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粉
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代文化具有多源性。观察“新石器时代重要文化系统表”(见下图),对应正确的是
黄河边域
长江议战
搭山以北
上游中游下游
中游下游
6000
老
磁
7000
兴隆洼
山
北辛
北
台
溪
可姆波
c000
马家浜
①
②
③
5000
马家
崧泽
曲家岭
小河沿
山家
4000
网专
④
夏家店
齐家
二里头岳石
A.①一姜寨
B.②一贾湖
C.③一仰韶
D.④一良渚
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提到:自禹、启以来,中国古史上已有中央共主传世相承千年之久。虽王朝
有夏商之别,政治演进,则仍是一脉相承。这表明当时
A.中央集权制度源远流长■,B.夏商周帝王系一脉相承
C.分封制成熟于夏商时期
D.早期国家发展呈连续性口
3.春秋时期“尊王攘夷”成为霸主们竞相揭起的旗帜,孔子常发“复周”之论;战国时《尚书·大禹
谟)托名夏禹“奄有四海,为天下君”,《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将天下划分为九州。这反映出当时
社会
A.向往政治统一与稳定
B.处于专制集权萌芽阶段
C.宗法分封体制趋于崩溃
D.统一的封建集权制确立
4.西汉时期,“(江南)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到了南朝时期,有史书
记载:“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
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据此可以推断
A.农业商品化程度高,形成全国性的商业贸易网络
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土地大量开垦,农业、手工业产量得到提高
D.南方棉花种植逐渐推广,棉纺织业得以快速发展
5.秦汉时期已有成熟的快递网络,当时用车快递叫“传”,用马速递称“驿”,传递文书的机构多
“驿置”。秦始皇征服百越时开凿灵渠,方便军粮漕运。以上材料体现了古代物流
A.政府主导管理专业化
B.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C.运粮和军需物资为主
D.方式多样且水陆并用
高二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6.下表为(通典·食货七》所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与唐肃宗乾元三年户口数的变化。它反映出当时
天宝十四年(755)
乾元三年(760)》
管户总数
89141781
1933174
课户
5349280
758582
不课户
3565501
1174592
管口总数
52919309
16990386
快
口
课口
8208321
2370799
101,
不课口
44700988
14619587
A.赋役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B.政府财政收人日益减少
C.土地兼并现象日趋严重
D.地方藩镇摆脱中央控制
1.明代(折狱新语》记载一则案例,邵阳人李朝华状告侄子李正风盗窃自己的东西。地方官审判时
首先批评李朝华,“忘其侄所自出其兄,亲亲之义安在哉”,后涉事双方和解,地方官仍判决当庭
杖责李正风,为了让其“知有尊卑”。该案例说明明代
A.儒家思想保证了审判公正
B.司法审判渗透社会教化功能
C.乡约与法律冲突日趋明显
D.司法审判受官员的随意支配
8.下图是秦至清粮食生产和需求演变图,结合时代背景,对该图的历史解释最正确的是
回粮食总产量(亿斤)
40001一粮食总眉求量(亿斤)
1600
10
企35001
+人均粮食占有量(斤/人)
1400
S3000
1200
2500
1000
2000
800
1500
600
1000
400
500
200
0
汉
典晋南北朝唐宋辽金元
清前期
晚清
A.政局的不断变动会导致粮食的总需求量上升
2001a8
B.隋唐新物种的引进促进了粮食总产量的大增
C,宋代粮食总产量的增加有赖于新技术的使用
D.明清人口的频繁流动导致粮食总需求量上升
91793年,清政府颁布(饮定藏内善后章程)。它为整顿西藏吏治,治理西藏政务制定了一系列措
施,对驻藏大臣职权、官吏制度、军事防务、外事交涉、宗教管理等诸多方面都作出了详细规定。
该章程的颁行
A.确立了驻藏大臣在西藏的独尊地位。■
B.形成了较独特的灵童转世继承方式
C.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静◆D.以法律形式落实了中央对西藏管辖
高二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