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五校2023一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历史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策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十(下)第一至六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指出:“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同时,他
还指出:“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
贼害民者,天夺之。”董仲舒的这些思想
A具有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
B.反映出其理论设计存在矛盾
C.意在构建新型的君民关系
D.体现了儒法并重的思想特点
2.万历十四年(1586年),因皇后无子,内阁首辅申时行以明太祖的“长幼有序”的理由上疏要求
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神宗欲立宠妃郑氏之子(三皇子),便以皇长子年幼的理由搪塞。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经过内阁的反复奏疏以及李太后对皇长子的支持,神宗最终册封朱
常洛为太子。这一事件反映出,当时
A.封建制度下中枢决策效率较低
B.明朝皇帝已经失去太子的册立权
C.君主权力受到政治传统的制约
D.内阁与外戚的政治势力逐渐膨胀
3.下面为1851年至1873年清政府财政收人结构变化趋势图。下列对该图解读合理的是
数额(单位:百万两)
25
◆田赋·-关税公厘金
20
时59附的的时9N的
年
注:]853年厘金制度建立,由地方政府在水陆要道设关卡对来往货物征收一定的货物税
【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第1页(共6页)】
241642D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
A.旨在增强地方政府的能动性
B.折射出清王韧的统治存在隐患
C.促进了农民赋税负担的减轻
D.瓦解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基础
4.辛亥革命爆发后,江苏、湖北三十八个县(州)相继宜布光复。在这三十八个县(州)政权中,充
当主要行政、军事职务的共五十七人,其中土绅(包括立宪派)二十三人;旧官你二十一人;革
命党人十人;会党首领一人;不详二人。由此可推知,辛亥革命
A.具备广泛的社会基础
B.使民主共和理念深人人心
C.隐藏着革命失败风险
D.属于自上而下的民主革命
5.下表所示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红四军)每到一地的主要政治任务。中国工农革命军(红
四军)这些政治任务的开展
政治任务
主要内容
对该地的地理、交通、民俗、物产、人口、救育、宗教、宗族以及阶级状况,地主、富
开展深入调查研究
农、自耕农、贫农、雇农的土地占有情况等,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
部队设有宣传兵制度,宣传兵负责挨户和沿街宣传,刷写标语,组织集会。毛泽
对群众进行宣传发动
东还曾多次亲自修改标语口号,制定宣传方案,督促检查落实。
组织农会,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和成立基层工农民主政权,以及组织农民赤卫
帮助地方培养骨干
队,进行分配土地、发展经济、移风易俗等各项工作。
A壮大了国民大革命的社会基础
B.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C.推动了全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
D.促使当时农民阶级觉悟全面提升
6.国际学术界曾依据两河流域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特征,概括出以文字、冶金术和城市为文明
社会的标准,称之为“文明三要素”。但通过对世界其他原生文明的研究发现,中美洲的玛雅
文明没有冶金术,南美洲的印加文明未使用文字。这从侧面反映出
A.不同文明社会发展各具特色
B.文明的形成没有判定标准
C,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D.文明的出现说明国家形成
7.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这使得庄园中的农民逐渐失去了
土地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民(奴)缴纳迁徙税和购买劳役豁免权后,可以自由选择职业。
这些状况
A.使得城市社会结构单一化
B.致使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C.减弱了王权对社会的控制
D.推动了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
8.右图是位于埃塞俄比亚的埃扎纳石碑,它用希腊文和埃塞俄比亚的两种古文
字(吉兹文、萨巴文),记录了阿克苏姆国王埃扎纳(公元320一360年)皈依基
督教及其征服周围地区的历史。该石碑印证了
A.波斯与阿克苏姆王国的交往
B.东非文明与欧洲文明的联系
C.古代非洲班图人的迁徙历程
D.古希腊人在东非的殖民活动
【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第2页(共6页)】
241642D
CS扫描全能王
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开封五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根据材料可知,董仲舒以“天”强化了君主统治的合法性,同时也以“天”强调了君主应以民为本,这一思想
改变了传统君民对立的观点,用“天”实现对君民关系的调和与制衡,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君权神授和民
本思想,这与哲学思辨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对君民关系的重构,而非其理论设计存在矛盾,
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法家思想,排除D项。
2.C根据材料可知,在“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传统、明朝官僚集团及太后对皇长子的支持下,最终使皇帝遵
从众意立皇长子为储君,这反映出政治传统对皇权的制约效果,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传统制度、官僚集
团等对皇权的制约,这与中枢决策效率低下无关,排除A项,B项表述过于夸大,故排除:材料中内阁上书只
是“建议”,而非“决策”,并不能表示内阁权力膨胀,且材料未涉及外威的势力,排除D项。
3.B根据材料可知,1853年后,被地方政府掌控的厘金收人不断增长,远超被中央掌控的田赋和关税收人,这
反映出当时中央政府权力的下移和地方势力的日益膨胀,地方势力的日益膨张为清政府的灭亡埋下隐患,故
选B项。厘金制度旨在通过缓解地方财政问题,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维护其封建统治,排除A项:田赋收
入下降主要受当时农民起义的影响,这与国家降低农民赋税负担无关,排除C项: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是自
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排除D项。
4.C根据材料可知,虽然辛亥革命爆发后,江苏、湖北两地响应速度较快,但主导两地革命的群体多为立宪派
或旧官僚,其具有较强的保守倾向,革命热情低,易成为革命内部的反动势力,故选C项。材料只涉及江苏、
湖北两地革命领导群体构成,并不能反映两地社会的真实情况,排除A项:材料只能反映革命势力发展的迅
速,并不代表这些领导群体完全支持民主共和制度,排除B项;辛亥革命属于自下而上的民主革命,排除
D项.
5.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朱德于1928年4月在井冈山胜利会师后,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
军第四军,5月25日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1930年6月,红四军编入红一军团。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红
四军)每到一地的主要政治任务有开展深入调查、对群众进行宣传发动、帮助地方培养骨干,这些任务的开展
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故选B项。国民大革命在这时已经结束,排除A项;此时全民族抗战
尚未开始,排除C项:“全面提升”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
6.A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文明的形成根据各地区不同的社会发展状况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并
不能用“文明三要素”去判定所有的文明社会的形成,这从侧面反映出不同文明社会发展各具特色,故选A
项。文明形成的判定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但存在判定标准,排除B项;C,D两项在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排除。
7.D根据材料“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这使得庄园中的农民…可以自由选择职
业”可知,这些状况有利于推动西欧庄园制度的解体,故选D项。“城市社会结构”“王权对社会的控制”在材
料中都体现不出,排除A,C两项;“取代”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
8.B根据材料信息“用希腊文和埃塞俄比亚的两种古文字(吉兹文、萨巴文)”等,可得出阿克苏姆国王传承了
古希腊文化与本土文化,体现了东非文明与欧洲文明的联系,故选B项。波斯是西亚地区,材料没有涉及,排
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古代埃塞俄比亚人,而非班图人,排除C项:古希腊人并没有在东非进行殖民,排除
D项。
9.D根据材料“80%一95%的美洲印第安人死于欧洲人带来的传染病”“印第安人开始认为,他们的守护神抛
弃了自己,转而寻求欧洲人的保护并信奉了基格教”可知,新航路的开辟冲击了印第安人的社会文化与凝聚
力,故选D项。“美洲地区土著的灭绝”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大量印第安人的死亡使美洲古老文明
遭到毁灭性打击,其社会发展进程被中断,排除B项;“全球各地人口的锐减”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C项。
10.D根据材料“17到18世纪的英国”“18世纪的法国”“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在此之后上帝并不
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可知,自然神论深受近代科学
的影响。近代科学的兴起,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近代科学中所形成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冲击了天主教世界观所笼罩的意识形态和神学体系,故选D项。自然神论的出现有利于
启蒙运动的发展,排除A项;“否定宗教存在”不是自然神论的主张,排除B项:宗教改革在十六世纪已经开
始,排除C项。
11.C根据材料“理性、正义、法的精神,是启蒙思想家们对新的社会关系的憧憬”“鼓励人们在保证私有财产不
受侵犯的前提下,共同接受公共意志的领导,组建民主制国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的欧洲处
于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启蒙运动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故选C项。“国家权
力的相互制衡”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启蒙运动引领着‘人身’与‘思想的双重觉醒,“自然”在材料
【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4164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