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 题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自然选择的证明》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1. 知人论世,了解《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 2. 梳理作者概括的生物界的变异和遗传现象, 理解自然选择对生物进化方向的作用。
教学难点 1. 理解文章基本观点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思路,赏析论证方法,体会严密的论证逻辑。
教学方法 讲授法、批注法、笔记法、多角度写作法。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二次备课
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容 导入 从自然进化到人类文明,从生命起源到宇宙探究,科学探索是求真的事业,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断深化东西方都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传统科学精神逐渐成为不同文化的共识。 学习自然科学论著,感受科学精神让我们热爱科学,走进科学的殿堂,崇尚科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的证明》,共同探索科学的奥秘。 解题 《物种起源》全名《论依据自然选择即在生存斗争中保存优良族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在伦敦出版。 在书中,达尔文根据20多年积累的对古生物学、生物地理学、形态学、胚胎学和分类学等许多领域的大量研究资料,以自然选择为中心,从变异性、遗传性、人工选择、生存竞争和适应等方面论证物种起源和生命自然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三、写作背景 1831年,亨斯楼推荐达尔文参加“贝格尔”号的环球旅行。这次环球旅行可以说彻底改变了达尔文的一生,使他在生物学研究上更进了一步。达尔文跟随“贝格尔”号穿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到达了南美洲、澳洲和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一路上,达尔文沿途考察各地的地质、动植物的特性,采集了无数的标本,并将自己的发现做了详细的观察笔记。经过5年的时间,达尔文游遍了世界大部分地区,终于回到了英国。环球航行的过程中,每个地区都存在着既相似又不一样的物种,或者是南美洲和大洋洲的小岛环境相似,但是物种却不相同。这些发现让达尔文更加坚定了研究生物特性的决心。经过了十几年的刻苦研究,终于在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 四、作者简介 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达尔文从小热爱自然科学,22岁剑桥大学毕业后,他跟随海军勘探舰进行为期五年的环球旅行,积累了大量的动植物和地质材料。经过长期的考察和研究,他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这本科学巨著成为生物学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五、阅读指导: “深文浅读”是针对有一定难度作品的阅读策略。 “深文”是指专业性、逻辑性较强的论著,包括科学与文化类论著和学术类论著等;“浅读”,是指能把握论著的基本观点,初步了解其论述的方法或特色。 “深文浅读”就是通过把握论著中所列举的事实及结论,抓住核心概念和关键句,从而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 六、字音及释义: 蹼状(pǔ) 蝙蝠(biān fú) 姊妹(zǐ) 迁徙(xǐ) ①驯养:饲养野生动物使逐渐驯服。②审视:仔细看。 ③趋向:朝着某个方向发展;趋势。④历程:经历的过程。 ⑤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⑥不胜枚举: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探究文本: 整体感知 课文节选自《物种起源·综述和结论》,对全书的观点进行综述,并得出结论。 课文共14段,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2段)是总说,概述生物变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 第二部分(3-14段)是分说,分别从物种变种、生物本能、杂交后代、地质记录、地理分布等事实现象来阐述物种变异与自然选择的内在关系。 2.课文通过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运用归纳与演绎等思维方式,严谨辩证地论述了自然选择在物种变异中的作用,有力地批判了神创论的错误观点。 八、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第1-2段)。 第二部分:阐述自然选择学说的具体事实和观点(第3-14段)。 第一层:论述自然选择下有变异发生(第3-7段)。 第二层:谈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8-11段)。 第三层:物种进化符合自然选择的法则(第12-14段)。 九、研读文本内容 ①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②同种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异)。 ③资源是有限的。 ④物种内的个体数量能保持稳定。 ⑤许多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从选文来看,自然选择对物种进化产生了哪些具体的影响? ①自然选择保存了物种中那些最为歧异的后代,使同物种的不同变种间细微的特征差异趋于增大; ②使较大种群中的优势物种产生新的优势类型,规模更趋增大,打败较不占优势的类型,导致大量物种绝灭; ③使物种逐步缓慢变异,努力适应那些自然界中未被占据或尚未占尽的地盘; ④使物种具有千姿百态的美的形态或属性; ⑤使物种间因为竞争都得到适应与改良; ⑥使物种的本能缓慢改变,性状、组织结构要较古代类型更为高级,器官也更为特化以适应不同的功能。 3.地质记录为自然选择学说提供了哪些有力的证据 ①物种和整个类群的绝灭是遵循自然选择原理的必然结果,因为旧的生物类型要为新的改良类型所取代,体现了“适者生存,择优弃劣”的法则。 ②各地质层中的化石,其性状在某种程度上,介于其上下地层的化石之间,证明物种是不断进化的。 ③一切绝灭了的生物可以与所有现生生物一样进行分类,因为它们都来源于共同的祖先。 ④现生生物类型的组织结构要较古代类型更为高级,某些类型在生物演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退化的生活习性,而在体制上发生了退化,这些情况都体现了自然选择的作用。 4.本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结合课文内容简要说明。 ①事实论证。作者一开始就列举地质学研究的成果和博物学家承认有自然变种的存在这一事实;更多的是列举自己在科学考察中发现的现象和事例证明自然选择在物种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②道理论证。(第2段) ③对比论证。作者多处将自然选择、进化论能解释物种演化等自然现象与特创论不能解释进行对比,批驳了特创论的观点,使自己的观点得到巩固。 ④因果论证。(第3段“因为在物种形成很活跃的地方……”“因为它们之间的相互差别……”,第4段“由于……所以自然选择的结果……”,第8段“既然……所以某一地区的物种……”等。) 方法梳理 具体方法 第一,找准句子,明确主要问题 第二,找出概念,梳理文章思路 第三,找出推理,理清逻辑思维 第四,找关键词,读懂特长复句 操作步骤 第一,理解句意 第二,划分层次 第三,概括段意 第四,梳理归类 6.对比阅读 问题:请分别简要概括达尔文和琼斯教授的主要观点。 (1)甲文: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 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2)乙文:达尔文最大的不足便是没有解释人类的起源这最重要的问题,达尔文的学说在其广义理论上也有许多缺陷。 7.文章是如何论证观点的? 自然选择的思想是通过研究大量动植物的形状和分布得出的结论。作者在文中,也以大量的动植物实例分析比较,论证观点。如作者举了像啄木鸟形态的鸟却在地面上捕食昆虫,高地上很少或根本不游泳的鹅,取食水生昆虫的像鸫的鸟,具有海雀的生活习性和构造的海燕等例子,来说明自然选择要求缓慢变异的后代去努力适应自然中未被占据的地盘。再如,说明自然选择带来美感,作者列举了鸟类、蝴蝶、植物的花和果实等例子来说明。在解说生物的本能、海岛上动物的分布特点时,也举了很多实例,这些实例,不仅充实了作者的观点,也生动有趣,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 8.如何理解“我们可望在自然条件下看到生物的变异”中的“可望”一词? “可望”是有希望,可能的意思,说明自然条件下的变异并没有确凿的证据,只是有这种可能,用“可望”符合实际情况。 9.如何理解“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自然界处处充满着美,这很大一部分归功于自然选择”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在一定程度上”“很大一部分”是表示程度范围的词语,作者运用这些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① ② ③基本概念: 自然选择:《物种起源》的核心概念,指生物在自然条件下不断地发生变异,有利于生存的变异逐代地累积加强,不利于生存的变异逐渐被淘汰,即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亚种:生物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指同一种内由于地域、生态或季节上的隔离而形成的个体群。 变种:指种内的个体变异,与种内其他变种有共同的分布区,其分布范围比亚种小。 地理种:同一种生物因地区不同所产生的形态差异,称之为地理种。
素材积累--达尔文的名句 1、我在科学方面所做出的任何成绩,都只是由于长期思索,忍耐和勤奋而获得的。 2、无知者比有知者更自信。只有无知者才会自信地断言,科学永远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3、我相信我没偷过半小时的懒。 4、寿命的缩短与思想的虚耗成正比。 5、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如果同友情相比,它们都是尘土…… 6、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和结论。
课堂小结 选文首先提出论点,并初步论证了自然选择客观上存在可能性,事理上具有合理性,然后从物种最初的存在形式大量变种的存在、物种的演化与改良、生物的遗传性与变异性、生物的地理分布等方面,列举了大量科学考察所得到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这一观点,有力地驳斥了物种特创论的观点。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