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20世纪以来的人类经济与生活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9课 20世纪以来的人类经济与生活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5 09:32: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9课 20世纪以来的人类经济与生活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面是1978年、2002年的不同所有制经济比例示意图。这一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直接成果是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形成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C.经济体制改革顺应了世界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D.社会主义制度得到自我完善发展
2.有学者认为:当代迅速发展的生产力与自然资源及现实市场的有限性产生着越来越大的矛盾,民族国家界限的存在以及民族利益的冲突更加剧了这种矛盾。市场经济的逐利性日益要求摆脱国家疆界和主权的束缚,以便于在世界范围内更有效、更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共享全球更加广阔的市场。下列组织与该学者观点相契合的是
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②欧洲联盟
③北美自由贸易区④世界贸易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908年,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量产汽车诞生,此后汽车工业迅速发展并推动着道路的建设。其中,高速公路最早出现于
A.20世纪初 B.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C.二战期间 D.二战以后
4.互联网金融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就其本质而言仍属于金融范畴,但与传统金融相比存在四大显著特征,即:去中介化、信息有效性、利基市场(小众市场)和可获得性。这反映出( )
A.新技术开启了资本的社会化 B.世界金融体系多元化格局形成
C.金融领域呈现出共享化趋势 D.国际经济新秩序在变革中发展
5.1995年4月,效力于比利时标准列日足球俱乐部的该国运动员博斯曼在合同到期后,申请转会法国敦刻尔克俱乐部,但标准列日俱乐部以跨国转会为由要求后者支付120万比利时法郎的转会费,被博斯曼告上法庭。欧盟法院裁决,比、法同为欧盟成员,比利时标准列日俱乐部收取转会费为非法。这一事件的背景是( )
A.欧盟成员国之间劳动力自由流通 B.欧洲共同体开启欧洲一体化进程
C.两极格局下欧洲国家加强了合作 D.欧盟政治一体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6.二战后的欧洲,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美国人正是利用这一机会,不遗余力地加强对欧洲尤其是对西欧的控制权,借机开展了对西欧的“援助大行动”。从经济角度讲这种“援助”指的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采取多边主义政策
C.实施“马歇尔计划” D.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7.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探索有( )
A.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战略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C.建立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D.新经济政策和“苏联模式”
8.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到关贸总协定的签署,再到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反映出二战后的世界经济逐渐走向
A.多元化 B.整体化 C.国际化 D.制度化
9.2022年美联储在6月、7月以及9月连续3次加息75个基点,利率由1.75%达到了3.25%,加剧跨境资本流动,导致美元快速回流美国;欧元、英镑、日元等经济体货币贬值压力加大,部分新兴经济体深陷债务危机,甚至将重蹈上世纪滞胀的覆辙。这主要反映了( )
A.世界金融体系亟需调整 B.新兴经济体经济基础薄弱
C.世界经济危机周而复始 D.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
10.如图呈现了1965—1995年世界出口总额的比例结构,据此可知( )

A.各国进出口贸易的比重波动较明显 B.发达国家的经济主导地位丧失
C.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地位上升 D.经济全球化推动各国均衡发展
11.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投资项目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在印度古吉拉特邦,1060个村庄的道路被修缮,方便了800万人出行;在尼泊尔,投资9000万美元,解决尼布尔供电短缺问题。下列不属于亚投行作用的是( )
A.有助亚洲经济增长和发展 B.提高了中国国际影响力
C.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D.重建了世界金融贸易体系
12.如表所示为1904~1909年华茶在美国的销量及其占美国进口茶叶的比重。据表可知,这一时期( )
时间 1904年 1905年 1906年 1907年 1908年 1909年
总量 719931担 704788担 670800担 743850担 201074担 783830担
华茶 309552担 272237担 247162担 248526担 59116担 253814担
比重 43.0% 38.6% 36.8% 33.4% 29.4% 32.4%
A.华茶销量较稳定 B.国际茶叶市场竞争激烈
C.华茶竞争力提高 D.中国本土茶商数量减少
13.1953年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其建设任务而言,所体现出的基本任务是( )
A.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 B.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C.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有机统一 D.变革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
14.1999年2月15日的德国《明镜》周刊的一篇报道中说:“自工业时代开始以来,职工和所有者之间,从未像现在这样陌生。现代的金融市场正在使两个重要的生产因素一资本和劳动一彻底隔离”报道中所谈到的现象( )
A.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产物 B.反映了资本的社会化趋势
C.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D.说明阶级矛盾己大为缓和
15.1947年12月17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决定对苏联集团各国实行贸易管制,无限期停止向苏联出口美国短缺物资和有助于增长苏联军事潜力的物资。之后,杜鲁门政府进一步强调,贸易管制的广度和深度必须能够影响苏联的整个生产体系。这说明( )
A.马歇尔计划的推广受阻 B.美攻苏守成为战后的常态
C.美苏冷战对峙态势加剧 D.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奠定
16.苏俄在十月革命后对大型企业进行了国有化,对生产进行监督:1918年6月开始,中小企业也实行国有化:1921年,部分地承认生产资料和产品的私有制;1922年,成立国家计划委员会作为国家经济管理的主要机构,并首次制定了年度计划。这一过程表明苏俄( )
A.工业化进程发展迅速 B.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模式
C.经济政策的摇摆不定 D.初步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17.“一五”计划期间,第一拖拉机厂等6项国家重点工业项目落地洛阳。1956—1958年,洛阳水泥厂等4家大型国营工厂先后建成,另有88家商店从上海、广州等地迁入,其中三友理发店、大新酒楼等成为当地各自行业的领头羊。由此可知,当时
A.全国工业布局发生根本改变 B.重工业比例畸重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
C.工业建设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私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蓬勃发展
18.20世纪30年代,西方一些报刊上出现了大量的“计划”一词。一时间,“计划”一词在西方成为时髦的名词,充斥着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报刊。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运动在西方重新兴起
B.罗斯福“新政”开始推行计划经济
C.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被完全抛弃
D.经济大危机使西方日益关注苏联模式
19.如图是2000~2018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在中国货物出口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图中信息反映了
A.中国对世界的依赖程度加深 B.中国对外贸易出现顺差
C.中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D.中国外贸结构发生变化
20.从1947年4月到1956年5月,关贸总协定成员国进行了四轮贸易谈判,主要是美国和西欧国家之间以及西欧国家相互之间关于降低关税水平的协商谈判。1960年启动的第五轮多边贸易谈判,最终解决了欧洲关税同盟等问题。这反映出( )
A.国际贸易形式多样化 B.欧盟的影响力扩大
C.多边贸易体制的完善 D.资本流动的全球化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朝在我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丝路贸易重新兴盛。通过钦察汗国和伊利汗国,元廷分别与欧洲、阿拉伯及小亚细亚建立了外贸联系。中西陆路交通线之复杂,商旅之频繁,都达到了空前的规模。海港遍布东南沿海,尤以泉州、广州等七处为重。统治者在海港城市专设市舶司以管理海外贸易,使得舶来品的数量和品种都远超前代,且增长趋势明显。诚如时人所称:泉州的“各种货物堆积如山,仅胡椒一项,数量非常可观”,“而运往亚历山大供应西方世界各地的胡椒,就相形见绌了,恐怕不过它的百分之一”。舶来物品输入沿海港口后,由商贩们贩运、销往全国各地。我国商舶东起高丽、日本,西抵非洲海岸,十分活跃。
——摘编自王珍曙《元时期对外贸易的空前繁荣》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开始加速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等外贸法律相继出台、关税水平大幅降低等一系列改革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注入更鲜活的动力。其间,货物贸易规模以年均14%左右的速度持续扩张,200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4743亿美元,是1978年的23倍,位列全球第七。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工业制成品在中国出口贸易商品中的占比将近90%。出口市场几乎涵盖了全球所有经济体。对外贸易主体构成实现了多元化。外资企业通过投入资金、先进技术等与中国劳动力要素相结合,纷纷将中国作为生产与出口加工平台,使中国日益成为“世界工厂”。
——摘编自盛斌、魏方《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外贸易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启示。
22.(节选)有学者在研究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情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处境开始改善。但一直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改变。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入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终于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
结合史实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
——摘编自[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材料二: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有化。法国(20世纪60年代)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1949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是什么,罗斯福的“试验性疗法”使得美国的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2)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初期欧美国家发展经济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D
3.B
4.C
5.A
6.C
7.B
8.D
9.A
10.C
11.D
12.B
13.B
14.B
15.C
16.B
17.C
18.D
19.D
20.C
21.(1)表现:水陆贸易繁荣;海港城市经济繁荣;有机构负责管理海外贸易;输入输出商品种类丰富多样;对外贸易范围广。(答出三点即可)
原因:国家实现了大一统,政局相对稳定;农业和工商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水陆交通发达;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朝廷重视,推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答出四点即可)
(2)特点:重视营造贸易环境;坚持市场调节为主;具有坚实的法律基础;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对外贸易主体构成多元化;对外贸易发展更为迅速。(答出三点即可)
意义: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有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答出四点即可)
(3)启示:对外贸易政策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对外贸易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外贸的良性运行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外贸易的繁荣与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2.二战后初期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基础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欧盟等,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冷战结束、世界贸易组织建立,越来越多国家融入世界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23.(1)疾病:经济大危机。
转变:由“自由放任”政策为主转变为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方式:英国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法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美国对经济进行计划指导。
理论:凯恩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