施专利法(垄断法)
市场 ①国内: 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②国外: 通过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 18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③国内外市场的扩大和需求的增长,推动技术革新兴起(必要条件)【“需要是发明之母”】
两次工业革命历程比较
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60、70年代—20世纪初
前提 政治保障 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19 围内确立 世纪 60、70年代资本主义代议制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条件 市场 圈地运动(国内)
殖民扩张和掠夺(国外)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改革统一国内市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技术 工场手工业积累 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
劳动力 圈地运动 城市化进程
资金 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 一工积累(商品输出和殖民掠夺)
原料 殖民掠夺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亚非拉沦为原料产地
特点 科技关系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发明机器的主要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与技师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国家 首先发生在英国,以英国为中心向法美等周边地区扩展 美德领先;德日俄等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行业 首先并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部门(棉纺织业) 主要发生在重工业
显著成就 蒸汽机的改良和应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工业革命影响
生产力 实现了工业化的各国带来了空前的经济繁荣。
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
农业变革也在欧美地区全面展开。
生产组织
与管理方
式 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垄断组织)
社会阶级
结构 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
了统治地位; 工人阶级迅速崛起(工人运动,促使马思主义产生); 中间阶层的力量开始发展。
社会生活 以工厂为中心形成了很多城市,它们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价廉物美的商品,人们的生活有所改善; 休闲娱乐和群众性体育运动逐渐兴起, 报纸书籍发行量大增,人们的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女性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从总的趋势来看,人口增加明显)。
社会问题 工人居住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欧美各国开始通过社会立法来解决。(空想社会主义产生)
世界市场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继续向世界各地大肆扩张。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
达标检测
1.1884年,普鲁士政府收购了10个公司手里的4000公里铁路,随后还决定停止给予公司以建筑重要路线的新特许权。到1909年,德国全部铁路长度为6万多公里,而属于私人所有的标准轨铁路仅有3600公里。材料意在强调德国( )
A.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B.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C.垄断资本干预政治
D.政府主导铁路发展
2.如表是欧美四国生铁、钢、煤产量的统计数据。对丙国1871年、1891年工业发展情况的解读正确的是( )
欧美四国生铁、钢、煤产量的统计
欧美 四国 生铁产量/千吨 钢产量/千吨 煤产量/百万吨
1871年 1891年 1871年 1891年 1871年 1891年
甲 860 1897 80 740 13.259 26.025
乙 1665 9203 69 4277 29.5 14.09
丙 1564 4641 521 2352 37.0 94.2
丁 6600 7499 600 3200 127 186
A.国内市场不统一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B.国内政局动荡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
C.确立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D.新技术应用滞后导致发展速度下降
3.18世纪中后期,西方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开展极大地改变了欧美的社会结构,社会各种力量此消彼长,社会向着越来越平等的方向演进。因此托克维尔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认为已经推翻封建制度和打倒国王的民主会在资产者和有钱人面前退却,岂非异想!”材料意在强调( )
A.专制制度退出了历史舞台 B.身份平等有利于民主发展
C.产业革命导致了阶层分化 D.贵族和平民地位趋于平等
4.史学家保尔·芒图在《十八世纪产业革命》一书中写到,“事实似乎足够证明,第一批发明家决不是科学家。他们是工艺匠,由于处在实际问题面前,他们就运用他们的天然智慧以及他们的工业习惯上的和工业需要上的高深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其旨在说明( )
A.实现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B.科学理论对生产实践影响深远
C.技术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 D.生产逐渐集中并出现垄断组织
5.德国政治经济学之父李斯特在19世纪40年代多次说道:生机勃勃的工业是民族精神的一剂补药。对经济问题漫不经心是危险的——且不论和英国相比德国的经济很落后,而且德国人将远远落后于法国人和北美人,甚至远远落后于俄国人,这是一种明显堕落的状态,其前景足以将任何爱国者都吓得手足无措。这种观点旨在强调( )
A.德意志与其他国家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B.德意志具备得天独厚的工业资源优势
C.通过推进经济一体化实现德意志统一 D.发展工业经济以提升德意志民族认同
6.有人这样描绘19世纪末欧洲出现的“一日游者”:许多市民利用铁路来到海边浏览胜地——以前只有富人才可以去的地方。四处喧嚷着,就是为了吸上一口新鲜空气。他们三两成群,男人总是穿着黑外套,抱着孩子,毫无生气;他的妻子瘦弱苍白,看得出来还尽量打扮了一番,手里提着一篮子吃的,旁边总还跟着一个小孩子。以上材料表明工业革命后( )
A.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 B.工人虽生活改善但仍被歧视
C.铁路是主要出行方式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