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4年中考生物广东省乡土特色专题10 生物学与科学探究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2024年中考生物广东省乡土特色专题10 生物学与科学探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25 15:46:19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生物广东省乡土特色专题10 生物学与科学探究
一、读图理解题
1.(2022七上·东莞期中)《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是蔬菜大国,蔬菜在流通中折损比例较高,利用蚯蚓分解蔬菜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可生产蚯蚓堆肥,实现蔬菜废弃物处理资源化。研究人员研究不同堆肥类型对鸡毛菜生长的影响,分别对鸡毛莱施加不施肥处理(CK)、施加新鲜蔬菜废弃物普通堆肥(T1)、施加新鲜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T2),每种情况作3个重复组。在鸡毛莱种子播种后第10、第15和第25天分别测量株高,取平均值绘制直方图(如图)。一般情况下,鸡毛菜在第25天即可收菜。
(1)研究人员研究蚯蚓堆肥,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法。
(2)蚯蚓在处理蔬菜废弃物中发挥的作用是蚯蚓   蔬菜废弃物中的   ,因此它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3)该研究的变量是   ,设置CK组的目的是   。
(4)每种堆肥作3个重复组的目的是   。
(5)分析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6)现在广东省各地都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根据本研究实验,请列举两个垃圾分类处理的好处:   。
二、资料分析题
2.(2023七上·紫金期中)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资料一:广东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2019年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被认定为广东省首批自然教育基地,入选2020年国家湿地公园名单。湿地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蕨类植物15种,裸子植物5种,被子植物270种;记录野生动物共计151种,其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包括黑鸢、普通鵟、红隼等。
资料二:东莞市常平镇某中学学生对寒溪河河水的质量以及河里的鱼虾是否可以安全食用产生了疑问。他们首先选取河中5种不同的生物,对它们消化道内的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然后又走访当地环保部门,了解这5种生物体内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的含量,最后将研究数据整理绘制成下表。
生物种类 大鱼 河蚌 小球藻 小虾 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小虾 水蚤、小球藻   水蚤、小球藻 小球藻
每千克体重某种有毒物质含量/毫克 97 55 4 32 16
请回答:
(1)将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生物进行分类,把夜鹭、白鹭、苍鹭、黑水鸡、翠鸟、叉尾太阳鸟归为一类,把香樟、秋枫、古榕树归为一类,它们的分类依据是   。
(2)湿地生态系统素有“   ”之称,有净化水质和蓄洪抗旱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   ”和“   ”。
(3)寒溪河淤泥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者。在该生态系统中,河蚌与小虾之间是   关系;水蚤与小球藻之间是   关系。
(4)资料二中,某中学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据表可知,生物体内有毒物质会通过   逐级   (填“递增”或“递减”)。
3.(2023八上·惠东期末)资料分析:资料一:为呼应《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题,2022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主题定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资料二:广东省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约1000种,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白海豚等59种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豹猫、鬣羚、猕猴和白鹇(省鸟)等195种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资料三:2022年惠东海龟湾保护区工作人员利用红外线相机,首次拍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和仙八色鸫。据了解,2021年以来,保护区工作人员利用红外线专业相机在涵盖海龟外围保护带的双月湾沿海滩涂、盐沼湿地、红树林等,至今共发现110多种鸟类。
(1)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2)资料二中,“广东省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约1000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3)资料二中,白鹇(省鸟)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其主要运动方式是   。
(4)资料三中,用红外线相机拍摄豹猫和仙八色鹩,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被称为   法。
(5)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填“易地保护”或“就地保护”),其主要措施是   。
(6)近年来由于生存环境的破坏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作为一名中学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写出一条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
4.(2023·东莞模拟)芥蓝是中国的特产蔬菜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是广东餐桌上一道很受欢迎的菜肴。某科研小组研究了温度和施氮量两个因素对芥蓝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1)实验设置9小组微型温室大棚,每小组6m2,除温度和施氮量外,各大棚的其他环境条件要相同且适宜,目的是   。
(2)将长势一致的180株芥蓝幼苗随机移植到微型温室大棚内,每小组   株。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各大棚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结果如图所示。除了检测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外,本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有机物或   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
(3)①②③小组的实验变量是   。比较①④⑦小组的结果,可推测芥蓝幼苗的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   的变化,控制大棚内白天温度在   ℃,夜晚适当降低温度,最有利于提高芥蓝的产量。
(4)与相同温度的其他组比较,出现③⑥⑨小组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所施氮肥的浓度   ,导致芥蓝幼苗根尖的   区细胞失水,植株因缺水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严重时也会导致土壤板结,影响植株根尖的   (填生理活动名称),进而影响各种生命活动。
(5)实验结果表明,芥蓝幼苗最合适的施氮量是   g/m2。
5.(2023七上·深圳期中)高温多湿的广东是典型的“白蚁天堂”,每当夜晚时分,白蚁都会飞往室内扑灯,成为广东学子每年的夏日“烦恼”。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了“湿度会影响白蚁的分布吗?”这一问题,并制订和实施了如下实验操作。
步骤1:以纸盒的中央为分界线,在甲侧铺上湿润的土壤,乙侧铺上经过烘干的土壤(如图1所示);
步骤2:选10只大小相近、活动正常的白蚁移到纸盒中央,将盒盖迅速盖上,以形成阴暗环境;
步骤3:每隔1分钟观察记录一次白蚁在纸盒两侧的分布情况,实验共重复3次,每次实验共记录10分钟。
(1)该探究实验做出的假设是   。
(2)该实验的变量是   ,除变量外,实验时环境温度、光照等条件都应该   。
(3)实验时,不用一只白蚁而用多只的原因是   。
(4)分析图2数据可得出结论,   对白蚁生活分布有影响。
6.(2023七上·新兴期末)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广东省多地推广百香果种植,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请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百香果的果实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其内的种子是由   发育而来的。
(2)百香果从开花到结果要经历传粉和   的生理过程。
(3)百香果的主枝是不开花结果的,只有长出来的侧枝才是结果枝,所以需要摘除百香果主枝的   ,促进侧芽发育为侧枝。
(4)百香果的栽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目的是为百香果的生长提供   。
(5)施肥的同时,还需合理灌溉。百香果的根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运输到叶,大部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该过程对百香果的意义是   。
(6)为了解某保鲜剂对百香果的保鲜效果,某兴趣小组开展了相关探究,实验结果如图:
①实验中有一组不处理(没有加保鲜剂),其目的是   。
②实验结论:该保鲜剂具有保鲜效果,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   。
③要在本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实验,比较该保鲜剂在室温和低温下的保鲜效果。请你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
7.(2024七上·南山期末)海洋在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广东某海洋研究团队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龙须菜(一种海藻)生长的影响,将健康无损的龙须菜等量分装到12个培养瓶中,然后将其平均分成两组,甲组(通入自然浓度的二氧化碳)和乙组(通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均在24℃环境下培养,实验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   ;每组都选用多瓶龙须菜,其目的是   。连续培养10天,记录并计算各组龙须菜质量的   ,绘制成曲线图。
(2)据图可知,随着时间推移,乙组龙须菜的质量比甲组的   ,说明高浓度二氧化碳能   (选填“促进”或“抑制”)龙须菜的生长。
(3)龙须菜通过   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8.(2023八上·中山期中)罗非鱼是广东省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为了改善罗非鱼鱼肉的品质,某科研小组选取品种相同,生长状况一致且数量相同的罗非鱼分为A、B组,分别投喂等量的普通饲料和混合饲料(蚕豆+普通饲料),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检测指标 组别
A组(普通饲料) B组(蚕豆+普通饲料)
增重率(%) 76.8 54.6
脂肪(%) 2.1 2.0
总蛋白质(%) 19.8 19.8
胶原蛋白(mg/g) 2.3 3.1
(1)罗非鱼的   能支撑整个身体,两侧附着有发达的   为游泳提供动力。
(2)本实验的对照组是   组,变量是   ,两组所选取的罗非鱼品种和生长状况等需要保持一致,目的是   。
(3)从表中的结果可知,B组罗非鱼的增重率   (填“低于”或“高于”)A组罗非鱼的增重率,可推测B组喂养的罗非鱼要达到上市标准的话,养殖时间   (填“更长”或“更短”),养殖成本   (填“更高”或“更低”)。
(4)B组罗非鱼鱼肉吃起来比A组的脆,更受消费者欢迎。这最可能是B组鱼肉中   含量较高的缘故。因此,可以考虑提高   在饲料中的比例,使鱼肉更脆。
9.(2021·广东模拟)《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是蔬菜大国,蔬菜在流通中折损比例较高,利用蚯蚓分解蔬菜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可生产蚯蚓堆肥,实现蔬菜废弃物处理资源化。研究人员研究蚯蚓堆肥对鸡毛菜生长的影响,分别对鸡毛菜施加不施肥处理(CK)、施加新鲜蔬菜废弃物普通堆肥(T1)、施加新鲜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T2),每种情况作3个重复组。在鸡毛菜种子播种后第10、第15和第25天分别测量株高,取平均值绘制直方图(如图)。一般情况下,鸡毛菜在第25天即可收菜。
(1)研究人员研究蚯蚓堆肥对鸡毛菜生长的影响,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法。
(2)蚯蚓在处理蔬菜废弃物中发挥的作用是   ,因此它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3)该研究的变量是   ,设置CK组的目的是   。
(4)每种堆肥作3个重复组的目的是   。
(5)分析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其原因是   。
(6)现在广东省各地都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根据本研究,请列举垃圾分类处理的好处:   。
10.(2021八上·龙门期中)广东某初中开展的“保护环境,净化校园”活动中,学生设计了“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分布情况”的探究活动。请你帮助完成设计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 1 )提出问题:洗手能否有效控制手上细菌的数量?
( 2 )作出假设:洗手能有效控制手上细菌的数量。
( 3 )制定和实施计划:
①将9个经高温处理、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平均分成三组,每组的培养皿底部贴上相应的标签:洗手前、洗手后、空白对照。
②打开培养皿,三位同学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前”标签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③三位同学用肥皂将手洗干净,然后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后”标签的培养基上按一下。
④“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⑤把三组培养皿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
⑥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细菌的菌落数,计算其   ,并得出结论。
( 4 )在上述实验中:设计②、③和④步骤的操作目的是   。把三组培养皿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的目的是   。 实验中所用的培养皿要先经过高温处理的原因是   。
( 5 )通过研究,同学发现洗手前的统计值最高,洗手后次之,空白组没有,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实验
(2)能分解;有机物;分解者
(3)堆肥;设置对照实验
(4)避免偶然性
(5)新鲜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更有利于鸡毛菜的植株
(6)变废为宝(或“减少环境污染”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生态系统的结构;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1) 研究人员研究蚯蚓堆肥,用蚯蚓做实验,采用的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同时也能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从分解的动物遗体和蔬菜废弃物种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3)在实验中,为了提高说服力,还因设置对照组,实验中设置的CK组的目的就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实验需要保持单一变量,因此,该实验变量只有一个不同,堆肥就是变量。
(4)为了减少实验偶然性影响,每组还需要设置多个重复组,避免实验出现偶然性,提高实验可信度。
(5)施用新鲜蔬菜废弃物的蚯蚓堆肥和普通堆肥相比,能增加产量。分析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新鲜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更有利于鸡毛菜的植株生长;其原因是蚯蚓能更快地把蔬菜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6) 现在广东省各地都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根据本研究实验,可运用“变废为宝”或 减少环境污染 处理分类垃圾。
故答案为:(1) 实验;(2)第1空、能分解; 第2空、有机物 ;第3空、分解者;(3)第1空、堆肥 ;第2空、设置对照实验 ;(4) 避免偶然性 ;(5) 新鲜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更有利于鸡毛菜的植株 ;(6) 变废为宝(或“减少环境污染”等,合理即可)。
【分析】1.城市生活垃圾可分为三类:可回收垃圾(纸类、塑料、玻璃类等),有害垃圾(电池和日用化学品等),其它垃圾(表示分类以外的其它垃圾)。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答案】(1)生活环境(或形态结构特点)
(2)地球之肾;地球之肺;绿色水库
(3)分解;竞争;捕食
(4)调查法;食物链;递增
【知识点】生物的归类;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富集;调查法
【解析】【解答】(1)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可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可将生物分成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题目的分类依据可为:生活环境(或形态结构特点)。
故填:生活环境(或形态结构特点)。
(2)湿地生态系统是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素有”地球之肾“的称呼,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素有”地球之肺“、”绿色水库“之称。
故填:地球之肾;地球之肺;绿色水库。
(3)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动物属于消费者,植物属于生产者;在该生态系统中,河蚌与小虾共同捕食小球藻,属于竞争关系,水蚤与小球藻之间是捕食关系。
故填:分解;竞争;捕食。
(4)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材料二对5种生物体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最后将研究数据整理绘制成表格,采用了调查法。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是积累的,据表分析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在食物链的变化规律: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有毒物质逐级递增。
故填:调查法;食物链;递增。
【分析】(1)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可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可将生物分成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湿地生态系统是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素有”地球之肾“的称呼,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素有”地球之肺“、”绿色水库“之称。
(3)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参与了物质的循环。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答案】(1)骨;骨连结;骨骼肌
(2)物种(生物种类)
(3)消费;飞行
(4)观察
(5)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6)保护环境(或不买卖野生动物制品)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运动系统的组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1)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结。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骨连结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因此,可以说,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2)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所以,资料二中,“广东省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约1000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物种)。
(3)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等。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有羽毛,这样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前肢特化成翼,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所以,资料二中,白鹇(省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其主要运动方式是飞行。
(4)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并且详细、真实、客观地做好观察记录。实验法是对发生行为的动物或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它们之间使用的信号,然后进一步分析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所以,资料三中,用红外线相机拍摄豹猫和仙八色鹩,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被称为观察法。
(5)就地保护是在濒危生物原来的生活区域对其实施的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6)作为一名中学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我们可以:一是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二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生物,不破坏生物及其栖息地。或保护环境、不买卖野生动物制品等(写出一条、合理即可)。
【分析】(1)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2)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4.【答案】(1)控制单一变量
(2)20;氧气
(3)施氮量;先上升后下降;25
(4)过高;成熟;呼吸作用
(5)20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为了遵循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除了变量:温度和施氮量外,各大棚的其他环境条件要相同且适宜。
故填:控制单一变量
(2)将长势一致的180株芥蓝幼苗随机移植到微型温室大棚内,分成9组,每小组20株。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产物是机物和氧气,因此,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各大棚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除了检测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外,本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有机物或氧气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
故填:20;氧气
(3)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①②③小组除了施氮量不同之外,其他的条件都相同,实验变量是施氮量。比较①④⑦小组的结果,可推测芥蓝幼苗的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控制大棚内白天温度在25℃,光合作用旺盛,产生的有机物多,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最有利于提高芥蓝的产量。
故填:施氮量;先上升后下降;25
(4)细胞能否从外界吸收水分取决于细胞液的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的高低。当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否则就失水。与相同温度的其他组比较,出现③⑥⑨小组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所施氮肥的浓度过高,导致芥蓝幼苗根尖的成熟区液浓度小于土壤液的浓度,导致细胞失水,植株因缺水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严重时也会导致土壤板结,影响植株根尖的呼吸作用,进而影响各种生命活动。
故填:过高;成熟;呼吸作用
(5)实验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20g/m2时芥蓝幼苗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最高,产生的有机物最多,因此,芥蓝幼苗最合适的施氮量是20g/m2。
故填:20
【分析】(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5.【答案】(1)湿度会影响白蚁的分布
(2)湿度;一样
(3)避免偶然性
(4)湿度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根据问题作假设,根据实验应作出的假设是:湿度会影响白蚁的分布。故答案为:湿度会影响白蚁的分布;
(2)本实验探究的是湿度对白蚁分布的影响,故变量是湿度,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故答案为:湿度;一样;
(3)用一只蚂蚁会导致实验偶然性增大,用多只蚂蚁是为了避免偶然性。故答案为:避免偶然性;
(4)干燥土壤白蚁的数量比湿土的少,说明湿度会影响白蚁的分布。故答案为:湿度。
【分析】(1)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在对照实验中,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6.【答案】(1)胚珠
(2)受精
(3)顶芽
(4)无机盐
(5)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防止灼伤)
(6)对照;保鲜效果越好;
开始的质量(克) 第3天 第6天 第9天
质量(克) 失重率(%) 质量(克) 失重率(%) 质量(克) 失重率(%)
室温              
低温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植物受精过程;芽的类型;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百香果的果实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器官;其内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2)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
(3)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如果摘除顶芽,侧芽会很快就发育成枝条,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原理,对作物、果树、花卉等进行整枝、打杈或摘心,调整顶芽和侧芽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作物和果树产量以及花卉的观赏价值。题干中需要摘除百香果主枝的顶芽,促进侧芽发育为侧枝。
(4)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所以百香果的栽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目的是为百香果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5)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题干中描述的是植物的蒸腾作用,根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作用不是白白浪费水分,该过程对百香果的意义是可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百香果体内的运输(或“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防止灼伤”);对生物圈的意义是可提高大气湿等度,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6)①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实验中有一组不处理(没有加保鲜剂),其目的是设置对照。
②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不处理(没有加保鲜剂)组的水果失重率最大;加保鲜剂的三个组中,保鲜剂的浓度越大,水果的失重率越小,即保鲜效果越好。由此可得出实验结论:该保鲜剂具有保鲜效果,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③本实验是探究某保鲜剂对百香果的保鲜效果,根据题干中的图表,可以设计如下:
时间、变量 温度 开始的质量(  )克 第3天 第6天 第9天
质量(  )克 失重率(  )% 质量(  )克 失重率(  )% 质量(  )克 失重率(  )%
室温              
低温              
【分析】(1)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2)芽依照着生位置分为顶芽和侧芽,生在顶端的芽叫作顶芽,生在侧端的芽叫侧芽.芽按照将来发育成什么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将来发育成枝和叶的芽叫叶芽(或枝芽);将来发育成花的芽叫花芽;既能发育成叶又能发育成花的芽叫混合芽。
(3)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4)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7.【答案】(1)二氧化碳浓度;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平均值
(2)高;促进
(3)光合作用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甲组和乙组其它条件相同,唯一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其目的是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记录并计算各组龙须菜质量的平均值。
(2)乙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甲组,据图可知,通过对甲组和乙组鲜重结果比较,说明高浓度二氧化碳能促进龙须菜的生长。
(3)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龙须菜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大量的叶绿体,因此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8.【答案】(1)脊柱;肌肉
(2)A;蚕豆;控制单一变量
(3)低于;更长;更高
(4)胶原蛋白;蚕豆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罗非鱼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脊柱能支撑整个身体,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收缩有力,为游泳提供动力。
(2)在对照实验中,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本实验,A、B组,分别投喂等量的普通饲料和混合饲料(蚕豆+普通饲料),可见A组是对照组,B组是实验组,变量是蚕豆。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两组所选取的罗非鱼品种和生长状况等需要保持一致。
(3)从表中的结果可知,B组罗非鱼的增重率54.6%低于A组罗非鱼的增重率76.8%,B组喂养的罗非鱼要达到上市标准的话,养殖时间更长,养殖成本更高。
(4)B组罗非鱼鱼肉吃起来比A组的脆,更受消费者欢迎。分析数据可知,这最可能是B组鱼肉胶原蛋白含量较高的缘故。因此,可以考虑提高蚕豆在饲料中的比例,使鱼肉更脆。
【分析】(1)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9.【答案】(1)实验
(2)分解蔬菜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分解者
(3)堆肥;设置对照实验
(4)避免偶然性
(5)新鲜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更有利于鸡毛菜的植株;生长蚯蚓能更快地把蔬菜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6)变废为宝(或“减少环境污染”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研究人员研究蚯蚓堆肥对鸡毛菜生长的影响,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蚯蚓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同时蚯蚓又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所以蚯蚓在处理蔬菜废弃物中发挥的作用是分解蔬菜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因此它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
(3)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对照组,该研究的变量是堆肥;CK组就属于对照组,起对照作用。
(4)为了减少偶然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每种堆肥的实验中设置重置组。
(5)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施用新鲜蔬菜废弃物的蚯蚓堆肥和普通堆肥相比,能提高株高,增加产量。分析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新鲜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更有利于鸡毛菜的植株生长;其原因是蚯蚓能更快地把蔬菜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6)福州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日常生活的厨余垃圾可利用本研究的原理“变废为宝”。
【分析】科学探究的实验步骤有:1、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2、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3、制定计划 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4、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5、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沦;6、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其中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当设重复组,科学实验的数据,应当取各重复组的计算平均值。
10.【答案】平均值;形成对照实验;为细菌的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杀死其他杂菌,以防影响实验结果;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知识点】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细菌的菌落数,为了减少误差,需要计算平均值,再得出结论。
(4))在上述实验中:设计②、③和④步骤的操作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这样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细菌繁殖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所以,把三组培养皿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的目的是为细菌的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实验所培养皿要先经过高温处理的原因是杀死其他杂菌,以防影响实验结果。
(5)根据题干所述,“同学发现洗手前的统计值最高,洗手后次之,空白组没有”,可以看出,洗过手的统计值较洗手前低,所以,洗手可以减少细菌的数量,即在饭前便后要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故答案为:平均值、形成对照实验、为细菌的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杀死其他杂菌,以防影响实验结果、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分析】此题考查科学探究的能力、控制实验变量以及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为基础题,难度一般,此部分内容为重点也是难点,需要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在实验中,为了增加实验的说服力,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即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研究的对象则为变量,实验中要保证变量唯一。
1 / 12024年中考生物广东省乡土特色专题10 生物学与科学探究
一、读图理解题
1.(2022七上·东莞期中)《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是蔬菜大国,蔬菜在流通中折损比例较高,利用蚯蚓分解蔬菜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可生产蚯蚓堆肥,实现蔬菜废弃物处理资源化。研究人员研究不同堆肥类型对鸡毛菜生长的影响,分别对鸡毛莱施加不施肥处理(CK)、施加新鲜蔬菜废弃物普通堆肥(T1)、施加新鲜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T2),每种情况作3个重复组。在鸡毛莱种子播种后第10、第15和第25天分别测量株高,取平均值绘制直方图(如图)。一般情况下,鸡毛菜在第25天即可收菜。
(1)研究人员研究蚯蚓堆肥,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法。
(2)蚯蚓在处理蔬菜废弃物中发挥的作用是蚯蚓   蔬菜废弃物中的   ,因此它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3)该研究的变量是   ,设置CK组的目的是   。
(4)每种堆肥作3个重复组的目的是   。
(5)分析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6)现在广东省各地都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根据本研究实验,请列举两个垃圾分类处理的好处:   。
【答案】(1)实验
(2)能分解;有机物;分解者
(3)堆肥;设置对照实验
(4)避免偶然性
(5)新鲜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更有利于鸡毛菜的植株
(6)变废为宝(或“减少环境污染”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环境污染及其控制;生态系统的结构;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1) 研究人员研究蚯蚓堆肥,用蚯蚓做实验,采用的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同时也能作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从分解的动物遗体和蔬菜废弃物种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3)在实验中,为了提高说服力,还因设置对照组,实验中设置的CK组的目的就是为了设置对照实验,实验需要保持单一变量,因此,该实验变量只有一个不同,堆肥就是变量。
(4)为了减少实验偶然性影响,每组还需要设置多个重复组,避免实验出现偶然性,提高实验可信度。
(5)施用新鲜蔬菜废弃物的蚯蚓堆肥和普通堆肥相比,能增加产量。分析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新鲜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更有利于鸡毛菜的植株生长;其原因是蚯蚓能更快地把蔬菜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6) 现在广东省各地都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根据本研究实验,可运用“变废为宝”或 减少环境污染 处理分类垃圾。
故答案为:(1) 实验;(2)第1空、能分解; 第2空、有机物 ;第3空、分解者;(3)第1空、堆肥 ;第2空、设置对照实验 ;(4) 避免偶然性 ;(5) 新鲜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更有利于鸡毛菜的植株 ;(6) 变废为宝(或“减少环境污染”等,合理即可)。
【分析】1.城市生活垃圾可分为三类:可回收垃圾(纸类、塑料、玻璃类等),有害垃圾(电池和日用化学品等),其它垃圾(表示分类以外的其它垃圾)。
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二、资料分析题
2.(2023七上·紫金期中)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资料一:广东麻涌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广东省东莞市麻涌镇,2019年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被认定为广东省首批自然教育基地,入选2020年国家湿地公园名单。湿地公园动植物资源丰富,蕨类植物15种,裸子植物5种,被子植物270种;记录野生动物共计151种,其中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包括黑鸢、普通鵟、红隼等。
资料二:东莞市常平镇某中学学生对寒溪河河水的质量以及河里的鱼虾是否可以安全食用产生了疑问。他们首先选取河中5种不同的生物,对它们消化道内的食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然后又走访当地环保部门,了解这5种生物体内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分解)的含量,最后将研究数据整理绘制成下表。
生物种类 大鱼 河蚌 小球藻 小虾 水蚤
消化道内食物组成 小虾 水蚤、小球藻   水蚤、小球藻 小球藻
每千克体重某种有毒物质含量/毫克 97 55 4 32 16
请回答:
(1)将华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中的生物进行分类,把夜鹭、白鹭、苍鹭、黑水鸡、翠鸟、叉尾太阳鸟归为一类,把香樟、秋枫、古榕树归为一类,它们的分类依据是   。
(2)湿地生态系统素有“   ”之称,有净化水质和蓄洪抗旱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   ”和“   ”。
(3)寒溪河淤泥中的微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者。在该生态系统中,河蚌与小虾之间是   关系;水蚤与小球藻之间是   关系。
(4)资料二中,某中学学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据表可知,生物体内有毒物质会通过   逐级   (填“递增”或“递减”)。
【答案】(1)生活环境(或形态结构特点)
(2)地球之肾;地球之肺;绿色水库
(3)分解;竞争;捕食
(4)调查法;食物链;递增
【知识点】生物的归类;生物间的关系;生态系统的类型;生物富集;调查法
【解析】【解答】(1)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可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可将生物分成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题目的分类依据可为:生活环境(或形态结构特点)。
故填:生活环境(或形态结构特点)。
(2)湿地生态系统是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素有”地球之肾“的称呼,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素有”地球之肺“、”绿色水库“之称。
故填:地球之肾;地球之肺;绿色水库。
(3)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动物属于消费者,植物属于生产者;在该生态系统中,河蚌与小虾共同捕食小球藻,属于竞争关系,水蚤与小球藻之间是捕食关系。
故填:分解;竞争;捕食。
(4)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并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材料二对5种生物体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进行了测定,最后将研究数据整理绘制成表格,采用了调查法。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的,有毒物质在食物链中是积累的,据表分析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在食物链的变化规律: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有毒物质逐级递增。
故填:调查法;食物链;递增。
【分析】(1)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可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特点,可将生物分成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湿地生态系统是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素有”地球之肾“的称呼,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素有”地球之肺“、”绿色水库“之称。
(3)生态系统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参与了物质的循环。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
3.(2023八上·惠东期末)资料分析:资料一:为呼应《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主题,2022年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主题定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资料二:广东省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约1000种,是全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之一。其中中华秋沙鸭、东方白鹳、白海豚等59种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豹猫、鬣羚、猕猴和白鹇(省鸟)等195种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资料三:2022年惠东海龟湾保护区工作人员利用红外线相机,首次拍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豹猫和仙八色鸫。据了解,2021年以来,保护区工作人员利用红外线专业相机在涵盖海龟外围保护带的双月湾沿海滩涂、盐沼湿地、红树林等,至今共发现110多种鸟类。
(1)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   、   和   三部分组成。
(2)资料二中,“广东省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约1000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多样性。
(3)资料二中,白鹇(省鸟)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其主要运动方式是   。
(4)资料三中,用红外线相机拍摄豹猫和仙八色鹩,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被称为   法。
(5)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填“易地保护”或“就地保护”),其主要措施是   。
(6)近年来由于生存环境的破坏等原因,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作为一名中学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骨;骨连结;骨骼肌
(2)物种(生物种类)
(3)消费;飞行
(4)观察
(5)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
(6)保护环境(或不买卖野生动物制品)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运动系统的组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科学探究的方法
【解析】【解答】(1)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结。骨在运动中起到杠杆的作用;骨连结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接叫关节。因此,可以说,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2)生物种类(物种)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所以,资料二中,“广东省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约1000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物种)。
(3)消费者是指直接或间接利用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质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生物,主要指动物,也包括某些寄生的菌类等。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有羽毛,这样可以减少空气阻力。前肢特化成翼,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所以,资料二中,白鹇(省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其主要运动方式是飞行。
(4)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并且详细、真实、客观地做好观察记录。实验法是对发生行为的动物或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它们之间使用的信号,然后进一步分析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所以,资料三中,用红外线相机拍摄豹猫和仙八色鹩,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被称为观察法。
(5)就地保护是在濒危生物原来的生活区域对其实施的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6)作为一名中学生,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我们可以:一是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二是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生物,不破坏生物及其栖息地。或保护环境、不买卖野生动物制品等(写出一条、合理即可)。
【分析】(1)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
(2)生物的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3)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①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②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③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④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实验探究题
4.(2023·东莞模拟)芥蓝是中国的特产蔬菜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是广东餐桌上一道很受欢迎的菜肴。某科研小组研究了温度和施氮量两个因素对芥蓝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1)实验设置9小组微型温室大棚,每小组6m2,除温度和施氮量外,各大棚的其他环境条件要相同且适宜,目的是   。
(2)将长势一致的180株芥蓝幼苗随机移植到微型温室大棚内,每小组   株。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各大棚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结果如图所示。除了检测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外,本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有机物或   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
(3)①②③小组的实验变量是   。比较①④⑦小组的结果,可推测芥蓝幼苗的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   的变化,控制大棚内白天温度在   ℃,夜晚适当降低温度,最有利于提高芥蓝的产量。
(4)与相同温度的其他组比较,出现③⑥⑨小组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所施氮肥的浓度   ,导致芥蓝幼苗根尖的   区细胞失水,植株因缺水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严重时也会导致土壤板结,影响植株根尖的   (填生理活动名称),进而影响各种生命活动。
(5)实验结果表明,芥蓝幼苗最合适的施氮量是   g/m2。
【答案】(1)控制单一变量
(2)20;氧气
(3)施氮量;先上升后下降;25
(4)过高;成熟;呼吸作用
(5)20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1)为了遵循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除了变量:温度和施氮量外,各大棚的其他环境条件要相同且适宜。
故填:控制单一变量
(2)将长势一致的180株芥蓝幼苗随机移植到微型温室大棚内,分成9组,每小组20株。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产物是机物和氧气,因此,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各大棚内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除了检测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外,本实验还可以通过检测有机物或氧气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速率。
故填:20;氧气
(3)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唯一的不同条件,就是该对照实验的变量。①②③小组除了施氮量不同之外,其他的条件都相同,实验变量是施氮量。比较①④⑦小组的结果,可推测芥蓝幼苗的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控制大棚内白天温度在25℃,光合作用旺盛,产生的有机物多,夜晚适当降低温度,呼吸作用弱,分解的有机物少,最有利于提高芥蓝的产量。
故填:施氮量;先上升后下降;25
(4)细胞能否从外界吸收水分取决于细胞液的浓度和外界溶液浓度的高低。当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否则就失水。与相同温度的其他组比较,出现③⑥⑨小组结果的最可能原因是所施氮肥的浓度过高,导致芥蓝幼苗根尖的成熟区液浓度小于土壤液的浓度,导致细胞失水,植株因缺水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严重时也会导致土壤板结,影响植株根尖的呼吸作用,进而影响各种生命活动。
故填:过高;成熟;呼吸作用
(5)实验结果表明,在施氮量为20g/m2时芥蓝幼苗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最高,产生的有机物最多,因此,芥蓝幼苗最合适的施氮量是20g/m2。
故填:20
【分析】(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3)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5.(2023七上·深圳期中)高温多湿的广东是典型的“白蚁天堂”,每当夜晚时分,白蚁都会飞往室内扑灯,成为广东学子每年的夏日“烦恼”。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这一现象,提出了“湿度会影响白蚁的分布吗?”这一问题,并制订和实施了如下实验操作。
步骤1:以纸盒的中央为分界线,在甲侧铺上湿润的土壤,乙侧铺上经过烘干的土壤(如图1所示);
步骤2:选10只大小相近、活动正常的白蚁移到纸盒中央,将盒盖迅速盖上,以形成阴暗环境;
步骤3:每隔1分钟观察记录一次白蚁在纸盒两侧的分布情况,实验共重复3次,每次实验共记录10分钟。
(1)该探究实验做出的假设是   。
(2)该实验的变量是   ,除变量外,实验时环境温度、光照等条件都应该   。
(3)实验时,不用一只白蚁而用多只的原因是   。
(4)分析图2数据可得出结论,   对白蚁生活分布有影响。
【答案】(1)湿度会影响白蚁的分布
(2)湿度;一样
(3)避免偶然性
(4)湿度
【知识点】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生物的影响
【解析】【解答】(1)根据问题作假设,根据实验应作出的假设是:湿度会影响白蚁的分布。故答案为:湿度会影响白蚁的分布;
(2)本实验探究的是湿度对白蚁分布的影响,故变量是湿度,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故答案为:湿度;一样;
(3)用一只蚂蚁会导致实验偶然性增大,用多只蚂蚁是为了避免偶然性。故答案为:避免偶然性;
(4)干燥土壤白蚁的数量比湿土的少,说明湿度会影响白蚁的分布。故答案为:湿度。
【分析】(1)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要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 在对照实验中,其他条件都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变量;设计对照实验的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6.(2023七上·新兴期末)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广东省多地推广百香果种植,带领农民脱贫致富。请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百香果的果实在结构层次上属于器官,其内的种子是由   发育而来的。
(2)百香果从开花到结果要经历传粉和   的生理过程。
(3)百香果的主枝是不开花结果的,只有长出来的侧枝才是结果枝,所以需要摘除百香果主枝的   ,促进侧芽发育为侧枝。
(4)百香果的栽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目的是为百香果的生长提供   。
(5)施肥的同时,还需合理灌溉。百香果的根吸收的水分通过导管运输到叶,大部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该过程对百香果的意义是   。
(6)为了解某保鲜剂对百香果的保鲜效果,某兴趣小组开展了相关探究,实验结果如图:
①实验中有一组不处理(没有加保鲜剂),其目的是   。
②实验结论:该保鲜剂具有保鲜效果,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   。
③要在本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实验,比较该保鲜剂在室温和低温下的保鲜效果。请你设计一个表格,用于记录实验数据   。
【答案】(1)胚珠
(2)受精
(3)顶芽
(4)无机盐
(5)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防止灼伤)
(6)对照;保鲜效果越好;
开始的质量(克) 第3天 第6天 第9天
质量(克) 失重率(%) 质量(克) 失重率(%) 质量(克) 失重率(%)
室温              
低温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植物受精过程;芽的类型;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百香果的果实是由不同的组织构成的器官;其内的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来的。
(2)在完成传粉和受精两个重要的生理过程以后,花的大部分结构凋落,只有子房继续发育,最终子房发育成果实。
(3)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如果摘除顶芽,侧芽会很快就发育成枝条,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原理,对作物、果树、花卉等进行整枝、打杈或摘心,调整顶芽和侧芽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作物和果树产量以及花卉的观赏价值。题干中需要摘除百香果主枝的顶芽,促进侧芽发育为侧枝。
(4)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所以百香果的栽种过程中,需要合理施肥,目的是为百香果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5)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题干中描述的是植物的蒸腾作用,根吸收的水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作用不是白白浪费水分,该过程对百香果的意义是可拉动水分和无机盐在百香果体内的运输(或“降低叶片表面温度,防止灼伤”);对生物圈的意义是可提高大气湿等度,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6)①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实验中有一组不处理(没有加保鲜剂),其目的是设置对照。
②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相同时间内,不处理(没有加保鲜剂)组的水果失重率最大;加保鲜剂的三个组中,保鲜剂的浓度越大,水果的失重率越小,即保鲜效果越好。由此可得出实验结论:该保鲜剂具有保鲜效果,且在一定范围内,浓度越高效果越好。
③本实验是探究某保鲜剂对百香果的保鲜效果,根据题干中的图表,可以设计如下:
时间、变量 温度 开始的质量(  )克 第3天 第6天 第9天
质量(  )克 失重率(  )% 质量(  )克 失重率(  )% 质量(  )克 失重率(  )%
室温              
低温              
【分析】(1)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2)芽依照着生位置分为顶芽和侧芽,生在顶端的芽叫作顶芽,生在侧端的芽叫侧芽.芽按照将来发育成什么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三种,将来发育成枝和叶的芽叫叶芽(或枝芽);将来发育成花的芽叫花芽;既能发育成叶又能发育成花的芽叫混合芽。
(3)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
(4)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7.(2024七上·南山期末)海洋在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广东某海洋研究团队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龙须菜(一种海藻)生长的影响,将健康无损的龙须菜等量分装到12个培养瓶中,然后将其平均分成两组,甲组(通入自然浓度的二氧化碳)和乙组(通入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均在24℃环境下培养,实验结果如下,请分析回答问题。
(1)该实验的变量是   ;每组都选用多瓶龙须菜,其目的是   。连续培养10天,记录并计算各组龙须菜质量的   ,绘制成曲线图。
(2)据图可知,随着时间推移,乙组龙须菜的质量比甲组的   ,说明高浓度二氧化碳能   (选填“促进”或“抑制”)龙须菜的生长。
(3)龙须菜通过   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答案】(1)二氧化碳浓度;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平均值
(2)高;促进
(3)光合作用
【知识点】绿色植物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甲组和乙组其它条件相同,唯一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其目的是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记录并计算各组龙须菜质量的平均值。
(2)乙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甲组,据图可知,通过对甲组和乙组鲜重结果比较,说明高浓度二氧化碳能促进龙须菜的生长。
(3)光合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的过程,龙须菜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重要作用。
【分析】(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种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
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
对照试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实验设计中仅仅改编实验中的某一项变量,其它因子不变,在此条件下,观察、研究该变量对实验材料和实验结果的影响.除了整个实验过程中欲处理的实验因素外,其他实验条件要做到前后一致。)
(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含大量的叶绿体,因此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
8.(2023八上·中山期中)罗非鱼是广东省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为了改善罗非鱼鱼肉的品质,某科研小组选取品种相同,生长状况一致且数量相同的罗非鱼分为A、B组,分别投喂等量的普通饲料和混合饲料(蚕豆+普通饲料),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检测指标 组别
A组(普通饲料) B组(蚕豆+普通饲料)
增重率(%) 76.8 54.6
脂肪(%) 2.1 2.0
总蛋白质(%) 19.8 19.8
胶原蛋白(mg/g) 2.3 3.1
(1)罗非鱼的   能支撑整个身体,两侧附着有发达的   为游泳提供动力。
(2)本实验的对照组是   组,变量是   ,两组所选取的罗非鱼品种和生长状况等需要保持一致,目的是   。
(3)从表中的结果可知,B组罗非鱼的增重率   (填“低于”或“高于”)A组罗非鱼的增重率,可推测B组喂养的罗非鱼要达到上市标准的话,养殖时间   (填“更长”或“更短”),养殖成本   (填“更高”或“更低”)。
(4)B组罗非鱼鱼肉吃起来比A组的脆,更受消费者欢迎。这最可能是B组鱼肉中   含量较高的缘故。因此,可以考虑提高   在饲料中的比例,使鱼肉更脆。
【答案】(1)脊柱;肌肉
(2)A;蚕豆;控制单一变量
(3)低于;更长;更高
(4)胶原蛋白;蚕豆
【知识点】鱼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罗非鱼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脊柱能支撑整个身体,两侧附着有发达的肌肉,收缩有力,为游泳提供动力。
(2)在对照实验中,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本实验,A、B组,分别投喂等量的普通饲料和混合饲料(蚕豆+普通饲料),可见A组是对照组,B组是实验组,变量是蚕豆。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两组所选取的罗非鱼品种和生长状况等需要保持一致。
(3)从表中的结果可知,B组罗非鱼的增重率54.6%低于A组罗非鱼的增重率76.8%,B组喂养的罗非鱼要达到上市标准的话,养殖时间更长,养殖成本更高。
(4)B组罗非鱼鱼肉吃起来比A组的脆,更受消费者欢迎。分析数据可知,这最可能是B组鱼肉胶原蛋白含量较高的缘故。因此,可以考虑提高蚕豆在饲料中的比例,使鱼肉更脆。
【分析】(1)鱼类的主要特征:鱼类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呈梭形,体表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9.(2021·广东模拟)《广东省城乡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我国是蔬菜大国,蔬菜在流通中折损比例较高,利用蚯蚓分解蔬菜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可生产蚯蚓堆肥,实现蔬菜废弃物处理资源化。研究人员研究蚯蚓堆肥对鸡毛菜生长的影响,分别对鸡毛菜施加不施肥处理(CK)、施加新鲜蔬菜废弃物普通堆肥(T1)、施加新鲜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T2),每种情况作3个重复组。在鸡毛菜种子播种后第10、第15和第25天分别测量株高,取平均值绘制直方图(如图)。一般情况下,鸡毛菜在第25天即可收菜。
(1)研究人员研究蚯蚓堆肥对鸡毛菜生长的影响,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   法。
(2)蚯蚓在处理蔬菜废弃物中发挥的作用是   ,因此它属于生态系统中的   。
(3)该研究的变量是   ,设置CK组的目的是   。
(4)每种堆肥作3个重复组的目的是   。
(5)分析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其原因是   。
(6)现在广东省各地都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根据本研究,请列举垃圾分类处理的好处:   。
【答案】(1)实验
(2)分解蔬菜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分解者
(3)堆肥;设置对照实验
(4)避免偶然性
(5)新鲜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更有利于鸡毛菜的植株;生长蚯蚓能更快地把蔬菜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6)变废为宝(或“减少环境污染”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1)研究人员研究蚯蚓堆肥对鸡毛菜生长的影响,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实验法。
(2)蚯蚓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同时蚯蚓又属于生态系统的分解者,能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所以蚯蚓在处理蔬菜废弃物中发挥的作用是分解蔬菜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因此它属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
(3)在进行实验研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对照组,该研究的变量是堆肥;CK组就属于对照组,起对照作用。
(4)为了减少偶然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每种堆肥的实验中设置重置组。
(5)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施用新鲜蔬菜废弃物的蚯蚓堆肥和普通堆肥相比,能提高株高,增加产量。分析图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新鲜蔬菜废弃物蚯蚓堆肥更有利于鸡毛菜的植株生长;其原因是蚯蚓能更快地把蔬菜废弃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6)福州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日常生活的厨余垃圾可利用本研究的原理“变废为宝”。
【分析】科学探究的实验步骤有:1、提出问题 ①从生活、实践,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表述这些问题;③根据已知科学知识揭示矛盾;2、作出假设 ①根据已知科学知识对问题提出假设;②判断假设的可检验性;3、制定计划 ①拟定计划;⑦根据拟定的计划,列出所需材料和用具;③选出控制变量;④设计对照组;4、实施计划 ①采用多种途径实施计划;②记录现象、数据;③评价现象,数据的可靠性;5、得出结论 ①描述现象;⑦处理数据;③分析得出结沦;6、表达和交流 ①撰写探究报告;②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并完善。其中对照实验具有变量的唯一性。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应当设重复组,科学实验的数据,应当取各重复组的计算平均值。
10.(2021八上·龙门期中)广东某初中开展的“保护环境,净化校园”活动中,学生设计了“比较洗手前后手上的细菌分布情况”的探究活动。请你帮助完成设计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 1 )提出问题:洗手能否有效控制手上细菌的数量?
( 2 )作出假设:洗手能有效控制手上细菌的数量。
( 3 )制定和实施计划:
①将9个经高温处理、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平均分成三组,每组的培养皿底部贴上相应的标签:洗手前、洗手后、空白对照。
②打开培养皿,三位同学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前”标签的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
③三位同学用肥皂将手洗干净,然后分别将手指的5个指尖在贴有“洗手后”标签的培养基上按一下。
④“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⑤把三组培养皿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
⑥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细菌的菌落数,计算其   ,并得出结论。
( 4 )在上述实验中:设计②、③和④步骤的操作目的是   。把三组培养皿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的目的是   。 实验中所用的培养皿要先经过高温处理的原因是   。
( 5 )通过研究,同学发现洗手前的统计值最高,洗手后次之,空白组没有,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答案】平均值;形成对照实验;为细菌的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杀死其他杂菌,以防影响实验结果;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知识点】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区别;科学探究的过程
【解析】【解答】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细菌的菌落数,为了减少误差,需要计算平均值,再得出结论。
(4))在上述实验中:设计②、③和④步骤的操作目的是形成对照实验,这样使实验更有说服力。
细菌繁殖过程需要适宜的温度,所以,把三组培养皿放入37℃恒温箱中培养的目的是为细菌的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实验所培养皿要先经过高温处理的原因是杀死其他杂菌,以防影响实验结果。
(5)根据题干所述,“同学发现洗手前的统计值最高,洗手后次之,空白组没有”,可以看出,洗过手的统计值较洗手前低,所以,洗手可以减少细菌的数量,即在饭前便后要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故答案为:平均值、形成对照实验、为细菌的繁殖提供适宜的温度、杀死其他杂菌,以防影响实验结果、养成勤洗手的卫生习惯。
【分析】此题考查科学探究的能力、控制实验变量以及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为基础题,难度一般,此部分内容为重点也是难点,需要熟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在实验中,为了增加实验的说服力,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即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所研究的对象则为变量,实验中要保证变量唯一。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