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3张PPT)
10%
单 元 复 习
第四单元 Seek truth from facts
目录
CONTENTS
01.单元学习内容
02.单元学习任务
03.单元学习评价
PART ONE
单元学习内容
PART ONE
单元总览
单元总览
本单元聚焦于“科学探索”,选文或阐明科学原理,或介绍科学知识,或研讨科学史问题,展现人类探索自然、反思自我的成果。
教学中,要围绕“科学概念的链条和逻辑推理的脉络”开展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理性严谨的科学精神。
学习提示
《自然选择的证明》 阅读时要理解其基本观点和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把握整体思路,体会严密的论辩逻辑。 这两篇文章分属学术论著和科普作品,表达方式、语言风格都有所不同,学习时要注意比较和思考。
《宇宙的边疆》 学习时除了关注其中介绍的宇宙知识,还要梳理讲述的顺序,理解作者为何这样安排内容,以及从哪些方面引导我们认识宇宙和人类的关系的。
学习提示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阅读时要了解“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等学说的基本观点、历史贡献及其相互关系,理解“浑盖之争”的本质;还要分析课文是怎样梳理、概括中国古代宇宙结构学说的发展过程的。
PART TWO
单元学习任务
PART TWO
学习任务一
自然科学论著专业性很强,涉及一些专业知识,行文中常常使用科学术语和概念,在阅读方法上应该采取合适的阅读策略,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思维和表达方式上的特点。围绕“如何阅读自然科学论著”,完成下列任务。
1.阅读自然科学论著其实是有“窍门”的,比如抓住其中的基本概念,把握概念间的联系,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等等。小组合作,分别梳理本单元课文的主要概念、基本观点,看看作者是运用了哪些现象或事实来支持他的观点的。可以列出一个表格,以便清晰地呈现文本的内容和思路。然后再总结一下,想一想,阅读这一类论著,应当掌握哪些基本的方法?与同学讨论,交流心得。
思路点拨
首先,初读,可以大致了解作者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了什么问题,依据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不妨逐段或者逐章进行概括,整体了解论著内容。
其次,则是对重点内容的精读。①把握核心概念。②把握表达主旨或阐述观点的句子,注意作者提出了什么假说、判断。③梳理作者列出的现象、事实等依据,分析作者的论证过程,理解作者的逻辑。
最后,在精读的基础上,可以继续进行研究性阅读。针对自己的疑惑或者感兴趣之处,查阅相关文献,就某个概念、观点进行深入辨析,判断作者的观点是否正确,论述是否严密,还有什么没解决的问题等。
答案示例
①把握核心概念。课文《自然选择的证明》中的“自然选择”“生存斗争”等,这些概念中蕴含着作者的基本主张和观点,要圈画出来,结合关键句及作者的论证过程进行理解。
②把握表达主旨或阐述观点的句子,注意作者提出了什么假说、判断。比如,《自然选择的证明》中“谈到地理分布,如果我们承认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由于气候及地理的变化,以及由于诸多偶然而未知的散布方式,生物曾发生过从某一地区向另一地区的大规模迁移;那么根据遗传变异学说,我们就能很好地理解许多有关生物分布上的重要事实”一句,作者的判断是:遗传变异学说可以解释生物分布的重要事实。这就是一个关键句,随后的文段中给出了具体解释和事实依据。
③梳理作者列出的现象、事实等依据,分析作者的论证过程,理解作者的逻辑。《自然选择的证明》中有大量现象和事实,作者或以之作为理论解释的对象,或以之作为证明观点的依据,或在分析之后作为补充的例子,要准确把握这些现象、事实和观点之间的关系。
2.自然科学论著的语言讲求严密、准确,复杂的思路常常用长句子来表述。阅读长句子,要把握句子的基本成分或结构层次,理解句中的重要概念,进而掌握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自然选择的证明》等课文中找出一些比较“难懂”的长句子,想一想,自己是怎么读懂它们的?
思路点拨
自然科学论著理论性较强,表意严密,常常运用一些复杂的长句子。对于复杂的长单句,要注意抓住句子的主要成分,把握主要结构,特别注意定语的修饰或限制作用。要梳理出句子的层次,逐层分析,正确把握各分句之间并列、递进、选择、顺承、转折、因果、假设、条件等的语意关系,进而准确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
答案示例
没有任何东西可以限制这种缓慢的,并巧妙地使每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的力量。
句子主干是“没有东西可以限制力量,”“任何”意在修饰,强调必然性和绝对性;“缓慢”“巧妙”也是修饰,“使每一种生物类型都能适应最为错综复杂的生活条件”则是限制,表明“力量”的具体内涵,结合上下文理解,就是“自然选择”的力量。
学习任务二
在阅读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从下列任务中任选其一完成。
1.科学论文发表时,一般都有提要或摘要,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研究成果,也便于论文的归类、整理。搜集并阅读一些论文提要,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选择本单元的一篇文章,为其写一段提要,200字左右。
思路点拨
内容提要,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介绍论著的梗概和要点。内容提要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简要说明作者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运用了什么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和结论是什么。重点是研究的内容和结果。撰写内容提要,要注意整体把握论著内容,提纲挈领,提炼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和论证逻辑,回避常识性内容、引用性内容、与题目重复的信息。写作提要,要注意思路清晰,表意明确,语言简练,术语规范。
答案示例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摘要
该文以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浑盖之争为切入点,介绍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关于宇宙结构的几种主要学说“天圆地方”说、宣夜说、盖天说、浑天说等,并指出“天圆地方”说并不是一种宇宙结构学说,宣夜说的描述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情形但不利于科学发展,盖天说才算是一种富有科学意义的宇宙结构理论,而浑天说相较于盖天说更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经一千多年的争论,浑天说逐渐成为天文学界对宇宙结构认识的主流。文章通过对浑盖之争的重点介绍,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指出中国古代天文学有重视实际校验的传统,向读者普及了中国古代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2.在文字叙述的基础上,穿插运用图片、图表、视频等,能够使抽象难懂的科学知识直观明了,易于理解。选择本单元的一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向同学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你的阅读所得。
思路点拨
科学论著的内容相对抽象,理论性较强,交流、介绍时,可以根据内容特点,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图表、视频等多种形式。
答案示例
讲解《宇宙的边疆》,可以插入星系、太阳系等的图片,还可使用一些科学漫画。讲解《自然选择的证明》,可从自然探索类纪录片中寻找一些片段。介绍《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可运用图表,分列各学说的由来、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等信息;还可借助一些实物模型,直观呈现某一学说的内容。
学习任务三
学习本单元,你也许会受到科学精神的触动,激发科学探索的兴趣。结合其他学科的学习,选择一个有兴趣的课题(如理科课程学习中生成的小发现、质疑或者科学假说,也可以从“进化论的历史”“人类宇宙观的发展”“中国古代科学传统”等课题中选择其一),作拓展阅读和研习。
1.在相关学科教师的帮助下,选择与你的研习课题有关的一本自然科学著作或者一篇科技论文,认真读完,然后撰写一份读书报告。写作时要尽可能运用本单元学习所学到的方法。
2.文章完成后,最好能回顾反思,再进行修改。前人总结修改文章的做法,一是“吟于口”,通过反复诵读来检查修改;二是“待于时”,写好后先放一放,等有新的想法后再修改;三是“求于友”,与师友切磋交流,虚心向别人请教。尝试借鉴这些做法,先自行修改,觉得满意后,与同学交流。
思路点拨
读书报告是一种积累资料和整理心得的方法。可以深化自己对所读论著的理解,也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学习做好准备,打下基础。
撰写读书报告,一般先要简介论著的内容和作者情况,如果是图书,还要记录书的出版时间、出版社等基本信息以备以后查考。
评论是读书报告的核心内容,指对论著的理解、评价和提问,包括对作者观点的评价,对作者论述依据的分析,对论著的突出特点的梳理,对论著在所处领域的价值的评估等。
思路点拨
国外学术界通行的“书评”范例,常常包含四个要素,写作读书报告时可以参考。
吸引注意——应当有一个能够充分引起专业性注意的开始,这取决于该书的问题是否重要,所以应当选择重要的、有价值的作品;同时也取决于你是否抓住了那些问题,所以不能泛泛而谈,而应当聚焦在特定的主题上。
真实再现——平实叙述书中想说的东西,而不是报告你自己想说的,或你认为应当说的东西。不要将文献的实际内容(作者观点)和你的评估(你的观点)混淆在一起。两者虽然相关,但是不同。
总结提炼——讨论该作品提供了什么信息和贡献。
评估判断——说明自己的看法:文献作者的意图是什么?在你看来是否达到目标,它是否进行了成功的论证?
思路点拨
要写好读书报告,阅读时就要注意做好读书笔记,随时摘抄、评注,记录心得,这些都是些读书报告的重要素材。最好再进行扩展阅读,了解作者思想的发展,写作时的背景,别人对这一论著的研究等。写作时,文字表达要求逻辑清晰、语言简洁流畅。引用资料时要注明出处,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信息。
思路点拨
读书报告写完之后,可以参考以下标准进行修改:抓住中心问题,切入口小,挖掘深,而非面面俱到;明确区分叙述和评价,叙述真实、客观,概括准确、清楚;在叙述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回应、评价和思考,而不是只有内容摘录;评价具有一定的研究性,而不是空谈自己的印象;引用他人的评论要准确、适度。
PART THREE
单元学习评价
PART THREE
材料一:
在中国,天文学是随着农业生产和星占两种需要而诞生的,诞生以后又受中国社会条件和传统文化的制约,和古希腊天文学走了一条很不相同的道路。古希腊天文学并不想鼓励人们去观察天象,相反地,它企图建立一个宇宙模型,使天文学成为数学的一个分支,这条思想路线决定了古希腊天文学的唯理性。
与此不同的是,中国的先哲们要求天文学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经》)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至于宇宙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不必追问。这条思想路线决定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应用性。
单元检测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历法和星占。古代中国的历法工作,一方面服务于农业生产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如用“二十四节气”直接表示寒来暑往的变化,给农业生产以极大方便,像“清明下种,谷雨插秧”这类谚语至今还在民间流行。另一方面历法又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颁布历法是统治权力的象征,为皇家所掌握,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奉行谁家颁布的历法,就表示拥护谁家的统治。正如《史记·历书》所说:“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
古代中国的星占术属于预警性系统,古人利用天象来占卜国家大事,如年成的丰歉、战争的胜负、皇族的行动等等。据《汉书·五行志》记载,汉成帝建始三年十二月戊申朔,其夜未央宫中地震。杜钦回答皇帝:“人事失于下,变象见于上,能应之以德,则咎异消。”杜钦的这段话表明了古代中国星占术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论。天人合一论认为,天与人的关系并不单纯是天作用于人,人的行为,特别是帝王的行为和政治措施也会反映于天。因此,君主可以借助天上星宿的变化,来证明自己权力的正当性;而士大夫阶层则往往借助天变来警示、告诫君主要端正行为。
在中国,天文记录持续了几千年。二十四史中以“天文志”命名的篇章绝大部分是记录奇异天象和与它相关联的政治事件。这批记录,成了一份宝贵的遗产,对当今的天文学研究还有重要的作用,至今已在超新星遗迹、太阳活动、地球自转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天文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都起着作用。
(摘编自席泽宗《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社会功能》)
材料二:
从远古时代开始,各民族都有观察天象、解释天象的冲动。这份冲动不仅出于实用需要,也源于面对浩瀚宇宙产生的敬畏之情。这两个方面几乎是一切民族起初都具有的。不过,随着文明成型,各民族走上了不同的文化发展道路,那种原始的敬畏之情也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
古希腊天文学本质上是一门几何学。古希腊人认为,宇宙是一个天球包地球的结构,所有的天体都镶嵌在天球上随天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研究这些运动,是古希腊天文学的根本目标。古希腊人把天体的匀速运动看成是遵循理性的最佳范本,于是,那种原始的敬畏之情转化为对理性的坚定追求。德国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这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内心的道德律。”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人便把宇宙作为理性的代表,把对宇宙的着迷视为追求理性的一种标志。
同样,古代中国发达的天文学也不只是为了农业生产,把节气定到几分几秒,对农业生产来说并无太大意义,中国古代天文学最强大的研究动机来自天人合一的观念,以及由之衍生出来的种种文化观念和制度。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影响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推动天文学发展的那种原始的敬畏之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表现为对贯通天人的政治秩序和伦理秩序的忠实维护。
在古代中国,不只是皇帝需要天文学来维护秩序,普通百姓也需要。传统社会里,老百姓做大事之前都要看一下老皇历,看看哪天是黄道吉日,哪天流年不利。这些老皇历就是天文学家为“敬授民时”而编制的历书。因此,中国古代天文学就其研究动机而言,是政治星占术,是日常伦理学,一言以蔽之,是礼学,而不是希腊意义上的“科学”。
把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古希腊天文学共同视为“科学”的最大理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把“推算预报”日月行星的位置作为重要内容,并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推算方法。这套推算方法,被称为中国古代的数理天文学,与古希腊数理天文学相对应。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古希腊数理天文学之所以用“几何建模”的方法去研究行星,是因为他们相信,宇宙的运行本来就是遵循几何规律的。相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眼中的“天”有意志、情感。因此天是人格化的上天显灵的场所,而不是希腊天文学家眼中秩序和定律的场所。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与礼学:希腊与中国的天文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天文学重视对天文现象的观测、记录和诠释,古希腊天文学则与之相反,反对观察天象。
B.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创造的天文历法,也是农业生产的指南,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应用性。
C.中国古代与古希腊的天文学家都形成独特的推算日月行星位置的数理天文学,但两者是出于不同的观念。
D.古希腊天文学家认为宇宙是遵循几何规律来运行的,所以他们用“几何建模”的方法研究行星。
【答案】A
【解析】A.“反对观察天象”错误。原文为“不鼓励观察天象”,不等于“反对观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希腊天文学的唯理性,表现在企图用“几何建模”的方法去探寻宇宙的规律,使天文学成为数学的分支。
B“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不仅指通过观察天地运行的规律来认知时节的变化,也指通过天象预测行事的时机。
C.古希腊人因为向往天体运动的严谨性,进而形成了尊崇理性的观念,这一观念推动了古希腊天文学的发展。
D.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的天文学在研究动机、主要问题、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本质上体现了中西文化精神的不同。
【答案】C
【解析】C.“古希腊人因为向往天体运动的严谨性,进而形成了尊崇理性的观念”错误。因果倒置,希腊人因为尊崇理性的观念,才向往天体运动的严谨性。
3.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相关论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说自己“罗睺星照运,运气不好”,体现了天文学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
B.《唐雎不辱使命》中“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表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C.民间谚语中“芒种芒种,连收带种”的说法,反映了古代中国历法能够为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提供便利。
D.《诗经·小雅》中“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说明了中国先民都会观察天象并且研究它的规律。
【答案】D
【解析】D.“都会”错误。说得太绝对。
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天人合一”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4分)
【答案】①内容:天作用于人,人的行为,特别是帝王的行为和政治措施也会反映于天。
②影响: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影响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5.两则材料都对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古希腊天文学的差异进行比较,但比较的角度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材料一侧重于思想路线的比较,指出古希腊天文学重视唯理性,而中国古代天文学重视应用性。
②材料二侧重于研究动机与学科性质的比较,指出古希腊天文学是追求理性的几何学(科学),而中国古代天文学是研究天人合一的礼学。
感谢
观看
THANKS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