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5 15:37:18

文档简介

2023-2024 学年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答案
1.【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抗战时期的反帝爱国运动。依据材料“北平爱国学生……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用武力保卫华北”
等信息可知,该事件是抗战时期的一二·九学生运动,故选 B;五四运动是发生在 1919 年的反帝爱国运动,其口号主
要是与收回山东,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有关,故 A排除;“华北自治运动”是日本策动的企图将华北“傀儡化”的事
件,激起了北平学生的一二·九运动,故 C 排除;五卅运动是发生在 1925 年上海的一场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故 D 排
除。
2.【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东京审判的意义和不足。此次审判经过两年半漫长的审讯,共开庭 818 次,审讯记录达 4.8 万多页。
通过审判,法庭查明并揭露了大量的日本军国主义预谋、策划和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的事实,以及在战争中犯下的累累
罪行,认定了战争罪责,惩办了一批罪大恶极的侵略战争主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可观的、公正的,具有极
大的国际权威性,也体现了国际正义和人类尊严;但是整个审判“虎头蛇尾”,明显的缺憾主要表现为没有追究日本天
皇的战争责任;没有起诉进行细菌战的日本战犯;没有追究更多的甲级战犯以及日本使用生化武器的战争罪责等。这
为战后日本政治埋下隐患,为日本右翼势力至今否认侵略行为、政府不愿认真反省战争责任,埋下祸根。故答案选 D。
3.【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解放战争。据图示,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中,兵力、城市数、地区面积、人口数等方面国民党均占
据明显优势,说明共产党面对的对手强劲,人民解放战争形势严峻,故选 A。图示中只呈现静态的数据对比,不能反映
解放区根据地面积缩小,故 B 排除;图片反映的是国共双方实力对比,无法知晓国民党内战准备情况,故 C 项排除;
材料没有国共双方实力前后的数据对比,不能得出“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的结论,且这一结论不符合史实,故 D
排除。
4.【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五四宪法。根据材料信息“如果你们不制定宪法,不进行选举,敌人可以用两种说法向工农群众进行宣
传来反对你们,一是说你们的政府不是人民选举的;二是说你们国家没有宪法。”强调了召开人大和制定宪法对于政府
和国家的的必要性,可推知会增强中国政府和国家的合法性。故选 B。“源于外部力量的压力和推动”表述太过绝对,
外部因素只是人大召开和宪法制度的客观原因,故 A 排除;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一届人大是1954年召开的,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建设,故 C、D 项排除。
5.【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时代精神。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面临着物资匮乏、百废待兴的困难局面,形
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时代精神,故选 D。
6.【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抗美援朝战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引自于毛泽东对抗美援朝的评价,体现了中国果断出兵朝鲜,
赢得战争胜利,为国内建设争得和平环境,故选 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毛泽东在长征时期的作品,
故 A 排除;“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毛泽东在解放战争时期的诗句,描写渡江战役,故 C排除;“一桥
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毛泽东在一五计划时期的诗句,描述的是武汉长江大桥的宏伟气势,故 D 排除。
7.【答案】D
【解析】
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答案(共 4 页)第 1 页
{#{QQABAYKUggAAApBAARhCQQXQCgEQkBEACAoGQEAIMAABSBNABAA=}#}
【详解】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据材料,毛泽东指出证券和政府都加上人民二字,体现了一切为了人民的思想,
习总书记提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更是一切为了人民的体现,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守为民的初心,故
答案选 D。从毛泽东到习总书记的论述都强调为了人民,体现的是不忘初心,并非与时俱进,故排除 A;题干中毛泽东
和习总书记的论述都强调了一切为了人民,并没有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故排除 B;材料并未涉及执政能力,
故排除 C。
8.【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农耕文明的扩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耕文明区有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故①②④对,③属于海洋文明的特征,
答案选 B。
9.【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古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结合多学知识,数字 4 所代表的的是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古希腊文明,实行的是
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故答案选 B。
10.【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古代帝国的统治。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古代世界的大国如波斯帝国、罗马帝国、中国秦朝都修筑道路,
集合所学,修建道路是为了便利物资运输、军队调动,方便信息沟通和政令传达,加强帝国内部的联系,以此达到巩
固帝国统治的目的,故答案选 D。便于信息传递的目的也是为了巩固帝国统治,故 A 排除;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交
流,是国家主持修建全国性道路的客观影响,并非主要目的,故 B、C 排除。
11.【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中世纪后期欧洲的变化。据材料“14 世纪以后,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自己的劳役地租即缴纳货币地租”
并结合所学,中世纪后期,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商品货币关系的影响,地租形式由劳役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故
答案选 C;材料没有体现城市自治运动,故 A 排除;16-17 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关系趋于解体,故 B排除;当时农
奴仍然受到束缚,故 D 排除。
12.【答案】D
【解析】
【详解】考查中古时期的文明。据材料可知,描述的是中古时期的文明,在西方文明史中,中古时期主要是指从公元 5
世纪道公元 15 世纪的欧洲历史,在这一时期,班图人逐渐成为西非和南非的主要居民,并且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故
答案选 D。爱琴文明主要指公元前 20 世纪到公元前 12 世纪间存在的文明,是古希腊文明的开端,故 A 排除;工业文明
开始于 18 世纪后半期,故 B 排除;印加文明属于美洲,故 C 排除。
13.【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结合所学, “教皇子午线”的划定是为解决西班牙、葡萄牙为争夺殖民地而产生的尖锐
矛盾,故答案选 C。“教皇子午线”的实质是西方列强瓜分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开始,故 A 排除;罗马教皇具有最高
的权威性属于表面现象,故排除 B;西班牙、葡萄牙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对罗马教皇惟命是从”说法太过绝对,
故 D 排除。
14.【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其他航路开辟。根据材料和所学,16-17 世纪西欧人航海探险开辟其他航线主要是向人际罕见的高纬度和
南半球探索,故答案选 B。方向上侧重于南北方向,故 A 排除;这些航线探索的是人际罕见的地方,进一步丰富了人类
的地理知识,探索的地理意义明显,故 C排除;15、16 世纪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故 D 排除。
15.【答案】C
【解析】
【详解】考查资产阶级民主与人权。据材料“按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指黑人人口)的五分之三予以确定”、
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答案(共 4 页)第 2 页
{#{QQABAYKUggAAApBAARhCQQXQCgEQkBEACAoGQEAIMAABSBNABAA=}#}
“自由人总数……不包括未被征税的印第安人”、“强迫印第安人西迁”、“减少了 1/3 人口”、“建立在印第安人的坟场
上”可知,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和人权具有虚伪性和欺骗性,这与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争取国家独立过程
中,打出的自由、民主、人权等口号不符,故答案选 C。天赋人权指人具有天生的生存、自由、追求幸福和材料的权利,
与材料不符,故 A 排除;民主共和是一种代议制政体形式,其特点在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
任期,与材料内容无关,故 B 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法律,故 D 排除。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共 55 分。)
16.【答案】
(1)特点:由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逐步深入;后期存在过快过急的倾向。(4分)
(2)原因:政府的广泛宣传与发动;人们迫切要求改变农村经济落后的面貌;“大跃进”运动的推动;1958年社会主
义总路线的推动。(任答三点得6分)(其他答案如“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可酌情给分)
启示: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对农村生产
关系的调整要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任答两点4分)
【解析】
(1)据材料“到1952年9月,武昌县发展到了39个互助组,共217户”“ 1954年冬到1955年春,武昌县合作社发展到156
个(自发组织起来合作社58个600多户),共3328户”“1956年,高级社发展到459个,加上初级社,入社农户已达
到60831户,占总农户的90.43%”“1957年时,初级社全部升格为高级社,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8.37%”结合所学
知识得出由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逐步深入;后期存在过快过急的倾向。
(2)据材料“由于广泛宣传与鼓动”结合所学得出政府的广泛宣传与发动;据材料“在人们心里造成一种只要把公社
建起来,生活衣着就无忧,从此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印象”结合所学得出人们迫切要求改
变农村经济落后的面貌;据材料“1958年8月23日,随着叶堡区槐川人民公社的建立,秦安人民公社化运动拉开
了帷幕”结合所学得出“大跃进”运动的推动;结合所学,服务于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据材料二人民公社化结合
所学得出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据材料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急过快、材料二人民公社化
运动结合所学得出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结合所学得出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以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
17.【答案】(1)变化:中美关系从敌对到走向正常化。 (2分)
原因:
中国方面: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中苏关系恶化,应对来自的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
国统一大业的需要;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宽松的国际环境;
美国方面:在美苏争霸的战略态势中呈现守势;孤立中国政策失败;深陷越战;“滞胀”危机的影响等;
国际方面:国际格局的变化,多极化力量的发展(或西欧、日本的崛起,在资本主义阵营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的
局面)。(一点 2 分,四点 8 分,至少两个方面作答;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加强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提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和声誉,传播了中国文化;推动了国际间的
文化交流与合作;(任答三点得 6 分)
【解析】(1)据材料“1957 年开始,作为国礼,大熊猫被先后赠与苏联、朝鲜”“美国政府拒绝大熊猫入境,称之为
‘Communist panda’(共产主义熊猫)。” “1972 年以后,我国政府先后向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墨西哥、西
班牙和联邦德国赠送大熊猫。”可知,中美关系从敌对走向正常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方面:孤立中国政策失
败;美苏争霸处于守势;中国方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国际方面:多级力量的发展等。
(2)根据材料“西方主流媒体出现“Panda diplomacy”(熊猫外交)一词,并多以 rare(珍稀)cuddly(可爱)goodwill
(好运)形容熊猫,称其为中国人民的友好大使”、“大熊猫逐渐成为更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形象”、“好莱坞《功
夫熊猫》系列则承载个人奋斗、个人英雄主义等“美国梦”典型元素”并结合所学可得出答案。
18.【答案】(17分)
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答案(共 4 页)第 3 页
{#{QQABAYKUggAAApBAARhCQQXQCgEQkBEACAoGQEAIMAABSBNABAA=}#}
(1)背景: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或人文主义的复兴与发展),;新航路的开辟;(4分)(其他答案如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可酌情给分)
关系:二者相辅相成,近代科学革命的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启蒙运动促进思想解放进一步推动
了近代科学的发展。(3分,只答一点得2分)
(2)认识: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理性思想是当时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积极思想
家们的认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重要力量;体现的仅仅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体现了理性思想的时
代和阶级局限性。(三点6分)
(1)第一小问背景,由材料一“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的古代雕像”可知与此相关的是
文艺复兴,由材料一“这个时候真正发现了地球”、“奠定了以后的世界贸易以及手工业过渡到工场手工业的基础”
可知,这指的是新航路开辟,由材料一“教会精神独裁被摧毁了”可知,这指的是宗教改革,所以近代科学诞生
的历史背景是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发展以及新航路的开辟,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变化。
第二小问关系,结合所学近代科学和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 17 世纪的科学研究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为启蒙运动创造了条件。反过来,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人们思想不断解放,又推动了近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2)结合所学,从理性的含义、地位及影响分析作答。具体来说,从含义和地位上说,理性是启蒙运动的精神内核,
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影响从积极与局限两方面思考一方面,理性思想成为推动近代社会进步和变革的重
要力量。另一方面其对未来社会提出的一些基本政治思想(理性王国、自由平等等)体现的仅仅是资产阶级的
利益诉求,体现理性思想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6分)
19.【答案】(12分)
示例:
论题:人类历史是一部纵向发展的历史。
论述: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方式的不断完善,推动了人类历史不同社会形态的更
迭。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类主要依靠采集和渔猎,没有阶级。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社会分工和社会结构日益复
杂,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如古罗马、古希腊,夏、商、西周等。随着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引发阶级关系变化,中
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向封建社会过渡,并在秦朝确立,表现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而西欧则随着自然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动荡,逐渐进入封建社会,以封君封臣制度、庄园与农奴制度为基本特征。伴随工商业的发展,西欧出现资本主
义萌芽,资产阶级壮大并发动资产阶级革命,逐渐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使人类历史发展进入新阶段。
综上,社会生产力总体上不断发展进步,推动人类社会逐步从低级走向高级,反映了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
其他论题紧扣主题,言之有理都可以。
参考角度 1:人类历史是一部横向发展历史。在资本主义之前的各个阶段,即使农耕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生产也没有
超出自然经济的范围,文明相对隔绝发展;到 15、16 世纪,资本主义在西欧萌芽,新航路开辟,结束了各地相对孤立
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和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可见,人类历史是一部横向发展的历史。
参考角度 2:历史的横向发展促进了纵向发展。16、17 世纪西欧国家的海上商业扩张和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了世界
市场迅速拓展,世界各地区间交往进一步密切。而这种进一步密切,为西欧国家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带来了广阔的
海外市场,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生产方式变革和社会转型。可见历史的横向发展会促进纵向发展。
参考角度 3:人类历史的纵向发展推动横向发展。古代,由于地理隔阂和生产力技术落后,四大文明之间相对隔绝发展。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汉朝国力强大,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开通,使得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逐
渐增多。中世纪后期,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地理障碍逐渐被克服,迪亚士、哥伦布等开辟新
航路,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使人类历史开始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可见,人类的纵向发展推动横向发展。
参考角度 4:人类历史是纵向与横向发展的结合,它们的共同推动力量是生产力的发展。
……
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答案(共 4 页)第 4 页
{#{QQABAYKUggAAApBAARhCQQXQCgEQkBEACAoGQEAIMAABSBNABAA=}#}·一达D点时椒
上m舟→间的底擦可忽略不计。力传感稀测重四心小八小1,Ⅲ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答题卡


1.莽慧,号1先有的州名、用考号填销慧。月认直
准考证号
传用条用码上的时名,推专山号,在规定的位首路(条形。
之试释题多角使川2箱笔镇除:非选样额多销使川鞋字笔成

钢笔答随,字体植。笔连情旋。
怎睛传y利序各题的养K城内作养,知养圈以双
贴条形码区

5的第案效,在试慧推,单裤佩上容随无效。
贴缺考标识
随,城随登…升上交.
选择题填涂样例
正确填涂■
考生禁填!由监考老师填写。口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囚D
5 A][B][C][D)
9因D 回
13因0)
2四面四
6因)
10囚回
14ND可
3A
7山四回间
11因回D
15
4a回
8 图回
12四回四回
二、主观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55分】
16.(14分)
(1)(4分)
(2)10分)
谐在各题日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城的答案无效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答题卡(共4页)第1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D
请在各题日的答随区域内作箸,如出黑色矩形边根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7.(16分)
(1)(10分)
(2)(6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城的答案无效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答题卡(共4页)第2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D
请在各题日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18.(13分)
(1)(7分)
(2)(6分)
请在各题日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答题卡(共4页)第3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D
请在各题百的蓉题区城内落,布藕色师形边顺限爱衣硫的算素无效
19.(12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戴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答颗卡(共4页)第4而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指APP2023-2024学年湖北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命题学校:孝感一中
命题老师:宋小英
审题学校:汉川一中
考试时间:2024年4月25日上午10:30-11:45
试题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已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
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进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
合题目要求。)
1.据记载,某日上午11时许,北平爱国学生和广大工人、农民、市民三万余人在天桥召开市
民大会。会场旗帜飘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用武力保卫华北!”“反对成立冀察政务委
员会!”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天空。该史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
B.一二·九运动C.华北自治运动
D.五州运动
2.东京审判是战后以反法西斯同盟为代表的国际社会,对日本发动对外侵略战争罪行的一次总
清算。关于这次审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认定了战争罪责,惩办了一大批罪大恶极的侵略战争主犯
②其判决是容观的、公正的,具有极大的国际权威性
③整个审判“虎头蛇尾”,没有追究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
④此次审判为战后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罪行埋下祸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图所示为1946年7月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情况。这反映了()
0兵力
430万人
⊙城市数
共双方力量
127万人

解枚军,464座占23,1%

国民觉军;1545座占76.%
解放军
国民党军
(194
⑦地区面积
④人口数
23.%,
28.6%

76.29%

放区,约28万平方千米
71,4%
解放区:13603.7万人
国民党统治区:约731万平方千米
国民党统治区:3383,3万人
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1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A.人民解放战争形势的严峻性
B.解放区根据地面积缩小
C.国民党内战准备工作的完成
D.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
4.1952年10月,斯大林在答复中国共产党访苏代表团的询问时表示:“如果你们不制定宪法,
不进行选举,敌人可以用两种说法向工农群众进行宜传来反对你们,一是说你们的政府不是
人民选举的:二是说你们国家没有宪法。”据此可推知,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五四宪法
的制定()
A,源于外部力量的压力和推动
B,增强了新中国政权的合法性
C.为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5.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量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抒写了改天换地的壮丽诗篇,形成了如大庆精
神、焦裕禄褙神、雷锋精神和“两弹一星”精神等时代精神,它们共同反映出的特定内涵是
()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救亡图存勇于创新
C.独立自主解放思想
D,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6.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
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下列词句中与抗美援朝有关的是()
A.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B.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C.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D.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7.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
民”:习近平:“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材料表明()
A.中国共产党能够与时俱进
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提高
D.中国共产党坚守为民初心
8.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下列属于农耕文明优势的是()
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②相对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③多山多岛,航运便利
④复杂的社会组织系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古代世界各个文明基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下图中数字4所代表的古代文明
在政治制度上的特征是()
A,法老制度
B,城邦制度
C.种姓制度
D.行省制度
新高考联考协作体*历史试卷(共6页)第2页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猫AP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