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教学时间】
【总课时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尝试通过短短的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来了解今天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过程与方法: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或互联网发展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报刊发展的状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推动了中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的面对网络的诱惑。
【重点和难点】
重点: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 难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
【高考动向】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交通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信工具的发展历程。知道了现代社会里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除此之外,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中国的大众传播媒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课。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邸报》是官方主办的报纸,其主要内容是发布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室的动态,以及封建王府官员的升迁罢黜、任免、赏罚等方面的消息。此种报纸只在宫廷和官邸中流传,还算不上是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就其形式、内容、宗旨、阅读对象来说,都与近代报纸不甚相同,广告信息也未通过报纸这个媒介传播。
2、大众报业出现原因:
(1)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世界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1833年西方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3、过程:(1)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被称为“中国的《泰晤士报》”、“中国的《纽约时报》”。
(3)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 ( http: / / www.21cnjy.com )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新青年》分别是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起思想启蒙作用。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了《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
(5)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等党报成为宣传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舆论。
(6)改革开放后,报刊业恢复生机,各种专业性报刊雨后春笋般出现。
4、通俗性报刊特点:(1)采用通俗易懂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语言,取材世俗,运笔浅显,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2)根据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按戏曲、电影、体育、生活、文艺、娱乐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购买相应的报纸。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2)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
(3)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6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4)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5)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2、电影:(1)发展: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使电影进入实用阶段;
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具有真、奇、活等特点;
1905年《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部自摄影片,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诞生;
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渔光曲》是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我国的国歌。
新中国成立后,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纷纷搬上银幕。
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超过以前。
(2)优秀影片:①20世纪二三十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姊妹花》、《渔光曲》。②抗战结束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松花江上》、《小城之春》、《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等。
(3)发展特点:电影在中国的放映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
3、电视:(1)问世:20世纪30年代
(2)发展过程:①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②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③到197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己的电视台(原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科技进步;节目丰富,专业性、知识性、娱乐性并存,具有可视性、多角度、覆盖面广的优势)。
(3)现状(特点):中国已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
1、原因: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
2、出现:(1)1946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69年,美国建成互联网,90年代以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1993年,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
(2)互联网被称为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体”外的“第四媒体”。
3、互联网应用的事例:如网上购物、网络办公、网络教学、电子信箱、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
4、影响:(1)加快信息传递,开阔视野,提高生活质量和效率,从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学习方式、生产、娱乐等方面全面改变人们的生活。
(2)造成一些社会问题:如网络犯罪,垃圾邮件,沉迷于网络致使人际关系淡漠等。
【小结】1.大众传媒的五大种类:报刊、电影、电视和互联网,前三者在近代旧中国兴起;后两者在新中国成立后兴起。
2.记住:几个第一。 3.比较中外发展的差距。
答案:1.D
2.D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国人认为天时、地利、人和都对日本不利,而对中国有利,可以和日本一战,这说明当时国人盲目自信的心态,故D正确。其他三项不符合历史史实。
3.D 解析:考查媒体的监督作用。越来越多的官员的丑闻以及其它政治相关问题通过媒体披露,起到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4.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的发展。根据题干信息“中华民国十年纪念”分析,应为1922年,中华书局创办于1912年,B项中民族工业发展的春天是从1912年至1919年,不符合题干。图上有“阴历”“阳历”字样,因此C项正确。从图上“大赠品”字样分析,有吸引顾客的目的,因此具有广告性质。
5.B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足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可知是对报纸功能的描述。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郑观应是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出生于在十九世纪中期,根据题干中“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的描述,结合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分析,应选B项。C项在二十世纪初期出现,电话不满足“知天下之事”的描述。
6.C 解析:本题“宋教仁上海遇刺身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界大战中的华工”“还我青岛”、“公共汽车开始运行”分别是在1913年、1914—1918年、1919年、1924年。判断各选项的时期,本题选C项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政府统治在1912---1927年。A项清王朝结束于1912年;B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开始于1927年,结束于1949年;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开始于1912年1月1日,结束于同年3月12日。
7.D 解析: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常服饰,20世纪上半叶仍然流行,A项可选;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B项可能;淮扬菜是江苏菜系的代表,C项可选;1928年后,地方广播电台纷纷出现,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张自忠将军于1940年5月牺牲于枣宜会战中,比周启多迟。D项不可能。
8.B 解析:从题干中可知,〈定军山〉是京剧,同时又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用西方电影形式来呈现,显然是中西合璧。
9.B
10.D 解析:材料是1936年卡尔登影剧院在《申报》上刊登的一则由姜曦主演的电影《年年明月夜》的广告,另《申报》创办于1872年,前后历时78年,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间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军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被称为“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据此本题第①项说法错误;第④项说法与实际不符,②③⑤说法正确。
11.D 解析:本题考察近代生活变迁。开阔民众视野、引导民众关注国事、启迪民众,解放思想、传播新知识和新思想都是近代报刊的影响,故选D。
12.A 解析:根据引文“不能告之君”可知,创办报刊的目的是加强君民联系,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A由资产阶级维新派,符合题意要求。B由资产阶级革命派,C由中国共产党,D由资产阶级激进派。
13.A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说话腔调”这一关键词,能做到这一点的媒体只有电视和广播,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