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如图为14—15世纪某贸易航线图。由此可知,该贸易( )
A.符合整体世界的发展主线 B.导致传统商路被完全抛弃
C.促进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直接推动亚欧人口的互迁
2.15~16世纪,在教会.军队和政府谋职的西班牙贵族们普遍认为经营商业或从事工业都有损于自己的身份和贵族精神,他们对工商业者多有歧视,认为自己所需的一切工业产品只要进口外国货就行。这种意识( )
A.不利于西班牙资本原始积累 B.以西班牙的海上霸权为前提
C.源于西班牙封建经济的稳固 D.是对外殖民扩张的主要动力
3.下面是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的图示,按照世界市场形成发展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4.1575-1630年间,英国共组建了20多个商业公司与商业组织,参加投资的人数为6336人,投入总资本为806.7万镑。投资者不仅有商人,而且有相当数量的乡绅与贵族参与,甚至伊丽莎白本人也对非洲公司、东印度公司等直接投资。投资热潮的动力源自( )
A.获得高额商业利润 B.攫取世界殖民霸权
C.开拓海外商品市场 D.增加资本原始积累
5.一位航海家在他的日记里记载,“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长勒提尔,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据此判断,这位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6.1531年,荷兰的安特卫普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品交易所;16世纪,威尼斯和热那亚的商人创立了银行;17世纪后,伦敦证券交易所成为国际证券交易的中心; 1892年德国出现了有限责任公司。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 )
A.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
C.西欧的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D.大西洋沿岸成为欧洲贸易中心
7.1504年,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购买的香料价格仅为意大利威尼斯要价的五分之一,威尼斯人被迫廉价出售货物。从此以后,他们的交易只限于近东的产品。材料说明
A.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B.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C.资产阶级实力的上升 D.三角航程的逐渐兴盛
8.下表显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领先地位。直接导致这一地位确立的原因是(单位:亿马克)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50 145 33.8 15 21 12.8
A.新航路的开辟 B.三角贸易盛行
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完成
9.1932年,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公权在一次演讲中指出:“内地所用洋货购自上海、天津、香港,就是煤油、香烟,甚至米面亦须由上海购买。全国对于上海,差不多都是入超。”由此可知,当时
A.上海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中心 B.中国为民族抗战已经做好准备
C.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巨大发展 D.自然经济在中国仍占主导地位
10.清末民初,中国自开的商埠陆续出现并呈扩大趋势。这些商埠是统治者主动开放并自行管理的通商城市,自开商埠的开放直接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进出口贸易带动国内贸易,商贸的发展推动着以机器化大生产为标志的工业化的到来,伴随着商贸与工业的发展,为其服务的金融业也随之走向现代化,构成一种开埠城市独特的经济发展轨迹。材料所示现象( )
①体现主动融入世界市场的国家意识②推动近代工商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③源于近代世界商贸变化的辐射带动④构建起以金融业为核心的经济体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1.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下列地图所反映的主题是( )
A.资本主义制度传播 B.殖民扩张与掠夺 C.世界市场的拓展 D.英国的世界贸易
12.下表描述了19世纪国际贸易增长情况。这说明
A.世界生产与世界市场的矛盾尖锐 B.国际垄断导致国际贸易规模萎缩
C.世界生产下降导致国际贸易衰退 D.帝国主义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加剧
13.我国东南沿海某港口,在15世纪只是一个“结茅而居”的渔村,到16世纪,已成为“繁华世界”,“宝货塞途,家家歌舞赛神,钟鼓管弦,连飙响答”,时称“小苏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朝贡贸易繁荣 B.农业生产技术进步
C.白银大量流入 D.海上丝绸之路兴起
14.1807年,法国马赛港拥有三百三十艘远洋轮船,而到1811年只剩九艘。意大利的里雅斯特港的吞吐量,从1807年的288000吨下降到1812年的60000吨。类似的情况,还发生在北德意志和荷兰的港口。.上述情况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工业革命加速推进 B.拿破仑帝国实施“大陆封锁”
C.《航海条例》的颁布 D.欧洲商路和贸易中心的转移
15.新航路开辟后的两百年,近代商业贸易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下列各项中, 属于这种变化的是( )
①由陆路和海路并行到以海路为主 ②路线从以欧亚大陆为主到全球贸易
③从以中国为主导到以英国为主导 ④从传统经营到新型股份制公司建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据历年海关报告统计,中国棉花出口由1871年至1873年的 8486公担,发展到1891年至 1893年的290 417公担。同时中国棉纺织业中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的现象日益普遍。由此可见( )
A.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加大 B.近代棉纺织业发展停滞
C.传统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D.列强加快对华资本输出
17.观察下图
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提炼出的最佳主题是( )
A.三角贸易 B.物种大交流 C.世界整体化 D.白银货币化
18.1815年英国议会颁布《谷物法》,严格限制外国谷物进口。但是到了1841年,英国取消和降低了1000多种商品的进口税,全部废除出口税,自由贸易占据了上风。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放弃贸易保护主义,公开宣布“所有民族之间的贸易必须享受完全的自由”。据此可知当时( )
A.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出现新变化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英国开始工业革命 D.世界贸易呈现多中心新格局
19.1531年,最早的一家商品交易所在安特卫普开业。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这些现象反映出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
C.商品输出成为殖民扩张的手段 D.新航路开辟引发商业革命
20.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就像是粘合剂和搬运工一样,将美洲大陆的商品以及东西方之间的海洋贸易的转运权和销售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后随着欧洲人的殖民扩张,西欧世界逐渐成了整个世界海洋贸易与商品交换的核心,也引起了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下列项中,属于“商业经营方式变化”的是( )
①建立商品交易所 ②创立银行
③开辟帆船贸易航线 ④开办百货公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21.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
年份 国 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年 22% 8% 13%① 10% —
1913年 15% 11% 13% 8% 4%
注:①为1872年数据。
——根据【德】库钦斯基著,陈东旭译《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史研究》编制
表中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特许公司是指享有政府授予特权的商业组织。在16- -19世纪间,欧洲的大部分特许公司都是商人创建的,在英格兰、苏格兰、荷兰共和国、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及其他地方的都一样。他们谋求充分利用某个特定的贸易范围的各种商业机会,这种贸易范围通常是这个世界的某个特定的部分。该现象反映了16世纪以来欧洲与非洲、美洲和亚洲的贸易的增长,有许多特许公司在世界上的这些地区专门从事商业和其他经济活动。总的来说,特许状都授予公司垄断特定范围的商业的权利(诸如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与印度和亚洲的贸易),所以特许公司变成了帝国扩张和控制的机构。
——摘编自王加丰《西方历 史上的特许公司》
材料二 1993 年,联合国对跨国企业的划分标准为:在本国设有母公司,并在海外广泛设有子公司,年营业额在十亿关元以上者。跨国公司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下半叶,但那时的国际影响力很小。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交通、通讯技术的革命,推动了传统国际企业向现代跨国公司的飞跃性转变。《中国产经新闻》分析数据显示,2006年世界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值相当于联合国统计暑所汇总的全球211个国家和地区的GDP总量的63.9%。企业分布从1995年的26个国家和地区扩展到现在的33个国家和地区。巨型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在汽车行业中,10家最大汽车公司的产量占全球汽车产量的近80%。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其他传统或新兴行业中。
——摘编自刘旭东《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权力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特许公司诞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特许公司与当代跨国公司的异同。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前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动力的角度提出,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存在着45—60年的长期波动,被人们称为康德拉季耶夫周期。技术的新发现一般出现在长周期的下降阶段,其大规模地应用推动下一个大的上升阶段。工业革命以来的三轮康波周期如下:
长波周期 繁荣期 衰退期 萧条期 回升期
第一轮(63年) 1782—1802年(20年) 1815—1825年(10年) 1825—1836年(11年) 1836—1845年(9年)
第二轮(47年) 1845—1866年(21年) 1866—1873年(7年) 1873—1883年(10年) 1883—1892年(9年)
第三轮(56年) 1892—1913年(21年) 1920—1929年(9年) 1929—1937(8年) 1937—1948(11年)
——摘编自周金涛等《涛动周期论》
材料二 管理与组织变革贯穿于历次长波当中。18世纪90年代,工厂制凭借资本集中、企业内部分工、再生产及严格的劳动纪律,成为纺纱业的主流生产组织方式。诸多行业纷纷效仿。蒸汽动力代替水力、风力等自然力,为工厂的选址带来更大的自由度,也促进了工厂制的流行。……(19世纪下半叶)在制造业电气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市场一体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工业领域内出现了最早的跨国公司,工业生产组织方式出现了新的形式。以专业管理团队为基础的“泰勒制”发展起来,企业管理逐渐从车间上移至管理团队。
——摘编自黄阳华《工业革命中生产组织方式变革的历史考察与展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轮和第三轮长波周期的标志性创新技术并分析这两轮经济发展的共同点。
(2)据材料二指出工厂制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下半叶企业管理与组织形式变化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A
3.B
4.A
5.C
6.C
7.A
8.D
9.A
10.B
11.C
12.A
13.C
14.B
15.B
16.C
17.C
18.A
19.D
20.B
21.提示:世界贸易由英国独占优势到美、德等迅速强大,体现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下,世界贸易由英国垄断到由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形成了多个中心的世界贸易新格局。国际贸易联系密切,互相依赖程度加深。
22.(1)背景:新航路开辟;欧洲商品经济发展;西欧各国积极开展海外殖民;海外殖民与贸易竞争趋向激烈等。(答出4点)
(2)同:鲜明的经济属性;活动范围广;具有垄断性;实力雄厚;促进母国势力和影响的扩张;促进经济全球化(推动世界经济联系加强)等。(答出2点)
异:特许公司具有一定的政府职能与权力;特许公司的殖民色彩更浓厚;跨国公司涉及的经济领域更广;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影响更大等。(答出2点)
23.(1)标志性创新技术:第一轮:蒸汽机的改良;第二轮:电力的广泛使用。共同点:经济繁荣期持续时间久;经济衰退期较短;技术发明对经济的贡献大。
(2)特点:工厂选址自由;机械力取代自然力;资本集中、企业内部分工,再生产及劳动纪律严格。
原因: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