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新乡市多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5 16:00:51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下)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古文献记载,埃及一切臣民都是法老的奴仆。臣民见了法老只能吻他脚前的尘土,一位驸马被允许亲吻法老的脚,就会感到莫大荣幸。这表明( )
A. 法老对其臣民有无上权威 B. 古埃及官僚系统比较完善
C. 古埃及初步实现国家统一 D. 古埃及神话故事丰富多彩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埃及。根据材料可知,埃及一切臣民都是法老的奴仆,臣民见了法老只能吻他脚前的尘土,体现了法老对其臣民有无上权威,A项正确;材料表明法老对其臣民有无上权威,未涉及官僚系统,排除B项;材料表明法老对其臣民有无上权威,不能说明其是否统一,排除C项;材料表明法老对其臣民有无上权威,这不属于神话故事,排除D项。故选A项。
2.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作为城邦国家的罗马,在征服意大利之后,逐步扩展成为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称霸地中海的大国。这主要依托于它( )
A. 把大批战俘和被征服者卖为奴隶 B. 注重发展陆路交通和宗教
C. 继承了西亚传统君主专制制度 D. 由公民组成的强大的军队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古罗马。结合所学可知,古罗马军队是国家的军队,每个公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在每位公民的心里,上战场是为国而战,发动对外战争是为祖国开疆扩土,在罗马扩张的过程中,为了弥补军队的兵源缺口,古罗马开始大规模释放奴隶,赋予奴隶以自由和部分公民权,使得奴隶能够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军入伍,为古罗马冲锋陷阵从而获取更多的财富,在各个行省针对当地人民进行征兵,并允诺每位符合条件的应征者在退役之后都赋予其与古罗马公民平等的公民权,可见罗马扩张依托于由公民组成的强大的军队,D项正确;古罗马针对被征服者会授予部分公民权,A项描述不够准确;排除A项;在公元392年,基督宗教被正式确立为罗马帝国的国教,与材料时空不符,此前罗马扩张也并不依赖宗教,排除B项;罗马共和国时期未实行君主专制,排除C项。故选D项。
3. 882年,奥列格建立的“基辅罗斯”采取中央集权体制。其广泛使用的斯拉夫字母,也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这表明基辅罗斯( )
A. 已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B. 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C. 有效抵御了蒙古军的远征 D. 注重与希腊移民的交流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882年(基辅罗斯)。根据材料“其广泛使用的斯拉夫字母,也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可知,斯拉夫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表明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表明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材料未和东欧其他国家对比,不能说明基辅罗斯是东欧最强大的国家,排除A项;13 世纪中期,基辅罗斯被蒙古征服,成为金帐汗国的臣属,排除C项;材料表明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但不确定是否与希腊移民交流,排除D项。故选B项。
4. 11世纪,日本出现了两个最强大的地方豪强、武士集团,即桓武平氏与清和源氏。12世纪末,源氏击败平氏,控制中央政权,并获得平叛、收税等权力。这导致日本( )
A. 开始出现中央集权体制 B. 奉行锁国政策意在加强统治
C. 进入幕府军事统治时期 D. 借鉴中国体制实行政治改革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末(日本)。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2 世纪末,武士集团的首领源赖朝在镰仓建立了自己的军事机构——幕府,并从朝廷获得了镇压叛乱、征收赋税等权力,日本进入幕府政治时期,C项正确;从646 年开始,日本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国家,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日本幕府军事统治的建立,未涉及锁国政策,排除B项;日本的大化改新借鉴中国体制实行政治改革,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5. 古代西非兴起的城市,如沿着尼日尔河的廷巴克图、杰内和莫普提,邻近热带雨林的约鲁巴高原南部深处的伊费和伊格博—尤克乌城,是作为交易中心建立起来的。这些城市的建立旨在顺应( )
A. 桑给巴尔等进口黄金和象牙 B. 马里等国能够买进玉米和布匹
C. 班图人鼓励文化发展的需要 D. 来自北非的穆斯林商人的贸易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西非)。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古代西非兴起的城市是作为交易中心建立起来的,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来自北非的穆斯林商人把世界其他地区的手工业品输入非洲,换取当地的黄金、象牙和奴隶,所以,这些城市的建立旨在顺应来自北非的穆斯林商人的贸易,D项正确;桑给巴尔等进口黄金和象牙是西非兴起的城市作为交易中心的结果,排除A项;马里等国能够买进布匹也是结果,不是原因,而且玉米产自美洲,新航路开辟后才外传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说的是交易中心,班图人鼓励文化发展的需要与贸易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6. 如图是地理大发现时代,一位欧洲冒险家开辟的新航路。这位冒险家是( )
A.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 B. 法国航海家卡蒂埃
C.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 D. 英国航海家德雷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本题地图可知,这位冒险家从欧洲出发经大西洋,过太平洋,经印度洋,过好望角,最后通过大西洋回到欧洲 ,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全球航行,C项正确;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西行到达美洲,排除A项;16世纪,法国航海家卡蒂埃到达北美洲拉布拉多半岛,排除B项;英国航海家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排除D项。故选C项。
7. 晚明医家发现南方的土茯苓可治疗欧洲传入我国的痈肿等流行病后,该植物迅速完成了从物种到商品,再到大宗商品属性的演变,并流通于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网的各个链条之中。该物种( )
A. 参与了塑造早期世界市场的进程 B. 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
C. 带动了欧洲各地普遍接受中医药 D. 有利于美洲玉米等在中国的传播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17世纪(世界)。据本题材料“土茯苓可治疗欧洲传入我国的痈肿”、“从物种到商品,再到大宗商品属性的演变”、“流通于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网”可知,中国的土茯苓进入世界市场,参与了早期世界市场,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该物种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不是人们的相互往来,排除B项;“各地普遍接受”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说的是中国的土茯苓进入世界市场,与美洲玉米在中国的传播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8. 1450—1750年,英格兰的总价格指数从100上涨到600,以埃克塞特的小麦为例,1543—1544年,一夸特小麦的价格不到10先令,两年后上涨到19先令以上,1556—1557年又涨到32先令。这些价格波动导致英国( )
A. 封建领主的经济势力增强 B. 资本主义加速发展
C. 证券交易所在伦敦出现 D. 迅速成为殖民霸主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6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英格兰的总价格指数从100上涨到600”“1543—1544年,一夸特小麦的价格不到10先令,两年后上涨到19先令以上,1556—1557年又涨到32先令”可知,15、16世纪,英国物价上涨,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引发价格革命,工商业资产阶级拥有大量商品,积累了丰厚的资本,资本主义加速发展,B项正确;封建领主受的是货币地租,货币贬值使其力量衰落,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价格革命,证券交易所属于商业革命,而且,伦敦证券交易所成立于1773年,排除C项;这一时期,葡萄牙、西班牙迅速成为殖民霸主,英国是在18世纪,排除D项。故选B项。
9. 如表是14—16世纪部分意大利学者的作品。这些作品( )
人物 著名作品
但丁 诗歌《神曲》
彼特拉克 诗歌《歌集》
薄伽丘 小说《十日谈》
达·芬奇 油画《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 雕塑《大卫》、壁画《创世纪》
拉斐尔 油画《西斯廷圣母》
A. 讽刺了教会封建腐朽 B. 提供了资产阶级革命武器
C. 宣扬了人文主义精神 D. 旨在重视古典文化的辉煌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16世纪(意大利)。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4—16世纪意大利处于文艺复兴时期,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人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他们的代表作都提倡人文主义精神,C项正确;达·芬奇油画《蒙娜丽莎》,通过蒙娜丽莎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提倡人文主义,没有直接讽刺教会封建腐朽,排除A项;启蒙运动提供了资产阶级革命武器,排除B项;文艺复兴是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扬人文主义,并不是旨在重视古典文化的辉煌,排除D项。故选C项。
10. 英国思想家洛克有一句名言:“我的茅屋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它形象地表明了( )
A. 国家不应干涉公民的私有财产 B. 君主专制是社会进步的大敌
C. 人人劳动才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D. 人应该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启蒙运动时期(中国)。据材料“我的茅屋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可知,洛克注重保护个人私有财产,即使是国王也不能随意干涉,说明洛克注重保护个人私有财产,国家不应干涉公民的私有财产,A项正确;材料表明了国家不应干涉公民的私有财产,未涉及对君主专制的评价,排除B项;材料表明了国家不应干涉公民的私有财产,“人人劳动才是社会财富的源泉”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项;材料强调个人财产的保护,无法体现强调人应该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排除D项。故选A项。
11. 如图是一幅政治漫画。该漫画意在讽刺( )
A. 欧洲分权制衡体制走向崩溃 B. 党争使美国三权分立制度摇摇欲坠
C. 英国内阁已无法履行行政权 D. 政党轮流执政推进了民主政治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现代美国实行两党制,漫画中驴和象代表美国的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相争,使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无法正常运转,B项正确;驴象之争是指美国的两党之争,与欧洲无关,排除A项;驴象之争是指美国的两党之争,与英国没有关系,排除C项;材料强调在两党制下三权分立的民主制度摇摇欲坠,而不是强调政党轮流执政推进了民主政治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12. 英国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1771—1858年)认为,尽管工人对资本家的愤怒是有理由的,但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不能靠愤怒,不能靠阶级斗争,而只能靠宣传、示范,从而争取舆论。这种主张( )
A. 目的是反对自由放任的工业社会 B. 汲取了《共产党宣言》的科学理论
C. 旨在肯定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 D. 体现了欧文社会主义理论的空想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不能靠愤怒,不能靠阶级斗争,只能靠宣传、示范,从而争取舆论”可知,欧文意图通过宣传、示范的方式争取舆论,从而实现工人阶级斗争的胜利,这明显是不可能的,所以欧文的主张反映了工人阶级政治上不成熟的状态,体现了欧文社会主义理论的空想性,D项正确;欧文主张的目的是改善工人阶级的处境,A项不符合其目的, 排除A项;欧文的主张没有汲取《共产党宣言》的科学理论,排除B项;材料强调这种主张体现了欧文社会主义理论的空想性,并不是要肯定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排除C项。故选D项。
13. 巴黎公社的《告法国人民书》称共和国是“唯一能使人民享受权利,使社会得到自由和健康发展的政府形式”,巴黎公社“承认并巩固共和国”;公社委员沙尔·贝雷说:“巴黎公社的解放,就是共和国所有公社的解放。”这表明巴黎公社( )
A. 把工人政权当作法兰西共和国的表率 B. 派工人合作社管理辖区工厂
C. 把自身视为对抗中央行政机构的政府 D. 实行立法与行政合一的体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法国)。据材料“巴黎公社的《告法国人民书》称共和国是“唯一能使人民享受权利,使社会得到自由和健康发展的政府形式”,即把巴黎公社当作实现人民权利的唯一政府,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派工人合作社管理辖区工厂,排除B项;材料强调把工人政权当作法兰西共和国的表率,未提及把自身视为对抗中央行政机构的政府,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实行立法与行政合一的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
14. 玻利瓦尔回忆说,他在留学欧洲时,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使他“想到了我国的奴隶制,想到了解放祖国的人可能赢得的光荣”。作为案例,这表明法国的革命斗争( )
A. 动摇了法国在拉美的殖民统治 B. 推动了拉美民族民主意识的增长
C. 为墨西哥民族革命奠定了基础 D. 削弱了葡萄牙对拉丁美洲的控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初(拉美)。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使得玻利瓦尔想到了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历史,想到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祖国的事业,玻利瓦尔是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人,这表明法国的革命斗争推动了拉美民族民主意识的增长,B项正确;拉美独立运动的革命对象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材料不能体现动摇了法国在拉美的殖民统治,排除A项;墨西哥属于北美,玻利瓦尔是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排除C项;拉美独立运动的革命对象主要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材料未专门提及葡萄牙,不能得出削弱了葡萄牙对拉丁美洲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
15. “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有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该规定出台( )
A. 肯定了中国对一战的贡献 B. 遏制了欧美列强的对华侵略
C. 使中国收回了山东的主权 D. 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影响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为适用中国之门户开放……有关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可知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中国的侵略,不是对中国的肯定,排除A项;这个政策方便了欧美列强对华侵略,排除B项;一战后华盛顿会议使得中国收回了山东的主权,排除C项。故选D项。
16. 1937年,苏联大工业总产值比1932年增加1倍,钢产量达1770万吨,生铁为1450万吨,煤为1.28亿吨,发电量为365亿度。这些成就的取得( )
A. 主要得益于新经济政策实施 B. 恢复了国民经济
C. 奠定了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 D. 推动了苏联成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7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37年,苏联大工业总产值在1932年的基础上实现迅猛增长,尤其是重工业方面的快速发展,为二战爆发后实现卫国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C项正确;1921年实施新经济政策,时间不符,排除A项;1925年经济逐步得到恢复,时间不符,排除B项,1922年建立苏联,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述地处底格里斯河上游,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在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中,居民可通过冶铁制造出当时先进的武器或铁农具。集权式管理系统使其拥有很强的战车队、骑兵、步兵以及先进的作战技术。公元前7世纪初,亚述王在掠夺奴隶和财富的过程中,先后征服了巴比伦、叙利亚、部分小亚细亚,甚至埃及,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帝国。
——摘编自【俄】柯瓦辽夫《古代世界史》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开始向海外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殖民浪潮。他们扬帆远渡。其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主要包括今天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和地中海东部各岛屿。他们的足迹遍及地中海和黑海沿岸,给地中海许多地区镶上一层薄边,在大陆的边缘撒下了诸多希腊城邦。这些城邦和希腊本土并无多大联系,具有独立的主权,在政治上、经济上与母邦基本平等,各自按照当地的资源、交通条件和它们自己的历史传统,经营着多种多样的经济生活。
——摘编自崔艳华《浅谈古希腊城邦殖民扩张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公元前7世纪亚述帝国顺利扩张的社会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相对于亚述帝国,古希腊殖民扩张的特点。
【答案】(1)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武器和铁农具比较先进;先进的集权管理系统;作战技术先进。
(2)通过海上对外扩张;活动范围是地中海沿岸;通过建立海外城邦的形式。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亚述帝国时期。根据材料“亚述地处底格里斯河上游,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得出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在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中,居民可通过冶铁制造出当时先进的武器或铁农具”得出武器和铁农具比较先进。根据材料“集权式管理系统使其拥有很强的战车队、骑兵、步兵以及先进的作战技术”得出先进的集权管理系统,作战技术先进。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古希腊时期。根据材料“希腊人开始向海外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殖民浪潮”得出通过海上进行扩张。根据材料“他们扬帆远渡。其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主要包括今天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和地中海东部各岛屿。他们的足迹遍及地中海和黑海沿岸,给地中海许多地区镶上一层薄边”得出活动范围是地中海沿岸。根据材料“这些城邦和希腊本土并无多大联系,具有独立的主权,在政治上、经济上与母邦基本平等,各自按照当地的资源、交通条件和它们自己的历史传统,经营着多种多样的经济生活”得出建立海外独立主权的城邦。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开始的时候,西欧城市都相对弱小,领主无论强弱基本都可以维持封建庇护关系;当8—10世纪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时,各地城市快速兴起并且实力不断增强。到11世纪,不少城市的实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一些领主。意大利的城市首先通过和平赎买和武装斗争等方式获得了自治权,一些领主颁发特许状赋予城市一定的(或完全的)自治权,从而消减市民对领主的抗争,并减少了连年战斗给城市及其商贸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有些城市富商还出钱出人支持王权及国家统一大业。
——摘编自陈兆旺《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制度分析》
材料二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组织远航和殖民侵略的国家。它们在15世纪末完成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化的过程中,把开辟新的航路同开拓疆土以及扩张基督教结合起来,作为扩大收入来源的良机;长期的战争使两国都涌现了一批以战争为职业的军事贵族,其热衷于军事和殖民活动;西葡两国的造船业和航海业又比较发达,一些港湾是意大利和尼德兰之间航路的中转站,热那亚许多水手就迁居到葡萄牙。
——摘编自王觉非《欧洲五百年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出现的背景,并说明其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最早组织远航和殖民侵略国家的条件。
【答案】(1)背景: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实力增强;城市市民的斗争;领主权力的衰落;王权的强化。
影响: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促进王权的强化,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西欧文化与教育的发展。
(2)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较早建立集权政治体制;职业化的军事人才队伍;造船技术的进步;专业的航行人才储备。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与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第一小问背景,根据材料“当8 —10世纪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时,各地城市快速兴起并且实力不断增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实力增强;根据材料一“意大利的城市首先通过和平赎买和武装斗争等方式获得了自治权”可知,城市市民的斗争;根据材料“不少城市的实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一些领主”可知,领主权力的衰落;根据材料一“在此背景下,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有些城市富商还出钱出人支持王权及国家统一大业”可知,王权的强化。
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一“从而消减市民对领主的抗争,并减少了连年战斗给城市及其商贸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材料一“有些城市富商还出钱出人支持王权及国家统一大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王权的强化,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一“在此背景下,一些城市兴办大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促进西欧文化与教育的发展。
【小问2详解】
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欧洲。根据材料二“它们在15世纪末完成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化的过程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班牙和葡萄牙较早建立集权政治体制;根据材料二“长期的战争使两国都涌现了一批以战争为职业的军事贵族,其热衷于军事和殖民活动”可知,职业化的军事人才队伍;根据材料二“西葡两国的造船业和航海业又比较发达”可知,造船技术的进步;根据材料二“热那亚许多水手就迁居到葡萄牙”可知,专业的航行人才储备。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革命前后,法国工业革命逐渐拉开了序幕,纺织、冶金、采煤等部门成为机器工业发展中的先导部门。在棉织业中,1805年已有机械纺车1.25万架。1811年时,机械纺纱厂达到200多个。1815年蒸汽机的数量只有15台,到1830年时增加至125台,1848年更达到5212台。1825年英国解除机器输出禁令后,法国政府、商人和企业家抓住时机,大量输入英国机器,还用优厚的报酬从英国、比利时等地招聘了许多拥有专门技术的熟练技工。“铁路热”出现后,各类工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合作和渗透的程度有增无减。法国国内涌现出一大批大工业和贸易中心城市,如圣丹田、波尔多、马赛等。其对外贸易额在1825年仅为9.45亿法郎,1846年增加至17.75亿法郎,并且贸易遍及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司汤达在其小说《阿尔芒丝》中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衔已成为无用之物。”
——摘编自王觉非《欧洲五百年史》
根据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有据,表述清晰)
【答案】
论题:工业革命对法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述:工业革命是一场技术、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革,自18世纪末以来,它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各地的社会面貌。法国作为欧洲的重要国家,同样经历了这场革命性的变革。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法国的经济实力逐渐崛起,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工业生产的扩大,为法国创造了丰富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工业革命使法国从以农业为主导的国家转变为以工业为主导的国家,传统的手工业逐渐被机器生产所取代,新兴产业如石油、化工、汽车、航空等领域得到了迅速发展,为法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工业革命使得法国的阶级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原本以农业为主导的社会,逐渐转向以工业为主导。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应运而生,与原有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共同构成了新的社会阶级结构。工业革命对法国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如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法国人的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商品供应日益丰富,消费者开始追求个性化、品牌化的生活方式;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生活压力。总之,工业革命对法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改变了法国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文化特征,为法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然而,工业革命也给法国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地区发展不平衡、环境污染等。因此,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法国也需要关注这些问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法国。首先,根据材料“法国工业革命逐渐拉开了序幕,纺织、冶金、采煤等部门成为机器工业发展中的先导部门。在棉织业中,1805年已有机械纺车1.25万架。1811年时,机械纺纱厂达到200多个。1815年蒸汽机的数量只有15台,到1830年时增加至125台,1848年更达到5212台。1825年英国解除机器输出禁令后,法国政府、商人和企业家抓住时机,大量输入英国机器,还用优厚的报酬从英国、比利时等地招聘了许多拥有专门技术的熟练技工”“法国国内涌现出一大批大工业和贸易中心城市,如圣丹田、波尔多、马赛等”“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衔已成为无用之物”等信息,可拟定论题:工业革命对法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次,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等方面予以论述。最后,概括总结即可。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在19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推行“世界政策”,宣扬“德意志要成为世界帝国”,并要积极获取“阳光下的地盘”。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德国的殖民地迅速遍布全球,工业经济的总量及其技术先进程度方面已超过英国而居于世界第二位,人口也从威廉二世刚继位时不足5000万增长到了6800万人。但出乎意料的是,威廉二世在努力让德国崛起的过程中,政府的每一个决定最后却都成为帝国迈向战争的步伐,世界大国的梦想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化为乌有。
——摘编自张涛《威廉二世“世界政策”失败的根源及启示》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的相互关联作出合理解释。(要求: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根据材料二、分析德国威廉二世推行“世界政策”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答案】(1)解释: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帝国主义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尤其是对非洲的瓜分,以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为解决瓜分非洲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会议,确立有效占领原则,掀起瓜分非洲狂潮,激起非洲人民反抗,其中,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遭到埃塞俄比亚的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带领人民的反抗,最终打败意大利侵略者。
(2)影响:促进德国崛起;打破欧洲均势,改变欧洲格局;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引发一战。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19世纪末(非洲)首先,解读题目,根据题目要求,对三幅图片相互关联进行合理解释。其次,解读图片,根据图片可知,图一是1886年发电机问世,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图二是柏林会议关于对非洲侵略的原则制定;图三是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因此三者之间关系可表述如下: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帝国主义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尤其是对非洲的瓜分以满足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为解决瓜分非洲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召开会议,确立有效占领原则,掀起瓜分非洲狂潮,激起非洲人民反抗,其中,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遭到埃塞俄比亚的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带领人民的反抗,最终打败意大利侵略者。最后,总结,第二次工业革命刺激了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侵略非洲,这又激起了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反抗。
【小问2详解】
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末(德国)。影响:根据材料“威廉二世在19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推行‘世界政策’,宣扬‘德意志要成为世界帝国’,并要积极获取‘阳光下的地盘’。世界政策也成为德国开始走上对外殖民扩张道路的标志”“此时的德国已经成为在全球举足轻重的工业大国,作为欧洲大陆实力最强的崛起国”可知,促进德国崛起;根据材料“德国的‘世界政策’打破了原本就艰难维持着的欧洲均势,让原本就对统一后的德国十分警惕的英法两国产生了更加严重的危机感,为一战埋下了隐患”可知,打破欧洲均势,改变欧洲格局;加剧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引发一战。2023—2024学年(下)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古文献记载,埃及一切臣民都是法老的奴仆。臣民见了法老只能吻他脚前的尘土,一位驸马被允许亲吻法老的脚,就会感到莫大荣幸。这表明( )
A. 法老对其臣民有无上权威 B. 古埃及官僚系统比较完善
C. 古埃及初步实现国家统一 D. 古埃及神话故事丰富多彩
2.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作为城邦国家的罗马,在征服意大利之后,逐步扩展成为一个横跨非洲、欧洲、亚洲,称霸地中海的大国。这主要依托于它( )
A. 把大批战俘和被征服者卖为奴隶 B. 注重发展陆路交通和宗教
C. 继承了西亚传统君主专制制度 D. 由公民组成的强大的军队
3. 882年,奥列格建立的“基辅罗斯”采取中央集权体制。其广泛使用的斯拉夫字母,也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这表明基辅罗斯( )
A. 已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 B. 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
C. 有效抵御了蒙古军的远征 D. 注重与希腊移民的交流
4. 11世纪,日本出现了两个最强大的地方豪强、武士集团,即桓武平氏与清和源氏。12世纪末,源氏击败平氏,控制中央政权,并获得平叛、收税等权力。这导致日本( )
A. 开始出现中央集权体制 B. 奉行锁国政策意在加强统治
C 进入幕府军事统治时期 D. 借鉴中国体制实行政治改革
5. 古代西非兴起的城市,如沿着尼日尔河的廷巴克图、杰内和莫普提,邻近热带雨林的约鲁巴高原南部深处的伊费和伊格博—尤克乌城,是作为交易中心建立起来的。这些城市的建立旨在顺应( )
A. 桑给巴尔等进口黄金和象牙 B. 马里等国能够买进玉米和布匹
C. 班图人鼓励文化发展的需要 D. 来自北非的穆斯林商人的贸易
6. 如图是地理大发现时代,一位欧洲冒险家开辟新航路。这位冒险家是( )
A.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 B. 法国航海家卡蒂埃
C.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 D. 英国航海家德雷克
7. 晚明医家发现南方的土茯苓可治疗欧洲传入我国的痈肿等流行病后,该植物迅速完成了从物种到商品,再到大宗商品属性的演变,并流通于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网的各个链条之中。该物种( )
A. 参与了塑造早期世界市场的进程 B. 促进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相互往来
C. 带动了欧洲各地普遍接受中医药 D. 有利于美洲玉米等在中国的传播
8. 1450—1750年,英格兰的总价格指数从100上涨到600,以埃克塞特的小麦为例,1543—1544年,一夸特小麦的价格不到10先令,两年后上涨到19先令以上,1556—1557年又涨到32先令。这些价格波动导致英国( )
A. 封建领主的经济势力增强 B. 资本主义加速发展
C. 证券交易所在伦敦的出现 D. 迅速成为殖民霸主
9. 如表是14—16世纪部分意大利学者的作品。这些作品( )
人物 著名作品
但丁 诗歌《神曲》
彼特拉克 诗歌《歌集》
薄伽丘 小说《十日谈》
达·芬奇 油画《蒙娜丽莎》
米开朗琪罗 雕塑《大卫》、壁画《创世纪》
拉斐尔 油画《西斯廷圣母》
A. 讽刺了教会封建腐朽 B. 提供了资产阶级革命武器
C. 宣扬了人文主义精神 D. 旨在重视古典文化的辉煌
10. 英国思想家洛克有一句名言:“我茅屋子,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它形象地表明了( )
A. 国家不应干涉公民的私有财产 B. 君主专制是社会进步的大敌
C. 人人劳动才是社会财富的源泉 D. 人应该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
11. 如图是一幅政治漫画。该漫画意在讽刺( )
A. 欧洲分权制衡体制走向崩溃 B. 党争使美国三权分立制度摇摇欲坠
C. 英国内阁已无法履行行政权 D. 政党轮流执政推进了民主政治发展
12. 英国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1771—1858年)认为,尽管工人对资本家的愤怒是有理由的,但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不能靠愤怒,不能靠阶级斗争,而只能靠宣传、示范,从而争取舆论。这种主张( )
A. 目的是反对自由放任的工业社会 B. 汲取了《共产党宣言》的科学理论
C. 旨在肯定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 D. 体现了欧文社会主义理论的空想性
13. 巴黎公社的《告法国人民书》称共和国是“唯一能使人民享受权利,使社会得到自由和健康发展的政府形式”,巴黎公社“承认并巩固共和国”;公社委员沙尔·贝雷说:“巴黎公社的解放,就是共和国所有公社的解放。”这表明巴黎公社( )
A. 把工人政权当作法兰西共和国的表率 B. 派工人合作社管理辖区工厂
C. 把自身视为对抗中央行政机构的政府 D. 实行立法与行政合一的体制
14. 玻利瓦尔回忆说,他在留学欧洲时,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使他“想到了我国的奴隶制,想到了解放祖国的人可能赢得的光荣”。作为案例,这表明法国的革命斗争( )
A. 动摇了法国在拉美的殖民统治 B. 推动了拉美民族民主意识的增长
C. 为墨西哥民族革命奠定了基础 D. 削弱了葡萄牙对拉丁美洲的控制
15. “为适用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有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该规定的出台( )
A. 肯定了中国对一战的贡献 B. 遏制了欧美列强的对华侵略
C. 使中国收回了山东的主权 D. 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
16. 1937年,苏联大工业总产值比1932年增加1倍,钢产量达1770万吨,生铁为1450万吨,煤为1.28亿吨,发电量为365亿度。这些成就的取得( )
A 主要得益于新经济政策实施 B. 恢复了国民经济
C. 奠定了卫国战争胜利的基础 D. 推动了苏联成立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大题,共52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述地处底格里斯河上游,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畜牧业。在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中,居民可通过冶铁制造出当时先进的武器或铁农具。集权式管理系统使其拥有很强的战车队、骑兵、步兵以及先进的作战技术。公元前7世纪初,亚述王在掠夺奴隶和财富的过程中,先后征服了巴比伦、叙利亚、部分小亚细亚,甚至埃及,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帝国。
——摘编自【俄】柯瓦辽夫《古代世界史》
材料二 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开始向海外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殖民浪潮。他们扬帆远渡。其活动范围不断扩大,主要包括今天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小亚细亚西部沿海地区和地中海东部各岛屿。他们的足迹遍及地中海和黑海沿岸,给地中海许多地区镶上一层薄边,在大陆的边缘撒下了诸多希腊城邦。这些城邦和希腊本土并无多大联系,具有独立的主权,在政治上、经济上与母邦基本平等,各自按照当地的资源、交通条件和它们自己的历史传统,经营着多种多样的经济生活。
——摘编自崔艳华《浅谈古希腊城邦殖民扩张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公元前7世纪亚述帝国顺利扩张的社会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相对于亚述帝国,古希腊殖民扩张的特点。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开始的时候,西欧城市都相对弱小,领主无论强弱基本都可以维持封建庇护关系;当8—10世纪封建经济获得一定发展、工商业逐渐复兴和繁荣时,各地城市快速兴起并且实力不断增强。到11世纪,不少城市的实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超过了一些领主。意大利的城市首先通过和平赎买和武装斗争等方式获得了自治权,一些领主颁发特许状赋予城市一定的(或完全的)自治权,从而消减市民对领主的抗争,并减少了连年战斗给城市及其商贸活动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此背景下,一些城市兴办大学,有些城市富商还出钱出人支持王权及国家统一大业。
——摘编自陈兆旺《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制度分析》
材料二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最早组织远航和殖民侵略的国家。它们在15世纪末完成政治统一和中央集权化的过程中,把开辟新的航路同开拓疆土以及扩张基督教结合起来,作为扩大收入来源的良机;长期的战争使两国都涌现了一批以战争为职业的军事贵族,其热衷于军事和殖民活动;西葡两国的造船业和航海业又比较发达,一些港湾是意大利和尼德兰之间航路的中转站,热那亚许多水手就迁居到葡萄牙。
——摘编自王觉非《欧洲五百年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出现的背景,并说明其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最早组织远航和殖民侵略国家的条件。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革命前后,法国工业革命逐渐拉开了序幕,纺织、冶金、采煤等部门成为机器工业发展中的先导部门。在棉织业中,1805年已有机械纺车1.25万架。1811年时,机械纺纱厂达到200多个。1815年蒸汽机的数量只有15台,到1830年时增加至125台,1848年更达到5212台。1825年英国解除机器输出禁令后,法国政府、商人和企业家抓住时机,大量输入英国机器,还用优厚的报酬从英国、比利时等地招聘了许多拥有专门技术的熟练技工。“铁路热”出现后,各类工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合作和渗透的程度有增无减。法国国内涌现出一大批大工业和贸易中心城市,如圣丹田、波尔多、马赛等。其对外贸易额在1825年仅为9.45亿法郎,1846年增加至17.75亿法郎,并且贸易遍及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司汤达在其小说《阿尔芒丝》中说:“自从蒸汽机成为世界的王后以来,贵族头衔已成为无用之物。”
——摘编自王觉非《欧洲五百年史》
根据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有据,表述清晰)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威廉二世(1888—1918年在位)在19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推行“世界政策”,宣扬“德意志要成为世界帝国”,并要积极获取“阳光下的地盘”。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内,德国的殖民地迅速遍布全球,工业经济的总量及其技术先进程度方面已超过英国而居于世界第二位,人口也从威廉二世刚继位时不足5000万增长到了6800万人。但出乎意料的是,威廉二世在努力让德国崛起的过程中,政府的每一个决定最后却都成为帝国迈向战争的步伐,世界大国的梦想最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化为乌有。
——摘编自张涛《威廉二世“世界政策”失败的根源及启示》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的相互关联作出合理解释。(要求: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根据材料二、分析德国威廉二世推行“世界政策”对欧洲产生的影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