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考前强化]中考二轮专题解读及强化训练1、光的反射与折射(教师版+学生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考前强化]中考二轮专题解读及强化训练1、光的反射与折射(教师版+学生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25 13:45:1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浙江中考二轮专题强化训练
专题1、光的反射和折射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是《红楼梦》中的一句诗词。如图是白鹤在平静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鹤在水中倒影属于光的反射 B.白鹤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若水深5m,白鹤的像距离水面的距离一定也是5m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原理
B.光屏上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蜡烛燃烧变短,则屏上烛焰的像会下移
D.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无法成清晰的像
3、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解析:树木在水中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故B正确,ACD、图中光线来自水中,且光是直线传播或发生光的折射,故ACD错误。
答案:B
4、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一只小燕子正向下俯冲捕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俯冲过程中,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越来越大 D.俯冲过程中,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越来越小
5、探究小组将装有半杯清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放在水平窗台上,透过玻璃杯观察街对面的指路牌。当从水面上方观察时,看到指路牌上的箭头指向右方;若从水面下方观察,下面有关现象和成像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箭头指向右方 B.指路牌上下宽度变大
C.指路牌上的字上下颠倒 D.原理类似于照相机成像
6、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实像 B.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实物大
C.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 D.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7、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是(  ) 
A.镜子中优秀的自己 B.湖水中青山的倒影
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 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8、如图,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
D.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
9、如图光的反射和折射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小吴画了4张图,其中错误的是(  )
A.我们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B.渔夫叉鱼 C.室内人可看到室外的景色 D.近视眼的矫正
10、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  )
A.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B.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C.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D.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11、如图,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状是(  )
12、取一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如图),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透镜的焦距是(  )
A.5cm B.10cm C.15cm D.30cm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游泳池池边有一位运动员甲可通过水面看到路灯的倒影,水下有一运动员乙正在潜水可通过水面看到岸上的路灯,当运动员甲从A地走到B地,运动员乙从C地潜到D地,有关他们所看到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乙看到灯的位置不变 B.乙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甲看到灯的位置不变
C.两人看到的灯的位置都不变 D.两人看到灯的位置都在变化
14、如图是通过车内后视镜(平面镜)观察到后方汽车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从车内后视镜看到后方汽车是光的折射 B.所看到的汽车的像是实像
C.若甲灯(转向灯)闪烁,表示汽车将左转 D.所看到的汽车的像比实际更小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5、如图所示,将刻度尺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去,水中尺子的刻度情况(  )
A.变得疏了 B.变得密了
C.一部分变疏一部分变密 D.疏密没有变化
16、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u/cm 50 40 30 25 20
像距v/cm 22 24 30 38 60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B.当u=2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v=24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镜后26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 cm处时,则( )
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18、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
A.不成像 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镜面下移距离相同
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镜面下移距离的两倍 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如图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支长度相同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20、有一个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MN前,若镜MN不动,光源S以2 m/s的速度沿与镜面成45°角的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光源S在镜中的像将()
A.以速度4 m/s沿SO直线方向向右平移 B.以速度2 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上平移
C.以速度2 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下平移 D.以速度4 m/s沿SO直线方向向左平移
二、非选择题:
2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若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其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光线逆着OF方向射向平面镜,发现反射光线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 。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2、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 (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 。
23、如图所示,小新找一个空的易拉罐,制成如图的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    传播的。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影子 D.烛焰的像
(3)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   。
(4)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大小不一原因是   。
24、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与空气的分界面时所发生的光现象。
(1)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γ (填写变化规律),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应的入射角。
(2)当入射角i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γ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 。
(3)若继续增大入射角i,将会发现不再有 光线,而只存在 光线。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25、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光束会聚处和M点的距离是 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m。
26、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   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第26题图) (第27题图)
27、小明用茶色玻璃板和两个相同的柜子做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的实验。
(1)将玻璃板 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沿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画线MM′和NN′。
(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将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 重合。
(3)在白纸上沿棋子A和B的边缘画图,测量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A=4.30 cm;测量B的左端到
NN′的距离如图所示,其值为lB= cm。
(4)改变A的位置,将数据记录在表中,表中有一个数据异常,该数据是 cm,它最有可能测
量的是 距离。
次数 1 2 3 4 5
lA/cm 4.30 5.70 7.10 8.80 9.90
lB/cm / 5.40 6.50 8.50 9.60
(5)修正(4)中异常数据后,比较lB和lA,发现lB总是小于lA,为准确获得实验结论,请你对小明实验中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答: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浙江中考二轮专题解读
专题1、光的反射和折射
[知识体系]
[学业要求]
1、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现象
①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②举例说出光的反射现象
③描述光的反射定律 ④辨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⑤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⑥举例说出光的折射现象
⑦描述光的折射规律 ⑧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现象
2、人眼球的作用
①知道人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与凸透镜 ②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
③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人眼球的成像特点 ④描述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
⑤树立保护视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考点精析]
考点1、生活中的光现象
考点解读:①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②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③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例题1、描绘纯美青春的《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
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
[解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故B错误;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的太阳光进入了人的眼睛,故D正确。
[答案]D
考点2、光的直线传播
考点解读: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②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3×105km/s;③光线的角度变化关系:入射角改变多少,反射角改变相同角度;反射面转动a角度,入射角转动a角度,反射角改变的角度为2a。
例题2、下列各种四种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妙趣手影 B.小孔成像 C.日食奇观 D.树的倒影
[解析] A.妙趣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故A不合题意;B.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故B不合题意;C.日食奇观,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故C不合题意;D.树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答案]D
考点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考点解读: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例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而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折射现象
C.电影幕布选用粗糙布料,是让光发生漫反射
D.电影幕布选用白色,是让幕布吸收各种色光呈现彩色
[解析]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故A选项错误;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故B选项错误;银幕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银幕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入不同方向的人的眼睛,不同方向的人们都能看到.因此光在银幕上发生漫反射.故C选项正确;电影幕布选用白色,是让幕布反射各种色光,呈现彩色,故D选项错误。
[答案]C
考点4、平面镜成像
考点解读: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物体在镜中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不受镜面限制,可以大于镜面,与物体和平面镜的距离也无关。
易错提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只与物体的大小有关,物体大小不变,像的大小就不变;有时候我们在远离平面镜的时候,看到镜子中的像变小了,那其实是视觉上的误差,就像站在高山上看到山下的人很矮小是一个道理。
例题4、如图为可以旋转的镜子。正常使用时镜子正对脸庞,如图甲。为了观察睫毛或额头,在脸庞不动的情况下逆时针旋转镜子,如图乙。上述过程中,前后两次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
A.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B.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解析]平面镜的成像原理为光的反射,成像特点为:物距等于像距,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像物等大,成正立的虚像。由于物距等于像距,像物连线与镜面垂直,像物等大,故其大小相同,位置发生了变化。
[答案]B
(例题4图) (例题5图)
考点5、光的折射规律
考点解读: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例题5、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
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
[解析]由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光线经A折射后进入完全相同的B,经B折射后的光线一定与原光线平行,又因AB之间有一段空气,故最后的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故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b,故答案选B。
[答案]B
考点6、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解读:①为了保留光的传播路径,可以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路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②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例题6、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应选粗糙的硬纸板 B.图甲,可以得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结论
C.图乙,反射光线仍然存在 D.比较图丙、图甲的现象可以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解析]A. 图甲,应选粗糙的硬纸板,A正确;B. 图甲,先有入射角,再有反射角,所以可以得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B错误;C. 图乙,反射光线仍然存在,C正确;D. 比较图丙、图甲的现象可以说明光路是可逆的,D正确。
[答案]B
考点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考点解读: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实像时光路是可逆的,其中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f表示焦距。
例题7、如图a,蜡烛在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如果沿直径对称地切除透镜很小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再把上半截透镜A和下半截透镜B向原主光轴位置合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a图中,如果一只小飞虫恰好落在透镜上的P点,不会在光屏上留下小飞虫的影子
B.在a图中,如果蜡烛向透镜不断靠近,则所成的像一直变大
C.在b图中,A、B合拢后,所成像情况与a图相同,只是亮度变低
D.在b图中,A、B合拢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成像
[解析] A.一只小飞虫恰好落在透镜上的P点上,位于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不会成像在光屏上,故A正确;
B.当蜡烛在凸透镜焦点上时,光屏上不成像,故B错误;
CD.沿直径对称切除透镜很小一部分,相当于把凸透镜分成了上下两个小凸透镜,这两个小凸透镜的焦点及焦距和光心与原来的凸透镜是一样的,不移动时主光轴、焦点都是重合的。当把上面的小凸透镜下移后,该小凸透镜的主光轴也下移,成的像也下移,且去掉一小段透镜,物体发出的光线仍能成像,只是亮度变低;下面的与之相反,像向上移,故C、D错误。
[答案]A
考点8、近视眼和远视眼
考点解读: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过凸或眼睛的前后距离过长,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眼球的折光系统与凸透镜U>2f,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相附。眼镜矫正则用凹透镜,对光线进行发散;手术矫正则是通过减小晶状体和角膜的厚度,减小对光线的偏折,从而达到矫正的作用。
例题8、学校“护眼小分队”自制了一个水凸透镜模拟人眼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实验器材如图中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变厚,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将蜡烛适当靠近水凸透镜,像又变清晰,此过程模拟的眼睛及该眼睛的矫正方法是( )
A.近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 B.远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 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 用凸透镜矫正
[解析] 当成像在视网膜之前时为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之后为远视眼。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变厚,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 ,此时晶状体凸度变大,成像在视网膜之前,用凹透镜矫正。
[答案]A
考点9、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考点解读:①实验中,为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②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成像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光屏上得不到烛焰像的情况有三种: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会成在光屏上的;成实像,但由于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虽然成的是实像,但光屏上显示不出来;当物体位于焦点上,即u=f时,此时不成像,所以光屏上也得不到烛焰的像。④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提示:一个不完整的凸透镜不会影响其成像,依然能呈现完整的像,但像的亮度会变暗。
例题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f=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
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____(选填“A”“B”“C”或“D”)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
大的像,____(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4)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小心将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
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测量其焦距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如图丁所示,由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图甲可知,在光屏上找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即为焦点位置,则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所以焦距为11 cm;(2)如图乙所示,成像在光屏的上方,由于成像是倒立的,所以是蜡烛偏低,或者光屏偏低,而使三者不在同一直线上,可以将蜡烛向上移动,透镜向下移动,光屏向上移动;(3)要想成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那就要将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之外二倍焦距以内即为C点位置处,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4)只测一块镜片焦距和凸透镜的原焦距相等,一次实验很具有偶然性,要测量多个碎片的焦距,然后总结结论。
[答案](1)11.0 (2)下 (3)C 投影仪 (3)只实验了一次,结果具有偶然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浙江中考二轮专题解读
专题1、光的反射和折射
[知识体系]
[学业要求]
1、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现象
①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②举例说出光的反射现象
③描述光的反射定律 ④辨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⑤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⑥举例说出光的折射现象
⑦描述光的折射规律 ⑧用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现象
2、人眼球的作用
①知道人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与凸透镜 ②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
③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人眼球的成像特点 ④描述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
⑤树立保护视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考点精析]
考点1、生活中的光现象
考点解读:①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②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③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例题1、描绘纯美青春的《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
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
考点2、光的直线传播
考点解读:①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②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3×105km/s;③光线的角度变化关系:入射角改变多少,反射角改变相同角度;反射面转动a角度,入射角转动a角度,反射角改变的角度为2a。
例题2、下列各种四种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妙趣手影 B.小孔成像 C.日食奇观 D.树的倒影
考点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考点解读: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平而光滑反射面上,反射光线还是平行射出,这种反射是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例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镜面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而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折射现象
C.电影幕布选用粗糙布料,是让光发生漫反射
D.电影幕布选用白色,是让幕布吸收各种色光呈现彩色
考点4、平面镜成像
考点解读: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体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物体在镜中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不受镜面限制,可以大于镜面,与物体和平面镜的距离也无关。
例题4、如图为可以旋转的镜子。正常使用时镜子正对脸庞,如图甲。为了观察睫毛或额头,在脸庞不动的情况下逆时针旋转镜子,如图乙。上述过程中,前后两次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
A.大小相同,位置相同 B.大小相同,位置不同
C.大小不同,位置相同 D.大小不同,位置不同
(例题4图) (例题5图)
考点5、光的折射规律
考点解读:光线垂直于界面入射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例题5、如图所示,两块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玻璃砖A和B放置在同一水平面内,斜边平行且相距一定距离.一条光线从空气中垂直于玻璃砖A的直角边射入,从玻璃砖B的直角边射出,射出后的位置和方向可能是图中的(  )
A.光线a  B.光线b   C.光线c   D.光线d
考点6、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解读:①为了保留光的传播路径,可以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路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②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体与像的大小关系;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例题6、如图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甲,应选粗糙的硬纸板 B.图甲,可以得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结论
C.图乙,反射光线仍然存在 D.比较图丙、图甲的现象可以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考点7、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考点解读: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凸透镜成实像时光路是可逆的,其中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f表示焦距。
例题7、如图a,蜡烛在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如果沿直径对称地切除透镜很小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再把上半截透镜A和下半截透镜B向原主光轴位置合拢,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a图中,如果一只小飞虫恰好落在透镜上的P点,不会在光屏上留下小飞虫的影子
B.在a图中,如果蜡烛向透镜不断靠近,则所成的像一直变大
C.在b图中,A、B合拢后,所成像情况与a图相同,只是亮度变低
D.在b图中,A、B合拢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成像
考点8、近视眼和远视眼
考点解读:近视眼的成因:晶状体过凸或眼睛的前后距离过长,使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眼球的折光系统与凸透镜U>2f,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相附。眼镜矫正则用凹透镜,对光线进行发散;手术矫正则是通过减小晶状体和角膜的厚度,减小对光线的偏折,从而达到矫正的作用。
例题8、学校“护眼小分队”自制了一个水凸透镜模拟人眼的晶状体,光屏相当于视网膜。实验器材如图中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当用注射器向胶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变厚,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将蜡烛适当靠近水凸透镜,像又变清晰,此过程模拟的眼睛及该眼睛的矫正方法是( )
A.近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 B.远视眼 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 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 用凸透镜矫正
考点9、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考点解读:①实验中,为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调节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②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成像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③光屏上得不到烛焰像的情况有三种:成的像是虚像,虚像是不会成在光屏上的;成实像,但由于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上,虽然成的是实像,但光屏上显示不出来;当物体位于焦点上,即u=f时,此时不成像,所以光屏上也得不到烛焰的像。④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
提示:一个不完整的凸透镜不会影响其成像,依然能呈现完整的像,但像的亮度会变暗。
例题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f=____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
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____(选填“A”“B”“C”或“D”)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
大的像,____(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
(4)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小心将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
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测量其焦距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如图丁所示,由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浙江中考二轮专题强化训练
专题1、光的反射和折射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是《红楼梦》中的一句诗词。如图是白鹤在平静的水面上飞行的情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鹤在水中倒影属于光的反射 B.白鹤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像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若水深5m,白鹤的像距离水面的距离一定也是5m
[解析]A. 白鹤在水中倒影属于光的反射;B.平面镜成的是虚像;C.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平面镜成像中物距等于像距。
[答案]D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应用了这一成像原理
B.光屏上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若蜡烛燃烧变短,则屏上烛焰的像会下移
D.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无法成清晰的像
解析:判断实像与虚像的关键点是能否用光屏承接像;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是实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是虚像。由题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所以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利用了这个成像原理,故A正确、B错误;若蜡烛燃烧变短,烛焰向下移动,凸透镜不动,光屏上烛焰的像会上移,故C错误;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光屏上可以成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A
3、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解析:树木在水中倒影,是因为来自岸上树木的光线斜射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眼睛,所以才能观察到对岸的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故B正确,ACD、图中光线来自水中,且光是直线传播或发生光的折射,故ACD错误。
答案:B
4、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一只小燕子正向下俯冲捕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俯冲过程中,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越来越大 D.俯冲过程中,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越来越小
解析:清澈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正确;B错误;在小燕子向下俯冲靠近水面的过程中,小燕子与水面的距离变小,但小燕子在水中所成的像始终不改变,与小燕子大小相等,故CD错误。
答案:A
5、探究小组将装有半杯清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放在水平窗台上,透过玻璃杯观察街对面的指路牌。当从水面上方观察时,看到指路牌上的箭头指向右方;若从水面下方观察,下面有关现象和成像原理说法正确的是(  )
A.箭头指向右方 B.指路牌上下宽度变大
C.指路牌上的字上下颠倒 D.原理类似于照相机成像
解析:当从水面上方观察时,是通过玻璃、空气看到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是物体的正立的虚像,故实际指路牌上的箭头指向右方;装有部分水的玻璃杯下半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水面下方观察,看远处的物体时,相当于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该原理类似于照相机成像,故D正确;此时指路牌上的字是倒立的像,是指上下左右都颠倒了,即看到的箭头应指向左方,故A、C错误;由于远处的指路牌处于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此时看到指路牌上下宽度变小,故B错误。
答案:D
6、 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实像 B.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比实物大
C.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远离玻璃板 D.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
解析: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是虚像,故A不正确;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与实物等大,故B不正确;蜡烛移近玻璃板时,像会靠近玻璃板,故C不正确;蜡烛与它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故D正确。
答案:D
(第6题图) (第7题图) (第8题图)
7、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是(  ) 
A.镜子中优秀的自己 B.湖水中青山的倒影
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 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解析:读思维导图可知,图中Ⅰ处要求填写的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A.镜子中的“自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B.湖水有青山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不合题意;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D.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是光在水面处发生折射形成的,不合题意。
答案:C
8、如图,小易利用激光灯、可折转的光屏、平面镜等器材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B.将左侧光屏向后折转,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C.验证“光路可逆”时必须用两个激光灯
D.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不能为0°
解析:A、光屏能显示光路,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故A错误;B、为了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要向后折反射光线的那侧,即左侧光屏,故B正确;C、证“光路可逆”时,如果让光线逆着反射的方向射向镜面,这时的入射角为原来的反射角,看这时的反射角是否为原来的入射角,从而验证光路是否可逆,用笔在屏上画出即可,不必用两个激光灯,故C错误;D、入射角等于0°时,即入射光线与镜面垂直,反射光线也垂直于镜面射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一条直线上,故验证“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时,入射角可以为0°,故D错误。
答案:B
9、如图光的反射和折射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小吴画了4张图,其中错误的是(  )
A.我们能看清黑板上的字 B.渔夫叉鱼 C.室内人可看到室外的景色 D.近视眼的矫正
解析:A. 能看清黑板上的字利用了光的反射;B.渔夫叉鱼利用光的折射,空气中的折射角要大于水中的入射角,故其错误。C.空气和玻璃为两种不同的介质会发生折射;D.近视眼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答案:B
10、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  )
A.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B.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C.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D.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解析:由于萤火虫发出的光向四面传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说明萤火虫是远离放大镜的;像靠近凸透镜,故AB错误;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向远处移动,像的范围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萤火虫的移动速度要大于像的移动速度,故C正确,D错误。
答案:C
11、如图,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状是(  )
解析:当U>f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圆柱体的右边Q在f和2f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圆柱体的左边P在2f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且右边的像距比左边的像距远,符合要求的只有图B。
答案:B
12、取一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如图),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透镜的焦距是(  )
A.5cm B.10cm C.15cm D.30cm
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已过焦点一半时的,则15cm是焦距和一半的焦距的和,即焦距是10cm。
答案:B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游泳池池边有一位运动员甲可通过水面看到路灯的倒影,水下有一运动员乙正在潜水可通过水面看到岸上的路灯,当运动员甲从A地走到B地,运动员乙从C地潜到D地,有关他们所看到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乙看到灯的位置不变 B.乙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甲看到灯的位置不变
C.两人看到的灯的位置都不变 D.两人看到灯的位置都在变化
解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路灯的像,连线用虚线;在空气中看去,光好像是从像点发出,连接人的眼睛与像点,与水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同理做出运动员甲从A地走到B地时,看到路灯的光路图,由此可知甲看到灯的位置不变;
(2)根据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规律,做出运动员乙在C点看到路灯的位置在S1点,运动员乙从C地潜到D地,看到路灯的位置在S2点,如上右图所示:由此可知,当运动员甲从A地走到B地,运动员乙从C地潜到D地,乙看到灯的位置在变化甲看到灯的位置不变。
答案:B
14、如图是通过车内后视镜(平面镜)观察到后方汽车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能从车内后视镜看到后方汽车是光的折射 B.所看到的汽车的像是实像
C.若甲灯(转向灯)闪烁,表示汽车将左转 D.所看到的汽车的像比实际更小
解析:A、汽车内后视镜属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B、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的是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错误;C、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对称,所以若甲灯(转向灯)闪烁,表示汽车将左转,故C正确;B、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的是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故D错误。
答案:C。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5、如图所示,将刻度尺斜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去,水中尺子的刻度情况(  )
A.变得疏了 B.变得密了
C.一部分变疏一部分变密 D.疏密没有变化
解析:(1)将尺子斜插入水中时,从水面看水中的尺子,尺子反射的光经水面折射进入我们的眼睛,折射角大于入射角;(2)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误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会感到尺子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看起来是向上弯折了,因此它的刻度就显得密了,故选B。
答案:B
16、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实验次序 1 2 3 4 5
物距u/cm 50 40 30 25 20
像距v/cm 22 24 30 38 60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
B.当u=2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v=24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
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
解析:A、由表中的数据可知,实验3中,u=v=30cm,此时u=2f,f=15cm,故A正确;B、当u=25cm时,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故B错误;C、当v=24cm时,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则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相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故C正确;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D正确。
答案:B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镜后26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0 cm处时,则( )
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解析:距离凸透镜26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与物体等大的像,所以v=26cm=2f,则f=13cm.若现将物体移至透镜前10cm处时,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光屏上接收不到,故选D。
答案:D
18、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
A.不成像 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镜面下移距离相同
C.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是镜面下移距离的两倍 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
解析:在图乙中作蜡烛a在平面镜中的像点a′,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故选D。
答案:D
(第18题图) (第19题图)
19、如图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支长度相同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D.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解析:未装水的杆子的影子形成是由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作出影子如图所示如果在池子中装水,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光会发生折射,折射光路如图,根据光路图可知,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答案:B
20、有一个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MN前,若镜MN不动,光源S以2 m/s的速度沿与镜面成45°角的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光源S在镜中的像将()
A.以速度4 m/s沿SO直线方向向右平移 B.以速度2 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上平移
C.以速度2 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下平移 D.以速度4 m/s沿SO直线方向向左平移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光源S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所示。
因为光源S以2 m/s的速度沿与镜面成45°角的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SOM=∠S'OM=45°,
所以像点S'也以2 m/s的速度沿着S'O向下运动,且S'O与SO互相垂直。故C符合题意。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2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若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其操作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光线逆着OF方向射向平面镜,发现反射光线沿OE方向射出,这表明 。
解析:(1)若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可以把纸板B向后(或向前)弯折,观察纸板B上是否有反射光线.如果没有,则说明三条光线是在同一平面内的;(2)如果让光线逆着OF ( https: / / www. / s wd=OF&tn=44039180_cpr&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dBnHm3rAc1mycvP101nHDv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nHf4PHT1PH6YPjmzrHDsPjmkrf" \t "https: / / zhidao. / question / _blank )的方向射向平面镜,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 ( https: / / www. / s wd=OE&tn=44039180_cpr&fenlei=mv6quAkxTZn0IZRqIHckPjm4nH00T1dBnHm3rAc1mycvP101nHDv0ZwV5Hcvrjm3rH6sPfKWUMw85HfYnjn4nH6sgvPsT6KdThsqpZwYTjCEQLGCpyw9Uz4Bmy-bIi4WUvYETgN-TLwGUv3EnHf4PHT1PH6YPjmzrHDsPjmkrf" \t "https: / / zhidao. / question / _blank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答案:(1)将纸板B向后(或向前)弯折,观察纸板上是否有反射光线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2、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 (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 。
解析:(1)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会聚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焦点.由图可知,焦距为11cm,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为1cm,读数时注意要估读一位.(2)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在观察像的过程中要不断向前向后移动光屏以得到最清晰的像,因此观察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产生的测量误差也较大。
答案:(1)会聚 11.0 (2)像距 光屏上不是最清晰的像,像的位置确定不够准确。
23、如图所示,小新找一个空的易拉罐,制成如图的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将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    传播的。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蜡烛的影子 D.烛焰的像
(3)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   。
(4)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大小不一原因是   。
解析:(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的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所以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D烛焰的像;(3)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如果屏幕不变,实物与小孔越近,像越大,所以为了增大烛焰所成的像,可采取的办法是:蜡烛靠近小孔;(4)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形成的圆形光斑大小不一原因是树叶缝隙到地面的距离不同;
答案:(1)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 (2)D
(3)蜡烛靠近小孔 (4)树叶缝隙到地面的距离不同
24、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与空气的分界面时所发生的光现象。
(1)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γ (填写变化规律),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应的入射角。
(2)当入射角i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γ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 。
(3)若继续增大入射角i,将会发现不再有 光线,而只存在 光线。
解析:(1)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γ也由小变大,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应的入射角;(2)当入射角i增大到某一值时,折射角γ会达到最大值,该最大值是90°;(3)若继续增大入射角i,将会发现不再有折射光线,而只存在反射光线。
答案:(1)由小变大 (2)90° (3)折射 反射
(第23题图) (第24题图)
25、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光束会聚处和M点的距离是 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m。
解析: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时,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光束会聚处和M点的距离是0.3m+0.3m=0.6m;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凸透镜的焦点F,根据焦距是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距离,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0.5m-0.3m=0.2m。
答案:0.6 0.2
26、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   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解析: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象可知,u=v=2f=10cm 时,所以f=5cm=0.05m,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0.05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
答案:0.05 变小
(第26题图) (第27题图)
27、小明用茶色玻璃板和两个相同的柜子做探究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的实验。
(1)将玻璃板 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沿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画线MM′和NN′。
(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将棋子B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 重合。
(3)在白纸上沿棋子A和B的边缘画图,测量A的右端到MM′的距离lA=4.30 cm;测量B的左端到
NN′的距离如图所示,其值为lB= cm。
(4)改变A的位置,将数据记录在表中,表中有一个数据异常,该数据是 cm,它最有可能测
量的是 距离。
次数 1 2 3 4 5
lA/cm 4.30 5.70 7.10 8.80 9.90
lB/cm / 5.40 6.50 8.50 9.60
(5)修正(4)中异常数据后,比较lB和lA,发现lB总是小于lA,为准确获得实验结论,请你对小明实验中的错误操作进行纠正,答: 。
解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应将玻璃板竖直放置,这样成的像都能在水平面上;(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做的目的既确定了像的位置又验证了物像大小相等;(3)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长度为40.0mm=4.00cm;(4)由表格中的信息可知,7.10和6.50之间的偏差较大,故是错误的;它最有可能测量的是A的右端到NN'的距离(5)像有一定的大小,实验中发现lB总是小于lA , 出现差别的原因可能是从B的左端到NN'的距离,正确做法是:lB应测量B的左端到MM'的距离。
答案:(1)竖直 (2)棋子A的像 (3)4.00 (4)7.10 A的右端到NN′
(5)lB应测量B的左端到MM′的距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