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联合国下属某一专门机构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的健康。该机构的总部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学者指出:从冷战中我们的得到的重要教训就是,单边军事干涉对谁都没有好处,在当今世界上解决冲突的唯一办法就是各国在承认多样性的同时促进交流,同时在必要的情况下通过多边行动对灾难性事件加以预防。该学者意在强调
A.冷战后世界各国根本利益趋同 B.全球治理主体应朝着多元化发展
C.各国要独立自主开展外交活动 D.新的世界政治格局不断走向稳定
3.1997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了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下面这幅名为《不要吸入》的漫画发表在《京都议定书》签订的前一天。美国总统化身为被黑色浓烟环绕的自由女神,右手高举带有“化石燃料排放量”字样的火炬,左手夹着京都会议文件。对该漫画创作意图解读较为准确的是( )
A.揭示世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B.呼吁民众增强环保意识
C.担忧美国不愿承担大国责任 D.号召建立全球治理体系
4.面对来自发达国家要求承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在2015年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开幕之际,印度总理莫迪撰文指出,部分发达国家依靠化石燃料走向繁荣,随着科技进步,新型能源不断涌现,他们便主张发展中国家应分担“不少于”发达国家承担的责任。这些发达国家意在( )
A.建立合理的全球应对气候机制 B.实现印度更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
C.推卸自己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 D.构建公平公正的国家经济新秩序
5.如表是一些学者对1901年以来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获奖演说进行统计的结果。由此可见( )
获奖演说中的关键词 所占的比重 获奖演说中的关键词 所占的比重
和平(Peace) 99% 责任(Responsibility) 81%
希望(Hope) 92% 自由(Liberty) 80%
安全(Security) 86% 宽容(Tolerance) 79%
正义(Justice) 85%
A.获奖演说体现了人类的价值追求
B.演说有效遏制了战争发生
C.正义和平自由是当今的时代主题
D.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6.两极格局瓦解后,在西方的鼓动和支持下,乌克兰持续推动“脱俄入欧”进程,俄罗斯也积极拉拢其加入原苏联地缘政治空间范围。乌克兰在东西取向问题上俨然陷入了一场多边地缘政治博弈的“拉锯战”中。材料旨在说明( )
A.世界政治新秩序尚未确立 B.冷战思维仍影响当今世界
C.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挑战 D.发展中国家主权遭到破坏
7.20世纪90年代,西方一些国际组织的成员常常表现出“没有祖国,只有人类”的姿态,一些跨国公司甚至主张“公司忠诚代替国家忠诚”。这反映了当时( )
A.民族国家面临着新的挑战 B.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加速推进
C.世界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 D.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快发展
8.中国“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0座城市,开行列数从2012年的42列增加到2021年的15183列,一改往日搭载货物“去多回少”的局面,重点枢纽间去程和回程开行数量基本实现双向均衡。“中欧班列”的发展变化主要得益于( )
A.“一带一路”倡议及实施
B.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
D.中国高铁积极“走出去”
9.有学者描绘当今的世界新现象:“中国和拉美在讨论农业合作,非洲和阿拉伯在开展基础设施合作,欧洲和东南亚国家开启自由贸易时代,美国在非洲启动‘电力非洲’计划,俄罗斯与中国在开发北极航线。”这说明( )
A.区域经济一体化持续加深
B.地区经济差距逐步缩小
C.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加强
D.合作共赢促进全球发展
10.1975年欧共体与46个非加太(非洲.加勒比.太平洋地区)国家签订《洛美协定》,消除以往双方的不平等色彩;1988年欧共体与经互会相互承认并建立了正式关系;2003年77个非加太集团成员国与欧盟15国签订《科托努协定》取代《洛美协定》。这系列活动表明西欧( )
A.在国际合作中彰显自主意识 B.拉拢发展中国家以扩大影响
C.战略争夺重点转向第三世界 D.放弃冷战思维维护世界和平
11.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继续向西方工业国提供大量原料,并且在资金、技术、工业品等方面依赖于西方国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原料初级产品的依赖在减弱,而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国家的技术依赖在加深。由此可推知( )
A.科技革命拉大了世界发展差距 B.世界殖民体系不断强化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遭遇了挫折 D.国际分工体系有所改善
12.2014年,随着克里米亚危机叠加乌克兰乱局,欧洲“新冷战”的阴云正在黑海畔若隐若现,引发全世界忧虑。“新冷战”只会让各方“双输”,应求合作.促发展这体现出
A.经济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
C.欧洲依然是世界的中心
D.“冷战思维”主导国际关系
13.习近平总书记说:“什么样的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体系对世界好、对世界各国人民好,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国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这旨在强调( )
A.中国努力推动全球治理规则民主化
B.中国致力于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C.全球治理体系不应以综合实力为基础
D.全球治理格局取决于国际力量的对比
14.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为此,中国积极参与其中的有( )
①上海合作组织 ②二十国集团 ③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④“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5.据统计,1965年世界上7个最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是7个最贫穷国家的19倍,而1995年这一差距扩大到38倍。这说明( )
A.文明类型的多样性发展 B.不同价值观的冲突加剧
C.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性增强 D.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16.从2018年起,安徽省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世界制造业大会。2022年9月,第五届世界制造业大会指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更大的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在这一关键的时刻举办本次世界制造业大会,给世界经济提供了深化交流、共谋合作的平台”。这突出表明中国( )
A.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的新秩序 B.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C.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坚决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
17.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发展方面,全球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和平与安全方面,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面对这些全球问题,中国倡导( )
A.对内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B.建立军事性互助同盟
C.扩大社会主义阵营影响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8.2023年12月13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正式闭幕。最终,各国代表就制定“转型脱离化石燃料”的路线图达成一致,这表明( )
A.国际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完善 B.各国对重要资源管控具有合理性
C.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各国首要任务 D.联合国未充分发挥全球治理能力
19.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认为,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下列说法与亨廷顿观点一致的是( )
A.人类命运共同体让文明趋于单调
B.结盟与合作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
C.多极化趋势避免了文明间的冲突
D.和谐共生的文明有利于世界的稳定
20.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举行首次会晤;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2015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这反映了( )
A.区域合作助推经济发展 B.信息技术影响国际关系
C.全球化推动文化多样性 D.合作共赢成为世界潮流
二、材料分析题
21.中外历史上都出现过“东西南北”的空间格局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一统王朝与分裂时期以及近现代的首都主要都设在现在五个城市或其附近,这五个城市即西安、洛阳、北京、南京与开封。……如果从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而言这五个城市可以分成两组:东西向的西安、洛阳与开封,南北向的北京与南京。这两组首都所占历史时期也正好明显地分开:前一组占据了前大半段历史,后一组则占据了后小半段历史。
——周振鹤《东西徘徊与南北往复——中国历史上五大都城定位的政治地理因素》
材料二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
——1985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国访华团时的讲话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所示历史现象进行解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20世纪80年代“东西南北”问题突显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中国的应对之策。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二战后难民问题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为中心。在联合国难民署建立的早期,苏联和美国都拒绝加入联合国难民署。美国根据自己的外交政策建立难民政策。欧洲发生首次难民危机之后,美国逐渐意识到加入联合国难民署、援助东欧等共产主义国家难民能够弱化共产主义,开始支持联合国难民署,以联合国难民署为依托开展活动。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逐渐放弃了以往的难民宽容政策,转而制定更为严格的难民准入标准,加强对难民的限制。
进入新世纪以来难民问题更为复杂。"南北僵局"持续存在,发达国家大多逃避救助责任,发展中国家却往往无能为力。中国作为《1951年公约》及其《议定书》的缔约国,始终坚持国家难民制度的主权原则、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原则。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思想,推崇休戚与共的全球治理模式,并向有关国家或国际机构提供人暹主义援助。
——据李晓婷《国际难民机制的建立与发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美国对待国际难民问题的特点及其成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方案在国际难民问题中的重要意义。
23.【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99年3月至6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维护科索沃阿族的“人权”为借口,对南斯拉夫联盟发动了侵略战争。战争中北约使用的几乎全是新近研制或改进的高技术武器,如上千架的“第四代”战机,两个航母战斗群在内的55艘舰艇和50多颗北约军事卫星及美国全球卫星系统,采用了空、地、海、天、磁五维作战,体现了前所未有的非接触性,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战争。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科索沃战争不仅给南斯拉夫造成巨大的损失,也对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秦思《科索沃战争的战略影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索沃战争所反映出的现代局部战争新形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索沃战争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参考答案:
1.A
2.B
3.C
4.C
5.A
6.B
7.A
8.A
9.D
10.A
11.A
12.B
13.A
14.D
15.C
16.B
17.D
18.A
19.D
20.D
21.(1)解释:秦汉隋唐时期的都城多在西安与洛阳,北宋都城在开封,而元明清时期,都城在北京与南京。
(2)背景: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国际形势总体上出现了相对和平的发展趋势;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确定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应对:继续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展和平外交,加入世贸等国际组织。
22.(1)特点: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逐渐以联合国难民署为依托;难民政策随时代变化而变动。
成因:国家利益的驱使;世界政局变动的影响。
(2)意义:利于打破“南北僵局”局面;推动国际合作,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维护1951年公约和议定书的权威性;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利于完善国际难民救助体系。
23.(1)新形态:持续时间短;高科技主导;战争成本高;无接触式战争;对经济的破坏性强;对世界和平的潜在威胁大。
(2)影响:践踏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使联合国的权威大大受损;以“保护人权”为借口对南联盟的空袭,开了干涉别国内政的危险先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刺激了以高新技术武器装备为重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给未来世界增加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