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 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交通网络的高效性成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方面。日本东京高度发达且密集的公共交通网络(如图),包括地铁、私铁(日本私营铁路)、JR(日本旅客铁路)等,它们共同支撑着这个超大城市的运行。东京的交通规划特别注重多模式交通的无缝对接、交通拥堵的缓解、出行方式的融合。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东京公共交通网络效率的关键因素是( )
A.乘车客流量 B.覆盖范围 C.换乘便捷性 D.运行频率
2.推测为缓解交通拥堵,东京城市规划的重点为( )
A.道路扩建 B.地铁优先 C.停车管制 D.拥堵收费
3.JR山手线的建设主要有利于( )
A.降低东京中心区常住人口密度 B.改善郊区生态环境
C.扩大农业种植面积 D.推动大量人口迁移
美国波特兰市的数条街道按照“低影响开发”理念和技术,将人行道和街道侧石间的空间利用起来,建设了若干个连续的侧石扩展池,并在池中种植植物,形成一条特殊的“绿色街道”。下图示意侧石扩展池的结构和雨水流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在侧石扩展池内设计小型拦水坝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增加雨水的( )
A.储水量 B.蒸发量 C.下渗量 D.径流量
5.“绿色街道”最适合建设在城市的( )
A.中心商务区 B.高级住宅区 C.停车场附近 D.街心公园内
邻里中心又称街坊中心,不同于大型购物中心,也不同于零散商铺,可为居民高效提供“一站式”服务,步行不超过15分钟即可到达。邻里中心是集合了多种生活服务设施的综合性市场,成为城市土地科学规划和集约利用的新型案例。读“某城市社区邻里中心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影响图中邻里中心数量和服务半径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等级高低 B.地块人口密度 C.距市中心远近 D.城市路网规划
7.建设邻里中心的主要意义是( )
A.打造大型商业中心 B.美化社区周边环境
C.加强城市规模化建设 D.优化住宅区配套设施
8.下列国家中邻里中心规划模式最成熟的可能是( )
A.新加坡 B.俄罗斯 C.澳大利亚 D.孟加拉国
2017年中央决定设立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截至2020年3月,雄安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63家,产值亿元以上达30家。右图示意雄安新区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与保定相比,在图示地区进行新区建设的优势是( )
A.交通条件好 B.经济基础好
C.常住人口多 D.开发程度低
10.雄安新区的设立将( )
A.带动周边城镇发展,形成城市群 B.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与北京竞争
C.搬迁部分机构,解决北京拥堵问题 D.吸引河北资源,降低该省城镇化率
11.雄安新区建设后,图中湖泊应( )
A.打造成重要的水上交通线 B.加强其维护生态和美化环境功能
C.填成陆地,进行商业开发 D.促进其进一步淤积,开发成农田
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镇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完成下面小题。
12.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镇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镇化进程快于美国
D.各国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镇人口数量
13.与2000年比,推测2030年三国城镇化带来的主要变化是( )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 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面积增加 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建立“厦泉漳”大都市圈,推进厦门、泉州、漳州同城化发展。2020年4月闽西南协同发展会议提出,厦门、泉州、漳州三城市到2020年底形成各市间1~2小时交通圈,2025年形成都市区同城化格局,2035年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都市圈(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①都市核心区是城市建成区,主要发展第一和第三产业
②厦漳泉都市区距市中心较远,应主要发展县、乡镇企业和城郊农业
③生态保障区位于武夷山区,是厦漳泉城市群的水源地,应保护环境和倡导绿色发展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
15.下列对厦漳泉城市协同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分析有误的是( )
A.三地经济差异逐步缩小 B.区域内基础设施已经完善
C.产业结构和产业分工较为合理 D.东部沿海多港湾,便于对外联系
16.为推进城市圈更好更快发展,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中心城市坚持经济效益优先,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B.推动人口和产业活动由乡镇向城市集中
C.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一体化
D.统一城市圈内各城市的发展模式
二、综合题
17.下图为我国城镇化进程曲线(1978~2015年)图,下表为某年我国部分直辖市、省(区)的城镇化率与人均GDP排名,据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直辖市、省(区) 上海 北京 天津 广东 辽宁 黑龙江 吉林 江苏 新疆 内蒙古
城镇化率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人均GDP排名 1 2 3 6 8 11 12 5 14 10
(1)结合城镇化进程曲线图说出我国城镇化进程特点。
(2)指出目前我国城镇化所处的发展阶段,并说出该阶段的城镇化特点。
(3)新疆城镇化率排名与人均GDP的排名存在明显不协调,试分析原因。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1978年至2023年,中国的城市化率从17.92%提高到66.16%,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提高到70%。
材料二:下图为1850年以来中国和英国城市化进程(含预测)示意图。
(1)比较中国和英国两国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2)英国进入城镇化后期阶段,出现了逆城镇化现象,试分析其原因。
(3)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升,有专家认为,我们应该适当控制城镇化的发展速度,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说出理由。
19.阅读图文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从城镇化的一般规律看,城镇人口比例高于70%为城镇化的后期阶段。到2020年北京市城镇化率达到87.5%,下表为2000~2020年北京市城镇人口比例与产业结构变化。
年份 城镇人口比例(%) 产业比重(%)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0 77.5 2.5 32.7 64.8
2005 83.6 1.4 30.9 67.7
2010 85.9 0.8 21.6 77.6
2015 86.5 0.6 17.8 81.6
2020 87.5 0.4 15.8 83.8
材料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北京市房价迅速攀升,为降低生活成本,很多人选择定居河北省,涿州、固安、大厂、香河等地成为北京的“睡城”,每日跨省上班的京漂族,白天赶往北京市区上班,晚上回到河北的家中睡觉,呈现明显的“潮汐”式流动。下图为北京“睡城”分布图。
(1)据表说出北京市2000-2020年人口和产业两方面的变化。
(2)有专家认为,北京市应该持续快速推进城镇化。你是否同意专家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分析涿州、固安、大厂、香河等地成为北京“睡城”的原因。
20.读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城市群发育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及正在形成一批规模不同、发育程度不同的城市群。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我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两横”是指沿陇海—兰新经济带和沿长江经济带,“三纵”是东部沿海经济带、哈京广沿线经济带和包头—银川—西安—重庆—贵阳—昆明沿线经济带。下图为我国“两横三纵”城镇化战略格局示意图。
材料二城市群的综合竞争力包括先天竞争力、现实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先天竞争力主要指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城市群的发展空间、劳动力人口数量和城市移民人口规模方面;现实竞争力包括城市群GDP总量、对外贸易、城市群分工程度、中心城市的主体地位等方面;成长竞争力是指城市群GDP增长速度、教育质量、科技水平、医疗质量、文化设施、工业污水排放处理达标率等。
(1)我国城市群发育程度呈现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什么?发育程度较高的城市群位于哪里?
(2)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目前制约环渤海城市群发展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3)与其他城市群相比,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先天竞争力排第一,简要分析原因。(至少三点)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B 3.A
【解析】1.据题干信息“东京的交通规划特别注重多模式交通的无缝对接、交通拥堵的缓解、出行方式的融合”,这说明多模式交通系统间的无缝对接,使乘客可以轻松地从一个交通模式转换到另一个模式,提高公共交通网络效率和通勤效率,C正确;乘车客流量、覆盖范围、运行频率公共交通网络的客观因素,对东京公共交通网络效率的影响小,ABD错误。故选C。
2.地铁优先包括提高地铁服务的频率和可靠性,以及在城市交通网络中为公共交通提供优先权,且地铁载客量大,速度快,便于城市中大量人口快速出行,缓解交通拥堵,B正确;道路扩建、停车管制、拥堵收费只能是短时间内起作用的措施,对东京市的交通拥挤缓解作用意义不大,ACD错误。故选B。
3.通过快速、便捷的轨道交通连接,JR 山手线使居住在远离市中心地区的人们出行更加便捷,减少了人们前往中心区的时间,从而有更多的人选择居住在中心区之外的地区,有助于降低城市中心的常住人口密度,A正确;JR山手线的建设会促进东京中心区常住人口向郊区迁移,不利于郊区生态环境改善,B错误;JR山手线的建设与种植面积变化无关,C错误;大量人口迁移的因素应是社会经济,交通线是为人口迁移提供保障,D错误。故选A。
【点睛】公共交通系统由通路、交通工具、站点设施等物理要素构成。 广义而言,公共运输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交通方式;狭义的公共交通是指城市范围内定线运营的公共汽车及轨道交通、渡轮、索道等交通方式。
4.C 5.B
【解析】4.储水量与扩展池的大小有关,结合图示可知,侧石扩展池内设计小型拦水坝是砾石堆积的,占用储水空间,是无法增加储水量的,A错误;雨水通过侧面进水口流入扩展池,通过小型拦水坝进行拦截,减少地表径流通过雨水口流失的量,增加下渗量,地表径流减小,C正确,D错误;由于水面面积不受拦水坝影响,增加蒸发量与设计扩展池的初衷不符,B错误。故选C。
5.“绿色街道”交通建设主要是建设完善的基础设施,全面构建集排水、蓄水、绿化于一体的城市生态系统,推进“绿色街道”建设,大幅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打造更高水平的和谐宜居环境,最适合建设在城市的高级住宅区,B正确;中心商务区用地紧张,难以建设“绿色街道”;街心公园内可满足降水下渗,绿化率高;停车场附近对于下渗和绿化的要求不高,均不是最适合建设“绿色街道”的地方,ACD错误。故选B。
【点睛】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回避的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6.B 7.D 8.A
【解析】6.根据材料可知,邻里中心是集合多种生活服务设施的综合性市场,主要服务对象步行15分钟以内可达,与大型商业区不同,邻里中心主要穿插布局在居住区内,居民区人口密度大,相同面积区域内的邻里中心数量越多,每个邻里中心服务半径越小,B正确;顾客以步行到达为主,因此城市等级高低、距市中心远近、城市路网规划对其服务范围影响不大,ACD错误。故选B。
7.由材料可知,邻里中心是集合了多种生活服务设施的综合性市场,成为城市土地科学规划和集约利用的新型案例,故建设邻里中心的主要意义是优化住宅区配套设施,D正确;打造大型商业中心、美化社区周边环境、加强城市规模化建设都不是其主要意义,ABC错误。故选D。
8.新加坡经济发达,地狭人稠,规划精细,每个区域内的服务设施都能够满足区域内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需求,故其邻里中心规划模式应最为成熟。故选A。
【点睛】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大,服务种类越多。
9.D 10.A 11.B
【解析】9.读图,与保定相比,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位于京津冀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三县城市规模小,新区多为农村,现有开发程度低,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空间大,D正确。与保定中等城市相比,雄安新区在交通、经济基础方面都比较差,常住人口更少,ABC错误。故选D。
10.由材料“雄安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163家,产值亿元以上达30家”可知,雄安新区的设立将带动产业及周边城镇发展,形成城市群,A正确;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不会和北京竞争,B错误;会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等城市问题,C错误;吸引河北省资源,提高该省城市化水平,D错误。故选A。
11.由已学可知,图中湖泊作为湿地资源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可以适当发展生态旅游,加强其维护生态和美化环境功能,B正确;湖泊水域面积小,可以覆盖的服务范围小,不适宜作为水上交通线,A错误;进行商业开发,会导致其生态环境的破坏,让其进一步淤积,开发成农田,会丧失其生态功能,CD错误。故选B。
【点睛】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开发建设的基本条件。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平方公里,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
12.C 13.C
【解析】12.读图,根据图中曲线在不同年份的斜率(倾斜程度),可以判断不同年份英国城镇化进程的速度与美国相比有高有低,并非始终高于美国,如1890-1920年英国城镇化速度慢于美国,A错误;读图可知,美国达到80%的城镇化水平的时间为2030年左右,比英国(1960年达到80%)要晚,B错误;读图可知,1970年以后中国城镇化折线斜率大于美国,故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C正确;各国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衡量指标是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占的比重,不是城镇人口数量,D错误。故选C。
13.与2000年相比,2030年英国城市化水平高,随着英国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会增加,则第一、二产业比重应该下降,A错误;美国是发达国家,城傎化水平增长不大,加上治理能力较强,居民环保意识较强,加上污染较大的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因此城市环境质量可能会不断提升,B错误;与2000年相比,203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大大提高,城市数量和规模会不断扩大,因此城市土地面积会增加,C正确;与2000年相比,2030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大大提高,中国城市化水平超过60%,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会远远大于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不可能成为主导产业,D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化进程的特点:(1)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滞后城市化、虚假城市化现象)。处于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2)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成熟阶段。
14.C 15.B 16.C
【解析】14.分析该城市群不同发展区的发展方向,应结合各发展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都市核心区位于沿海地带,自然条件较好,属于该都市圈的核心地区,产业发展条件良好,应主要发展第二和第三产业,①错;厦漳泉都市区范围较大,主要位于城市核心区的外围,属于乡镇地区,宜发展保障都市发展的产业,如蔬菜、花卉等,②对;根据所学区域地理知识可知,生态保障区位于福建省西部的武夷山区,作为都市区的生态屏障,其发展应注重环境保护,③对。C对,ABD错。故选C。
15.厦漳泉城市协同发展即三城一体化发展,三地经济差异逐步缩小,为实现区域协同发展奠定经济基础,推动三座城市的协同发展,A对;经过多年发展,三地间的基础设施趋于完善,有利于协同发展,但尚未全部建设完成,不能说已经完善,B错;三地各自发展其优势产业,产业分工更加合理,地区间产业互补性增强,C对;图示信息东部沿海多港湾,适宜发展大型港口,便于对外联系,有利于区域发展,D对。根据题意选错误项,故选B。
16.大力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能更快更好地发展城市圈,C对;城市的发展不能只看重经济效益,要做到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结合,A错。人口和产业都迁往城市,将给城市带来大量的问题,如就业、住房、环境污染等,B错;城市圈的发展应结合各发展区的地理位置和特点,不可能统一城市圈各城市的发展模式,D错。故选C。
【点睛】构建城市群可以有力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首先,城市群是一个大的区域增长极(或增长区),经济增长速度快,并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第二,城市群应该是一个“创新极”,创新能力很强;第三,城市群的整体竞争能力强。
17.(1)我国的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初期发展速度慢;改革开放后,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2)阶段:中期阶段。特点:人口和经济活动迅速向城镇集聚,城镇数量增加,用地规模扩大;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等。
(3)新疆深居内陆,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人口稀少,经济发展落后,人均GDP较低;新疆地区的城镇大多集中分布于自然条件优越的绿洲,人口密集,所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城镇化率高。
【分析】本题以我国城镇化进程曲线及某年我国部分直辖市、省(区)的城镇化率、人均GDP排名表为背景,设置3小题,涉及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特点、城镇化的发展阶段以及新疆城镇化率与人均GDP不协调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我国城镇化进程曲线图”可知,1980年前,我国的城镇化率不及20%,城镇化进程曲线变化平缓,说明我国城镇化起步晚,水平低,城镇化发展速度缓慢;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第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快速提高,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入城市,从图上可看出,城镇化率曲线上升速度加快,表明城镇化速度加快,城镇化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2) 读“我国城镇化进程曲线”可知,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大约是60%,处于城镇化的中期(30%—70%为中期)。由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可知,此阶段人口和二、三产业等经济活动快速向城镇集聚,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城镇数量增多 ;区域由过去的第一产业为主转变为第二产业为主,第二产业成为区域的主导产业,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口及产值比重下降。
(3) 读“某年我国部分直辖市、省(区)的城镇化率与人均GDP排名”可知,新疆人均GDP居14位,但城市化率排名却在第9位。原因是新疆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沙漠广布,人口稀少,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科技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人均GDP较低(居全国第14位);由于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山地高大崎岖,盆地内部又沙漠广布,自然条件差,生态脆弱,人口和城市大多集中在自然条件相对较优越的绿洲地区和资源开发地区形成矿业城市,因此人口分布更趋于集中在城市,所以城市化率较高。
18.(1)中国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快;英国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慢。
(2)大城市房价高,生活成本高;交通拥堵、环境质量下降;人们对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活便利;乡村和小城镇亲近自然,环境优美,环境质量更优;交通发展及私人汽车的普及,缩短了城区与乡村及小城镇之间的时间距离。
(3)同意。快速城镇化对地理环境造成诸多影响,如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等;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引发城市病,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房价居高不下、建筑用地紧张等问题;还会造成农村土地荒芜、留守老人(儿童)增加等社会问题。
不同意。城镇化有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拉动内需,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有利于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改善城乡的居住环境;有利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城乡交流,增强区域社会和谐等。
【分析】本以1850年以来中国和英国城市化进程(含预测)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化进程、特点、原因及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由图可知,中国城市化进程在2000以前,进程缓慢,城市化进步晚。2000年以后城市进程明显提速,但水平仍低于英国;英国自1850年以来城市化开始起步,起步早,水平高,但1970以后,速度变缓,甚至下降。
(2)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城市的房价和生活成本持续攀升,给居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压力;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交通拥堵现象愈发普遍,尤其是在高峰时段,道路拥堵几乎成为常态。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出行效率,还加剧了空气污染和噪音污染;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他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感,而乡村和小城镇的优美环境、清新空气和宁静氛围正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需求。在乡村和小城镇,居民可以享受到更加宁静、舒适的生活,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和污染;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医疗、教育等方面)逐步完善,生活便利度也在不断提高。这使得居民在乡村和小城镇生活也能享受到与大城市相似的便利条件;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和私人汽车的普及,城区与乡村及小城镇之间的时间距离大大缩短。这使得居民可以更加方便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通勤或迁移。
(3)同意的理由需要说明城镇化过快带来的问题。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土地被用于建设,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问题加剧;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也带来了一系列城市病。环境污染、交通堵塞、房价居高不下和建筑用地紧张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快速城镇化还导致了农村土地荒芜和留守老人、儿童增加等社会问题。由于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农村土地得不到有效利用,甚至出现荒芜现象。同时,许多老人和儿童被迫留守在农村,他们面临着生活困难、教育落后和医疗保障不足等问题,这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是不利的。
不同意的理由需要说明城镇化的有利影响。城镇化有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拉动内需,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城镇化可以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利于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改善城乡的居住环境;有利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城乡交流,增强区域社会和谐等。
19.(1)城镇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国内生产总值上升;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下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上升。
(2)不赞同。北京的城镇化水平较高;北京城市人口数量较多,出现了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城市病。
(3)距离北京较近;交通便利,与北京交通通达度高;京津冀一体化给予很多优惠政策;房价较低、生活成本低;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工资水平较北京低。
【分析】本题以2000~2020年北京市城镇人口比例与产业结构变化图以及北京“睡城”分布图为材料,涉及城镇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
【详解】(1)从人口方面看,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北京市2000-2020年城镇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城镇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导致城镇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乡村人口比重下降;从产业方面看,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国内生产总值不断上升;据表中数据分析,北京市2000-2020年第一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持续上升。
(2)根据材料信息“到2020年北京市城镇化率达到87.5%""可知,目前北京的城镇化水平较高,城镇化可以增长的空间较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口数量较多,城市规模较大,出现了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大城市病,不适宜快速推进城镇化。
(3) “睡城”类似于卫星城,距离大城市位置近,以居住功能为主。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北京的“睡城”距离北京较近。“睡城”内的人口工作地在北京,需要有便利的交通条件,要与北京交通通达度高;“睡城”经济发展水平较北京低,具有房价和生活成本低的优势;另外“睡城”本身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工资水平较北京低,所以“睡城”内的主要人口还是要去北京工作;卧城的建立也与政策的支持密切相关,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实施,给予了大多的政策优惠,促进北京“睡城”的建设等。
20.(1)自东向西降低。东部沿海。
(2)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进程快。水资源不足。
(3)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长江入海口,水运便利;平原面积广,腹地宽广;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分析】本题以我国城镇化战略格局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镇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城市群数量多、规模大,发育程度高。西部地区数量少、规模小,城市群发育程度低,我国城市群发育程度整体上呈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
(2)我国城市群发展的动力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改革开放时间早、范围大、程度深,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资引入较多,工业化进程快,促进了城市群的发展。环渤海城市群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年降水总量少,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相比,目前制约环渤海城市群发展的主要条件是水资源不足(华北平原是我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先天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城市群的发展空间、劳动力人口数量和城市移民人口规模方面。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长江入海口,可以发展河海联运,水运交通便利;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面积广;通过长江水运、铁路运输可以与中国大部分地区联系,经济腹地宽广;人口数量多,密度大,劳动力资源丰富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