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五岳联盟期中语文试卷评析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能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初步掌握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1.正确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方法,学会高效阅读实用类文本,提高学生概括分析和整理答案的能力。 重
2. 掌握分析小说风格的方法,分析徐志摩小说“哀而不伤”的特点。
3、了解现代文常考知识点,掌握常规题型及新题型的审题作答技巧,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难
自主学习12&合作学习11’
1.核对选择题答案,根据各题选项,在材料中找出原文,分析错因(自+合)
2.在“重写中国小说史”论坛上,主持人邀请你作为嘉宾就“当下如何进行‘重写小说史’的研究”谈谈自己的看法。请结合材料罗列三条讲话要点。(6分)(合)
3.作者认为年味之变有哪些原因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5分)(合)
4.本文和《再别康桥》一样,整体上情绪“哀而不伤”,请据此加以分析说明。(6分)(合)(提示:看结合引号原文分析)
成果展示10’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百年来,中国古代小说史的研究仍然局限在鲁迅对于古代小说研究的整体框架和研究思路之内,创新程度不够。
B.有关《西游记》主题的解读呈现出不断更新的现象,出现了“证道之书”“农民起义”“反抗封建”“游戏之作”等多种观点。
C.从学术史来看,众多小说史不是“重写”,而只是基于前人的“续写”,这样的“续写”虽然不是重复,但价值实在有限。
D.石昌渝的《中国小说发展史》体现了“史”的学术“自觉”,这与其“文学史的本质是史”的文学史观有密切联系。
C
--材料一第1段第1-2行
--材料一第3段第4-6行
--材料二第2段第1行
--材料二第1段1-3行
“这样的‘续写’虽然不是重复,但价值实在有限”分析错误,根据原文“这种‘续写’并不意味着重复,而是一种学术‘自觉’。它既是学术史的‘自省’,也是小说史作为‘史’的‘自觉’”可知,这种“续写”是有很大的价值的,而不是有限)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中国传统“小说”也有情节婉转、叙述曲折的作品,但总体不如西方小说叙事,因此,我们不能照搬经典叙事学的研究方法。
B.随着跨学科、多视角交叉研究的深入,人们会对以前小说研究中忽视的不被视为“问题”的问题重新加以审视。
C.学术传统中的史学研究下的古代小说研究只考虑其中的社会历史因素,而忽视其中的文学性,难以推动古代小说研究转向。
D.文献搜集是进行小说史研究的前提,石昌渝先生在此方面进行了扎实的实践工作,为小说史的研究者提供了借鉴
D
--材料一第4段第3-5行
--材料一第4段第1-2行
--材料二第6段第3-5行
--材料一第5段1-3行
A项,“但总体不如西方小说叙事”说法错误,原文表达的意思是“但总体而言与西方小说叙事不同”;B项,因果不当,是“思想解放”引发了人们重新审视不被视为“问题”的问题;C项,“只考虑其中的社会历史因素,而忽视其中的文学性”说法绝对,原文为“极少将古代小说视为兼具文史意义的复合文献”,说明还是有考虑其中的文学性的)
成果展示10’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为研究者提供了“重写小说史”三条路径,在阐述这三条路径时采用的是并列结构。
B.材料一举鲁迅、胡适之例,论证了对旧文献进行新解读对于重写小说史的重要性。
C.材料一比较了史学研究与文学研究对小说的不同态度,并指出两种研究都存在局限。
D.材料二通过分析石昌渝的《中国小说发展史》阐明了写小说史要有“史”的“自觉”的观点。
D
--材料一第3.4.5段
--材料一第3段第3-4行
--材料二第2段第1行
--材料一第5段2.4.5行
3.B(“论证了对旧文献进行新解读对于重写小说史的重要性”说法错误,论证的是研究者要抱持问题意识,沉潜于文本之中)
成果展示10’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有必要“重写小说史”理由的一项是(3分)
A.受“重写文学史”风向的影响,研究者萌生了“重写小说史”的想法。
B.随着当下学术的不断演进,“重写小说史”成为一种必然性要求。
C.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深受西方文学理论影响,有些地方需商榷。
D.发现了新文献,包括新的小说作品、未见收录的新版本、新的小说史料。
D
4.A(A项是说“重写小说史”的现状,而不是理由)
5.5.在“重写中国小说史”论坛上,主持人邀请你作为嘉宾就“当下如何进行‘重写小说史’的研究”谈谈自己的看法。请结合材料罗列三条讲话要点。(6分)
——材料一第三段第五段
5.①研究者要抱持问题意识,沉潜于文本之中,发现新文献和从已有文献中寻觅新意。②将文学或史学研究结合,进行跨学科、多视角的交叉研究。③要有“史”的“自觉”,并使这一理念贯穿于具体实践之中。(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孩子们最喜欢年,一是因为过年有送灶、请菩萨、打年糕等景致,一是因为学堂放假了,完全自由了。
B、“尤其是这类年头,哪个人脸上不显着'心事’的口痕 ”反映了作者对时局下人们生存状态的忧虑。
C、 在作者看来,东方人的秉性使得当时的人呈现出一堆泥、一团私欲、一球肮脏的心肝、副残喘苟延的面目。品如国名
D、作者对孩子们的生命力进行了赞美,认为孩子们正如山林里的雏鹿,保存着游戏的本能,值得保存。
解析:“东方人的秉性使得当时的人呈现出一堆泥、一团私欲、一球肮脏的心肝、一副残喘苟延的面目”不是作者的看法,而是人们的解释。
C
A、文章从小孩过年起笔,勾画出了过年的欢快氛围,其目的是引出对新年和人类生存意义的深人思考。
B、“先生,麻利点儿罢,你又短了这么些了”一句作者将“年”人格化,表达了对个体生命的思考。
C、文中多次引用东西方圣哲的话,认为成人要向孩童学习,这样,人生才不会枯瘠,文明或许才能被挽救。
D、文章最后连用三个反问句,意在强调对昏梦的人间尚未绝望,处于徘徊之中,或有一缕微弱的更新的可能。
解析:“连用三个反问句”错,后两句是疑问句,意在启发人们展开思考。
D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8、作者认为年味之变有哪些原因 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5分)
①、小孩天性追求自由和快乐,却没得到充分的认识;
②、成人容易因负担变得忧郁和僵化。
③、现代人身上充斥着各种魔鬼般的丑态,人们在生活中苦苦地挣扎,却不知道如何去解放生活创造一种优美的人生。
(每点2分,答对三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9、本文和《再别康桥》一样,整体上情绪“哀而不伤”,请据此加以分析说明。(6分)
①、作者认为所处时代不但有病而且不浅的征候已显到不容否认,,因而感到灰心,显露了一些彷徨时代的哀伤情绪;
②、但在孩子们对年的渴望中,作者又看到了生命的本真状态,加之东西方先贤的哲语,又给了作者莫大的启迪,因而对生活抱有一丝希望,表现出“哀而不伤”。
(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点拨拓展: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1928年秋再度游历英国后在归国海轮上写的。徐志摩在留学康桥时期确立了自己的资产阶级民主的理想,确立了自己的爱与自由与美的人生观,但国内的军阀混战,以及恋爱的失败,使他备感失落。当他再次游历康桥时,一切已经是物是人非,诗人正陷入一场信仰危机,面对着康桥,他浮想联翩。在诗里他以缠绵凄惋妁笔调,抒写了自己对康桥无限留恋和依依惜别的心情,微妙地层露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当然,之所以对康桥恋恋不舍还在于,这里是诗人青春生命得以辉煌的场所,或者说这里说生命的见证,回到康桥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回到生命的过去,去重温生命。整个这首诗极力表现诗人的哀伤迷惘的情绪,但情绪浓烈却不张放,整个的格调非常切合中国传统诗学的“哀而不伤”的蕴籍风格.
目录
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
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李白,字太白,崤山以东人氏。他母亲梦见长庚星出现而生下了他,因此就用“白”为他取名。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自己梦见笔头长出花来,此后他天赋过人,才华高逸。李白喜欢纵横天下,练习剑术只为行侠仗义,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救助穷人。甚至还离开家客居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隐居在徂徕山中,天天设宴畅饮,号称“竹溪六逸”。
崤山以东
金星,太白星
充足
甚至,更加
住在他乡
沉迷
自由奔驰
凭借手段帮助他人。
命名
1.超越、卓越。2.安闲
目录
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
震动,惊动
创作
贬谪
趁机
曾经
起草
互相
状语后置。
投递
意动,以之为耻
摘录
用来
就
通“阻”阻止
唐天宝初年,李白从蜀地来到京城长安,当时他的名气尚未惊动四方,他把自己所作的诗投递给贺知章看,贺知章读到《蜀道难》时,不禁赞叹道:“你,简直就是谪居到人间的仙人啊!”于是就解下自己身上的金龟饰物拿去换酒,与李白整天饮酒赋诗为乐。之后又向唐玄宗举荐李白,唐玄宗很快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为此献上颂文一篇。唐玄宗看完非常高兴,当即赐给他美味御膳,并亲手为他调匀羹汤,下诏封李白为供奉翰林。后来曾有一次李白在皇帝面前大醉,受命起草诏书时,李白让高力士为自己脱靴。高力士认为受到侮辱,(于是)摘录李白所写《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故意歪解词意)以此来激怒杨贵妃。从此后,皇帝每次想要赐官给李白,杨贵妃总是出面阻止这件事。
目录
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
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
越来越
山野、家乡
趁着
县衙
云游
县令
李白更加傲慢放诞,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李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并称为“饮酒八仙人”。后来他恳求回归山野,唐玄宗便赏赐他大笔黄金,颁诏放他回家。李白从此云游四方,打算登览华山,这一天他醉醺醺地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街门口,县宰不认识李白,大怒,派人把李白押解到公堂上责问:“你是什么人,竟敢如此无礼!”
押解
目录
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
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
写有供词的纸
擦拭
使动,让马跑
道歉
羞愧
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道:“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县宰一看,又惊讶又惭愧,连忙行礼道歉说:“不知是翰林大人到此。”李白大笑着扬长而去。
离开
目录
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
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
穿着
好像
唐玄宗
任用
约束,指挥
李白曾乘船与崔宗之一起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廷锦袍坐在船头,旁若无人。安禄山发动叛乱时,唐明皇避难逃到蜀中,委任永王李璘为统管东南地区的节度使。那时候李白正高枕无忧地隐居在庐山饮酒作乐,不久后被李璘招聘为军中幕僚。后来李璘起兵造反,李白不想随从就潜逃回到彭泽。李璘起兵失败被杀后,李白受牵连被关进浔阳监狱。
牵连
收押
目录
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
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
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
(选自《唐才子传·李白传》,有删改)
当初
意动,以之奇
到这时
道家学说
以官赎
在此之前,李白漫游到并州时,见到过郭子仪,李白感到此人是个奇才,后来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这个时候,郭子仪向皇帝请求解除自己的官职来赎免李白的死罪,于是皇帝下诏将李白改判为长期流放到夜郎李白晚年喜欢黄帝、老子的道家学说,有一次乘船夜渡牛渚矶,乘着酒兴想要捕捉月亮,结果掉进水中淹死了。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墓就在那里。现在有二十卷集流行于世。
喜欢
哪里
通行
目录
行业PPT模板http:///hangye/
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贺又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
(选自《唐才子传·李白传》,有删改)
居住
旅社
官职
容貌
第一个
写
完成
多次
唐代三品以上官员所佩的金饰龟袋
间隔
盛大
反复吟唱
使动,让鬼神哭泣
意动
李白(字太白)从四川初来长安,住在旅馆中。秘书监贺知章知道李白的声名,先去看他贺知章先为李白的容貌所惊奇,再请李白出示作品。待读李白的《蜀道难》,还未读完,就屡屡赞叹,称李白为“谪仙”,解下腰间金龟换酒,与李白欢饮大醉,以后几乎天天见面,李白由此声誉大盛。贺知章又念了李白的《乌栖曲》,再三吟诵赞赏,说道:“这诗可以使鬼神哭泣了。”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遂荐A于玄宗B召见C金銮殿D论E时事F因G奏耳颂一篇
BDF(原文标点: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
之后又向唐玄宗举荐李白,唐玄宗很快在金銮殿召见了李白,与他谈论时局国政,李白为此献上颂文一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拜谢曰”和“多谢后世人”(《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谢”字意思相同
B.“乘酒捉月”和“乘醉听箫鼓”(《望海潮》)两句中的“乘”字意思相同。
C.舍,住,与“便舍船,从口人”(《桃花源记》)中的“舍”字意思不同。
D. 泣,“使……哭泣”,与“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难》)中的“凋”字用法相同
11.A(“谢”前者指“道歉”,后者指“告诉、告知”)
B“乘”都为“趁着”
C第二个“舍”为“动词,舍弃”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母亲梦见长庚星出现而生下了他,因此就用“白”为他取名,李白十岁时就通晓五经,他不看重钱财,乐于施舍救助穷人。
B.李白生性洒脱,客居任城时与孔巢父等人交往,号称“竹溪六逸”,在京城时与贺知章等人并称为“饮酒八仙人”
C.李白有一次醉醺醺地路过县衙门口时故意羞辱县令,县令派人把李白押解到公堂上责问,后来知道是李白就把他放了。
D.李白在并州时曾解救过郭子仪的死罪。后来李白因受永王一事牵连入狱,郭子仪向皇帝请求解除自己的官职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12.C(“故意羞辱县令”说法错误,从文中可知是县令认为李白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口不合礼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4分)
(2)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有文集二十卷,行世。(4分)
13.(1)高力士认为受到侮辱,(于是)摘录李白所写《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故意歪解词意)以此来激怒杨贵妃。(得分点:“耻”“摘”“以”各1分,句意1分)
(2)当初,(李白)喜欢谢家青山,如今他的幕就在那里。现在有二十卷文集流行于世。(得分点:“悦”“焉”“行世”各1分,句意1分)
14.两则材料对李白与贺知章交往一事起因的记载有何不同 请根据材料概括说明。(3分)
14.①材料一记载李白把自己所作的诗投递给贺知章看;
②材料二记载贺知章知道李白的声名先去旅馆看他。(每点1分,答对两点给3分)
A、全词起调处就开始捕捉少女的“愁”,以“春晚”点出节候,烘托伤感之情。
B、“昼寂寂、梳匀又懒”承“春晚”而来,昼长人静,女子百无聊赖,孤独寂寞。
C、“鸦啼莺弄”一句以乐景衬哀情,本是春光美好,却“惹起新愁无限”。
D、“记年时”一句总领下文,下片围绕女子所“记”内容叙写,写得极富情致。
解析:“如今但暮雨”之后为眼前景象,非所“记”内容,因此“总领下文,下片围绕女子所“记”内容叙写”说法错误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18、
①、无论 ②、还是 ③、只要
(每处1分,其他词语符合语境与要求亦可给分)
20、
第②句,修改:一件事情往往因为具体的条件和环境不同。(序号正确1分,修改正确2分)
21、
①、两种说法意思就不同
②、企望不企望也因人而异
③、由乙方来说则意思不同
词语填空、修改病句、补写句子
21、补写句子:
汉语中“差一点(怎么样)”或“差一点(没怎么样)”是一种常用的句式,但是表示的意思却并不都一样。比如“差一点摔倒了”和“差一点没摔倒”意思相同,都是说没摔倒。但是“差一点考上了”和“差一点没考上”意思就不相同,前者是说没考上,后者是说考上了。那么,汐什么“差一点怎么样”和“差一点没怎么样”的句子会表达出不同意思呢?主要是看所说的事情是说话人所企望的还是不企望的:凡是人们不企望发生的事情,两种说法意思就一样;凡是人们企望发生的事情,①
①企望还是不企望不是固定不变的,②一件事情因为往往具体的条件和环搅不同,③有时希望它实现,④有时不希望它实现。比如久早不雨,就盼望着下雨;可是雨下得太多了,又希望不要再下。所以“差一点下雨了”和“差一点没下雨”,有时是一个意思,有时则是两个意思。此外,②_ 。比如甲乙两方赛足球,射球入甲方球门是乙方球迷所企望的,站在甲方球迷的立场上,却不希望它实现。因此甲方说“差一点射进去了”“差一点没射进去”意思相同,都是说没射进去;同样两句话,③ ,“ 差一点射进去了”是说没有射进去,“差一点没射进去”是说射进去了。
两种说法意思就不同
企望不企望也因人而异
由乙方来说则意思不同
青楼春晚。昼寂寂、梳匀又懒。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记年时、偷掷春心,花间隔雾遥相见。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共醉青苔深院。
怎忘得、回廊下,携手处、花明月满。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却谁拘管。尽无言、闲品秦筝,
泪满参差雁。腰支渐小,心与杨花共远。
薄幸·青楼春晚
【宋】吕渭老
女子所居高楼
理解词语意思
青楼春晚。昼寂寂、梳匀又懒。乍听得、鸦啼莺弄,惹起新愁无限。记年时、偷掷春心,花间隔雾遥相见。便角枕题诗,宝钗贳酒,共醉青苔深院。
译文:我居在高楼的深闺中,春光已经迟晚。长日里百无聊赖,连梳头匀面也很慵懒。忽然听到外面鸦啼莺啭,立刻引起我新愁无限。记得那一年,我和他花前隔雾遥遥相见,一见倾心而把情意暗传。他更是情意绵绵,在我的角枕上题写诗篇,我拔下金钗去换回美酒,我们对斟对饮,寻乐追欢,陶醉在这长满青苔的深院。
译文:怎么能忘记那时,我们两情缱绻,双双携手在回廊里流连。那时百花争艳,月亮明又圆。如今只见暮雨连绵,蜜蜂感到忧愁,蝴蝶感到恨怨。芭蕉对着我的小窗,蕉心正在悠闲地伸展。却又有谁来拘管?我久久地沉默无言,无聊地摆弄着筝弦,弦柱斜行排列如同飞行的大雁都被我的泪水湿遍。我的腰肢一天天瘦削细小,我的心随同那些柳絮,飘飘悠悠飞向很远很远。
怎忘得、回廊下,携手处、花明月满。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却谁拘管。尽无言、闲品秦筝,
泪满参差雁。腰支渐小,心与杨花共远。
理解词语意思
薄幸·青楼春晚
A、全词起调处就开始捕捉少女的“愁”,以“春晚”点出节候,烘托伤感之情。
B、“昼寂寂、梳匀又懒”承“春晚”而来,昼长人静,女子百无聊赖,孤独寂寞。
C、“鸦啼莺弄”一句以乐景衬哀情,本是春光美好,却“惹起新愁无限”。
D、“记年时”一句总领下文,下片围绕女子所“记”内容叙写,写得极富情致。
解析:“如今但暮雨”之后为眼前景象,非所“记”内容,因此“总领下文,下片围绕女子所“记”内容叙写”说法错误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作答一:
①、“暮雨”纷纷萧萧,如丝如麻,景象暗淡凄清而纷乱,表现了女主人公心情的烦乱与凄苦。
②、“蜂愁蝶恨”,明写蜂,暗写女主人公心情的愁苦。
③、“芭蕉”寄寓了寂寞、悲伤的情感“小窗闲对芭蕉展”着一“闲”字,抒写了女主人公内心的伤感。
(每点2分,大意相同即可)
作答二:
①、总体分析“景”
②、总体分析“情”(每点3分)
16、“如今但暮雨,蜂愁蝶恨,小窗闲对芭蕉展”三句情景交融,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从抒情方式角度看,情景关系具体表现: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先见景,后见情。
先有情,缘情而选景,重点在情。
“情”在景中,感情比较含蓄,重点在景。
注:这三者在诗歌中并非严格区分,故应灵活把握,一般概述为借景抒情、表达效果为情景交融。
借景抒情类诗歌鉴赏题解题步骤:
1、明确手法(情和景的关系)
2、列举景物(意象),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气氛、意境)
3、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从感彩划分,情景关系的具体表现:
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正衬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反衬
——————————————————————————
景物反衬情感类诗歌鉴赏题解题步骤:
1、 本诗运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以哀景衬乐情;
2、 通过选取……意象,营造了……意境;
3、 以……(景)反衬……(情) / 强化了……(情)。
从情景结构角度看,情景关系具体表现:
先景后情
先情后景
以景结情
—————————
以景结情类诗歌鉴赏题解题步骤:
1. 本诗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
2. 通过选取……意象,描绘了……景,营造了……意境;
3. 蕴含了(抒发了)……思想感情 ;
4. 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答题展示
答题展示
答题展示
答题展示
答题展示
答题展示
答题展示
①、化用名句,彰显文采。
19、化用李清照的“怎一个‘愁’字了得”,形成排比,据此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怎一个“香“字了得,怎一个“鲜“字了得,怎一个“美“字了得。
引用的作用: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典雅性,增添文学底蕴。
②、运用排比,连用三个“怎一个‘’字了得”的句式突出了扬州炒饭“香”“鲜”“美”的特点。
③、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朗朗上口,流露出作者对扬州炒饭由衷的赞美之情。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答题展示
答题展示
答题展示
答题展示
答题展示
①、意思相同:
“差一点儿打破了杯子”
“差一点儿没打破杯子”意思都是没打破杯子。
22、依据第一段内容,仿照“差一点(怎么样)”“差一点(没怎么样)”句式,另选对象,写一组意思相同的句子和一组意思不相同的句子。(4分)
②、意思不相同:
“差一点儿及格了”意思是没及格,
“差一点儿没及格”意思是及格了。
(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
答题展示
答题展示
答题展示
答题展示
答题展示
答题展示
引用作用类试题的设问方式
1、文章中引用XX的话作用是什么
2、文中运用了大量XX的诗词,作用是什么?
3、作者在写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原始材料什么作用
4、文中为什么要引用XX对传主的评价
5、这篇评传中,作者多处引用xx书信中的原话和他人的评语,简要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
点拨拓展:
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
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
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传主的思想精神,
使传记显现出一种诗词古朴文雅的风格,
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
原始材料
诗词
故事
增强文章的活泼性,
使文章具有可读性
了解引用材料的作用
材料类型
书信、日记中的表白
(自己的话)
使传记具(自己的话)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别人的评价
别人的评价从侧面烘托传主的形象,增强说服力
2、明确切入角度
回答此类题目,还要注意选择恰当的切入角度。
④、对读者的影响:
③、对结构的作用:
②、对文本的作用:
①、对传主的作用:
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突出传主的精神面貌,
增强作品的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
丰富文章内容,
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可读性、典雅性,
增添文学底蕴。
照应(呼应)标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
对比村托、总结上文、深化主题。
有助于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传主的精神和影响
3、规范答题思路
上面介绍的相关作中,具有相对的普遍性,回答时要注意联系具体的文本内容、主题或具体的人物以及在行文中的的作用进行作答。
第三步,联系文本作答。
确定了材料的类型后,就要看这一类材料,常见的作用有哪些。
第二步,明确材料作用。
看看作者在文中运用的材料属于哪一类。
第一步,确定材料类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诗苑里著名的佳句。千年前的王摩诘,能化此迷离远景成好诗……此城叫梦城,起因是康眼力不俗,笔底也真绝。熙皇帝夜晚做了个梦,梦见一座奇幻的城,翌日上朝就要臣子把这个梦在生活里给寻找出来。人稠的地方臣子不便撒谎,于是就在这远远的荒漠上捏造了个士城,驿马飞递,传报京都,去证实康熙皇帝的英明、远见城还在,可惜闹不清楚,当时的康熙听到驿报,是怎么表态的,笑呢,怒呢,还是缄默
(09年唐山一模《风库安西》)
当堂检测:
问题:文中写到了“王维的诗句”和“康熙的梦”,试分析其作用 (6分)
①、为文章增添了文采,丰富的文化内涵。
答案:
③、进一步渲染了安西的旷远、空寂。
②、 引发读者的想象和阅读兴趣。
作业布置:
必做:熟记答题模版。
选做:预习《陈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