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功能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城市群是参与双循环的主要载体。目前,京津冀城市群已经形成了价值链分工差异,但未能基于三地比较优势形成高效率的分工体系,京津冀内部小循环尚未打通。下图示意京津冀城市群部分城市联系强度(线的粗细代表城市间联系强度的大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张家口相比,北京对唐山的辐射更强,主要是因为唐山( )
A.产业基础好 B.距北京近 C.准入门槛低 D.生态环境优
2.京津冀城市群打通内部小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于区域分工协作 B.促进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
C.实现区域均衡发展 D.增强对外辐射带动
“双城经济圈”是指某区域由两个中心城市构成核心,通过“双核引领,区域联动”的方式促进所在区域发展的一种空间结构现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长江流域上游,是我国西南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域之一。下图示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空间格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成渝经济圈出现两个核心城市的原因是两城市( )
A.地域文化迥异 B.相互竞争激烈
C.经济发展互补 D.产业结构趋同
4.下列城市中受成都辐射强度最大的是( )
A.重庆 B.雅安 C.内江 D.眉山
5.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有利于( )
①促进经济圈内城市协同发展②西南地区经济发展自成一体
③增强成都和重庆的辐射功能④促进工业进一步向成都和重庆集聚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武汉城市圈(图)以武汉为核心,覆盖周边8个城市,是湖北产业和生产要素最为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完成下面小题。
6.为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武汉应重点发展( )
①金融业及商贸服务业②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工业
③农副产品生产及生态旅游产业④汽车及机械设备制造工业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实现武汉城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
A.构建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B.增强中心城市集聚效应
C.深化产业趋同城市共管 D.实现城市圈的均衡发展
上海市是长三角地区城市体系中唯一的超大城市,是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长三角城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下左图)。下右图示意2004年上海对长三角不同城市的辐射强度。完成下面小题。
8.上右图中代表上海市辐射强度折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有关上海对外辐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使上海市服务种类减少 B.促进上海市城市等级提高
C.缓解嘉兴市地价上涨问题 D.推动宁波市城市产业发展
上海五个新城(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是上海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的重要战略空间(如下图)。根据规划,到2035年,五个新城各集聚100万左右常住人口,基本建成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完成下面小题。
10.上海建设五个新城主要是为了( )
①分散主城区人口和产业,打造新的增长极
②优化区域空间结构,增强上海的集聚作用
③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增强上海的辐射功能
④完善郊区基础设施,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1.对五个新城定位理解正确的是( )
A.集聚较多人口的城市新区 B.分布众多产业的新型工业区
C.不同运输方式的交通枢纽 D.产城融合的城市副中心
都市圈是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由核心城市及外围社会经济密切联系的地区所构成的城市功能地域。南京都市圈是我国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图中示意南京都市圈范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南京成为都市圈核心主要依赖于( )
①人口众多②产业基础较好③气候温和湿润④水陆交通便利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在都市圈发展过程中,南京对周边地区的影响首先是( )
A.行政管理 B.资源集聚 C.产业转移 D.文化互动
2022年2月,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批复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协同联动、共建共享,打造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为中心,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国家级城市群(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 )
A.信息、交通通畅 B.矿产、能源丰富 C.第三产业比重高 D.地理位置优越
15.武汉成为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且辐射半径最大的主导因素是( )
A.城市面积 B.气候条件 C.交通运输 D.资源储量
16.为提升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武汉应该( )
A.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 B.进一步扩大城市用地规模
C.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 D.在周边地区新建多个卫星城市
二、综合题
17.赤潮是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描述环渤海地区历史上赤潮发生的时空特点。
(2)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是海水 (A富营养化/B盐碱化),从气候和径流的角度,简析渤海赤潮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的原因 。
(3)随着环渤海地区工业的发展,赤潮发生频繁,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4)近年来,渤海湾赤潮暴发频率在2010年后显著降低,这与环渤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有关,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三阶段2014年后,区域间产业结构协调优化,第二产业比重明显 (A下降/B上升),主导产业为第 产业。这一阶段,北京已形成现代服务业中心,简析北京大都市现代服务业对环渤海地区的辐射作用 。
18.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22年“两会”期间,有代表建言“进一步完善《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筹划环渤海湾区发展规划。”,下图 为“环渤海地区示意图”。
(1)分析环渤海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北京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简析其辐射带动作用强大的原因。
(3)简析规划中的环渤海高速铁路会对该区域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4)填表说明环渤海地区三大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产业类型 优势条件 发展方向
第一产业 ① 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
第二产业 海洋② 资源丰富 ③
第三产业 海岸线漫长曲折 ④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淮海城市群地处苏、鲁、豫、皖接壤地带,皖北、苏北、鲁南、豫东的8个城市组成了淮海城市群核心区,都是所在省份经济欠发达地区。淮海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为江苏省徐州市,是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华东重要门户城市。下图示意淮海城市群位置。
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淮海城市群核心区经济欠发达的原因。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
关中平原城市群地处中国内陆中心,是亚欧大陆桥、“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是西部地区面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关中平原城市群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大部分城市第二产业比重高,以传统工业为主。西安市是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1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下图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示意图。
(1)简述关中平原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2)作为关中平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西安应如何发挥其大都市辐射作用带动区域发展
(3)为促进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推测其可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2.C
【解析】1.结合所学区域知识可知,与张家口相比,唐山经济发达,产业基础较好,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较强,因此北京对唐山的辐射更强,A正确;由图可知,张家口、唐山与北京距离差不多,B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准入门槛,且京津冀一体化作为区域协同发展战略,区域内部的准入门槛应差异很小,C错误;唐山经济发达,人类活动较多,而张家口工业生产活动较少,植被覆盖率较高,因此唐山生态环境相比于张家口并不占优,D错误。故选 A。
2.京津冀城市群打通内部小循环有助于加快生产要素在区域内部的流通,有利于产业转移和区域分工协作,A正确;各地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现状存在差异,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小循环利用促进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体系,不可能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B正确,C错误;京津冀城市群打通内部小循环有助于增强区域的整体实力,增强对外的辐射带动作用,增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D正确。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
【点睛】城市群一般以一个或两个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中心城市为依托,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进而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发展。中心城市可发挥其产业带动、都市核心、交通运输枢纽、金融服务、科技研发功能,为区域内的中小城市提供资金、技术、经验,促进区域内城市产业分工与协作,带动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发展。
3.C 4.D 5.C
【解析】3.成都、重庆成为该经济圈的核心,主要是因为二者在经济和产业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C正确,D错误;成都、重庆都位于蜀文化圈,地域文化相似,A错误;两城市相互竞争激烈不是成渝经济圈出现两个核心城市的原因,B错误。故选C。
4.影响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是距离,其次是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从距离和交通条件看,眉山距离成都近、位于铁路线上,受成都的辐射强度最大,而雅安交通条件较差,内江距离成都较远,受成都辐射强度影响较小,D正确,BC错误;重庆和成都城市等级相同,受成都辐射强度较小,A错误。故选D。
5.城市圈的发展离不开与周边地区的联系,“自成一体”不符合其发展的需求,②错误;城市圈内不同等级的城市协调发展,共同提升,而不是促进工业进一步向成渝集聚,①正确,④错误;通过城市圈的建设,可以提高成都和重庆作为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③正确,故选C。
【点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处,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起点,具有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东亚与东南亚、南亚的独特优势。区域内生态禀赋优良、能源矿产丰富、城镇密布、风物多样,是中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战略地位。
6.C 7.A
【解析】6.金融业及商贸服务业产值高,对环境影响小,应成为武汉重点发展的产业,①正确;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工业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②错误;农副产品生产产值较低,产业层次偏低,不利于区域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经济效益提升,③错误;汽车及机械设备制造工业产值高,产业链长,可吸引大量人员就业,带动武汉都市圈区域总体发展,应成为武汉重点发展的产业,④正确。故选C。
7.构建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可以发挥各城市的优势,促进共同发展,A正确;增强中心城市集聚效应会加大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社会经济差距,B错误;产业趋同不利于各城市之间协调发展,会出现过度竞争问题,C错误;武汉城市圈应突出武汉大都市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各个区域应是因地制宜以差异性发展为主,D错误。故选A。
【点睛】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问题的治理措施:1.做好区域规划和调整,合理布局城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发展模式。2.搞好城镇规划,防止城市过度膨胀,使人口、生产规模与当地环境承载力相适应。3.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4.优化产业结构,尤其要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重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生态工业园区。
8.C 9.D
【分析】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大城市的距离越近,辐射强度越大,反之越小,①②曲线不符合;距离上海较近的苏州受上海的辐射强度较大,南京、杭州、宁波经济发展水平就较高,与上海的更加密切,受到的辐射较强,③曲线符合,④曲线不符合。所以选C。
9.上海对外辐射不会使得上海市的服务在种类减少,A错误;上海市对外辐射,不会促进上海市城市等级提高,B错误;使得嘉兴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加剧地价上涨问题,C错误;上海对外辐射影响可以促进资金、技术、产业等转入宁波,促进宁波城市产业的发展,D正确。所以选D。
【点睛】城市的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简而言之,辐射功能越好,城市腹地范围越大,腹地范围越大,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发展规模和潜力越大,城市辐射功能越强。
10.C 11.D
【解析】10.结合材料分析,五个新城分布在上海中心城区周围,“到2035年,五个新城各集聚100万左右常住人口,基本建成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可知上海建设五个新城主要是为了分散主城区人口和产业,打造新的增长极,①正确;有助于扩大城市的发展空间,增强上海的辐射功能,③正确;上海新建五个新城不一定能优化区域空间结构,也不是为了增强上海的集聚作用,②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完善基础设施,没有体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④错误。故选C。
11.五个新城是上海推动城市组团式发展,形成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市群结构的重要战略空间,是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可知五个新城应是上海产城融合综合性的城市副中心,D正确;集聚较多人口、分布众多产业、交通枢纽是其中某方面的功能,不能体现其综合职能,ABC错误。故选D。
【点睛】五大新城是上海从“单中心”城市到“多中心”“网络化”都市圈的一次跳跃。过去将近40年,上海城市发展的重心是10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核心部分。现在建设五大新城,就是要把从单一中心城区的向外发力,变为“1个中心+5个新城”的网络化、多中心的向外发力。空间上从原来1000多平方公里中心城市的对外辐射,转变为几千平方公里城市集群的对外辐射。五大综合型节点城市的作用不是对内,更主要是对外,意味着上海城市空间的发展真正开始从中心城市的极化发展进入到都市圈的抱团发展。
12.D 13.B
【解析】12.根据材料“都市圈是以一个或多个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发达的联系通道为依托,由核心城市及外围社会经济密切联系的地区所构成的城市功能地域。”可知,核心城市与周边有发达的联系通道,南京位于长江沿岸,且为省会城市,水陆交通便利,④正确;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把产业基础较好,经济发达,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强,②正确;人口众多和气候温和湿润不是成为都市圈核心的主要影响因素,①③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CD错误,故选D。
13.南京市江苏省的省会,但该都市圈还包括安徽等其它省区的城市,因此其影响不是行政管理,A错误;南京经济发达,城市等级高,对周围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强,首先就会促进资源集聚,而不是产业转移和文化互动,B正确,CD错误。故选B。
【点睛】城市的辐射功能是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都市圈核心城市一般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最高,所以其综合影响带动力最强。
14.B 15.C 16.C
【解析】14.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更发达,国际化程度高,信息更通畅;长江中游城市群位于内陆,长三角城市群位于沿海,长三角城市群的交通更有优势,A错误。长三角城市群矿产、能源资源贫乏,长江中游城市群铁矿、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更丰富,B正确。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更发达,第三产业比重更高,C错误。长三角城市群位于东部沿海地区,地理位置更优越,D错误。故选B。
15.武汉城市面积和南昌、长沙差异不大,且城市面积与城市的辐射半径关系不大,A错误。武汉和南昌、长沙气候条件类似,都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差距不大,B错误。武汉是湖北省省会城市,历史上被称为"九省通衢",是最大的交通枢纽,通过交通线影响、辐射地区较广,C正确。武汉资源储量不具备特别大的优势,不是决定其辐射半径的最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C。
16.为提升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武汉应该加强与周边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和经济联系 ,C正确。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武汉市城市用地规模会进一步扩大,但这不是提升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的最佳途径,B错误。将所有工业转移至周边城市不切实际,也不利于武汉市经济的发展,A错误。新建多个卫星城市是缓解武汉城市化问题的有效措施,对提升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辐射作用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C。
【点睛】大都市区域辐射功能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源、市场、交通、政策支持等方面。
17.(1)1952年~1989年环渤海地区赤潮发生很少;1990年~1999年环渤海地区赤潮发生增加,主要在南部沿海;2000年~2016年环渤海地区赤潮频繁发生,环渤海沿岸均有发生;赤潮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10月。
(2) A 渤海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温度高,降水量多;陆上河流处于汛期入海径流量大,带来大量营养盐类,适宜赤潮生物的繁殖。
(3)资源较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科技较发达;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距离日本、韩国经济发达地区近。
(4) A 三 北京是我国的金融中心,促进了环渤海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善;北京拥有众多的中国一流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为环渤海地区提供科技和文化服务;北京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为环渤海地区互联互通增强了交通辐射带动作用。
【分析】本题以环渤海地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洋污染、工业区位因素、产业结构变化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读环渤海地区历史上赤潮发生统计图可知,不同时间段环渤海地区赤潮发生次数差异较大,1952年~1989年,环渤海地区赤潮发生次数很少;到1990年~1999年,环渤海地区赤潮发生增加,集中在南部沿海地区,其他地区较少;2000年~2016年,环渤海地区赤潮频繁发生,分布海域范围扩大,环渤海沿岸均有发生;读渤海湾不同月份赤潮累积持续天数统计可知,赤潮主要发生在每年的6~10月。
(2)据材料“赤潮是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可知,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是海水富营养化。渤海位于40°N附近,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夏秋季节气温高,降水量丰富,适宜赤潮生物的繁殖;夏秋季节陆上河流水量丰富,处于汛期,入海径流量大,带来大量营养盐类,利于赤潮生物的繁殖。
(3)工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因素有地形、水源等,社会经济因素有土地成本、原料、交通运输、动力、市场、劳动力素质及成本、环境、基础设施、工业基础、政策法规等。读环渤海地区略图可知,该地区煤、石油、铁矿等资源、能源较丰富;地区渤海沿岸,靠近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有众多高等院校,科技较发达;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生产协作条件好。
(4)近年来,渤海湾赤潮暴发频率在2010年后显著降低,这与环渤海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化有关,读京津冀地区三大产业统计图可知,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三阶段2014年后,区域间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第一产业保持较低水平,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主导产业为第三产业。这一阶段,北京已形成现代服务业中心。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政治、文化、金融中心,金融业的发展,促进了环渤海地区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善;北京拥有众多的中国一流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水平较高,科研人才较多,为环渤海地区提供科技和文化服务;北京是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通过陆路交通可以连接我国不同的区域,为环渤海地区互联互通增强了交通辐射带动作用。
18.(1)环渤海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海运条件便利;位于我国北方沿海地区的中部,连接东北、华北、华东地区,战略地位非常重要;有京津唐和辽中南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邻近东亚及北亚地区,国际市场广阔等。
(2)北京市城市规模大、等级高,城市服务功能多、范围广;距各城市较近,其辐射影响作用大;北京市经济水平高,有利于带动整个地区产业的合理布局;北京市与其他城市交通便捷、运输方式多样,有利于实现人和物的流动;北京市科技水平高,与其他城市人才、技术、信息交流密切;北京为全国文化中心,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文化传承、融合与发展等。
(3)连通京津冀与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缩短人流物流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促进沿线地区产业分工与协作;缓解已有铁路干线的运输压力(合理布局铁路网)等。
(4) ①鱼类资源众多、滩涂广阔 ②油气(海盐) ③海洋化工(②生物③食品加工等) ④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
【分析】本题以环渤海大湾区的协同发展为材料,涉及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以及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题干要求,从地理位置的角度结合图片可知,环渤海湾区东临渤海和黄海,海运条件便利,适合发展外向型经济,对外交流频繁;连接东北、华北、华东地区,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环渤海湾区靠近京津唐和辽中南工业区,工业基础雄厚,利于区域工业发展;位于华北经济核心区,邻近东北亚经济圈,国际市场广阔。
(2)城市是区域生产活动的中心,一般具有生产、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城市的辐射功能就是这些功能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能力。北京为我国首都,城市等级高,规模大,城市服务功能多,范围广;北京市经济水平高,借助与环渤海大湾区之间的便捷交通,促使北京非首都职能疏解,利于将部分居住、生产、服务等功能疏散到周边地区,有利于带动整个地区产业的合理布局;;通过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和现代化发达的信息网络,北京与环渤海大湾区之间的人才、商贸活动以及信息等交流密切;有利于实现人和物的流动;北京市科技水平高,与其他城市人才、技术、信息交流密切;北京为全国文化中心,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文化传承、融合与发展等。
(3)通过构建环渤海高铁,完善区域交通运输网络,从而加强了京津冀、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之间的联系,缩短了区域的时间和空间距离,有效促进了区域之间的人才、物资等相关生产要素的流动,缓解区域交通运输压力,进一步促进大湾区的形成。高铁的时效性强,加大了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各城市之间因地制宜承接相关产业,加强相关产业的分工与协作,实现错位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构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湾区城市群。
(4)环渤海地区海域面积大,鱼类资源众多、滩涂广阔,第一产业适合发展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沿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和海盐资源丰富,第二产业适宜发展海洋化工、生物、食品加工等产业;海岸线漫长曲折,有众多优良港湾,风景优美,第三产业适宜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
19.距离省会城市或经济中心城市较远,接受的辐射带动作用小;均位于各省边界地带,与省内其他城市联系相对较少。
【分析】本题以淮海城市群位置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城市群经济发展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
【详解】题干要求“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该区域经济欠发达的原因”,因此主要从城市的相对位置角度考虑。根据材料“淮海城市群地处苏、鲁、豫、皖接壤地带”,由此可知淮海城市群核心区距离各省的省会城市或经济中心城市较远,接受的辐射带动作用小,因此经济欠发达。且位于各省边界地带,位置相对偏远,远离经济发达地区,且交通相对不便,与省内其他城市联系相对较少。
20.(1)地处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利于城市群的形成;关中平原城市群地处中国内陆中心,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是西部地区面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重要;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基础较好(发展历史悠久),发展潜力较大;区域内部和对外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
(2)加快发展,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加强与区域内城市的联系(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人才、资金、技术的转移和流动,带动区域内城市共同发展。
(3)依托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发展旅游业;依托高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发展物流及仓储业。
【分析】本题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材料,涉及城市区位因素、大城市辐射功能以及区域发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利于城市建设,从而连片发展形成城市群;关中平原城市群地处中国内陆中心,是我国“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是西部地区面向东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由材料“关中平原城市群是华夏文明的发样地”可知,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较大;亚欧大陆桥、“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区域内部和对外交通便利。西安市是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所以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等。
(2)西安为发挥其辐射作用,应加快西安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加强西安与区域内各等级城市的联系,加强中心城市与各等级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相互间的沟通与合作;加强区域合作,促进产业、人才、资金、技术的转移和流动,带动区域内各等级城市的共同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西安依托本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以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该地区高校较多,人才密集,可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依托“一带一路”的倡议可以大力发展物流以及仓储业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