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产生 导学案(含答案)-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产生 导学案(含答案)-2024届高三历史统编版二轮复习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5 15:2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
1.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在中国的产生和实行。
3. 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等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4. 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认识其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5. 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等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整理并了解:晚清社会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原因 鸦片战争后,①          
★注意: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新的②       被引入中国。 (1) 1865年,英国在香港开办③      ,并在上海设立分行,随后又在中国许多城市设立分支行。 (2)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④      。 (3) 19世纪70年代,随着官督商办与官商合办的民用股份制企业出现,⑤    开始走向市场。 (4) 为了适应股票交易的需要,上海出现了最早专营股票的证券机构——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1900年,香港成立了第一家大型百货公司——先施百货公司
★注意:鸦片战争后,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开启了近代中国⑦      的进程
表现 生产模式 ⑧           ,耕织的分离引发了中国经济的深层次变化,商品经济迅速发展
经济结构 ⑨      开启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农业的比重有所下降,工业的比重日渐上升
生产力 ⑩      出现并扩展,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的生产力水平
市场形成 清政府被迫打开了国门,中国被迫卷入了         ,国内的关卡逐渐减少
经济政策 清政府的商业政策经历了从抑制商业到放宽限制再到      的演变
结果 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资在华经济(外商企业)、洋务企业和           并存
经济成分 整体特点 兴衰
    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 (1) 在外国的经济侵略和本国资本主义等新经济成分的冲击下逐步解体。 (2)     后,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外国资本 主义经济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富有     性       前后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步肃清
洋务经济 封建性;官僚买办性;垄断性 (1) 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破产于         ,结束于辛亥革命后。 (2) 19世纪中后期,洋务派创办了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一系列近代企业,引进了西方的     制度,进行机器大生产
民族资本 主义经济 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有    性和    性;“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1) 开始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 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 (3) 进一步发展:       。 (4) 较快发展: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5) 日益萎缩:全面抗战期间。 (6) 陷入绝境:       。 (7) 获得新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三大改造
实质 从农耕文明向     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
总结 结构图:
整理并理解: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
发展 历程 民族资本 主义曲折 发展
发展 因素 推动因素 列强侵略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的同时,也瓦解着①           ,同时带来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政府政策 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新政”至民国前期政府的鼓励政策。 (1) 清末“新政”:②       。 (2) 南京临时政府:③         。 (3) 国民政府建立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民众因素 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特别是④            运动不断兴起,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思想观念 ⑤      思潮的推动,如张謇、范旭东等一批民族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也开办工厂并借鉴西方工厂的管理经验,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起来
民族精神 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⑥     是支撑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动力和力量源泉
与时俱进 一些民族工业自身技术的不断革新、合理的经营策略也是其顽强发展的因素
不利因素 社会性质 ⑦             ,使得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政局动荡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自身因素 “先天不足” ⑧                
“后天畸形” 工业结构和地区分布的失衡使民族工业畸形发展,未能形成⑨         
其他方面 货币 (1) 晚清时,政府开始铸造⑩     。 (2) 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关税 (1)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享有     的关税自主权。 (2)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而中国的      也长期把持在外国人手中。 (3) 在近代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中,          成为一项重要任务。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
交通 (1) 19世纪20年代,        开到中国。 (2) 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      的序幕。 (3) 1872年,官督商办的        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4) 1881年,          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 (5) 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           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 (6) 当时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     手中。到1911年,由外国人控制的中国铁路里程近9 000千米,占总里程数的90%以上
★注意:近代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主要意义。 ◎近代交通变化显著。在近代,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汽车、电报、电话,并传入中国,从而使中国的交通、通信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 ◎交通工具的进步,使人们的     节奏加快,彼此距离缩短,极大地促进了区域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 ◎新式交通方式改变了人们的通信手段和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     ,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 ◎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   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加强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交流,接触到西方在政治、经济乃至思想领域中的先进事物,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大大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主要 意义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为     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          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阶级条件
基本 特点 产生发展       (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地域分布、产业结构)
诞生环境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深受                的压迫和束缚
分布 主要集中在         ,内地很少
结构 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部门,      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地位 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      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历程       
史事分析(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惨败,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的关税自主权逐渐被破坏,直至被完全剥夺。
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历程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在广州等五处通商“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正式将协定关税的内容载入条款。 ●1854年,英、美、法三国领事提出由外国人组成上海关税管理委员会,上海海关的关税管理权被英、美、法侵夺。 ●1859年,英国人李泰国接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中国的海关管辖大权全部落入外国侵略者之手。 ●1865年,总税务司署在北京成立,统辖全国海关。外国列强不仅控制了海关的税务部门,有支配中国海关关税分配的权利,且控制了港务部门,还控制海关管理人员的教育,甚至还控制了中国的邮政,干涉中国的内政。除此之外,外国列强还规定税款收入必须存入汇丰、德华和道胜三个外国银行,清政府不得随便动用。
——周春英《中国财税史》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关税自主权丧失的表现及特点。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关税自主权丧失的影响。
史事分析(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最早的现代性企业之一,也是近代第一家股份公司制企业、规模最大的轮船航运企业。1873年1月,李鸿章命人筹办招商局,以容闳等人所著的《联设新轮船公司章程》为基础,面向社会公开募股,其所发行的股票也被称为“中国第一股”。甲午战争以后,外资获得了在华直接设厂的权利,中国朝野从挽救危亡、抗衡外资扩张出发,兴起了一股实业救国的潮流。接着,清廷在遭受八国联军沉重打击后,又进一步提出振兴工商政策,出现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官企改归商企的潮流,招商局就是在这种潮流中开展改制之路的。
——虞和平、吴鹏程《清末民初轮船招商局改归商办与官商博弈》
材料二 辛亥革命后,招商局利用有利时机与官方展开了三次博弈,争得了完全自主用人、独立处置产权的权利,最终实现了完全商办。北洋军阀混战期间,招商局长江航行船只常被军阀扣留,用作运兵打仗,几无盈利可言,船只受损,近乎报废。1930年,国民政府借口整顿局务,将招商局改为国营;1932年,又改属交通部。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招商局总部迁至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再迁重庆,抗战胜利后再迁上海。到1947年11月,招商局只剩下大小船只460艘,33万吨位。1949年4月,上海解放,招商局由上海市军管会接管,从此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
——谢俊美《轮船招商局兴衰启示录》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轮船招商局性质的变化,归纳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轮船招商局成立和发展的意义。
情境探究
阅读地图,回答问题。
(平均中心:通过计算研究区域内所有工业分布的平均坐标而得出)
——刘静等《中国近代城市工业时空演变分析》
提取地图信息,对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变加以阐释。
历史写作
在人文社会学科“空间转向”的学术背景影响下,以“空间”作为切入点重新思考历史与文化问题,成为介入许多研究问题的重要逻辑起点与研究策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如下列图片所示:
注:图二、图三中的时间为企业创办时期。
——刘静《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
从以上不同图片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活动1
①西方列强的入侵;②商业经营形式;③汇丰银行;④第一家银行;⑤股票;⑥上海平准股票公司;⑦城市化;⑧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⑨洋务运动;⑩机器生产;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鼓励商业;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自然经济; 三大改造; 侵略;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工厂; 革命;妥协;一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工业文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农产品商品化。
活动2
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②奖励实业;③鼓励民间兴办实业;④抵制洋货、提倡国货;⑤“实业救国”;⑥爱国精神;⑦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⑧民族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⑨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⑩银元; 完全; 海关大权; 收回关税自主权; 西方的轮船; 造船工业; 轮船招商局; 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 列强; 生活;思想观念;世界;戊戌变法;新民主主义革命;先天不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沿海沿江地区;重工业基础;始终没有;曲折发展。
活动3
(1) 表现:海关税则制定权;海关税务行政管理权;关税税款支配权;关税税款保管权。
特点:与西方侵华战争相连;英国主导;逐步丧失;涉及面广。
(2) 影响:严重侵犯中国的国家主权;阻碍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国家财政经济;侵犯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加速中国经济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海关的近代化。
活动4
(1) 变化:由官督商办到商办再到国营。
因素:民族危机的加剧;外资企业的扩张;政府的重商政策;政治局势的影响;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任答三点即可)
(2) 意义: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列强的经济和军事侵略;为中国现代企业体制的改革提供借鉴。(任答两点即可)
活动5
信息提取:先由沿海向内地移动;再由东南沿海向北移动的趋势;1915—1936年,平均中心呈现出向南移动的趋势;1937—1945年,工业平均中心呈现出向西迁移的态势;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变总体是由东南沿海向北再向南进而向西移动。(主要包含平均中心的方向变化,若从图中提取其他有效信息,言之有理即可)
阐释:历史背景:1840年鸦片战争后的五口通商,外资主要活动在广州、香港、厦门、上海等城市,使工业平均中心定位在东南沿海地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逐渐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洋务企业的兴起和民族工业的出现,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都有较快的发展,工业分布的平均中心表现出向北迁移的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国初期、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都有迅速发展,使工业分布的平均中心表现出向南迁移的特征;1937年,伴随着全面抗战的开始,工业大量内迁,沿海工业受损,工业平均中心向西迁移,从而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认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方向性特征。其时空演变受列强侵略的影响,也与中国民族工业自强不息的顽强发展密切相关。一部中国近代工业的时空演变史就是一部中国近代史。
(阐释内容应包括:“中国近代工业时空演变”的时代背景;“中国近代工业时空演变”的表现;对“中国近代工业时空演变”的认识)
活动6
示例:
论题: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布局的发展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
阐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官员掀起了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前期,李鸿章创办了金陵机器局、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等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为解决军事工业在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又创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一批近代民用工业。这些企业多位于上海、天津等通商口岸,其工业布局行为体现了封建地主阶级为保障国家安全、抵抗外敌侵略进行的努力。
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以张謇、荣氏兄弟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主张“实业救国”。张謇的工业布局行为涉及轻工业、重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公共事业等诸多领域,并结合南通、上海等地情况,不断拓展产业链。荣氏兄弟的工业布局行为主要涉及纺织业、面粉业等与民生关联密切的轻工业领域。这些工业布局行为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抵制列强经济侵略。荣氏企业在抗日战争时期内迁至宝鸡等西部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实力,为争取抗战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综上所述,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布局的发展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体现了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的不懈努力与不屈探索。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