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乡村和城镇内部的空间结构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999~2021年期间江西婺源篁岭村聚落用地的扩展方向、利用强度、功能类型等变化,在时空上则表现为聚落资源、设施、生态、环境等要素不断发生演变的过程。下图示意1999~2021年篁岭乡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模式时空演变的三种模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篁岭乡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模式时空演变的顺序为( )
A.甲→乙→丙 B.乙→甲→丙
C.甲→丙→乙 D.丙→乙→甲
2.随篁岭乡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的演变,该乡村用地类型( )
A.居住用地占比升高 B.未发生明显变化
C.农用地面积增多 D.用地功能趋向多样
3.在丙模式所处阶段,篁岭新村村民主要从事( )
A.文旅服务 B.传统农耕 C.民俗表演 D.服装加工
某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在城区部署电动汽车反向充电(电动汽车给电网充电)新型装置。未来电动汽车既可作交通工具,还可利用峰谷电的时机,成为移动充电宝,为车主增加收入。下图为该市局部城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4.电动汽车反向充电的高峰时段最可能是( )
A.0:00-4:00 B.8:00-12:00 C.18:00-22:00 D.20:00-24:00
5.反向充电新型装置最可能布局在大型地面停车场,且工作日利用率高的区域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组合式空间结构模式”是在城市内部各个功能用地组团(两个或两个以上)之间分散成组布局的空间形态格局。组团与组团之间没有特别明显的主次与规模大小之分,整体呈现出相对均衡的空间格局,各个用地组团之间通过交通干线形成联系,并通过生态空间加以隔离和区分。下图为组合式空间结构规划模式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相较于集中用地而言,“组合式空间结构模式”的优势有( )
①改善城市环境质量②促进商业规模扩大③缓解交通拥堵④便于市政管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该模式的城市空间结构属于( )
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棋盘状模式
8.“组合式空间结构模式”的城市其发展方向最合理的是( )
A.各组团用地边缘控制占用农业用地 B.城区中心着重增加楼层高度
C.城区中心增加公共设施 D.各组团用地边缘可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北京市朝阳区面积470.8平方千米,2013年常住人口384.1万。下图为在朝阳区498个社区中,流动商贩自发形成的早市、午市和晚市聚集状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推断甲社区附近的城市用地为( )
A.居民居住用地 B.娱乐康体用地 C.工业用地 D.外事用地
10.本着政府引导,兼顾就近消费者、商贩效益与城市监管的原则,下列地区中适宜设置固定型摊贩区的是( )
A.党政机关附近 B.城市干道两侧 C.学校、医院附近 D.公园绿地内外
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类经济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类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下图为我国某城镇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①线与②线是住宅用地付租能力十年间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当①线变成②线时,该城镇( )
A.商业用地的范围扩展 B.住宅用地的范围扩展
C.工业用地的范围扩展 D.交通通达度先降后升
12.该城镇地租水平曲线最终呈现为( )
A.A B.B C.C D.D
为了加快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河南省对某村庄下辖5个自然村分批次进行搬迁和空间重组。搬迁后总体上村庄发展呈高质量和多样化布局的趋势,但村民对公共文化高质量的需求与公共文化空间失衡。下图示意该村庄16~40岁村民搬迁前后对公共文化活动类型偏好选择趋势。完成下面小题。
13.与搬迁前相比,搬迁后该村公共文化活动类型更加( )
A.均衡化 B.单一化 C.封闭化 D.个体化
14.搬迁后该村村民文化需求与公共文化空间失衡,主要原因是( )
A.城乡产业的融合度不高 B.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足
C.土地利用结构更为复杂 D.村民缺少休闲娱乐时间
15.未来该村可能( )
A.居民联系越加密切 B.传统文化继续繁荣
C.人口产业大量迁出 D.城乡界限逐渐模糊
我国某城郊型村庄,受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乡村工业化的发展影响,该村内部空间结构布局演变明显。读该村空间布局演变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关于该村土地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用地比重增加 B.居住用地比重下降
C.建设用地比重增加 D.公共用地比重增加
17.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乡村,过去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庭院正转变为统一规划的居住区,这样有利于( )
A.分散设置基础设施 B.集约利用乡村空间
C.分散农业生产区 D.逐渐淡化功能分区
二、综合题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为某城市的新城规划图,后期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又做了部分调整。目前该新城区被称为该城市“最适宜居住的区域”。
(1)指出图中a、b用地类型。
(2)该区计划在甲、乙两处综合客运枢纽中拆除一处,你认为哪一处最可能被拆除 并说明理由。
(3)该新城区被称为该城市“最适宜居住的区域”,请说明原因。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2019年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而人口增长率为7.2%。
(1)该城市拟在乙地建化工厂,从环境保护角度判断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
(2)从交通、地价、资源等方面,分析在丙地布局工业区的原因。
(3)该市人口增长率远高于人口自然增长率,试简述这种人口迁移现象的成因。
20.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攀枝花位于金沙江畔,1953年的地质普查中攀枝花找到了钒钛磁铁矿而且呈带状分布的规律。同年4月22日,为了便于保密,国务院下发《关于攀枝花特区更名问题的批复》,同意将攀枝花特区改名为“渡口市”。1987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材料二:“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地居住。近年来老钢铁工业城市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2015年来此过冬养老人数近10万,攀枝花正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2015年攀枝花市长张剡在中国(攀枝花)芒果产业发展论坛上以“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向参会人员发出邀请。
材料三:下表为攀枝花气温、降水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全年
月均温/°C 13.6 16.8 21.0 24.4 25.8 26.3 25.2 24.7 22.4 20.2 16.1 12.8 20.8
降水/mm 4.2 3.5 10.0 11.7 45.4 133.4 207.1 210.0 140.9 61.2 20.5 1.5 849.4
材料四:下图为四川省攀枝花市区位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从人口迁移的角度分析攀枝花建市的主要原因。
(2)从材料推测攀枝花市市长提出“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的理由。
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2年2月4日—2月20日,北京携手河北省张家口市成功举办了冬奥会,这次盛会使张家口得到了全球的关注。张家口市的前身“张家口堡”始建于明朝,以“武城”之誉而雄冠北疆。随着“北方丝绸之路”的兴起,张家口堡逐渐成为欧亚内陆最重要的商埠之一,但是随着现代工业与城市群的发展,张家口却成为“大都市阴影区”,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其他城市。冬奥会为张家口的二次腾飞提供了机会,借力冬奥效应张家口将大力发展“后奥运经济”。
下左图示意京津冀地区地形状况;下右图示意该地区城市类型分布(注:按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将城市分为滞后型、中等型、发达型)
(1)张家口形成、兴盛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为 、 。
(2)分析张家口成为京津冀城市群“大都市阴影区”的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D 3.A
【解析】1.随乡村旅游发展,用地规模扩展、利用强度增大、功能类型增多,对外交通更加便利,聚落空间结构趋于复杂,因此篁岭村空间结构模式的演变顺序为乙→甲→丙。因此,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据图中信息可知,随着篁岭乡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的演变,用地类型发生明显改变,B错误;其中商业和服务业用地占比升高,居住用地占比下降、农用地面积减少、用地功能趋向多样,AC错误,D正确。故选D。
3.丙阶段,生产区大幅缩减,表明该村旅游业已经进入成熟段,村民主要从事文旅服务,A正确。传统农耕是乙阶段,B错误;民俗表演是文旅服务的一种形式,C错误;服装加工并非该村村民主要从事的行业,D错误。故选A。
【点睛】22年来,篁岭乡村旅游聚落用地空间格局的演变,经历缓慢上升,迅速增加,扩展回落三个阶段,由古村“点状式”扩展演变为“古村式”,新村“团状式”和“外围扩展”;单一的村民居住型用地比例大幅降低,向“居住-旅游-商服”多元复合型功能演变,在空间结构模式上分别表现为单核点状式,多点线性式和多线块状式。
4.B 5.A
【解析】4.电动汽车反向充电是指电动汽车在电力需求低峰时段充电,而在电力需求高峰时段放电给电网,以平衡电网的供需关系。一般来说,电力需求的高峰时段是白天,尤其是工作日的上午和下午,这是因为在这个时间段内,商业、工业和居民用电都比较高。因此,电动汽车反向充电的高峰时段也应该是电力需求较高的时段。选项A(0:00-4:00)是深夜到凌晨的时段,这个时段电力需求通常较低,不是反向充电的高峰时段。选项C(18:00-22:00)是傍晚到晚上的时段,虽然电力需求会有所上升,但通常不如上午时段高。选项D(20:00-24:00)是晚上到深夜的时段,电力需求会逐渐降低。选项B(8:00-12:00)是上午的工作时段,电力需求通常较高,因此是电动汽车反向充电的高峰时段,B正确,ACD错误。故选B。
5.反向充电新型装置布局需要考虑到电力需求、停车场的规模和停车需求。大型地面停车场通常有充足的停车空间,而且如果停车场位于电力需求高的区域,反向充电装置的利用率也会更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区域位于工业区,这里白天有大量车辆停放(工人停放),且电力需求较高。因此,甲区域是反向充电新型装置布局的理想地点,工作日利用率会相对较高,A正确;住宅区在白天汽车停放较少,B错误;商业区用电量相对工业区少,C错误;绿地用电量少,且不会有大量汽车停放,D错误。故选A。
【点睛】随着电动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电池技术的进步,电动汽车反向充电技术有望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一些专家预测,未来的电动汽车可能会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具有储能功能的“移动充电宝”。此外,随着电网智能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电动汽车反向充电技术也将为电网的高效经济运行提供重要支撑。
6.B 7.C 8.A
【解析】6.由材料可知,“组合式空间结构模式”的城市呈多中心布局,这种布局的优点是可减少城市由过度密集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地域污染源也呈现分散布局,规模小,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但缺点是用地分散,联系不便,不利于市政管理和商业规模扩大。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B。
7.读图可知,自然生态林地(水域)将城市功能区分隔开呈多核心模式布局,交通干线将多个核心城区连接,故为多核心模式,故选C。
8.由材料可知,组团与组团之间没有特别明显的主次与规模大小之分,整体呈现出相对均衡的空间格局,读图可知,各组团用地边缘是自然生态林地与水域,控制占用农业用地,可有效保护城市区域生态环境,A正确;城区中心为公共中心,不应着重增加楼层高度,增加公共设施,BC错误;各组团用地边缘为生态区,不应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D错误;故选A。
【点睛】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影响因素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无论是农用地,还是城市建设用地,均是以区域土地资源的自然条件为基础展开的;同时,又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9.B 10.C
【解析】9.甲地附近早市、晚市为流动商贩高密集区,午市为不显著区。结合早市、午市和晚市的时间推断,甲地区12—18点人员较少,分析四个选项可知娱乐康体用地在12-18点时间段,人口流动量最少,所以推断甲社区的城市用地为娱乐康体用地可能性更大,B正确。居民居住区用地,夜间休息时间20点-次日8点人员密集,9点-18点人口稀疏,居民纷纷出小区上班,不符合早市时间段状况,A错误;工业用地和外事用地,白天工作时间人员密集,CD错误。故选B。
10.本着政府引导,兼顾就近消费、商贩效益与城市监管,学校医院附近人口密集,适宜设置固定型摊贩区,C正确。党政机关附近设置摊贩区影响办公环境,A错误;城市干道两侧设置摊贩区,影响交通,B错误;公园绿地内外设置摊贩区,影响公园绿地环境,D错误。故选C。
【点睛】流动商贩所从事的是第三产业。商业和服务业应该指向消费人群,商贩密集区,人口密度大,市场广阔。
11.B 12.C
【解析】11.据材料可知,①线与②线是住宅用地付租能力十年间的变化。当①线变成②线时,住宅功能区向郊区拓展,住宅用地的范围扩展,B正确;①线与②线代表住宅付租能力,与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无关,AC错误;自城镇中心向外围交通通达度降低,D错误。故选B。
12.据图分析,商业由于付租能力最强,同时也需要便捷的交通和较大的客流量,其分布应距离城镇中心最近;住宅区的付租能力低于商业区,但高于工业区,同时住宅区也需要相对便利的交通,所以住宅区的分布一般在商业区以外的地区布局,同时其距离城镇中心位置也有一定的距离;工业区由于付租能力最低,其一般都布局在院里城镇中心的城郊地区。根据图片,结合三者付租能力来看,最终竞争结果曲线符合实际情况的只有C图,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面积较小,在有些大城市的市中心,还会形成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居住区)时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随着城市发展,会出现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工业区一般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
13.A 14.B 15.D
【解析】13.由图可知,与搬迁前相比,该村搬迁后读书、文艺等文化活动类型基本上从无到有,发展较快,且总体上各文化活动类型呈发展态势,差距缩小,故搬迁后该村公共文化活动类型更加均衡化、多样化,A正确,B错误;文艺、戏曲、电影等多为集体文化活动,发展较快,说明搬迁后该村公共文化活动类型更加开放化、集体化,CD错误。故选A。
14.由于搬迁后注重村民对住房、就业等物质需求,在土地利用规划时忽视了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足,导致村民文化需求与公共文化空间失衡,B正确;搬迁后加快了城乡产业融合,A错误;土地利用结构更为复杂与该村村民文化需求与公共文化空间失衡关系较小,C错误;搬迁后该村产业发展多样,经济发展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村民空闲时间增多,且时间与空间失衡无关,D错误。故选B。
15. 随着该村与城市联系逐渐加强,城市与乡村界限逐渐模糊,城乡一体化加强,城市部分产业迁移至乡村,乡村人口逐渐增多,且乡村内部生活文化习惯向城市转变,外地居民增多,居民间交往减少,传统文化可能逐渐衰落,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点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财政性建设资金要向农村倾斜。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要注意重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要充分发挥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改善和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16.C 17.B
【解析】16.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该村土地利用农业用地比重逐渐降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比重不变,AD错误。工业、居住、商业等建设用地的比重增加,C正确,B错误,故选C。
17.在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乡村,过去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庭院正转变为统一规划的居住区,这样有利于集中设置基础设施,A错误;集约利用乡村空间,B正确;集中农业生产区,C错误;逐渐强化功能分区,D错误。故选B。
【点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建立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财政性建设资金要向农村倾斜。在加大投入的同时,要注意重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形成城乡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局面,要充分发挥农民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改善和改变农村落后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18.(1)a用地类型为居住用地,b用地类型为商业用地。
(2)甲。理由:甲综合客运枢纽距该新城区中心较近,地租价格高;位于商业区,道路车流量大,对交通阻碍较大。
(3)该新城区基本没有工业,污染少;绿化、水域面积广,环境优美;教育及综合服务齐全,生活方便;道路通畅,交通方便。
【分析】本题以某城市的新城规划图为材料,涉及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 从图中来看,a用地面积较大,分布较为广泛,符合居住用地的布局规律;b主要位于市中心及主干道交汇处,交通便利,符合商业用地的布局规律。
(2)读图可知,甲综合客运枢纽距该新城区中心较近,乙地距离较远,故甲地的地租较乙地的地租价格高;甲位于商业区,乙地位于居住用地,故甲地较乙地道路车流量大,对交通阻碍较大,故甲最可能被拆除。
(3)读图可知,该新城区基本没有工业,污染少,环境质量好;绿化、水域面积广,环境优美,气候湿润;教育及综合服务齐全,服务设施较全,生活方便;道路通畅,交通方便,便于出行,故被称为该城市“最适宜居住的区域”。
19.(1)不合理。位于河流上游,污染河流;位于盛行风上风向,污染大气。
(2)靠近铁路,交通便利;位于城区外围,地价低;靠近煤铁产区。
(3)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吸引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等图文资料为材料,设3三道小题,涉及工厂修建的合理性及原因、工业区的布局及人口迁移现象的成因等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图文资料的分析运用能力。
【详解】(1)据所学知识可知,化工厂有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应该布局在河流下游和盛行风的下风向。据图分析可知,乙地位于河流上游,会污染城区水源;乙地还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会污染城区大气,不利于环境保护。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判断,乙处建化工厂是不合理的。
(2)据图可知,丙地靠近铁路,交通便利,便于工业产品的运输;丙地位于城市外围,地价较低,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丙地靠近煤、铁产区,可以为工业区提供工业原料和燃料等。
(3)据材料可知,2019年该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而人口增长率为7.2%,人口增长率远高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产生这种人口迁移现象的成因是该城市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吸引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使得该市人口增长率远高于人口自然增长率。
20.(1)国家政策;开发矿产资源。
(2)攀枝花冬季气温较高;“阳光花城”,环境优越;水果等农产品丰富、优质;交通便利。
【分析】本题以四川攀枝花市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城市发展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据材料信息,1953年的地质普查中攀枝花找到了钒钛磁铁矿而且呈带状分布的规律。同年4月22日,为了便于保密,国务院下发《关于攀枝花特区更名问题的批复》,同意将攀枝花特区改名为“渡口市”。1987年1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因此攀枝华建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矿产资源开发和国家政策。
(2)据材料信息,2015年攀枝花市长张剡在中国(攀枝花)芒果产业发展论坛上以“孝敬爸妈,请带到攀枝花”向参会人员发出邀请,表明攀枝花市适合养老,适合旅游:读图可知,攀枝花市位于金沙江畔,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地处河谷,受山地阻挡,冬季受冷气团 影响较小,冬季气温较高;水果等农产品丰富、优质;材料信息表明,攀枝花市实现了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表明城市环境优美;图中显示,攀枝花的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便利等,适合养老和旅游。
21.(1) 军事 交通
(2)地处高原山地地区,地形起伏较大;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联系较弱;人口大量外迁。
【分析】本题以“京津冀地区地形状况图”和“京津冀地区城市类型分布图”为材料,考查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详解】(1)由材料,“张家口堡”以“武城”之誉而雄冠北疆,可知张家口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军事;由材料,随着“北方丝绸之路”的兴起,张家口堡逐渐成为欧亚内陆最重要的商埠之一,可知张家口兴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
(2)由地形图可知,张家口市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形起伏较大,不利于工业发展;张家口自古以军事立镇,后成为欧亚内陆的商埠,可知其工业基础较为薄弱,与京津冀城市群产业联系较弱;张家口靠近京津冀地区,人口大量外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