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1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同步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25 08:4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 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胡焕庸线”是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界定了我国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基本格局。人口分布基尼系数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均衡度的指标,其数值在0~1之间,数值越大,表示人口空间分布越不均衡。下表示意我国2000~2020年人口分布基尼系数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2000年 2010年 2020年
全国 0.711 0.718 0.735
胡焕庸线两侧 东南半壁 0.517 0.534 0.566
西北半壁 0.754 0.748 0.752
1.“胡焕庸线”两侧人口分布东密西疏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然环境差异 B.经济水平差异 C.历史文化差异 D.国家政策差异
2.降低我国西北地区人口分布基尼系数的可行措施是( )
A.着力发展省会城市 B.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C.提高城镇化的水平 D.加快推进产业升级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下图为2010~2022年我国新生儿人口统计图。2022年全国幼儿园数量比上年减少5610所,近15年来首次出现负增长,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627.55万人,比上年减少177.66万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2022年幼儿园数量出现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幼儿园规模扩大,小型幼儿园被兼并 B.出生人口数下降,适龄儿童数量减少
C.人口迁移频繁,适龄儿童入园率下降 D.人口政策调整,促使人口出生率下降
4.新生儿人数的变化趋势,预示未来( )
A.家庭负担持续减轻 B.人口老龄化得以缓解
C.青少年升学压力增大 D.婴幼儿产品市场萎缩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人口约555.6万(2022年),下图示意芬兰城镇分布及90%人口分布北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据图判断,芬兰人口的分布特点是( )
A.多沿河湖分布 B.多沿边境分布 C.南部多北部少 D.丘陵多平原少
6.芬兰人口分布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政治②经济③气候④水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下图为世界部分大洲距离海岸200 km范围内面积和人口占各洲的比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7.此图反映的世界人口分布特点是( )
A.中纬密、高纬稀 B.沿海密、内陆稀
C.平原密、高原稀 D.北半球密、南半球稀
8.导致图示人口分布不均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地形
9.大洋洲距离海岸200 km范围内人口所占比重最大,说明大洋洲( )
A.沿海人口数最多 B.人口增长最快 C.经济最发达 D.内陆自然环境恶劣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非劳动年龄人口指14岁及以下和65岁及以上人口。读北京、浙江、河南和贵州四省人口年龄结构图(数据来源于第六次人口普查),完成下面小题。
10.关于四省抚养比大小说法正确的是( )
A.北京大于浙江 B.北京最高
C.浙江大于河南 D.贵州最高
11.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浙江人口抚养比变大,原因是( )
A.人口出生率下降 B.老龄化加剧
C.外省劳动力迁入 D.延迟退休
图示为世界距海岸200km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在距海岸 200km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的比例小于 30%的大洲中,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小的是( )
A.非洲 B.南美洲
C.亚洲 D.欧洲
13.下列地区中人口分布最为密集的是( )
A.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B.亚马孙平原
C.尼罗河三角洲 D.塔里木盆地
黑河—腾冲一线由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用以划分我国人口密度对比的区域,是我国人口地理重要分界线。近一个世纪以来,我国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宏观格局更加突出。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4.下列各省区人口密度对应正确的是( )
A.青海10-100 B.山西100-300 C.云南300-500 D.辽宁>500
15.黑河一腾冲一线以东人口密度大,与其形成关联较小的是( )
A.水热组合条件好 B.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
C.地形较平坦开阔 D.油气资源丰富,矿产种类多
16.有助于缓解我国人口分布格局差异大的合理措施是( )
A.放开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加强经济扶贫,优化资源配置
C.移民大量搬迁,异地居住 D.完善工业布局,加快产品流动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出生率降低、预期寿命延长等人口变动特征的出现和深化,世界正在经历部分相似的人口转变过程和一些共性的人口问题。然而,由于各国人口变迁的历史起点、影响人口变动的社会经济文化因素强弱、政府人口政策等各不相同,国家间会长期呈现不同发展阶段的相应特征和自身独特的演变进程。下图示意美国1950—2010年老年人口统计。
(1)据图分析1950—2010年美国老年人口变化特征。
(2)据图推测美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及其带来的主要影响。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国际上通常认为当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老龄率占21%以上则定义为超老龄社会。2023年末,中国人口总数140967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图示意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化趋势。
(1)
简述当今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2)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针对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请提出可行性应对措施。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加拿大位于北美洲北部,临太平洋、大西洋、北冰洋三大洋,南部与美国本土接壤。领土面积约998万平方千米,人口约3813万(2021年6月)。多伦多是加拿大最大的城市,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人口达600多万人,蒙特利尔是加拿大第二大城市。下图示意加拿大人口、矿产及主要城市分布。
(1)简述加拿大人口的分布特征。
(2)分析加拿大东南部人口密度大的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2.B
【解析】1.我国“胡焕庸线”的西北半壁多高原山地,气候高寒、干旱,气候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导致区域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胡焕庸线”的东南半壁地形相对较为平坦,自然条件良好,是传统的农耕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口相对密集。因此我国人口分布存在胡焕庸线的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差异,而不是经济水平的差异(经济水平的差异也是自然环境差异导致的)、历史文化的差异和国家政策的差异,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可以吸引人口回到乡村,有利于降低人口集中分布于少数大城市的状况,降低人口分布基尼系数,B正确;着力发展省会城市、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推进产业升级都将使人口向城市集中,不利于人口的均衡分布及降低人口分布基尼系数,ACD错误。故选B。
【点睛】“胡焕庸线”直观反映出我国人口分布的格局,线的东南侧人口稠密,线的西北侧人口稀疏。此线成为地理研究和国家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该人口线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重合。
3.B 4.D
【解析】3.受经济发展、居民生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整体呈下降趋势,随着出生人口数下降,幼儿园适龄儿童数量减少,这是导致幼儿园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B正确;幼儿园规模扩大,小型幼儿园被兼并只是少数地区的现象,对总体数量影响小,A错误;我国适龄儿童入园率较高,并没有下降,C错误;现阶段我国放宽计划生育政策,一定程度上鼓励生育,会刺激新生儿数量增加,幼儿园会增加,D错误。故选B。
4.由图表信息可知,在2016年之后我国新生儿人口不断下降,婴幼儿产品需求会随之减少,市场萎缩,D正确;对于有子女的家庭,负担并不会减轻,A错误;新生儿数量减少,新增人口减少,人口老龄化会加剧,B错误;新生儿数量减少,升学压力应有所缓解,C错误。故选D。
【点睛】人口增长分为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自然增长主要在于本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当本地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较多,反之则较少。机械增长一般指的是人口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气候、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因素,目前影响人口迁移最主要的因素在于经济因素。
5.C 6.B
【解析】5.读图可知,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南部地势平坦,河流多位于北部山地丘陵地区,而南部地区城镇较多,北部地区城镇较少,由此可以判断出图示区域人口分布特点为南多北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政治因素对现有人口格局分布的影响较小,从整体布局考虑,政治因素应是引导人口向全国范围分流,促进全国范围的开发与发展,①错;南部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便于生产生活,发展经济,经济发展水平高,吸引人口流入,而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崎岖,不利于城镇建设以及生产生活,人口分布少,外流多,②对;北部纬度高,气候寒冷,加上受极地气团影响,冬季严寒,人口少,而南部纬度低,气候温和,适宜居住,人口多,③对;无论是北部还是南部,河流、湖泊众多,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较小,④错误。综上分析,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人口分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主要通过纬度、地势地形和气候反映出来。历史条件也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一个因素。历史上人口长期增殖的结果,往往造成在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一般较多。
7.B 8.B 9.D
【解析】7.根据题干分析,此图反映的是各大洲距海岸200km范围内面积和人口比重。题中无纬度条件,无法判断纬度范围,A项错误。各大洲距海岸200km范围内人口数量都超过了面积比重,说明沿海人口多,内陆人口少,B项正确。本题中无地形方面的条件,无法判断地形状况,C项错误。根据题中的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南半球大洲来看,也是距海岸200km范围内人口数量超过面积比重,D项错误。故本题选B。
8.题中的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大多数区域为热带,气候炎热,但仍有较多人口分布,所以影响分布不均的原因不是气温,A项错误。沿海相比内陆,降水较多,可利用的水资源更加丰富,能够支撑经济发展和供养更多人口,B项正确。本题中的欧洲沿海及赤道附近的沿海地区由于有多雨的气候,光照不是十分充足,C项错误。沿海地区大多地形平坦,但不是人口稠密的决定性因素,供养大量的人口需要充足的水资源,而影响水资源数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是降水,故D项错误。故本题选B。
9.本题中的条件是人口分布比例,无法准确确定大洋洲是否为沿海人口实际数量的多少,A项错误。本题未提供有关人口增长率的相关条件,无法确定其人口增长速度,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的经济最发达,C项错误。大洋洲主要国家为澳大利亚,其内陆多分布沙漠戈壁,气候炎热干旱,自然环境恶劣,D项正确。故本题选D。
【点睛】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沿海地区人口比较稠密,距海近一般降水都比较丰富,且能够利用便利的海上运输条件和充足的渔业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大洋洲的主要国家澳大利亚,由于其中部内陆地区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自然条件恶劣,其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及北部沿海地区。
10.D 11.B
【解析】10.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岁及以下人口占比:贵州>河南>浙江>北京;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贵州、河南、浙江、北京差异很小;15—64岁人口占比:贵州<河南<浙江<北京。读材料可知,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非劳动年龄人口指14岁及以下和65岁及以上人口。综上所述,可以推算出,四省抚养比中,贵州>河南>浙江>北京,北京小于浙江,贵州最高,AB错误,D正确;河南大于浙江,C错误。故选D。
11.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中抚养比的定义可知,人口出生率下降、延迟退休会导致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减少,降低人口抚养比,AD错误;外省劳动力迁入会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数增多,使浙江人口抚养比变小,C错误;老龄化加剧会导致非劳动年龄人口数增多,会导致浙江人口抚养比变大,B正确。故选B。
【点睛】人口抚养比=(14岁及以下人口数+65岁及以上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
12.A 13.C
【解析】12.据图可知,距海岸200km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的比例小于30%的大洲有亚洲、非洲和南美洲,其中亚洲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约为50%,非洲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约为45%,南美洲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约为60%,故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最小的是非洲,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人口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表现为距海岸200km范围内陆地面积占洲总面积的比例较小,但人口占洲总人口比例较大,据图可知,非洲该特征最为明显,同时尼罗河三角洲由于水资源丰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人口较为密集,C正确;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人口较为稀疏,A错误;亚马孙平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较为稀疏,B错误;塔里木盆地距海较远,降水较少,人口密度较低,D错误。故选C。
【点睛】在地形平坦、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地区,人口数量较多,人口分布密度较大。
14.B 15.D 16.B
【解析】14.读图可知,山西人口密度为100-300,B正确;青海人口密度<10,A错误;云南人口密度为100-300,C错误;辽宁人口密度为100-300,D错误。故选B。
15.我国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黑河一腾冲一线以东地区资源较少,D符合题意;黑河一腾冲一线以东地区主要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热组合好,气候温暖湿润、地势较为平坦开阔,自然条件优越,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人口密度大,AC不符题意;黑河一腾冲一线以东地区靠近海洋,位置优越,经济发展水平高,B不符题意。故选D。
1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西部地区较为落后,可以加强经济扶贫,优化资源配置,B正确;放开生育政策不能缓解人口分布不均的格局,A错误;西部生态脆弱,人口容量小,不宜大量移民,C错误;完善工业布局,加快产品流动不能缓解人口分布不均的格局,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 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资源、土壤、矿产资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经济发展水平、 城镇化水平、交通条件、政治、文化、历史等。
17.(1)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老年人口占比整体上呈增加趋势,但1990--2000年占比有所下降。
(2)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严重和生育率下降。
主要影响:导致劳动力不足;增加公共财政压力,加重社会负担;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逐渐增多,无人看护。
【分析】本题以美国1950—2010年老年人口统计图为材料,涉及美国老年人口变化特征、美国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及其带来的主要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详解】(1)观察1950-2010年美国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及占比图可知,美国65岁以上人口数量持续上升;老年人口占比整体上呈增加趋势,老年人口占比1950—1990年上升较快;1990-2000年占比有所下降;2000—2010年略有上升。
(2)读图可知,目前美国65岁老年人占比大于12%,可推测美国出现了严重的老龄化现象和生育率下降的问题。影响:老年人的增加,由于劳动能力较弱,因此需要较多的公共财政支出,增加了政府和社会的负担;同时老年人比例增多,显示青壮年人数比例下降,劳动力减少,经济发展不稳定,且独生子女或无子女的老年人数逐渐增加,空巢老人增加,社会伦理道德逐渐丧失等。
18.(1)老年人口数量多,比重大;老龄化严重;老龄化速度加快
(2)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需求减弱,影响经济发展;劳动力减少,影响社会生产;社会、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影响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3)鼓励生育;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健全社会养老福利体系;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适当延长老年人退休年龄等。
【分析】本题以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化趋势图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人口老龄化特点、影响及应对措施,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由材料信息“2023年末,中国人口总数140967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1676万人”可知,老年人口数量多、比重大;2023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率达21676/140967=15.4%,远超7%,说明中国老龄化现象严重;读图可知,中国大概2000年左右进入老龄化社会,2020年后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到2035年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1%以上,进行重度老龄化阶段。
(2)人口老龄化严重,消费水平下降,社会需求减弱,影响经济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影响社会生产;老龄化加剧,老年人退休、养老费用增加,使社会、家庭养老负担加重,影响生产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3)针对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适当调整人口政策,鼓励生育,提高出生率,缓解人口老龄化,应对我国将来的劳动力不足;我们可通过大力发展经济,减轻社会养老负担;建立健全社会养老福利体系,保障老年人生活;弘扬尊老爱老的优良传统,构建和谐的家庭养老模式;适当延长老年人退休年龄,缓解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19.(1)人口密度低,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南部人口较多,北部人口较少;东南部(五大湖附近)多伦多、渥太华等城市群地区人口密度最大;沿铁路线分布。
(2)纬度较低,温度较高,气候适宜;热量条件好,农业基础较好;矿产资源集中,工矿业发达;五大湖湖运和铁路等,水陆交通便利;有多伦多、渥太华、蒙特利尔等全国大城市,形成城市群;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欧洲殖民者较早到达和经营的地区,开发历史较早。
【分析】本题以加拿大人口分布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人口分布特征,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分析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加拿大的人口密度小,南北方人口分布差异大,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人口主要分布在南部地区,北部人口较少,东南部五大湖附近地区(多伦多、渥太华等城市群)人口最为集中,密度最大;南部铁路沿线人口分布较多。
(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可归纳为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大类。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和其他因素等。此外,土壤肥力、矿产资源的分布等也会影响人口的分布。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历史等。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加拿大纬度位置高,气候寒冷,东南部地区纬度较低,温度较高,气候温和;东南部位于五大湖附近,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热量条件好,农业基础好;铁路线较密集,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工矿业发达;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加拿大东南部是欧洲殖民者较早到达和经营的地区,开发历史较早;多伦多、渥太华等城市群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因此,加拿大东南部人口密度大。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