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古诗文默写
八年级下册
期中复习课件
一、式 微
《诗经·邶风》
1.直接默写(请用正楷字书写)
, ? , ?
, ? , ?
胡为乎泥中
微君之躬
胡不归
式微式微
胡为乎中露
微君之故
胡不归
式微式微
二、子 衿
《诗经·郑风》
1.直接默写(请用正楷字书写)
, 。 , ?
, 。 , ?
, 。 , !
如三月兮
一日不见
在城阙兮
挑兮达兮
子宁不来
纵我不往
悠悠我思
青青子佩
子宁不嗣音
纵我不往
悠悠我心
青青子衿
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1.直接默写(请用正楷字书写)
, 。 , 。
, 。 , 。
儿女共沾巾
无为在歧路
天涯若比邻
海内存知己
同是宦游人
与君离别意
风烟望五津
城阙辅三秦
四、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1.直接默写(请用正楷字书写)
, 。 , 。
, 。 , 。
徒有羡鱼情
坐观垂钓者
端居耻圣明
欲济无舟楫
波撼岳阳城
气蒸云梦泽
涵虚混太清
八月湖水平
一、关 雎
《诗经》
1.直接默写(请用正楷字书写)
, 。 , 。
, 。 , 。
, 。 , 。
, 。 , 。
, 。 , 。
钟鼓乐之
窈窕淑女
左右芼之
参差荇菜
琴瑟友之
窈窕淑女
左右采之
参差荇菜
辗转反侧
悠哉悠哉
寤寐思服
求之不得
寤寐求之
窈窕淑女
左右流之
参差荇菜
君子好逑
窈窕淑女
在河之洲
关关雎鸠
二、蒹 葭
《诗经》
1.直接默写(请用正楷字书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宛在水中沚
溯游从之
道阻且右
溯洄从之
在水之涘
所谓伊人
白露未已
蒹葭采采
宛在水中坻
溯游从之
道阻且跻
溯洄从之
在水之湄
所谓伊人
白露未晞
蒹葭萋萋
宛在水中央
溯游从之
道阻且长
溯洄从之
在水一方
所谓伊人
白露为霜
蒹葭苍苍
1.与君离别意, 。
2.海内存知己, 。
3. ,波撼岳阳城。
4.坐观垂钓者, 。
5.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
同是宦游人
天涯若比邻
气蒸云梦泽
徒有羡鱼情
落英缤纷
理解性默写
巩固训练
1. 《桃花源记》(陶渊明)
(1)《桃花源记》中“ , ”两句色彩绚丽,突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2)文中综合视觉和听觉,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句子是: , 。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3)作者选取两个不同年龄段的人来传达桃花源中人们生活安乐自在的句子 , 。
(4)桃花源人自己表明来桃花源居住原因的句子是:
, 。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 《小石潭记》(柳宗元)
(1)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语句是: , ______________, , 。
(2)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
俶尔远逝
(3)《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语句是: , ____________。
(4)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能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语句是:
, 。
斗折蛇行
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3. 《关雎》
(1)最能体现《关雎》一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 , 。
, ”。
(2)《关雎》中以“ , ”将主人公长夜无眠、思绪万千以至难耐的相思之苦,形象深刻地表现出来。
(3)《关雎》中,从听觉的角度表现河岸鸟鸣的美好场景的句子是“ , ”。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
4. 《蒹葭》
(1)《蒹葭》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 , ”。
(2)《蒹葭》中,“ , 。 _________, ”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的朦胧之美,刻画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意境。
(3)《蒹葭》中,用“ ”“ ”
“ ”表现了追求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在水一方
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所谓伊人
课外古诗文诵读理解性默写
1.《子衿》中“ , ”的内心独白,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主人公强烈的情感形象地表达出来。
2.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交代送别之地与友人将去之地,气势宏伟,为下文抒情奠定基调的诗句是:
, 。
3.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可用来鼓励和安慰朋友,道出了古今上下几千年人们心声的名句是:
, 。
4.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流泪的诗句是: , 。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
5.读唐人诗歌,可见诗人的心胸气魄。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 , ”可见王勃旷达的胸襟,他心中的友情已突破时空的阻隔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诗句是: , 。隐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的诗句是:
, 。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劝慰友人不要哀伤,体现诗人豁达,爽朗的胸怀的诗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句子是: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理解运用
(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用想渡湖却没船来比喻诗人渴望出仕而无人引荐的句子是“ , ”。
(2)【运用型默写】中国人取名经常从古诗中寻找灵感,如“陈云梦”这一人名就出自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 ,
”这两句诗。
波撼岳阳城
气蒸云梦泽
端居耻圣明
欲济无舟楫
成语积累
解释下列成语
大彻大悟
彻底觉悟或醒悟。
叹为观止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解释下列成语
戛然而止
声音突然中止。
张灯结彩
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解释下列成语
鸡犬相闻
每家鸡和狗的叫声互相听得到,表示很近的距离,也表现一种和睦的景象。
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黄发垂髫
指老人和小孩。
《桃花源记》复习题
基础积累
解释文中加点词,并翻译全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 )业。缘( )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
( )缤纷。渔人甚异( )之,复前行,欲( )穷( )其林。
尽
想要
对……感到惊异
落花
沿着,顺着
作为,当作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芳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纷纷。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 )若有光。便舍( )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 )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全,都
听到
互相
交错相通
类
整齐的样子
房屋
仅仅、只
舍掉
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似乎有点光亮。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可以互相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见渔人,乃( )大惊,问所从来。具( )答之。便要
(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 )邑人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 )。
问今是何世,乃( )不知有汉,无论( )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 )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
(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 )云:
“不足( )为( )外人道也。”
对,向
值得
告诉
邀请
感叹惋惜
详细地说出
不要说,更不必说
竟然,居然
隔绝、不通音讯
于是、就
绝的地方
与人世隔
妻子儿女
全,都
同“邀”,邀请
详细
于是,就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就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就更不必说魏、晋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件一件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听罢,)他们都很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他们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开。(临别时)这里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既出,得其船,便扶( )向( )路,处处志( )
之。及( )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
( )向( )所志( ),遂迷,不复得路。
记号
先前的
寻找
拜访
到
做记号
先前的
沿着、顺着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到了郡城,拜访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 )往。未果
( ),寻( )病终。后遂无问津( )者。
访求、探求
随即,不久
实现
打算,计划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到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就因病去世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求桃花源了。
·知识梳理
一、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便要还家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
2. 古今异义
(1)芳草鲜美
古义:__________ 今义:食物味道好
要
邀
邀请
新鲜美好
二、重点句子翻译
1.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3.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芳草遍地,新鲜美好,落花繁多。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都可以互相听到。
4.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一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他们都感叹惋惜。
到了郡城,去拜访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
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进入桃花源
发现桃花源
做客桃花源
离开桃花源
再寻桃花源
①渲染了神秘的气氛
②为下文写桃花源的神奇美作铺垫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环境优美、和平安定、自由快乐 → 幸福生活
尊老爱幼、热情好客 → 民风淳朴
一派祥和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①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
②暗示了桃花源的故事是虚构的
桃花源记
线索:渔人的行踪
【思维导图】
《小石潭记》复习题
基础积累
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从小丘西( )行百二十步,隔篁竹( ),闻水声,如( )鸣珮环,心乐( )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 )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 )络( )摇( )缀( ),参差( )披拂( )。
随风飘拂
参差不齐
牵连
摇曳
缠绕
蒙盖
格外
以……为乐
好像
竹林
向西
从小土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珮环碰撞的声音,(我的)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石潭,潭水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的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 )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 )远逝,往来翕忽
( ),似与游者相乐。
轻快迅疾的样子
忽然
静止不动的样子
穿透
依傍
大约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鱼儿)静止不动,又忽然间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迅疾,好像和游人互相逗乐。
潭西南而望,斗( )折蛇( )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 )差互( ),不可知其源。
交错不齐
像狗的牙齿那样
像蛇那样
像北斗星那样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 )神寒( )骨,悄怆( )幽邃( )。以其境过清( ),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
离开
停留
凄清
深
凄凉
使……寒冷
使……凄凉
坐在小石潭边,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让人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凄凉幽深。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 ),曰恕己,曰奉壹。
年轻人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随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日光下澈
原意为:下面,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
斗折蛇行
原意为:北斗星,在句中的意思为: ____________
原意为:蛇,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
其岸势犬牙差互
原意为:狗的牙齿,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
向下
像北斗星那样
像蛇那样
像狗的牙齿那样
形容词作动词
①似与游者相乐
原意为:快乐,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
②凄神寒骨
原意为:凄凉,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
原意为:寒冷,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①心乐之
原意为:快乐,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
嬉戏,逗乐
使……感到凄凉
使……感到寒冷
以……为乐
重点句子翻译
(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过凄清,不可以过久停留,就题字离去。
(5)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本文中有什么作用?
——不仅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凄苦的心境,寓情于景,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思想感情的主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所以这里的乐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石潭记
寻潭址
观潭景
潭水:清澈透明
游鱼:动静结合
特写镜头
望潭源
溪身:曲折蜿蜒
岸势:参差不齐
比喻
感潭境
寓情于景
记录同游者
气氛:幽深冷寂
水——清
石——怪
树——青
感受:凄苦孤寂
侧面描写
拟人手法
隔—闻—伐—取—见
(移步换景)
补充交代
环境清幽
孤寂凄苦
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描写了小石潭的石、水、游鱼及周围的树木等,渲染了小石潭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主旨归纳
文学常识
1.陶渊明,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他是东晋诗人,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2.柳宗元,字子厚,唐宋八大家之一,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第三单元】
3. 《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首。《诗经》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成风、雅、颂三类。“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祭祀。《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赋是直陈其事,比是借物譬喻,兴是托物起兴。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式微》选自《诗经·邶风》,《子衿》选自《诗经·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