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导学案(含答案)--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导学案(含答案)--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5 15:1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学习目标 1. 了解劳动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以及历史上劳动工具和主要劳作方式的变化。2. 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人工智能技术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3. 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社会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强大动力。
一、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1. 古代的生产工具
工具 历程
耕作工具 石器 时代 特点 石器质地坚硬,比骨、竹、木器更为耐用
制作 方法 旧石器时代以打击为主,新石器时代在打击的基础上增加了①________
评价 石器制作的选料、打击、磨光和钻孔等工序需要专人完成
青铜 时代 出现 (1) 从目前发现的考古资料看,最早出现在②____________地区。 (2) 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出现小件青铜器
评价 青铜在当时是珍贵资源,③________铸造的农具数量有限
铁器 时代 出现 公元前15—前14世纪,小亚细亚东部的④________率先掌握冶铁技术,后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特点 锋利轻便,易锻制打磨
发展 中国在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以⑤__________制作的农具
灌溉工具 (1) 原始社会末期: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2) 古埃及和中国:利用⑥____________进行灌溉(中国桔槔)。 (3) 中国东汉末期:出现翻车。 (4) 中国三国时期:马钧⑦____________,在民间广泛使用。 (5) 中国唐至清代:唐朝出现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畜牧 功用:豢养驯化禽畜
分类:古人用⑧________来饲养禽畜,用马槽来喂马
手工业工具 纺织业 地位 古代最先出现的手工业之一
表现 古代中国: (1) 约3万年前:中国的⑨____________使用骨针缝制兽皮。 (2) 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古人使用陶纺轮作为纺线工具。 (3) 汉朝:已经使用纺车纺纱,能够使用⑩__________织出带有精美花纹的丝织品。 (4) 元朝以后:纺织机成为农耕家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
陶瓷业 (1) 人类早期:用泥条盘筑的方式制造陶器,但陶器的圆度不理想。 (2) 新石器时代晚期:采用 ________制坯,可以制成圆形坯件,并能控制坯件的薄厚。 (3) 中国南朝:工匠把坯件放在耐火泥制成的匣钵中,以防气体和有害物质污损坯件。 (4) 唐宋时期:工匠在器物底部放置支钉,防止器物在烧制过程中粘连
冶炼业 地位 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
表现 以锻打金属原料的方式制作小型金属器具。使用的工具:熔化金属原料的 ________、打击金属原料的锤、磨平金属的锉等
以铸造的方式制作大型金属器具: (1) 坩埚:其功能是熔化金属原料。 (2) 范: ◎功能:使液态金属 ________。 ◎表现:中国商代和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范和战国以后的铁农具范
2. 劳作方式的发展
农业劳作 家庭式劳作 形成原因 ____________的推广使一家一户的个体劳作成为可能,集体劳作的形式逐渐瓦解
表现 (1) 中国战国时期,以家庭为单位的 __________生产模式受到统治者鼓励。 (2) 古希腊罗马在氏族部落解体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庄园式劳作 特点 众多奴隶或农奴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
表现 (1) 罗马共和国晚期,出现大型奴隶制庄园。 (2) 中古时期的西欧,农奴或农民在 ________的庄园中服劳役。 (3) 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________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手工业劳作 经营 方式 官营作坊:代表最高水平,拥有某种手工工艺
民营作坊:以直接销售为目的,拥有某种手工工艺
家庭手工业:以制作手工业产品为生
特点 手工业者世代传承,或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 __________进行管理
二、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1. 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工厂制 出现的 背景 生产专业化的实现: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工厂的出现:18世纪60年代以来,以①________________为代表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引发了从手工劳动到机器大生产的巨大变革,机器大生产带来了劳作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深刻变革。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
工厂制的特点 时间 实行②____________
规章 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以罚款、体罚和解雇等方式强化③____________
生产 ④________________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各生产环节协同劳作,整个生产过程处于工厂主的监督管理之下,以保证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世界 工厂制度带来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中国 (1) 19世纪中后期,清朝⑥__________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进行⑦______________。 (2) 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⑧____________,也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2. 手工工场与机器大工厂的区别
项目 手工工场 机器大工厂
盛行时间 约14—18世纪 18世纪60年代以来(工业革命以来)
动力机械 使用手工工具 使用蒸汽动力机械、内燃机动力机械、电力机械等
生产规模 规模小 规模大
生产技术 局限于手工技术 采用先进科技,技术成熟
生产方法 分工少 采用标准化流水线作业,分工细致
管理制度 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无现代管理制度 实行倒班制,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统一供应、合理调配原料使用,有详细的市场方案
 
3. 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变化 角度 具体变化
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 人口结构 ⑨______________等大城市工业人口猛增
城市规划 相对滞后,工人的生活环境相当恶劣。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逐渐建设新城,疏解⑩______________,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
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交通方式 工业革命对煤等矿石的需求刺激了运河的开凿;铁路运输以其速度快、成本低而受人青睐
作用 欧美国家形成了水陆运输网,促进了城际、国际的人口交流与贸易往来,大大增加了 ________________
促进了乡村的改变 现代化 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 ________,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视野 大量人口从闭塞、宁静的乡村田园生活中走出,人们的眼界开阔了
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增强 原因 工厂制度及蒸汽机车等交通工具出现以后,人们必须守时, __________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表现 城市中的社会上层人士出行往往戴表,大城市的车站、码头、银行、机关及市区街道多设有 ________
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 原因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城市化迅猛发展等现实因素,对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表现 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自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 ____________”以来,中国出现了大量小学堂和中学堂,这对普及初等教育起到重要作用
给民众的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表现 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
结果 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经过一系列斗争,产业工人的待遇有所改善,最长工时受到限制,最低工资得到一定保障
三、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现代科技进步的表现 计算机 技术 时间 1946年
目的 满足弹道计算的需求
概况 “①____________”问世于宾夕法尼亚大学
影响 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
网络 技术 背景 ②__________
形成 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军用网络
发展 演化为③__________,并于20世纪90年代实现商业化
影响 成为世界上信息资源最丰富的计算机公共网络,从科学计算、事务管理等方面逐步扩展,进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走入家庭
人工智能技术 含义 通过计算机模拟人的④________解决实际问题的技术
提出 20世纪50年代,美国科学家提出⑤__________________
领域 机器人制造、语音及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
发展表现 (1) 计算机控制的机械手、机器人等自动化装置在生产中得到大量应用。 (2)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以及人工智能新兴产业,鼓励智能化⑥________成为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 (3) 近年来,“无人仓库”“无人码头”“无人车间”乃至“无人工厂”纷纷出现
意义 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极大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
航天 技术 兴起 1957年,⑦________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表现 (1) 利用航天技术服务于军事部门与国民经济。 (2) 俄罗斯、美国、法国、中国等国家研发出多种类型的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大量航天器。 (3) 开发和利用太空及地球以外天体的航天技术迅猛发展。 (4) 在太空中建立了严密的地球测控网
影响 作为新兴的尖端科技,对⑧____________与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海洋 技术 美国 (1) 最先进行深海研究的国家。 (2) 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潜器在水下数千米处发现海洋生物群落。 (3) 首次潜入世界大洋中最深的⑨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 (1) 1997年,中国自主研发的无缆水下深潜机器人成功潜入水下6 000米。 (2) 2020年,中国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创造了⑩______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标志着中国在大深度载人深潜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新材料技术 地位 应用广泛,受到各国普遍重视
特点 (1) 新材料不断更新,表现出传统材料不具备的特点。 (2) 应用范围广泛,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生态环境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被广泛应用到生产生活中
现代科技进步的革命性意义 生产力出现巨大飞跃 原因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
表现 (1) 劳作方式由粗放型转化为 ____________。 (2) 大量劳动力从生产线上退下来,人们越来越依靠 ____________来实现利润增长。 (3) 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技术优势、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逐步发展起来
人类文化生活出现新模式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技术迅猛发展,人们与外界沟通更方便,了解社会动态更轻松。 (2) 各种 __________的开发,促进了人们的通信交流,丰富了大众的文化生活,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3) ________不断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人类视 野产生 新变化 (1) 交通和通信技术的进步使“ __________”形成。 (2) 网络的普及促进了信息的交流,丰富了人类的知识,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缺陷 现代科技应用不当,会带来负面影响
1. 对应时段,填写历史发展线索。
2. 阅读图片,完成问题。
经济波动图
——[荷]雅各布·范·杜因《创新随时间的波动》
据材料,指出经济波动的特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所示:
先秦两汉铁农具出土地域分布
春秋战国 河南、湖南、陕西、四川、甘肃、山东、江苏、河北、湖北、广西、广东、山西、辽宁、吉林、内蒙古、天津
秦汉时期 河南、湖南、陕西、四川、甘肃、山东、江苏、河北、湖北、福建、安徽、广西、江西、广东、重庆、贵州、山西、黑龙江、云南、北京、辽宁、吉林、内蒙古、天津
 
 材料二 秦汉时期的铁农具大多出自黄河流域,其中出土最集中的属中原地区的河南省,达960件,最少的几个省只有1件。
图一 全国出土的先秦两汉时期铁农具数量
  
图二 出土的秦汉时期铁农具种类及比例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包明明、章梅芳、李晓岑《秦汉时期铁制农具的统计与初步分析》
(1)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铁农具的特点。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汉时期铁农具特点形成的原因及影响。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下表所示:
迄今为止世界范围内的四次工业革命简表
次序 时间 发展之处
第一次 工业革命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40年代 革新了纺织部门,带动了金属加工业、采矿业和交通运输业兴起,使经济和社会环境、劳动和生活状况发生深刻变革
第二次 工业革命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 经济、生产和劳动因为密集的机械化、电气化广泛应用及商品大宗生产出现(泰罗制和福特制)
第三次 工业革命 20世纪70年代中期 因为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使用导致产品和生产自动化,人们通过通信技术迅速缩短了物理距离
第四次 工业革命 现在 各种新兴突破性技术涵盖了诸多领域,人们沟通方式、获取信息范式、自我表达方式等发生改变
——据袁玥《马克思恩格斯的工业革命思想研究》整理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下表所示:
时代 近似日期 信息交流方式
旧石器 时代 旧石器时代晚期 洞穴画
旧石器时代晚期以来 用鼓、灯塔、烟等信号进行远距离交流
农耕 时代 大约公元前3000年 作为固定信息的文字
大约公元前2000年 字母文字
农耕文明时代 政府资助的或军事通信系统
大约公元8世纪以来 木版印刷
近代 以来 大约16世纪 全球世界体系;世界交通和运输体系
大约18、19世纪 印刷用于大众交流:报纸、邮政服务
19世纪30年代 电报
19世纪80年代后期 电话
20世纪 电子化大众媒体:无线电、电影、电视
20世纪晚期 互联网、即时全球信息交流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信息革命与社会变迁”,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结构完整)
在余杭区良渚遗址中出土了迄今为止国内考古发现最早的石犁,考古专家发现,石犁头部分有使用的痕迹,因此推测像这样1米多长的大石犁,只有用牛等大型牲畜才能拉得动,后面应有掌辕的人,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就已进入犁耕阶段。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正确选项并说明理由。
A. 良渚出土的石犁是中国最早的石犁
B. 犁耕研究必须借助历史学家的合理推测
C. 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进入铁犁牛耕时代
D. 良渚石犁的出土为研究我国早期犁耕发展史提供了关键实证
正确选项是________,选择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一:知识整合
一、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①磨制。②西亚、北非。③青铜。④赫梯人。⑤灌钢法。⑥杠杆原理。⑦革新翻车。⑧圈厩。⑨山顶洞人。⑩提花机。 坯车。 土炉。 成型。 铁犁牛耕。 男耕女织。 领主。 坞堡。 登记造册。
二、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①改良蒸汽机。②倒班制。③纪律意识。④生产流水线。⑤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⑥洋务派。⑦机器大生产。⑧实业救国。⑨伦敦、巴黎。⑩中心城市人口。 社会的流动性。 大农场。 准时准点。 标准钟。 癸卯学制。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三、 现代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发展
①埃尼阿克。②冷战。③互联网。④思维。⑤机器模拟智能。⑥创新。⑦苏联。⑧现代国防。⑨马里亚纳海沟。⑩10 909。 集约型。 技术革新。 应用程序。 全媒体。 地球村。
活动二:时空建构
1. ①刀耕火种,②铁犁牛耕,③筒车,④纺车、提花机,⑤坯车,⑥洋务企业、民族工业兴起发展,⑦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⑧集体劳作,⑨“蒸汽时代”,⑩信息时代。
2. 特征:具有周期性;重复发生,但不定期。
活动三:史事解释
(1) 特点:使用范围扩大;推广程度不平衡;数量增多;类型较为齐备;初耕农具为主。(言之成理即可)
(2) 原因:制铁业的发展;政府重视;铁农具自身具有的优势;社会经济发展。(任答两点,言之成理即可)影响: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发展;造成了农业发展的区域不平衡。(任答两点,言之成理即可)
活动四:观点讨论
1. 示例:
论题:科学技术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变迁。
阐述: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以棉纺织业领域的机器发明和使用开始的,并由此传到其他工业部门,最终使改良蒸汽机成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肇始于自然科学领域的巨大突破,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由于编程逻辑控制器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使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现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各种新兴突破性技术涵盖了诸多领域,对工业、经济及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由此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工业进步,也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示例:
论题: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推动社会进步,信息传播方式是社会变迁的缩影。
论述:旧石器时代,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人们主要通过洞穴、乐器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信息交流方式较为简单、原始,传播范围也相对较小。
农耕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世界多个地区先后进入文明时代。人们开始通过文字和国家建立的邮驿通信系统等进行交流,这拓展了各地区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印刷术推动了文化普及,加强了各地区间的信息联系。
近代以来,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打破了世界各地区分散孤立的状态,开始了一体化进程。两次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使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印刷逐渐大众化,报纸、邮政、电信设备(电报、电话)等逐渐取代传统信息传递方式,成为世界各地信息交流的新工具,使世界联系更加密切,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改变。
20世纪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迈入信息时代。电子化大众媒体、互联网等成为信息交流新形式。交往方式多元化,交流范围广泛而快捷。这便利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也带动了信息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推动了社会信息化,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
信息传播方式的变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缩影,它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活动五:史学常识
D 理由: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