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2023六上·蚌山期末)以下几种因素的改变,不会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是( )。
A.增加电池节数 B.增加线圈匝数 C.改变电流方向
2.(2023六上·蚌山期末)小电动机中属于电磁铁的部分是( )。
A.
B.
C.
3.(2023六上·蚌山期末)古代人们利用竹筒引水,竹筒中水的流动主要利用的是( )。
A.轮轴 B.斜面 C.杠杆
4.(2023六上·蚌山期末)每年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倡导绿色出行、做到节能减排,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 B.水能 C.石油
5.(2023六上·蚌山期末)如图是正午时分阳光从窗户照进来的情形,在夏天拍的是( )。
A.① B.② C.无法确定是哪幅
6.(2023六上·蚌山期末)将显微镜上原来标有10x的目镜更换为20x的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数量会( )。
A.变少 B.变多 C.不变
7.(2023六上·蚌山期末)如果地球公转时,地轴不是倾斜的,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四季不再更替
B.整个地球都是炎热的夏季
C.整个地球都是寒冷的冬季
8.(2023六上·蚌山期末)在显微镜下,观察有字母“q”的装片,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 )。
A.q B.b C.d
9.(2023六上·蚌山期末)用显微镜观察到引起肺炎的是一种微生物,灭活疫苗是由经过灭活处理的病毒提炼而成的。对于微生物的认识,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部分微生物会让人类染上凶险的疾病
B.部分微生物能帮助人类生产药品
C.病毒很可怕,人类毫无办法
10.(2023六上·蚌山期末)科科想用小石块撬动大石块并搬动一段距离,根据课堂所学知识以及你的经验,下列能搬动更远的是( )。
A. B. C.
二、填空题。
11.(2023六上·蚌山期末)科科通过观察放大镜的镜片,发现镜片中央 、边缘 ,并且透明,所以放大镜又叫 。
12.(2023六上·蚌山期末)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用电产生 ,利用 推动转子转动。
13.(2023六上·蚌山期末)有些植物会夜晚开花,这是 的影响;有些动物冬天会冬眠,这是 的影响。(填“四季变化”或“昼夜交替”)。
14.(2023六上·蚌山期末)能量有 、 等不同的形式。 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三、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5.(2023六上·蚌山期末)冬天气温低是因为此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远。 ( )
16.(2023六上·蚌山期末)在图像清晰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在第一个放大镜上增加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调节后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 )
17.(2023六上·蚌山期末)我们在生活中使用的老虎钳、剪刀、铁锤、锄头等都是工具。 ( )
18.(2023六上·蚌山期末)一辆燃油汽车大约有80%的燃料用于驱动车辆,剩下的转换成了热能和声能。( )
19.(2023六上·蚌山期末)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通过观察地球仪我们知道,北京处于乌鲁木齐的东面,所以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 )
四、实验探究题。
20.(2023六上·蚌山期末)观察工具的使用
(1)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步骤,请将正确的步骤填入对应的图片下面。(填序号)
(2)下列苍蝇的身体结构是用哪种观察工具观察到的 请写出对应的工具。
苍蝇足的细胞结构( ),苍蝇的触角形状( ),苍蝇的外形(眼睛)。
21.(2023六上·蚌山期末)“未来社区”体验馆。
(1)科科在体验馆中用3D打印机打出了古诗《静夜思》的字模,并用“活字印刷”的方式完成了作品(如图所示),发现圈中的字看不清,可能是( )步骤出现问题。
A.检字 B.刷墨 C.拓印
(2)以下是科科同学对手工抄写、活字印刷两种方式所用时间的评测结果。
请你估量活字印刷100页可能需要的时间( )。
A.11600秒:1页的用时乘100次
B.710秒:“检字”算1次,“刷墨”等工作乘100次
C.11006秒:“检字”乘100次,“刷墨”等工作算1次
(3)通过体验,科科同学发现( )。
A.活字印刷1页比手工抄写1页用时更短
B.活字印刷100页比手工抄写100页用时更短
C.不管印刷几页,活字印刷都比手工抄写用时短
(4)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能够产生的作用是( )。
A.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
B.改变使用的文字
C.增加知识的数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大小、铁芯粗细有关。所以增加电池数量、增加线圈圈数都会增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改变电流方向只能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不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2.【答案】B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动机的转子由铁芯、线圈和换向器三部分组成,铁芯和线圈组成电磁铁。
3.【答案】B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可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物之困难,斜面省力但是费距离。斜面省力大小主要与斜面的坡度有关,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古代人们利用竹筒引水,竹筒中水的流动主要利用的是斜面原理。
4.【答案】C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类。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而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不可以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风能、水能属于可再生资源,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5.【答案】A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主要与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越大,物体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物体影子越长。一年四季中,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大,阳光下日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阳光下物体影子最长。读图可以判断,图中阳光照射进室内的面积最小,说明太阳高度大,符合夏季阳光照射情况。
6.【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倍数的乘积。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图像越大;但是视野范围会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量也会越少。所以将显微镜上原来标有10×的目镜更换为20×的目镜,因此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观察到的范围会变小,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数量会变少。
7.【答案】A
【知识点】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产生四季变化。当地轴不再倾斜时,阳光直射点不再南北移动,地球上各地获得的阳光照射情况不会改变,因此地球上就不会有寒暑变化,四季更替现象。赤道地区都是炎热的夏季,两极地区是寒冷的冬季,温带地区终年气候温和。
8.【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有字母“q”的装片,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字母“q”的左右相反、上下相反的图象,即字母“b”。
9.【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 A:部分微生物会让人类染上凶险的疾病,正确;
B:部分微生物能帮助人类生产药品,正确;
C:病毒很可怕,人类毫无办法,错误;人类可以通过研制疫苗来消灭病毒。
10.【答案】A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图中用小石块撬动大石块并搬动一段距离,小石头是动力,大石头是阻力,大石头到支点的距离越近,小石头到支点的距离越远,杠杆越省力,小石头能够搬动大石头。选项A中小石头到支点距离最远,可以省力,而且小石头高度最大,转动角度最大,才可能将大石头搬运距离更远。
11.【答案】厚;薄;凸透镜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起到放大的作用,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12.【答案】磁;磁的相互作用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13.【答案】昼夜交替;四季变化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植物产生影响,所以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有的白天开花,有的夜间开花。昙花属于夜晚开花,郁金香和蒲公英是白天开花。动物具有感知和适应环境能力,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冬眠、换毛,要了解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有些动物冬天会冬眠,这是四季变化的影响。
14.【答案】声能;光能;力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磁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所以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15.【答案】错误
【知识点】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近的近日点位于1月初,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地球与太阳距离最远的远日点位于每年的7月初,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因此,夏季、冬季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无关,主要受正午太阳高度影响。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所以在图像清晰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在第一个放大镜上增加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调节后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7.【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凡能够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装置,统称“机械”。利用机械既可减轻体力劳动,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机械的种类繁多,而且比较复杂。例如,我们在生活中使用的老虎钳、剪刀、铁锤、锄头等都是工具。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不同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都不是百分之百的,都需要一定的转化条件,需要付出有用功和无用功。一辆汽车大约只有20%的燃料用于驱动车辆,剩下的燃料主要转换成了热能和声能,散发到环境中去了。
19.【答案】正确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所以北京先迎来黎明。
20.【答案】(1)②③⑤①④
(2)显微镜;放大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正确使用的先后顺序是:①安放: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②对光: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③上片: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④调焦: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节光线使你尽可能的看清标本;⑤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第一到第五幅图片分别对应的是②对光、③上片、⑤观察、①安放、④调焦。
(2)观察不同大小的物体应该选用不同的工具:苍蝇足的细胞结构,细胞结构较小具有透光性可以用显微镜观察。苍蝇的触角形状,苍蝇触角个体较大但肉眼观察比较费劲,观察其形状可以选择放大镜。所以苍蝇足的细胞结构用显微镜观察,苍蝇的触角形状用放大镜观察,苍蝇的外形(眼睛)。
21.【答案】(1)B
(2)B
(3)B
(4)A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1)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进着工具和技术,从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印刷术带来了记录信息和传播信息的变革,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步骤:检字→刷墨→拓印→晾制。科科在体验馆中用3D打印机打出了古诗《静夜思》的字模,并用“活字印刷”的方式完成了作品(如图所示),发现圈中的字看不清,可能是刷墨步骤出现问题。
(2)活字印刷100页可能需要的时间是:110+6×100=710秒。
(3)制作少量的书时,如制作一本书,比较省时的方法是手工抄写。制作大量的书时,活字印刷术检字一次可以印刷很多次,如活字印刷100页比手工抄写100页用时更短。
(4)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快速而大批印制成为可能,能够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
1 / 1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2023六上·蚌山期末)以下几种因素的改变,不会影响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的是( )。
A.增加电池节数 B.增加线圈匝数 C.改变电流方向
【答案】C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电流大小、铁芯粗细有关。所以增加电池数量、增加线圈圈数都会增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改变电流方向只能改变电磁铁的南北极,不会影响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2.(2023六上·蚌山期末)小电动机中属于电磁铁的部分是( )。
A.
B.
C.
【答案】B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动机的转子由铁芯、线圈和换向器三部分组成,铁芯和线圈组成电磁铁。
3.(2023六上·蚌山期末)古代人们利用竹筒引水,竹筒中水的流动主要利用的是( )。
A.轮轴 B.斜面 C.杠杆
【答案】B
【知识点】斜面
【解析】【分析】斜面是一种省力机械,可用于克服垂直提升重物之困难,斜面省力但是费距离。斜面省力大小主要与斜面的坡度有关,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古代人们利用竹筒引水,竹筒中水的流动主要利用的是斜面原理。
4.(2023六上·蚌山期末)每年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倡导绿色出行、做到节能减排,下列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 )。
A.风能 B.水能 C.石油
【答案】C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能源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两类。使用之后可以在短时间内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可再生能源,而使用之后在短时间内不可以从自然界中再次产生的能源是不可再生能源。风能、水能属于可再生资源,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5.(2023六上·蚌山期末)如图是正午时分阳光从窗户照进来的情形,在夏天拍的是( )。
A.① B.② C.无法确定是哪幅
【答案】A
【知识点】影长的四季变化
【解析】【分析】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主要与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越大,物体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越小,物体影子越长。一年四季中,夏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大,阳光下日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阳光下物体影子最长。读图可以判断,图中阳光照射进室内的面积最小,说明太阳高度大,符合夏季阳光照射情况。
6.(2023六上·蚌山期末)将显微镜上原来标有10x的目镜更换为20x的目镜,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数量会( )。
A.变少 B.变多 C.不变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倍数的乘积。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图像越大;但是视野范围会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量也会越少。所以将显微镜上原来标有10×的目镜更换为20×的目镜,因此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大,观察到的范围会变小,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数量会变少。
7.(2023六上·蚌山期末)如果地球公转时,地轴不是倾斜的,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四季不再更替
B.整个地球都是炎热的夏季
C.整个地球都是寒冷的冬季
【答案】A
【知识点】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地球公转时,由于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从而产生四季变化。当地轴不再倾斜时,阳光直射点不再南北移动,地球上各地获得的阳光照射情况不会改变,因此地球上就不会有寒暑变化,四季更替现象。赤道地区都是炎热的夏季,两极地区是寒冷的冬季,温带地区终年气候温和。
8.(2023六上·蚌山期末)在显微镜下,观察有字母“q”的装片,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 )。
A.q B.b C.d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有字母“q”的装片,视野中看到的图像是字母“q”的左右相反、上下相反的图象,即字母“b”。
9.(2023六上·蚌山期末)用显微镜观察到引起肺炎的是一种微生物,灭活疫苗是由经过灭活处理的病毒提炼而成的。对于微生物的认识,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部分微生物会让人类染上凶险的疾病
B.部分微生物能帮助人类生产药品
C.病毒很可怕,人类毫无办法
【答案】C
【知识点】微生物与健康
【解析】【分析】 A:部分微生物会让人类染上凶险的疾病,正确;
B:部分微生物能帮助人类生产药品,正确;
C:病毒很可怕,人类毫无办法,错误;人类可以通过研制疫苗来消灭病毒。
10.(2023六上·蚌山期末)科科想用小石块撬动大石块并搬动一段距离,根据课堂所学知识以及你的经验,下列能搬动更远的是(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杠杆
【解析】【分析】图中用小石块撬动大石块并搬动一段距离,小石头是动力,大石头是阻力,大石头到支点的距离越近,小石头到支点的距离越远,杠杆越省力,小石头能够搬动大石头。选项A中小石头到支点距离最远,可以省力,而且小石头高度最大,转动角度最大,才可能将大石头搬运距离更远。
二、填空题。
11.(2023六上·蚌山期末)科科通过观察放大镜的镜片,发现镜片中央 、边缘 ,并且透明,所以放大镜又叫 。
【答案】厚;薄;凸透镜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起到放大的作用,是用来观察物体微小细节的简单目视光学器件。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人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12.(2023六上·蚌山期末)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用电产生 ,利用 推动转子转动。
【答案】磁;磁的相互作用
【知识点】电动机
【解析】【分析】电动机是用电产生动力的机器。虽然大小悬殊、构造各异,但电动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相同:用电产生磁,利用磁的相互作用转动。
13.(2023六上·蚌山期末)有些植物会夜晚开花,这是 的影响;有些动物冬天会冬眠,这是 的影响。(填“四季变化”或“昼夜交替”)。
【答案】昼夜交替;四季变化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植物产生影响,所以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同的,有的白天开花,有的夜间开花。昙花属于夜晚开花,郁金香和蒲公英是白天开花。动物具有感知和适应环境能力,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它们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冬眠、换毛,要了解动物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有些动物冬天会冬眠,这是四季变化的影响。
14.(2023六上·蚌山期末)能量有 、 等不同的形式。 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答案】声能;光能;力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能量有电能、热能、光能、声能、磁能等不同的形式。运动的物体也有能量,叫动能。能量还储存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叫化学能。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唯一原因,所以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三、判断题。(正确的填"T”,错误的填“F”)
15.(2023六上·蚌山期末)冬天气温低是因为此时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远。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四季成因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运动的轨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最近的近日点位于1月初,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地球与太阳距离最远的远日点位于每年的7月初,是北半球的夏季,南半球的冬季。因此,夏季、冬季与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无关,主要受正午太阳高度影响。
16.(2023六上·蚌山期末)在图像清晰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在第一个放大镜上增加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调节后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简易显微镜
【解析】【分析】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所以在图像清晰的前提下,我们可以在第一个放大镜上增加一个放大镜相互平行,上下调节后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17.(2023六上·蚌山期末)我们在生活中使用的老虎钳、剪刀、铁锤、锄头等都是工具。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凡能够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的装置,统称“机械”。利用机械既可减轻体力劳动,又能提高工作效率。机械的种类繁多,而且比较复杂。例如,我们在生活中使用的老虎钳、剪刀、铁锤、锄头等都是工具。
18.(2023六上·蚌山期末)一辆燃油汽车大约有80%的燃料用于驱动车辆,剩下的转换成了热能和声能。(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不同能量形式之间的转化都不是百分之百的,都需要一定的转化条件,需要付出有用功和无用功。一辆汽车大约只有20%的燃料用于驱动车辆,剩下的燃料主要转换成了热能和声能,散发到环境中去了。
19.(2023六上·蚌山期末)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通过观察地球仪我们知道,北京处于乌鲁木齐的东面,所以北京比乌鲁木齐先迎来黎明。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北京在乌鲁木齐的东边,所以北京先迎来黎明。
四、实验探究题。
20.(2023六上·蚌山期末)观察工具的使用
(1)回顾显微镜的使用步骤,请将正确的步骤填入对应的图片下面。(填序号)
(2)下列苍蝇的身体结构是用哪种观察工具观察到的 请写出对应的工具。
苍蝇足的细胞结构( ),苍蝇的触角形状( ),苍蝇的外形(眼睛)。
【答案】(1)②③⑤①④
(2)显微镜;放大镜。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分析】(1)显微镜正确使用的先后顺序是:①安放:一只手握住镜臂,另一只手托着镜座,将显微镜向着光摆放在平坦的桌面上;②对光: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③上片: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2-3厘米。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夹住,要使标本恰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④调焦:调节准焦螺旋,降低镜筒,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从目镜往下看,调整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地抬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调节光线使你尽可能的看清标本;⑤观察: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注意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第一到第五幅图片分别对应的是②对光、③上片、⑤观察、①安放、④调焦。
(2)观察不同大小的物体应该选用不同的工具:苍蝇足的细胞结构,细胞结构较小具有透光性可以用显微镜观察。苍蝇的触角形状,苍蝇触角个体较大但肉眼观察比较费劲,观察其形状可以选择放大镜。所以苍蝇足的细胞结构用显微镜观察,苍蝇的触角形状用放大镜观察,苍蝇的外形(眼睛)。
21.(2023六上·蚌山期末)“未来社区”体验馆。
(1)科科在体验馆中用3D打印机打出了古诗《静夜思》的字模,并用“活字印刷”的方式完成了作品(如图所示),发现圈中的字看不清,可能是( )步骤出现问题。
A.检字 B.刷墨 C.拓印
(2)以下是科科同学对手工抄写、活字印刷两种方式所用时间的评测结果。
请你估量活字印刷100页可能需要的时间( )。
A.11600秒:1页的用时乘100次
B.710秒:“检字”算1次,“刷墨”等工作乘100次
C.11006秒:“检字”乘100次,“刷墨”等工作算1次
(3)通过体验,科科同学发现( )。
A.活字印刷1页比手工抄写1页用时更短
B.活字印刷100页比手工抄写100页用时更短
C.不管印刷几页,活字印刷都比手工抄写用时短
(4)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能够产生的作用是( )。
A.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
B.改变使用的文字
C.增加知识的数量
【答案】(1)B
(2)B
(3)B
(4)A
【知识点】印刷术
【解析】【分析】(1)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进着工具和技术,从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印刷术带来了记录信息和传播信息的变革,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的步骤:检字→刷墨→拓印→晾制。科科在体验馆中用3D打印机打出了古诗《静夜思》的字模,并用“活字印刷”的方式完成了作品(如图所示),发现圈中的字看不清,可能是刷墨步骤出现问题。
(2)活字印刷100页可能需要的时间是:110+6×100=710秒。
(3)制作少量的书时,如制作一本书,比较省时的方法是手工抄写。制作大量的书时,活字印刷术检字一次可以印刷很多次,如活字印刷100页比手工抄写100页用时更短。
(4)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快速而大批印制成为可能,能够加快信息传播的速度。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