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普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普宁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5 16:3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广东省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2024.4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32小题,每小题2分,共64分。
1.公元前3世纪,旅行家安提帕特将埃及胡夫金字塔、巴比伦空中花园、阿尔忒弥斯神庙、奥林匹亚宙斯神像、摩索拉斯陵墓、罗德岛太阳神巨像和亚历山大灯塔七座宏伟的建筑和雕塑称为“世界七大奇迹”。这反映出世界古代文明的突出特征是( )
A.欧洲中心 B.分布集中 C.联系广泛 D.多元发展
2.在距今大约1.1万年前的冰期结束后,气候趋暖,人类历史上发生了一个重大转折,即人类由狩猎和采集时代逐步过渡到定居农业和畜牧时代。这一转折( )
A.阻碍了传统帝国的扩张 B.促进了史诗文学的兴起
C.促成了文字的广泛运用 D.加快了文明时代的到来
3.某学生在学习中,整理了世界古代文明的部分信息(如下图)图示文明呈现的特征是( )
A.大河文明,相对独立 B.相对独立,海洋文明
C.海洋文明,交往密切 D.交往密切,大河文明
4.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的发明,在古代西亚地区广泛使用。下列史诗中,使用楔形文字写成的是( )
A.《吉尔伽美什》 B.《摩诃婆罗多》
C.《荷马史诗》 D.《伊戈尔远征记》
5.《汉谟拉比法典》写道:“安努和恩利尔(神)为了人民的利益呼唤我的名字:汉谟拉比,虔诚的、神所敬畏的王子,(任命我)令正义在大地上出现,摧毁罪恶。”这反映该法典(  )
A.阻碍宗教传播 B.限制商业发展 C.强调君权神授 D.激化社会矛盾
6.下图为一位同学学习古代世界的帝国一目时所作的课堂笔记。符合下列特征的国家是(  )
中央:实行帝制 地方:行省制 经济:发展海外贸易 文化:基督教定为国教
A.波斯帝国 B.罗马帝国 C.亚历山大帝国 D.亚述帝国
7.在布托地区(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史前考古层,考古学家发现了两件极具价值的考古文物,一个是泥钉,另一个是抛光的圆锥体,它们都与埃及史前考古层的其他文物和建筑风格迥异。尤其是抛光的圆锥体,很像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装饰神庙门脸的手工制品。这表明( )
A.不同文明区域间有一定交流 B.世界早期文明逐渐走向联合
C.两河流域文明早于埃及文明 D.两河流域的手工业世界领先
8.中世纪中期的欧洲社会,封君封臣制的发展对西方国家的中央集权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造成这种“毁灭性”的直接原因是(  )
A.封建经济的建立 B.封建领主的强大 C.农奴制度的实行 D.封土制度的瓦解
9.法兰西国王腓力二世(1180—1223)给王室直属领地内的许多城市颁发特许状,同时宣称自己也是王室直属领地以外所有城市的保护者。此举意在(  )
A.强化王权 B.扩大王室领地 C.打击贵族 D.促进经济发展
10.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疆域辽阔的帝国。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描述正确的是(  )
A.将地中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海 B.成功编订《查士丁尼法典》
C.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D.以将军为首的幕府掌握实权
11.15世纪末,墨西哥中南部形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帝国,特诺奇蒂特兰城成为该大帝国的政治中心。该帝国( )
A.发明了“浮动园地” B.地方实行行省制 C.采用了20进制 D.经济基础是商业
12.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把蒙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以下属于这个国家当时的社会现象的是( )
A.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 B.初步建立中央集权制
C.中朝军民抗击日本侵略 D.模仿中国汉字创喃字
13.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年),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这主要体现了该官员( )
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 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
C.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 D.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
14.有学者认为,事实上,不同地区独立的“发明”了农业……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古代非洲人不会炼铜术,且不能独立地将炼铜术应用到炼铁问题的解决。考古证据显示,东非的大湖区和乍得湖之间的地区,在公元前1000—前600年期间存在过早期的炼铁活动,这时西亚技术尚未传播到埃及。这一观点( )
A.强调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B.认为非洲文明历史悠久独立发展
C.意在说明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 D.反映了文明交流和融合的必要性
15.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中写道:“则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我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岂是郑君之罪也!”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源是(  )
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16.下表为15—19世纪世界及部分地区人口变化简表(单位:百万),由此可知(  )
地区 时间 中国 欧洲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拉丁美洲 全球
1400年 70 52 60 36 425
1600年 110 89 104 10 545
1800年 330 146 92 19 900
A.工业革命推动全球人口增长 B.传染病的肆虐导致非洲人口急剧下降
C.奴隶贸易导致拉美人口锐减 D.新航路开辟改变了世界人口地理格局
17.14世纪以来,货币成为西欧普遍的交换手段,贵族用货币购买奢侈品,农民用货币缴纳地租,手工工场主、租地农场主和商人需要更多的货币以便扩大经营。这一状况(  )
A.植根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反映了封建庄园经济的瓦解
C.蕴含着新航路开辟主要动因 D.引发了西欧社会的价格革命
18.某航海家在日志中写道:1492年8月3日早晨,我从(西班牙)帕罗斯出发,向西“前往位于大西洋上的加那利群岛,然后从那里出发前往印度。这次航行的任务是作为国王陛下的使节,完成国王陛下吩咐给我的任务,向彼岸的君主致以我们的问候。”该航海家(  )
A.深信“地圆说” B.途经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19.意大利学者马达罗说,“在朦胧而混沌在欧洲中世纪背景的衬托下,马可·波罗的惊人著作像是一个革命挑战”,“像是一把开锁器,促成了世界的开放”。该学者做出上述论断的主要依据是,马可·波罗的著作(  )
A.打破了世界各地的隔绝状态 B.刺激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向往
C.直接促成远洋探险活动开展 D.赞扬了欧洲人对亚洲国家的认知
20.1526年,一位非洲国王控诉说,葡萄牙人每天都在抓走本地人并将他们卖掉,“以至于我们国家的人口正在大量丧失”;1549年,巴西的种植园已经有了非洲人劳作的记录。据此可以佐证(  )
A.世界市场的成型 B.工业革命的冲击 C.三角贸易的初现 D.殖民体系的确立
21.欧洲人开始海外扩张后,股份公司以其有限责任,为投资提供了媒介,使欧洲大批资本用于海外冒险事业。东方商人因自身及其合伙人的资力有限,没有一个最终能成功地与东印度以及现存的哈得孙湾公司相竞争。据此可知当时(  )
A.殖民扩张以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 B.贸易规模扩大引发价格革命
C.经营方式变革改变世界贸易格局 D.东方失去与西方竞争的优势
22.下面是外来物种传入中国的简况表。这些物种的传入是(  )
玉米 明代传入中国,清代向全国推广
花生 16世纪传入中国
烟草 明代万历年间传入中国
甘薯 明代传入中国南方,后又传至北方
A.西欧庄园经济发展的产物 B.明清政府对外政策的结果
C.新航路开辟的客观影响 D.明清士人主动引进的结果
23.16世纪欧洲爆发严重通货膨胀,持续了一个多世纪。有学者提出,在16世纪前半期物价上涨最高,16世纪中叶金银流入量不断扩大;在16世纪末和17世纪初西班牙金银输入量最大,其物价是相对稳定的。这一认识(  )
A.表明商业革命刺激了货币需求 B.否定了贵金属流入欧洲的影响
C.反映了价格革命成因的复杂性 D.证实了欧洲对美洲殖民的残酷
24.约在1600年,经好望角航线运往欧洲的胡椒是100万-200万磅,丁香、蓝靛、药品、肉豆蔻等区约35万至65万镑,而经过商队运进地中海的胡椒有300万-400万磅,丁香等共有70万-100万镑,另外还有生丝50万磅。这些数学说明(  )
A.新航路开辟作用有限 B.地中海航线依然十分重要
C.航路中心转移不明显 D.西葡两国争夺贸易主导权
25.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巨人”的群星闪耀的时代,这个时代以一位“大人物”(恩格斯语)的名字作为开始的标志。他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通过幻游三界过程的描写,抨击教会的贪腐,歌颂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成为那个时代的先驱。他是(  )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莎士比亚
26.中世纪时期,《圣经》都是由拉丁文写成的,只有教士才能读《圣经》,普通教徒只能聆听教士的解读。16世纪中期以后,在欧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圣经》被翻译为当地的民族语言,普通教徒可以自主阅读。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文艺复兴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B.宗教改革推动民族文化发展
C.欧洲已经实现宗教信仰自由 D.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文化传播
27.“从未有过一个时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念,对大自然的规律与一致性抱有那样的坚定的信念。”材料中所说的“时代”是指(  )
A.殖民扩张时代 B.文艺复兴时代 C.宗教改革时代 D.启蒙运动时代
28.达·芬奇在绘画时常思考,一个人哭时看起来是什么样;笑的时候,身体内在的情形——肌肉、骨头和筋——又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对人的遗体进行解剖和研究。这表明,达·芬奇(  )
A.旨在进行实验科学研究 B.刻意表现奔放的情感
C.探求对人体的理性认识 D.否定天主教神学理论
29.有学者认为,如果估计到当时世界上包括欧洲在内正在盛行君主制度的话,不能不说美国联邦宪法是一个伟大的创举。这一“伟大的创举”是指美国(  )
A.实行政党政治 B.实行联邦制 C.实行民主共和制 D.创立内阁制
30.从英国《权利法案》到美国1787年宪法,再到《德意志帝国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A.反封建性 B.渐进性 C.普选性 D.法制化
31.美国内战爆发后,为扭转初期的战场失利,林肯总统签署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最终通过了禁止奴隶在美国存在的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美国从法律上彻底埋葬奴隶制度。这反映出(  )
A.黑人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公民 B.南北战争的实质是废奴战争
C.黑人的权益得到了切实保障 D.军事压力是废奴的根本原因
32.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重新分配了议会席位。人口减少的衰败选区(主要是农村)席位减少,而新兴工业城镇则增加了席位;同时,也降低了对议员的财产、土地和身份等的要求,拥有选举权的人口从3%提升到16%。由此可推知此次议会改革(  )
A.使英国议会确立了主导权 B.使英国工人阶级得以参加政权
C.增强了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的影响力 D.促使英国贵族退出了政治舞台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36分。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学术界普遍认为: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2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500年的古埃及文明、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00年古印度文明、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1年的古代中国文明、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的古希腊文明,是世界发源较早的“五大文明”。
——摘编自【美】威廉.麦克高希《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汉代中国人开通了中西商道“丝绸之路”;明朝郑和七下西洋,宣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对自己的儿子亚历山大说:“我的儿子,找一个适合你的王国吧,马其顿太小了。”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件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带着如下题字:“来自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除了斯巴达人)的奉献,从居住在亚细亚的野蛮人处夺取。”
——摘编自瑞烨《血与火的战争:军事天地》等
材料三:希罗多德被西方人士尊为“史学之父”,在希波战争以后居留于雅典,他的传世之一作名为《历史》,是以希波战争为主轴的通史般的巨著。该书约有一半篇幅用来介绍埃及、巴比伦和波斯各东方古国的历史,其眼界之开阔、材料之丰富和文笔之生动都是古代史学中前所未见的。修昔底德的著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详略得体,论述精辟严密,是西方史学的楷模。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上)》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一中涉及的文明进行分类。(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跨区域文明交往的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文化成就形成的原因。(4分)
3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驳倒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海岸时刻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摘编自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日本)据有黄金,其数无限……君主有一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室地铺金砖,以代石板,一切窗栊亦用精金,由是此宫之富无限,言之无人能信。 ——摘编自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三: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根据材料一、二,简要分析欧洲人在15、16世纪热衷于开辟新航路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开辟及其所产生的影响。(8分)
33.(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 :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
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
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
本宪法和根据本宪法所制定的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的权力已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皆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均应受其约束,即使州的宪法和法律的任何条款与之相抵触。
——1787年《美国宪法》
材料三: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有许多来自法国的志愿者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这些志愿者帮助美国获得了独立和自由后,回到依然处于封建专制统治下的祖国……当凯旋的志愿者们无比兴奋地宣传美国时,也预示着法国将有一场巨变发生。正如当时一家报纸所说:“在帮助美国13个州夺取自由之时,我们也在为夺取自己的自由做准备。”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的“完美”之处。(2分)列举英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2分)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宪法的哪些立法原则?(2分)简要分析其积极影响。(2分)
(3)据材料三,简述法国“巨变”的含义。(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法、德三国最终确立政体的法律文献。(3分)
2023-2024学年度广东省高一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D A A C B A B A C A B D B C D
题号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答案 C A B C C C C B A B D C C D A C
二、非选择题
33.【答案】(12分)
(1)分类: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代中国文明属于大河文明;(2分)
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2分)
(2)特点:依赖国家的财力和政策支持;(2分) 文明交流方式多样。(2分)
(3)原因:城邦林立、政治多元;奴隶制商品经济的繁荣;文化环境宽松;与外界经济文化交流程度较深;
史学家们的努力。(任意答2点得4分)
34.【答案】(12分)
(1)为了获取黄金,满足发展需要;《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社会的描述吸引着欧洲人到亚洲寻找黄金。(4分)
(2)开辟:美洲: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分)
东印度:1497——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在王室的支持下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路(1分)
影响: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的商人、殖民者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发展进程,各大洲之间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任意答3点得6分)
35.【答案】(12分)
(1)“完美”之处:不流血、妥协。(2分)
办法: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实行责任内阁制,国王逐渐“统而不治”。(2分)
(2)原则: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主权在民原则。(2分)
影响: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国家长治久安);防止个人专权现象出现(维护民主共和制);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2分)
(3)巨变: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分)
文献: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国《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