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营 山 县 中 小 学 导 学 活 动 设 计
课题 第9课 新文化运动 课型 新课
导学目标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论著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
重 点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难 点 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把斗争的矛头对准孔教?
导 学 思 路 及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我的反思
自主学习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已经进行了哪些尝试?结果如何?(洋务运动“师夷长技”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鼓吹民权,革命派主张共和,都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2、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朝,为什么还说它的任务没有完成?(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中国人民仍然处于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之下。)《新青年》的创办 1、根据38页“动脑筋”: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捏造出来的”吗?3、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是什么?合作探究你知道当年引进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人物、刊物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章吗?(组织学生“接龙”,当堂掌握陈独秀、李大钊[强调“钊”字的读音和字形特点];掌握《新青年》和《每周评论》;掌握《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强调“庶”字的读音和字义]。) 2、你怎样评价新文化运动?(提醒学生要坚持运用“两分法”: A.意义: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根据40——41页“活动与探究”和“自由阅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卡”的内容,小组讨论如何评价胡适对于“文学革命”的主张,然后由小组代表在班上发言。(教师可以通过“画外音”形式进行启发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原文意思。然后,在提问时采用“剥笋法”层层分解。例如:他主张新文学要首先解放什么?他还主张新文学要反映什么内容?他这些主张都实现了吗?等等。最后,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他主张的文学革命,首要任务是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同时也注意到文学作品的内容必须反映平民中的社会问题。这些在今天都已经成为现实。但是,他没有进一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只停留在改良的层面上,并没有主张彻底的革命。)即时训练1、按照“背景→标志→代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物→基本内容→斗争矛头→发展情况→历史意义和历史缺陷”的线索梳理本课知识。 2、指导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第40页选择题:应选A(陈独秀)。评点总结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她的两面旗帜就是“民主”与“科学”,新时代的青年必须增强民主与科学意识
板书设计 第9课 新文化运动背景人物内容口号意义
备注 本活动设计时间: 2014 年 月 日 使用时间: 年 月 日其它: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