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多校2023-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多校2023-2024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调研测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5 09:3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方美学的“崇高”范畴引入后,有人认为中华头学思想中的刚健精神可包括在崇高范畴之中。
实际上,由于人文基因和文化传统不同,中华美学的刚健精神与西方美学的常高范畴并不相同,中
华美学的刚健补神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并在中西美学观念的对比中体现出鲜明的美学价值。
西方美学的“崇高”观念产生于抵抗浩大外力之时人的内在感受,兹含着感性与理性的不和谐。
西方美学家认为,带高指向伟大、壮丽、惊人甚至恐惧的心理状态,是与美相对立的、外在的观念。
在对崇高范畴的理论阐发中,西方美学家往往注重冲突各方的矛盾对立与分裂,认为崇高感是一种
由痛感转化出来的消极快感,起源于人们面临危险时所产生的自我保护心理,恐怖和惊惧是常高感
的心理内容,只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时才活跃起来。
与西方美学范畴不同,中华美学的刚健精神源自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是正面的、积
极奋发的力量表现。宇宙雄浑劲健、运行不息,中华民族的先人从宇宙伟力中感悟永恒并获得启
示,充分肯定和高扬人的尊严、自信,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获得人的最大自由。在这和谐的壮美之
中,没有偏颜、极端、分裂与毁灭,更无恐怖和惨厉。同时,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既包含着阳刚、壮
美的精神追求,也包含着刚柔相济的哲学智慧。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从不对立。《尚书》中就推重
“刚而无虐,简而无做”,《易传》认为“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刚健之中蕴含着韧性的追求,这是由
中华民族守中致和的思维方式决定的。在中华美学思想中,阳刚之美不仅雄伟、劲健,同时要有内
在蕴藉;阴柔之美不仅要秀丽、柔婉,而且要表现出内在的骨力。当然,在两种美之中,阳刚美始终
是主导方面,这是中华文化刚健之美的鲜明特征。
中华民族具有连续性的文化进程告诉我们,文艺必以气象取胜。中华美学的刚健精神中蕴含
着自强不息、勇于进取的精神力量,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虽然饱经忧患,却能渡过一道又一道难
关,其内在动力和凝聚力正在于此。今天,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中,必然要求有强大凝聚力、刚健清新、生气昂扬的文化精神与美学力量,侣导、弘扬传统文论和审
美范畴中的刚健美学精神,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叶青《传承“刚健”的自然之力与精神之美》)》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画家曹不兴因为画龙有风骨受到谢赫的赞赏,这说明作品是否有“风骨”是当时评判作品优劣
的重要审美标准。
B刚健美学思想在宋元时期退出了文坛,文人们转而追求空灵淡远的审美风尚;直至明清时期,
它才又受到重视。
C.中华美学的刚健之美具有自身独特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它比西方美学的崇高之美更
加具有美学价值。
D.中华美学的刚健之中蕴含着韧性的追求,这一特点使中华民族形成了坚持中庸之道、追求和谐
平衡的思维方式。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仲尼困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写《国语》,他们身上都体现了中华
民族刚健有为的人文精神。
B.钟嵘等文论家对“风骨”美学内涵的理解各有侧重,但也有相同点,就是都把明朗刚健、质朴有
力作为“风骨”论的重心指向。
C.古人常以“阴阳刚柔并行而不容偏废”评论作品,认为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在刚健之美中地位
同等重要,这和文中的观点一致。
D.中华美学的刚健精神在中华民族过去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今天依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