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12课_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28页含内嵌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12课_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件】(28页含内嵌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6 22:38:41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四夷率土归王命,都来朝大明。万邦千国皆归正,现帝廷,朝仁圣。天陛班列众公卿,齐声歌太平。
这种心态,是当时的航海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所无法理解的。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永乐十八年明朝宫廷宴请图
1368年
明朝建立
元朝灭亡
14、15C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15C末16C初
新航路开辟
14-17C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1640年
英国爆发
资产阶级革命
1644年
明朝灭亡
清军入关
近代科学产生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课程标准:了解明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措施; 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一、变与不变——政治制度之变
二、见与不见——面向世界的大明
三、稳与不稳——边疆经略之变
(一)明朝建立
基础梳理
明太祖朱元璋
姓名:朱元璋
学历:无文凭,自学成才
家庭出身:贫农(至少三代)
籍贯:安徽凤阳
生卒:1328-1398
职业:和尚——皇帝
主要工作经历:
1328年-1344年放牛
1344年-1352年做和尚
1352年-1368年造反
1368年-1398年大明王朝皇帝
1、建立政权
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江苏南京),国号大明。
2、完成统一
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朱元璋的王者之路
3、迁都京师
明成祖朱棣于1421年迁都于京师(北京)。
(二)制度建设
重点探讨
相关史料
明朝政治何变?
1、废除宰相制度
(1)原因
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思考:
朱元璋为何废相?
(胡惟庸)独相数岁,生杀黜陟罚,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明史·胡惟庸传》
①历史原因:前朝丞相权势
过重的教训。
②现实原因:废行省设三司
,相权扩大。
③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专
权擅政。
④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
胁皇权。
回顾所学,举例说明皇权与相权的斗争过程
秦朝
三公九卿制,丞相是百官之首,宰相制度正式形成
汉朝
中外朝制,汉武帝通过设立中朝来架空宰相的决策权
唐朝
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并相互制约和监督
宋朝
二府三司制,中书主政,枢密掌军,三司理财,进一步分割相权
明朝
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正式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二)制度建设
重点探讨
相关史料
明朝政治何变?
1、废除宰相制度
(1)原因
(2)影响






皇帝
皇帝直接领导六部
①加强皇权
②政务繁忙,效率低,易决
策失误。
“八日之间,内外诸司奏札凡一千六百六十,记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清)孙承泽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披被。
——朱元璋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二)制度建设
重点探讨
明朝政治何变?
2、设立内阁
(1)设立:明太祖设置四辅官(春夏秋冬)
明成祖文渊阁正式设立内阁
(2)性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
(3)运行机制:
①票拟: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
草拟处理意见。
②批红: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
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
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明成祖朱棣
明太祖朱元璋
(二)制度建设
重点探讨
明朝政治何变?
明代内阁制度演变图
内阁权力
(时期)
明太祖
(奠基)
明成祖
(确立)
明宣宗
(成熟)
明神宗
(全盛)
侍从
顾问
参与
机密
事务
咨询









扩大
明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
——纲要上
张居正
(二)制度建设
重点探讨
明朝政治何变?
2、设立内阁
(4)特点
比较项目 宰相制 内阁制
相同点 不同点 权力来源
任免
职权
对君权影响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制度赋予、法定
皇帝个人信任、非法定
参与决策国家大事,
拥有一定的决定权
咨询机构,无决定权
经皇帝与大臣商议
直接由皇帝决定
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
不能制约君权
内阁首辅是变相重设的宰相吗?
内阁制只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严嵩专权20余年,被嘉靖皇帝罢免;
张居正死后被万历皇帝抄家。
(二)制度建设
重点探讨
明朝政治何变?
相关史料
3、宦官专权
(1)原因
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
(2)表现
①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
批红的权力;
“正常情况下,一切内外奏章由文书房登录后交司礼监由掌印太监转呈皇帝。皇帝阅后再逆行送内阁票拟。票拟之后,再返行文书房、司礼监,再经掌印太监之手呈皇帝审定。果系妥当,则令秉笔太监照内阁票拟批行,否则,再下内阁重拟。”
—《监阁共理与相权游离》
“司礼监、内阁大学士,内外相维”
(二)制度建设
重点探讨
明朝政治何变?
相关史料
3、宦官专权
(1)原因
(2)表现
②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
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
有权逮捕、施刑。
(3)实质
宦官无法制约皇权,必须依附于皇权,实质是专制皇权的强化。
(4)影响
政治日益黑暗,社会矛盾加剧
明代设立东厂和锦衣卫,两机关作为皇帝的特务机关,依照皇帝诏令可通过秘密逮捕、私自刑讯来惩处所有官僚。
—— 摘编自邰相瑀《中国古代
监察制度概述》
魏忠贤
宦官权势达到极点,作威作福,党羽遍全国,自称九千岁,任意诛杀异己,忠良遇害者甚多。后明思宗治其十大罪,自知时日无多,自缢而亡。
(二)制度建设
重点探讨
废除宰相
设立内阁
重用宦官
皇权强化
危机:官僚机构对皇权的调节能力削弱,易导致政治黑暗,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变化: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有利于加强君主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一)官方:郑和下西洋
(一)官方:郑和下西洋
自主梳理
相关史料
1、时间:15世纪前期
2、概况:
先后七下西洋,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特点:
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领先世界
4、目的:
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宣扬国威)
郑和航海路线图
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郑和下西洋)航线之长、航程之远、持续时间之久,在当时世界上无人可以与之比肩……他的船队规模之大,船舶字巨,航海技术之精良,在当时世界上是无出其右。
—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一)官方:郑和下西洋
重点探讨
相关史料
5、影响
积极:
(1)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扩大明朝在海外的政治影响。
消极:
(2)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后来未能持续。
如何看待明朝统治者“下西洋”政策的变化?
郑和的出海确实是种奢侈的冒险,除了声势浩荡并带回奇谈异闻外,几乎没有产生什么商业利益。士大夫强烈反对,甚至在史书中也只是轻轻一笔带过而已。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朝贡贸易:是古代王朝与周边藩属国政治经济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特点往往是“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主要是为了宣扬国威,满足统治者对奇珍异宝的需求。
(二)民间:海禁政策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寸板不许下海,罢太仓黄渡市舶司……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明太祖实录》
1、含义: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2、原因:
(1)政治:对日本经济封锁,打击倭寇
(2)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处于主
导地位。
(3)思想:传统儒家思想保守落后,海
洋观念意识淡薄。
3、影响:
正常贸易被中止,走私贸易盛行,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漳、泉海贼勾引倭奴万余人,驾舟千余艘,自浙江舟山、象山等处登陆,流劫台、温、宁、绍间,攻陷城塞,杀掳居民无数。
——《明世宗实录》
(三)海防危机
基础梳理
相关史料
1、抗倭斗争
(1)戚继光、俞大猷抗倭
(2)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隆庆开关)
2、欧洲殖民者入侵
(1)16世纪中期,葡萄牙获得在澳门的租住权。
(2)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
(3)明末,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
戚继光平倭形势图
荷兰殖民时期的台湾
澳门大三巴牌坊
重点探讨
就基本层面,宋元以前中华民族是以一种较为开放的心态与海洋打交道的。只是到了元末明初之后,随着国家海洋方面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甚至成为统治政权的隐患,原本日渐开放的海洋观念意识才开始转向。
——吴珊珊、李永昌《中国古代海洋观的特点与反思》
西方殖民者侵略威胁初显
从“主动开放”到“故步自封”
(一)内陆边疆
明廷允许萄人租借澳门......是对葡萄牙殖民者侵略本性认识不足,而视北方民族为主要威胁,以防北方民族为主。
——刘祥学《从明朝中后期的民族政策看葡萄牙殖民者窃占澳门得逞的原因》
明朝形势图1433
阅读教材74页思考:明朝是如何处理东北、北部、和西南方向少数民族地区的?
(一)内陆边疆
基础梳理
1、措施及特点
地区 措施 特点
蒙古
西藏 东北 有战有和、修长城、和议、册封、互市
封授;设立行都指挥司等机构;委任上层
设立奴儿干都司;封授女真部落首领官号
威德兼施、
以夷治夷、
因俗而治。
2、影响
(1)维护了边疆地区的稳定,促进了民族交融;
(2)对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明清易代
基础梳理


1616年
1636年
1644年
20多年后
政治黑暗 天灾不断 起义蜂起
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
攻破北京,
崇祯帝自缢,明亡
明亡后余部继续抗清如郑氏以台湾为据点展开抗清斗争
1662年
南明政权破灭
日暮西山
明日朝阳
打败农民军余部和南明政权,确立在全国的统治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建立大金
努尔哈赤画像
皇太极称帝
改国号“大清”
皇太极画像
多尔衮打败李自成
迁都北京
多尔衮画像
15世纪初,明朝经济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在政府的支持下,郑和七下西洋,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形成了万邦来朝的局面,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网,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同时,明朝政府采取灵多样的方式经略边疆,国家疆域辽阔,奠定了近代祖国的疆域。
强盛的明朝,暗藏着保守、专制落后的一面。在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也导致宦官专权严重,政治黑暗。在外交上,在短暂的郑和下西洋之后坚持海禁政策,丧失与西方殖民者争夺市场的机遇。
在整个世界向近代转型的大趋势下,明朝内部潜藏着种种危机,逐渐落后
强大,但逐渐落后于世界的明朝
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我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我要明确告诉大家,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习近平2018博鳌亚洲论坛
世界大变,大明何变
一、政治制度之变
二、对外关系之变
三、边疆形势之变
1、废除宰相
2、设立内阁
3、宦官专权
1、官方:郑和下西洋
2、民间:海禁政策
3、海防危机
1、边疆管理
2、明清易代
强大,但逐渐落后于世界
典题试练·课堂评价
(2021·天津高考·4)明初“立中书省以总天下之文治”,胡惟庸任丞相时,“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罪名诛杀胡惟庸,取消中书省。造成丞相“擅权”的根本原因是( )
A.丞相个人贪权揽政 B.制度导致权力失衡
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君主专制逐步强化
明代设计了内廷、外廷机构对称设置的架构:外有内阁,内有司礼监;外有三法司(司法机构),内有东厂、锦衣卫;外廷有派往地方的总督、巡抚,内廷派往地方的也有镇守太监、守备太监等。上述机构的设置( )
A.形成了完善的政治激励机制 B.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C.相互牵制利于强化专制皇权 D.分权制衡保障了决策的合理
典题试练·课堂评价
(2022湖北百校联考)明英宗九岁登极,凡事启太后。太后为避嫌,令内阁议行,内阁票拟由此开始。皇帝可选择修改票拟的意见,或改票,或留中等。内阁票拟的推行反映了( )
A.外戚专权受到限制 B.君主权力开始旁落
C.中央决策机制变动 D.中枢机构随意性强
(2020课标)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
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