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五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济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战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田: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十(下)第一至六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指出:“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同时,他
还指出:“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
贼害民者,天夺之。”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A.具有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
B.反映出其理论设计存在矛盾·
C.意在构建新型的君民关系
D.体现了儒法并重的思想特点
2.万历十四年(1586年),因皇后无子,内阁首辅申时行以明太祖的“长幼有序”的理由上疏要求
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神宗欲立宠妃郑氏之子(三皇子),便以皇长子年幼的理由搪塞。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经过内阁的反复奏疏以及李太后对皇长子的支持,神宗最终册封朱
常洛为太子。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
A.封建制度下中枢决策效率较低
B.明朝皇帝已经失去太子的册立权
C.君主权力受到政治传统的制约
D.内阁与外戚的政治势力逐渐膨胀
3.下面为1851年至1873年清政府财政收人结构变化趋势图。下列对该图解读合理的是
数额(单位:百万两)
◆一田赋口-关税△厘金
o-a
000-a
的的9的的的年
注:1853年厘金制度建立,由地方政府在水陆要道设关卡对来往货物征收一定的货物税
【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第1页(共6页)】
241642D
A.旨在增强地方政府的能动性
B.折射出清王朝的统治存在隐患
C.促进了农民赋税负担的减轻
D.瓦解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基础
4.辛亥革命爆发后,江苏、湖北三十八个县(州)相继宜布光复。在这三十八个县(州)政权中,充
当主要行政、军事职务的共五十七人,其中士绅(包括立宪派)二十三人:旧官僚二十一人;革
命党人十人;会党首领一人;不详二人。由此可推知,辛亥革命
A.具备广泛的社会基础
B.使民主共和理念深人人心
C.隐藏着革命失败风险
D.属于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
5.下表所示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红四军)每到一地的主要政治任务。中国工农革命军(红
四军)这些政治任务的开展
政治任务
主要内容
对该地的地理、交通、民俗、物产、人口、牧有、宗牧、宗族以及阶级状况,地主、富
开展深入调查研究
农、自耕农、贫农、雇农的土地占有情况等,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部队设有宣传兵制度,宣传兵负责挨户和沿街宣传,别写标语,组织集会。毛泽
对群众进行宣传发动
东还曾多次亲自修改标语口号,制定宣传方案,督促检查落实
组织农会,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和成立基层工农民主政权,以及组织农民赤卫
帮助地方培养骨干
队,进行分配土地、发展经济、移风易俗等各项工作
A.壮大了国民大革命的社会基础
B.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C.推动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D.促使当时农民阶级觉悟全面提升
6.国际学术界曾依据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特征,概括出以文字、冶金术和城市为文明
社会的标准,称之为“文明三要素”。但通过对世界其他原生文明的研究发现,中美洲的玛雅
文明没有冶金术,南美洲的印加文明未使用文字。这从侧面反映出
A,不同文明社会发展各具特色
B.文明的形成没有判定标准
C.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D.文明的出现说明国家形成
7.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这使得庄园中的农民逐渐失去了
土地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奴)缴纳迁徙税和购买劳役豁免权后,可以自由选择职业。
这些状况
A.使得城市社会结构单一化
B.致使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C.减弱了王权对社会的控制
D.推动了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
8.右图是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埃扎纳石碑,它用希腊文和埃塞俄比亚的两种古文
字(吉兹文、萨巴文),记录了阿克苏姆国王埃扎纳(公元320360年)皈依基
督教及其征服周围地区的历史。该石碑印证了
A.波斯与阿克苏姆王国的交往
B.东非文明与欧洲文明的联系
C.古代非洲班图人的迁徙历程
D.古希腊人在东非的殖民活动
【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第2页(共6页)】
24164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