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下表为近代欧洲部分学者关于医学的著作及观点。这可用于说明( )
人物 著作 观点 结果
维萨留斯 1543年《人体的构造》 批驳教会奉为经典的盖伦学说的错误观点。证明了男人和女人的肋骨数目相同,上帝抽用男人的一根肋骨造出女人之说纯属胡言乱语 遭到宗教的迫害。宗教裁判所以“巫师””盗户”等罪名判处他死刑
赛尔维特 1553年《基督教的复兴》 通过时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进一步发现了血液的肺循环 因异端事被宗教裁判所逮捕,连同他的著作一道被送往大刑场
A.近代医学在批判宗教神学的斗争中获得发展
B.近代自然科学得到迅速发展
C.西方国家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得到完善
D.人文主义促使医学达到繁盛
2.黄勇在《汉末魏晋时期的瘟疫与道教》一文中认为在瘟疫日益严重的时期,民间道教运动就会活跃起来,当瘟疫之灾有所缓解的时候,道教运动就会变得相对温和起来。下列对道教与瘟疫之间的关系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A.瘟疫与道教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B.道教为战胜瘟疫提供信仰支持
C.瘟疫与道教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D.道教与瘟疫是同生同灭的关系
3.如图为《中国古代疫病流行年表》中的“历代疫病流行分布与理论创新及人口长对照图”。它反映出
A.历代疫病流行频数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B.历代疫病流行频数与人口数量成正比
C.中医理论的创新多出现于疫病高发期
D.明清温病学说是对《伤寒论》的扬弃
4.(原创题)不少历史学家认为,纵然历史存在必然性,但是突如其来的疫病爆发也会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以下不能说明此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伯罗奔尼撒战争 B.秦朝的速亡
C.亚历山大帝国的瓦解 D.明朝的灭亡
5.道光年间《南海县志》载:“牛痘之方,英吉利蕃商多林文于嘉庆十年(1805年)携至粤东,其法刺牛膊小痘,剔取浆水,点小儿两膊之白夹穴……如其奏功,(痘)永不复出”作为直接证据,该材料可用于
A.证实中国最早的牛痘免疫疗法 B.研究清代外洋医术的引进与传播
C.近代中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起步 D.近代自然科学在中国的广泛影响
6.《本草纲目》不仅介绍历代本草的中药理论和所载药物,还首次载入民间和外用药三百七十四种,并附药方一万一千零九十六则。尤其是在分类方面,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基本符合进化论观点。由此可见,李时珍( )
A.医德高尚又不盲从古训 B.集中药学之大成又有创新
C.注重考证并且善于总结 D.体察民情并彰显家国情怀
7.1915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着手创办北京协和医学院。该学院全部采用英文教学,按照美国优秀医学院的标准,为教师提供世界水准的丰厚工资和福利保障。北京协和医学院的创建
A.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 B.有助于中国近代社会习俗的变迁
C.有利于中国近代医学的发展 D.改善了中国社会的医疗卫生状况
8.1904 年,《东方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面对瘟疫,最可靠的防疫举措不外乎以下三种∶一曰设传染院·一曰行隔离之法.一曰扫除法。这表明
A.建立近代卫生防疫成为共识 B.传统卫生管理弊端显现
C.国民健康纳入国家施政要务 D.积极的防疫观念已出现
9.公元前5世纪,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立誓:“我在医神阿波罗……以及所有的神和女神面前宣誓……我将尽我所能和判断,为我的病人的利益着想,以医术尽心救治,永远不存任何邪恶之念。”后世称之为希波克拉底誓言。由此可见,希波克拉底誓言( )
A.彰显了医学的价值 B.推动了医疗手段的进步
C.加速了医生的分化 D.改变了医学的发展方向
10.2010年中国邮政局发行了《中医药堂》邮票。小明同学想了解中国古代中医药方面的知识,于是上网点击“中医药”进行搜索。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A.《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
B.《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C.《伤寒杂病论》提出了辨证施治的方法
D.体现了我国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11.清代医家黄元御(1705—1758年)因感于“魏晋以来,至于今日,疫疠之杀人多矣”又发现“仲景先师,创内外感伤之法,而未言疫疠”,于乾隆十八年撰成《四圣悬枢》五卷。这说明黄元御( )
A.重视医学成果的收集 B.对医学理论有所创新
C.揭示了疫病爆发根源 D.完成了中医体系构建
12.中国最早的《神农本草经》只记载药物365种,后来便“代有增附”,梁代的《名医别录》,唐代的《唐本草》,北宋的《开宝本草》,元代的《本草衍义补遗》等,都次第有所增加,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录的药物达到1892种。这表明中医药业
A.理论体系规范严谨 B.研究方法科学先进
C.传承发展前代药学 D.独步世界医学之林
13.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导引图》记载了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体操。练习者利用肢体、攀悬、跳跃并结合人体呼吸运动,有些甚至模仿动物做出姿态各异的动作用来医疗和保健身体。医疗体操的出现( )
A.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念 B.见证了中华先民对卫生保健的重视
C.证明了中医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有效地避免了大型疫病的广泛传播
14.下图中的著作是我国古代第一部( )
A.药物学专著 B.民间诗歌总集
C.纪传体通史史书 D.纪传体断代史史书
15.唐显庆二年(657年),在苏敬的倡导下,唐朝政府开始了官修本草的编撰工作。“征天下郡县所出药物,并书图之”,基于药物产地品种的实地调查,唐政府纠正了以往本草的错讹与不实之处,开展了药物品种的整理和厘定,新增了药物114种,其中不乏一些源自域外的药物,共编撰《新修本草》《新修本草附图》《新修本草图经》等五十四卷。据此可知,唐朝官修本草( )
A.开创了官修医药学书籍的先河 B.有利于医药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C.推动了我国药材的选种和培育 D.得益于雕版印刷术的快速发展
16.仁济医院是西方传教士在上海所办的一家医院。下面是1844—1875年间该医院开张后医治病人数量统计图。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①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 ②中国人已经消除对西医的偏见
③西学东渐促进口岸风气的开化 ④公共卫生事业得到了初步发展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1569年创立的圣辣非医院(澳门白马行医院)是最早将西方医药介绍到中国的,它是中国乃至亚洲第一间西式医院。这所西医医院的创办
A.促进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B.弥补了中医治疗的不足
C.培养了大量西医医学人才 D.推动了近代医学的发展
18.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康熙身患疟疾,病情严重,御医百治无效。此时,西方传教士刘应等人用金鸡纳治好了康熙的病,因此受到了康熙的重视,康熙还把金鸡纳等药物推荐给皇子和近臣使用。这说明
A.西药比中药更科学 B.西药逐步影响中国
C.中西医学交流频繁 D.西药成为侵华工具
19.1861年《申报》曾载文描述当时:“京都有西人设立医院一所,用以救济疾苦之人,意至善也。据云去夏至今一周年中共医有九千六百十八人,可见华人亦皆信其术精胜矣。”这表明当时( )
A.部分国人信任西医 B.国人大都接受西医
C.中西文化融合增多 D.洋务思想传播开来
20.放马滩秦简《日书》记载有33种人体病症;周家台秦简《病方及其他》记载了疾病治疗方法和药物的运用。出土的汉代文献中,医学专辑大量出现,如张家山汉简、马王堆汉墓帛书等都含有大量的医学著作,内容涵盖医经、医方等。这些发现( )
A.系统总结了中医药学成就 B.表明经济发展对科技影响突出
C.奠定我国临床医学的基础 D.展现了当时人们对疾病的认知水平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 广州是近代中国与西方世界接触的前沿,也是西方医学最早输入和最先繁荣的城市。早在1835年广州就有了传教士建立的第一所眼科医院,1838年“中国医学传教学会”在广州成立。……1846年美国医生伯驾引入乙酰麻醉法在教会医院第一次试用,使医院在实施外科手术上有重大进步。1920年以后,广州的公共卫生和预防疾病运动全面发展。
——摘编自《中国医学通史》
依据史料,指出广州近代医疗事业的新变化。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伍连德(1879-1960)祖籍广东,著名公共卫生学家,我国检疫、防疫事业的先驱。早年留学英国。从1907年到1937年的30年间,他为中国防疫事业做出杰出贡献。在1910年东北大鼠疫中,他率领东三省防疫人员,深入疫区调查研究,追索流行经路,并采取了加强铁路检疫、控制交通、隔离疫区、建立医院收容病人等多种防治措施,在短时间控制了疫情。1911年,他在万国鼠疫研究会议上,系统地介绍了中国防治鼠疫的经验,首次提出的肺鼠疫学说得到与会专家的认同。在他推动下,1930年中国收回了多年被外国控制的海港检疫权。伍连德曾发表医学学术论文300余篇,力促重视防疫工作,发展现代医学。通过抗疫实践和"疫的研究",伍连德确认了野生啮齿类动物如蒙古旱獭为疫菌宿主及肺鼠疫"呼吸"和"飞沫"的传播方式,并对肺鼠疫自然疫源地追踪调查。1927年国际联盟卫生处聘伍连德为该处中国委员,并授予鼠疫专家称号。
伍连德主要事迹表
时间 主要事迹 地点
1907年 回国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副监督, 天津
1910年12月 赴东三省防治鼠疫 哈尔滨
1911年1月 建立第一个鼠疫研究所。 哈尔滨
1911年 主持召开万国鼠疫研究会议 沈阳
1912年 筹建东三省防疫事务总管理处及附属医院。 哈尔滨
1915年 建立中华医学会。
1916年 任黎元洪总统特医及京汉、京张、京奉、津浦四条铁路总医官。
1918年 任北洋政府中央防疫处处长、北京中央医院院长。 北京
1919年1月 代表外交部到上海监督焚烧鸦片。 上海
1919年 利用直辖医院收治了近2000名霍乱病人。 哈尔滨
1920年 防治鼠疫。 东北
1922年 创建东北陆军医院。 沈阳
1930年 任上海全国海港检疫管理处处长,兼任上海海港检疫所所长。 上海
1931年 出席国际联盟卫生会议。主持召开第一届检疫学术研究会。
1932 出版《中国医史》
(1)依据材料概括伍连德所采取防疫措施的特点及其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2)简述伍连德在近代防疫事业中的贡献。
23.材料一古代中国是一个多疫灾的国家。 古代政府在与疫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得力的疫病防治措施。唐代政府通过普及医学知识、设立太医署等手段,防控疾病,同时公共卫生也受到重视,如饮食卫生,设置城市排污系统。宋代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民众为辅的疾病防治体系,加强对药物的统一管理,设立了药局等官方机构。清代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士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在促进官府实行救疗的同时,自身也开展一些救疗活动。
——据石涛《我国古代政府的疫病控制措施》等
材料二据估计, 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力,也没有遣传抵抗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坐杀手的头把交椅。紧随其后的还有白喉、疟疾、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瘟疫、肺结核和黄热病。
——摘编自贾雷德·戴蒙德《枪炮、病菌与钢铁》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应对疾病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天花等病菌在美洲传播的原因。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B
6.B
7.C
8.D
9.A
10.A
11.B
12.C
13.B
14.A
15.B
16.A
17.B
18.B
19.A
20.D
21.西医传入,中西医并存;出现专科医院;教会医院保持着技术优势;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
22.(1)时代精神:爱国主义;奉献精神;勇于担当
特点:科学防治;多措并举;隔离疫区;追踪疫源地。
(2)贡献:力主收回海港检疫权;分享中国抗疫经验;首次提出肺鼠疫学说;确定病菌宿主及肺鼠疫传播方式
23.(1)措施:政府设立医疗机构;普及医学知识;注重公共卫生;建立疫病防控体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2)原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推动人口和物种的全球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