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商务星球版8下6.4《首都北京》教与学导学案(共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商务星球版8下6.4《首都北京》教与学导学案(共1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1-04 18:1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地理商务星球版8下6.4《首都北京》教与学导学案(共1课时)
第六章 第四节 首都北京(共1课时)
【学习目标】
学会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学会利用资料说出首都北京的自然条件、历史文化传统和城市职能,并举例说明城市建设的成就。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运用地图说出北京的位置、范围。
难点:对北京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 如何处理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学法指导】
阅读并熟悉教材26—36页,完成自主检测,并将知识重点勾画出来。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分组协作参与课堂,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师生互动,思考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分工合作相互交流。
导  学  过  程 方法导引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自主检测:读地图册和教材p26,说出北京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__________________温度带是_________ 相对位置:北京市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西北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接壤。地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地势影响,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类型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北京的职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的疑惑:【合作探究,释疑解惑】相约北京: 请大家阅读图6.4.1“北京市及其周边省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政区域”和图6.4.3“北京市地形”以及相关文字内容。分析、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北京市的地理坐标,北京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北京市及其周围的地形地势有什么特点? 北京市属哪种气候类型?有什么特点?走进北京:城市职能:请大家阅读教材看看从哪几个方面可以说明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市的对外交通有什么特点?建设北京:北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检测反馈,学以致用】读北京地形示意图,回答1~3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1.图中①、②表示的山脉分别是( ) A.太行山脉、燕山山脉 B.太行山脉、阴山山脉 C.大兴安岭、长白山脉 D.大兴安岭、小兴安岭2.北京及其周围地区的地势特点是( )A.南高北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东高西低 D.东北高西南低3.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是( )A.自西向东流 B.自南向北流 C.自西北向东南流 D.自东南向西北流4.关于北京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华北平原的中部 B.今后应大力发展重工业C.与河北省、天津市相邻 D.城市职能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5.上百所高等院校、国家大剧院、国家图书馆都集中在北京,说明了北京的城市职能之一是全国的( )A.文化中心 B.政治中心 C.交通中心 D.对外交往中心读“北京市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和海域名称:A. 省,B. 市,C. 海。(2)由北京通往西北地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铁路干线①是 线,由北京向南的三条南北铁路干线依次是② 线,③ 线,④ 线,由北京通往东北地区的铁路干线⑤是 线。由此可见,北京也是全国的 交通中心。(3)北京的1月平均气温最低时,澳大利亚正值 季。(4)2013年在北京举办了中国园艺博 ( http: / / www.21cnjy.com )览会,全球更多的朋友更加喜欢到北京旅游,如果你是一名导游,你除了带领他们参观园博,还会带领游人参观北京的哪些景点?(至少列举四处)【总结提炼,知识升华】学习收获: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后训练,巩固拓展】助学读物练习题。 仔细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独立思考完成。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充分利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组内和小组间的互助学,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北京的自然环境。提出北京成为古都的优势这一问题,激励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领会各自然要素之间的联系,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的分析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去。学生在复习巩固知识后独立思考完成练习、做到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