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2019)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6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5 09:4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1890年,美国60%的街车线路仍在使用马匹作动力;到了1920年,几乎每个城市和集镇都有了街车服务,而且在这些街车系统中大部分使用的都是有轨电车。由于这30年间电车在美国城市交通系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被称为“电车时代”。美国“电车时代”的到来( )
A.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缩小了城乡经济差异
C.推动了公共交通的发展 D.加剧了城市拥堵状况
2.17世纪开通的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使得亚欧之间往来船只可以直接通行;1914年通航的巴拿马运河连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这些运河的修建( )
A.反映了欧洲交通体系的完善 B.推动了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C.刺激了西欧人不断探索海洋 D.导致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3.“一条高铁飞越豫鄂渝”。2022年6月20日,郑渝高铁全线开通。天堑变通途,郑渝高铁从黄河到长江,从绿城到山城,过平原、入林区、跨峻岭,全长1068公里,最快仅需4小时。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郑渝高铁通车后将形成连接中原、华中和西南地区的快捷高速铁路通道,进一步完善中部和西南地区快速铁路网。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的革新使城市化进程加快
B.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自主创新
C.高铁发展使得区域性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中国的经济版图彻底地突破了地域界限
4.1969年,北京人口增多,政府为了解决出行困难,建成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开通后老百姓积极体验地铁。1978年后,中国地铁建设速度大大加快,北京、上海、深圳、武汉等大城市建成多条地铁干线,通勤时间大大缩短。这说明地铁建设( )
A.导致财政赤字严重 B.容易造成交通拥堵
C.符合人们出行需求 D.推动国际贸易繁荣
5.飞机的发明和民航的发展,开辟了交通运输的空中通道。下列相关大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 ②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③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 ④美国开通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的航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
6.由人力、畜力向机械动力的演进,是交通现代化的趋势。下图所示属于中国现代新式交通工具的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1956年,新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长春也由此成为我国的汽车城;同年,新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这说明新中国( )
A.将东北作为重工业基地 B.城市交通得到根本改变
C.交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D.科技创新促进交通进步
8.如今很多地方政府采纳智能交通控制技术,对各个方向交通车辆的数据进行分析,按照最优算法自动控制各个方向红绿灯的关闭与点亮,提高路网和路口通行能力。由此可见( )
A.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 B.科技杜绝了严重交通事故的发生
C.科技推动政府机构职能的转变 D.信息技术颠覆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9.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交通运输业实现了革命性发展,出现了高速公路、高铁、飞机等新生事物,下列有关这一发展及表现认识不正确的是( )
A.陆海交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B.英法海底隧道成为世界上最长的铁路隧道
C.空中通道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D.20世纪70年代后宽体客机成为客运主流
10.南京长江大桥于1960年启动设计、审批,1969年年初正式交付使用,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有“争气桥”之称。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表明( )
A.苏联的经济援助助力中国经济建设 B.桥梁建设未受到“文化大革命”的冲击
C.桥梁工人发挥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 D.城市化进程加快助推基础设施完善
11.城市交通是我国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一现象带给我们的直接影响是( )
A.交通拥堵 B.环境污染 C.能源紧缺 D.汽车增长过快
12.2017年5月5日,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都成功。下列有关近代以来飞机发展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莱特兄弟在19世纪初期发明 B.带动石油化学工业部门的发展
C.对世界一体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D.深刻影响改变人类的战争形态
13.1952年5月,中央军委、政务院决定将民航划归空军建制,并将民航行政管理和业务经营分开,改设民航局作行政领导机构,设民航公司为经营业务的机构。这表明当时中国民航局( )
A.实行半军事化管理 B.奉行计划经济体制
C.实行政企合一体制 D.重视拓展业务范围
14.新技术的运用把空海交通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下列相关大事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英法海底隧道开通 ②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艇万吨级远洋货轮下水
③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④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为喷气式飞机所代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
15.二战后,荷兰机动车数量迅速上涨,机动车出行成为主要出行方式。20世纪70年代,荷兰人发起了自行车回归运动,中央政府也拨出专款,修建大量自行车专用道,安装针对自行车的交通信号灯,自行车出行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城市化进程出现了逆转 B.能源危机改变了出行方式
C.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共识 D.欧洲汽车制造业陷入困境
16.1908年,福特T型车面世时,每辆售价是850美元;到1916年,每辆价格降至350美元,而到1925年只卖到240美元一辆。导致福特T型车价格下降的原因是
A.技术与管理方式的革新 B.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
C.资本家的购买力降低 D.中国汽车工业的竞争
17.下表为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与德国汉莎航空公司联合成立欧亚航运公司(经营沪兰、平粤、兰包、西昆、兰新等航线)的营业收支表。据此可知
年度 营业收入(元) 营业支出(元) 盈亏额(元)
1931 44202.14 452611.77 —408409.6
1933 529462.05 953063.48 —423601.43
1935 1491856.10 2129786.30 —637930.20
1937 3497206.34 3249407.78 24798.56
A.中德两国关系密切 B.中国航空业发展迅速
C.西北交通得以改善 D.欧亚航空公司连年亏损
18.20世纪以来,经济的发展对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整合公路、水运、民航、铁路等各种交通运输手段,建立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交通联运,日益成为西方发达国家交通建设关注的重点。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
A.交通联运网络成为不同国家社会发展的必需
B.利于形成不同交通运输方式有序竞争的局面
C.西方国家健全了交通的运行机制
D.交通运输速度和准确性得以保证
19.近代以来,河南郑州的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和开封两大古都。其直接原因是
A.铁路的开通 B.运河的修建
C.农业的发展 D.工业的兴起
20.春运,一开始称“春节客运”,后来简化为“春运”。从1954年起,铁道部就有春运记录,1989年,伴随着民工潮,中国媒体开始大量使用“春运”字眼,从此,一年一度如同潮汐一样的候鸟式大迁徙不断轮回。1998年至2004年,铁路连续五次提速,绿皮火车也逐渐被豪华空调列车所代替。材料主要反映
A.民工潮折射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变迁
B.民工潮体现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
C.民工潮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民工潮出现是市场经济对配置资源的结果
二、材料分析题
21.交通与社会发展密切相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4年,美国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便利,美国汽车制造从此迅猛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城市道路通行提出更高要求。此后,美国开始把多个交叉路口信号灯连接为一个联动信号系统,由人工集中控制,使路口通行能力有所提高。
——据郑祖武《城市道路交通》等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中国铁路事业格局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修铁路8200千米……一些闭塞的地区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的进程。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美国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诞生的历史背景及其科技成果?
(2)列出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交通近代化起步的标志?根据材料二归纳铁路的修建对推动现代化有何积极影响。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是一个特殊的国家,以铁路建设为先导开启工业并实现了工业化。德国的铁路建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全面建设阶段和高潮阶段。在铁路建设过程中,政府一方面为参与铁路建设的企业颁发兴建许可证,鼓励私人投资,并制定相关法律,为私人或公司提供法律保障;另一方面通过贷款以及直接投资等形式,大力推行铁路国有化建设。1871年德国统一后,市场扩大,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机遇,将新发明运用到铁路建设上,并对原来旧有的铁路线进行电气化改造。19世纪80年代,德国拥有的铁路线长度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刘娜《工业革命时期德国政府在铁路建设中的作用》
材料二 传统交通工具靠人力、畜力等自然力,效能低下并具有等级制色彩。19世纪中叶开口通商后,西方近代机械交通工具开始传入,中国的交通近代化也由此起步。新交通工具出现,在给人们带来出行方式的变化的同时也给他们心灵带来巨大震撼,使他们逐渐消除了对外来器物的抵触心理而乐于接受实用又实惠的新器物,并随之对外来新技术、新制造增进了了解和认识。……直到清末民初,像上海、天津等大商业城市已经基本完成了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在北京、汉口及各地省会等大中城市,则形成以新式工具为主、以传统工具为辅的并行结构。大城市周边以至边远城镇及广大乡村,交通工具的新旧交替呈阶梯性递减,边远乡村则仍然以传统交通工具为主。
——摘编自李长莉《近代交通进步的社会文化效应对国人的生活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德国铁路发展的原因并概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近代交通发展的主要特点及影响。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年代初,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改进货物运输的方式。1956年,马尔康·麦克林提出了集装箱的概念,并发明了一个可以用于货物运输的集装箱,随后在船运进行了多次试验。随着集装箱的出现,全球货运变得更加高效和经济。
1961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标准集装箱尺寸,即20英尺和40英尺。这种标准化尺寸的集装箱可以在船运、火车运输和卡车运输模式中使用。20世纪70年代,集装箱的使用迅速扩展到全球。船运公司开始采用集装箱船,这些船可以快速、安全地运输数千个集装箱。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集装箱船的大小和容量也越来越大。21世纪,集装箱已成为全球贸易和货运的主要手段之一。许多港口、铁路和公路运输系统都为集装箱运输提供了便利的设施。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集装箱还应用于临时住房、办公室、展览和其他用途。
——摘编自《集装箱资讯》
(1)根据材料,概括集装箱的优势,并结合所学,分析集装箱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集装箱运输。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B
3.C
4.C
5.C
6.D
7.C
8.A
9.B
10.C
11.A
12.A
13.A
14.D
15.B
16.A
17.C
18.B
19.A
20.A
21.(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城市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出现;城市交通状况日益复杂(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和种类增多)。
科技成果: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新式交通工具不断出现;电灯的发明和电力的广泛应用
(2)标志: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创办轮船招商局。
影响:促进经济交流;有利于经济繁荣;有利于知识传播和信息流通;促进与铁路交通相关部门的生产和商品流通;有利于中国传统社会的进一步解体。
22.(1)原因:德国的统一;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政府的重视与政策法规扶持;新技术法发明与应用。特点:具有阶段性;政府主导;融资形式多样;重视国有铁路建设;积极运用新技术;成效显著。
(2)主要特点:发展阶段:近代交通建设起步晚,发展缓慢;发展动力:受西方近代工业革命影响;发展趋势:新式交通方式由沿海向内陆扩展;发展状态:新旧交替,并行结构;发展特征:近代交通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影响:改善了交通落后的状况;加速了区域间的商品交流和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便利了人口的流动;改变了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人们平等意识增长;有利于新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消极影响:加剧了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不可避免地带来城市阻塞、空气污染等负面影响。
23.(1)优势:运输成本低;安全、便捷、高效;标准化程度高;适用于多种运输模式;用途广泛(具有普遍适用性)。
原因:货物运输的现实需要;道路交通系统的不断完善;科技的不断进步;发明者的努力和试验;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2)改变了航运业,加速了国际分工和协作,推动全球贸易网深入发展,对人类生活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同时,集装箱运输深受世界经济局势影响,也只是为世界经济联系提供了便利和机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全球性经济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