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生物广东省乡土特色专题11 生物技术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生物广东省乡土特色专题11 生物技术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25 15:49:04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生物广东省乡土特色专题11 生物技术
一、选择题
1.(2024八上·南沙期末)“食在广州,厨出凤城”,广东顺德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美食之都”。在制作顺德白馒头、萝卜泡菜、水果酸奶的过程中(  )
A.枯草杆菌、乳酸菌、霉菌 B.酵母菌、甲烷细菌、乳酸菌
C.酵母菌、乳酸菌、乳酸菌 D.甲烷细菌、乳酸菌、酵母菌
2.(2021·广东)“饮早茶”具有鲜明的广东地域特色,下列早茶点心制作过程中需要发酵的是(  )
A.燕麦包 B.牛肉丸 C.蒸排骨 D.肠粉
3.(2019八下·龙岗期中)2018年3月30日,广东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首次将人突变的亨廷顿基因导入猪的DNA中,培育出患“亨廷顿舞蹈病”的猪。这项成果会促进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最终造福于人类。患“亨廷顿舞蹈病”猪的培育,运用的生物技术是(  )
A. 仿生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组织培养技术 D.传统生物技术
二、资料分析题
4.(2024·广东模拟) 资料一:广东是登革热流行区,每年5月份开始进入登革热高发流行季。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伊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
资料二: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一种能抵抗登革热病毒感染的埃及伊蚊,培育过程如图所示。
(1)人被伊蚊叮咬,会去拍打蚊子,体现出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即   。
(2)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登革热病毒属于   ,与人体细胞相比较,它没有   结构。
(3)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3个基本环节,伊蚊在登革热流行环节中,属于   。伊蚊成虫具有   对足,属于   动物,其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与蝗虫相比多经历了   期。
(4)新培育的埃及伊蚊具有能产生登革热抗体的性状,这种性状是由   决定的,该伊蚊获得这种性状是通过   技术实现的,埃及伊蚊的抗登革热变异属于   变异。
三、实验探究题
5.(2022八下·五华期末)实验探究
客家人是广东三大民系之一,冬季时他们常有在家中用糯米自制米酒的习俗,制作米酒时往往有如下几道工序: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放置于温暖的地方;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左右;④将糯米用水淘洗干净后浸泡一昼夜;⑤将糯米倒入蒸锅煮熟。(以上容器和毛巾均要求消毒)
(1)请写出制作米酒的操作正确步骤   (用序号表示)。
(2)第①道工序中放入酒曲粉末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中的   过程;米酒酒曲中含的主要微生物与大肠杆菌相比,大肠杆菌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成形的   。
(3)用凉开水冲淋糯米饭使米饭冷却到30℃的目的是   ;酿好的米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气体造成的。
(4)小明模仿他们的工序制作的米酒,几天后,发现糯米饭发霉了,米酒没制出来。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答出一条即可)。
(5)小明想要将没有用完的糯米保存到明年,他设置了以下三种装置
组别 A B C
实验处理 将晒干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20℃环境里 将浸软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20℃环境里 将浸软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16℃环境里
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
①A组可与[   ]组进行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水分   (含量)。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②若B组与C组进行对照,推测表格中的“ ”处理论上应填   。
6.(2022八下·揭东期末)实验探究
潮汕酸菜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因其酸爽可口,被许多人喜爱。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研学酸菜制作工艺后,想尝试自己腌制酸菜,他们按以下步骤进行了操作。
①准备:将芥菜洗净后晾干,切成两半;将腌制芥菜用的水缸等器具清洗干净,并用酒精擦拭消毒。
②进缸:将芥菜放入缸内,均匀地摆好;加入凉开水,水要没过芥菜;加入食盐,盐与芥菜的质量比约为1:50。
③封缸:放上一块擦拭消毒干净的石头将芥菜压住,使盐水没过芥菜,并用塑料袋密封缸口,盖上缸盖。
④发酵:将缸放到适当的位置,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若干天。
同学们担心腌制的酸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食用后危害身体健康,于是上网查询相关研究报道,图1是某制作酸菜的食品公司,在制作酸菜过程对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抽样检测结果:
(1)制作酸菜所利用的细菌是   ,制作的主要原理是该菌能通过发酵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   ,使酸菜风味独特。利用该细菌还可以制作   等食品以及青贮饲料。
(2)酸菜制作过程中,抑制杂菌生长以防腐烂是至关重要的。在上面的操作中,能够起到抑制杂菌作用的步骤是(填写步骤序号)   依据“该菌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受到抑制”而设计的步骤是(填写步骤序号)   。
(3)如图2表示该细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分裂速度,在酸菜制作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温度在图2中   左右。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毫克/千克。参照图1,则该小组腌制的酸菜在   时间段不能食用,否则会中毒。
(5)参照图1可看出,我们平时吃酸菜其实无需过多担心亚硝酸盐的问题,请你分析原因。
7.(2021八下·普宁期末)综合应用
潮汕酸菜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因其酸爽可口,被许多人喜爱。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研学酸菜制作工艺后,想尝试自己腌制酸菜,他们按以下步骤进行了操作。
①准备:将芥莱洗净后晾干,切成两半;将腌制芥菜用的水缸等器具清洗干净,并用酒精擦拭消毒。
②进缸:将芥菜放入缸内,均匀地摆好;加入凉开水,水要没过芥菜;加入食盐,盐与芥菜的质量比约为1:50。
③封缸:放上一块擦拭消毒干净的石头将芥菜压住,使盐水没过芥菜,并用塑料袋密封缸口,盖上缸盖。
④发酵:将缸放到适当的位置,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若干天。
同学们担心腌制的酸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食用后危害身体健康,于是上网查询相关研究报道,图1是某制作酸菜的食品公司,在制作酸菜过程对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抽样检测结果:
(1)制作酸菜所利用的细菌是   ,制作的主要原理是该菌能通过发酵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   ,使酸菜风味独特。利用该细菌还可以制作   等食品以及青贮饲料。
(2)酸菜制作过程中,抑制杂菌生长以防腐烂是至关重要的。在上面的操作中,能够起到抑制杂菌作用的步骤是(填写步骤序号)   ,依据“该菌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受到抑制”而设计的步骤是(填写步骤序号)   。
(3)如图2表示该细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分裂速度,在酸菜制作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温度在图2中   左右。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毫克/千克。参照图1,则该小组腌制的酸菜在   时间段不能食用,否则会中毒。
(5)参照图1可看出,我们平时吃酸菜其实无需过多担心亚硝酸盐的问题,请你分析原因。   
四、简答题
8.开篇“致同学们”有这样一段文字:“对人类来说,生物学的确太重要了!现代农业离不开它,医药卫生离不开它,环境保护离不开它,生物技术产业离不开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与生物学的发展息息相关.”结合两年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农业离不开它”:①果树的繁殖一般采用嫁接的方法;②农作物移栽时选择阴天且根部带土;③大田或大棚栽培过程中要适时松土、浇水、施肥;④收获果实和种子后需干燥和低温保存等.请从①②③④中选择两项说明其生物学理由.
(2)“环境保护离不开它”:对于环境保护,我们能做些什么?请写出两点具体措施.
(3)“生物技术产业离不开它”:多莉羊、酱油、飞行服等都运用到了生物技术,写出其中运用到的两种生物技术.
(4)“医药卫生离不开它”:2015年5月29日,广东惠州出现了国内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确诊病例.据悉,MERS传染性很强,致死率高达40%.而该名确诊韩国人在韩国就为疑似患者,但却脱离限制经香港到达惠州,引发两地全力查找与其共机或共车的大量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诊断,也使两地民众对其与韩国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谴责不断.假设5月30日你才从电视知道,你不幸正是官方正在查找的与其共乘同一大巴的其中一员,面对可能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后果,你将做出何种选择?写出几条具体的行动措施.从传染病预防措施角度来分析,你行为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发酵技术;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蒸馒头时,需要在面粉里加一些酵母菌,其原因就是酵母菌能将葡萄糖发酵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遇热膨胀,蒸熟的馒头就会暄软;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是经过乳酸菌发酵制成的;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
故答案为:C。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等,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加入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调节合适的环境温度、酸碱度等条件,从而使微生物产生特定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2.【答案】A
【知识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燕麦包的包子皮是用面粉通过酵母菌发酵制作的,即燕麦包在制作的时候用到了发酵技术,牛肉丸、蒸排骨、肠粉都没有用到发酵技术,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技术中的传统的生物技术——发酵,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比如酸奶是乳酸菌发酵制作的,酒的酿造要用到酵母菌无氧发酵,醋要用到醋酸菌发酵等。
3.【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转基因技术指的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根据题干所述,科学家将人的突变的亨廷顿基因导入到猪的DNA中,培育出了“亨廷顿舞蹈病”的猪,这说明猪的体内植入了另一种生物的基因,从而表达了该基因控制的性状,这属于转基因技术,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转基因技术的含义,】转基因技术指的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体内含有转入基因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
4.【答案】(1)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或应激性)
(2)病原体;细胞
(3)传播途径;3;节肢;蛹
(4)基因;转基因;可遗传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人被伊蚊叮咬,会去拍打蚊子,这是人对蚊子叮咬这种刺激作出的反应,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生物特征,也就是应激性。
(2)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的一种传染病,登革热病毒属于病原体。登革热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故与人体细胞相比较,它没有细胞结构。
(3)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3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经过的途径是传播途径,伊蚊作为携带病毒的生物媒介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传播途径。蚊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两对翅,发育过程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故伊蚊的发育过程比蝗够经历了蛹期。
(4)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新培育的埃及伊蚊是将抗登革热病毒基因注射到埃及伊蚊受精卵内,定向地改造伊蚊的遗传性状,使得新培育的埃及伊蚊具有能产生登革热抗体的性状,说明这种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这样的培育技术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的。埃及伊蚊的抗登革热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分析】(1)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3)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5.【答案】(1)④⑤③①②
(2)接种;细胞核
(3)避免高温杀死酒曲中的微生物;二氧化碳
(4)器皿没有高温消毒
(5)B;水分;干燥的糯米不容易发霉;不发霉
【知识点】发酵技术;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 (1)在制作米酒时,首先要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然后将糯米倒入蒸锅煮熟(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蒸熟之后,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30℃是酵母菌生活的适宜温度;接着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使之充分混合,将糯米饭压实后挖个小坑,淋上一些凉开水,最后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入温暖的地方即可。故正确的制作顺序是:④⑤③①②。
(2)第①道工序中放入酒曲粉末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中的接种,里面含有的主要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菌,大肠杆菌属于细菌,是原核生物,二者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30℃是酵母菌生活的适宜温度,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就不能发酵产生酒精。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气泡是二氧化碳。
(4)制米酒的过程中要保证无其它杂菌的进入,否则制出的酒有酸味或甜酒没制出来,糯米饭反而发霉了,因此制米酒时要注意密封,不能随便打开容器,所有的器皿要消毒干净,用的酒曲要纯正等,以避免其它杂菌的污染。
(5)①A将晒干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20℃环境里,B将浸软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20℃环境里,A与B的对照实验中不同的唯一变量是水分,所以A组可与B组进行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水分,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干燥的糯米不容易发霉。
②C将浸软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16℃环境里,温度较低,霉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因此不发霉。
【分析】(1)制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时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2)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是不同的细菌和真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例如好氧性芽孢杆菌、霉菌需要氧气,厌氧性乳酸菌、大肠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在无氧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6.【答案】(1)乳酸菌;乳酸;酸奶
(2)①和②;③
(3)T1
(4)8~14天
(5)因为大部分酸菜的腌制时间一般超过30天,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已经很低,不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科学探究的过程;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1)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菜的品质;所以,制作酸菜所利用的细菌是乳酸菌,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利用乳酸菌还可以制作酸奶等食品以及青贮饲料。
(2)酸菜制作过程中,①把水缸等器具清洗干净并用酒精擦拭,②缸中加入水和食盐,这两部都是抑制杂菌生长以防腐烂,乳酸菌发酵是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步骤③中,用塑料袋密封缸口,盖上缸盖,制造了无氧的条件。
(3)如图2表示该细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分裂速度,在酸菜制作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T图2中,温度在T1时,乳酸菌的分裂速度最快,所以应该控制温度在图2中T1左右。
(4)由图1中可以看出,8~14天时间段内,亚硝酸盐的残留量超过了20 毫克/千克,所以,参照图1,则该小组腌制的酸菜在时间段不能食用,否则会中毒。
(5) 酸菜的腌制时间一般超过30天,图1可看出,30天后,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已经很低,不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所以,我们平时吃酸菜其实无需过多担心亚硝酸盐的问题。
故答案为:(1)乳酸菌、乳酸、酸奶;(2)①和②、③;(3)T1;(4)8~14天;(5)因为大部分酸菜的腌制时间一般超过30天,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已经很低,不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分析】此题考查乳酸菌发酵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需要熟记基础知识,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泡菜,酸奶变酸要靠乳酸菌的发酵作用,酵母菌用来酿酒,霉菌和毛霉会引起食物的变质,乳酸菌发酵可产生乳酸,乳酸菌发酵是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的,在制作酸菜、酸奶时,需要制作无氧的环境并排除其他杂菌的干扰。
7.【答案】(1)乳酸菌;乳酸;酸奶
(2)①和②;③
(3)T1
(4)8~14天
(5)因为大部分酸菜的腌制时间一般超过30天,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已经很低,不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1)酸菜制作的主要原理是乳酸菌通过发酵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乳酸菌是细菌,通过分裂生殖。发酵过程中,存在于白菜叶上的少量乳酸菌会通过分裂的方式大量繁殖;利用该细菌还可以制作 酸奶等食品以及青贮饲料。
(2)酸菜制作过程中,抑制杂菌生长以防腐烂是至关重要的。在上面的操作中,能够起到抑制杂菌作用的步骤是①和②,依据“该菌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受到抑制”而设计的步骤是③。
(3)如图2表示该细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分裂速度,在酸菜制作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温度在图2中 T1左右,分裂速度最快。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毫克/千克。则该小组腌制的酸菜在8~14天时间段产生的亚硝酸盐最多不能食用,否则会中毒。
(5)我们平时吃酸菜其实无需过多担心亚硝酸盐的问题,因为大部分酸菜的腌制时间一般超过30天,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已经很低,不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分析】酸菜制作的主要原理是乳酸菌通过发酵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乳酸菌是细菌,通过分裂生殖。酸菜制作过程中,抑制杂菌生长以防腐烂是至关重要的。
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毫克/千克。则该小组腌制的酸菜在8~14天时间段产生的亚硝酸盐最多不能食用,否则会中毒。但是 大部分酸菜的腌制时间一般超过30天,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已经很低,不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
8.【答案】答:(1)①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②降低蒸腾作用;③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④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纸张、不乱丢垃圾、多植树、不乱丢废电池等.
(3)克隆技术、发酵技术.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发酵技术;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①“果树的繁殖一般采用嫁接的方法”,是因为无性繁殖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②“移栽时选择阴天且根部带土”,是因为要降低蒸腾作用和保 护根毛才能让移栽后的农作物容易存活.③“松土”是因为根需要进行呼吸作用;“适时浇水、施肥”,是因为植物生长需要较多水和无机盐;④“收获果实和种子 后需干燥和低温保存”,是因为干燥和低温可以降低果实和种子的呼吸作用,延长保存时间,减少有机物消耗.
(2)由于各种原因,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作为个人我们除了响应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之外,我们还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自我做起,从周围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纸张、不乱丢垃圾、多植树、不乱丢废电池等.
(3)制馒头、面包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属于发酵技术.制造酱油也是利用的发酵技术;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大致如下:
将A羊卵细胞的细胞核吸出后,植入B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经培养后,再移植到C羊的子宫内,让它继续发育,直至分娩.发育成熟后小羊多莉出生.这属于克隆技术.飞行服运用的是仿生技术.
(4)与其共机或共车的大量密切接触者,或许能够成为传染源,因此要将其召回家呆在家里,不再和其他人接触;打电话报警说明情况或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打电话;通知这几天密切接触过的其他人做相同的事;积极配合与疾控中心的工作.这主要是控制传染病环节中的控制传染源.
故答案为:(1)①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②降低蒸腾作用;③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④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纸张、不乱丢垃圾、多植树、不乱丢废电池等.
(3)克隆技术、发酵技术.
(4)召回家人呆在家里,不再和其他人接触;打电话报警说明情况或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打电话;通知这几天密切接触过的其他人做相同的事;积极配合与疾控中心的工作. 目的是为了控制传染源.
【分析】(1)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大致如下:将A羊卵细胞的细胞核吸出后,植入B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经培养后,再移植到C羊的子宫内,让它继续发育,直至分娩.发育成熟后小羊多莉出生.
(2)植物的根需要呼吸,在栽花或种庄稼时,需要经常松土,能使土壤颗粒之间的可见变大,使空气进入,利于根的呼吸作用.种子的呼吸作用需要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 / 12024年中考生物广东省乡土特色专题11 生物技术
一、选择题
1.(2024八上·南沙期末)“食在广州,厨出凤城”,广东顺德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美食之都”。在制作顺德白馒头、萝卜泡菜、水果酸奶的过程中(  )
A.枯草杆菌、乳酸菌、霉菌 B.酵母菌、甲烷细菌、乳酸菌
C.酵母菌、乳酸菌、乳酸菌 D.甲烷细菌、乳酸菌、酵母菌
【答案】C
【知识点】发酵技术;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蒸馒头时,需要在面粉里加一些酵母菌,其原因就是酵母菌能将葡萄糖发酵产生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遇热膨胀,蒸熟的馒头就会暄软;制泡菜要用到乳酸菌,是经过乳酸菌发酵制成的;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
故答案为:C。
【分析】微生物的发酵技术在食品、药品的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制馒头或面包和酿酒要用到酵母菌等,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加入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调节合适的环境温度、酸碱度等条件,从而使微生物产生特定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2.(2021·广东)“饮早茶”具有鲜明的广东地域特色,下列早茶点心制作过程中需要发酵的是(  )
A.燕麦包 B.牛肉丸 C.蒸排骨 D.肠粉
【答案】A
【知识点】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燕麦包的包子皮是用面粉通过酵母菌发酵制作的,即燕麦包在制作的时候用到了发酵技术,牛肉丸、蒸排骨、肠粉都没有用到发酵技术,可见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技术中的传统的生物技术——发酵,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比如酸奶是乳酸菌发酵制作的,酒的酿造要用到酵母菌无氧发酵,醋要用到醋酸菌发酵等。
3.(2019八下·龙岗期中)2018年3月30日,广东科学家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首次将人突变的亨廷顿基因导入猪的DNA中,培育出患“亨廷顿舞蹈病”的猪。这项成果会促进针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药研发进程,最终造福于人类。患“亨廷顿舞蹈病”猪的培育,运用的生物技术是(  )
A. 仿生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组织培养技术 D.传统生物技术
【答案】B
【知识点】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转基因技术指的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根据题干所述,科学家将人的突变的亨廷顿基因导入到猪的DNA中,培育出了“亨廷顿舞蹈病”的猪,这说明猪的体内植入了另一种生物的基因,从而表达了该基因控制的性状,这属于转基因技术,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转基因技术的含义,】转基因技术指的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体内含有转入基因的生物称为转基因生物。
二、资料分析题
4.(2024·广东模拟) 资料一:广东是登革热流行区,每年5月份开始进入登革热高发流行季。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伊蚊叮咬在人群中传播。在新流行区,人群普遍易感。
资料二: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一种能抵抗登革热病毒感染的埃及伊蚊,培育过程如图所示。
(1)人被伊蚊叮咬,会去拍打蚊子,体现出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即   。
(2)从传染病的角度来看,登革热病毒属于   ,与人体细胞相比较,它没有   结构。
(3)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3个基本环节,伊蚊在登革热流行环节中,属于   。伊蚊成虫具有   对足,属于   动物,其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与蝗虫相比多经历了   期。
(4)新培育的埃及伊蚊具有能产生登革热抗体的性状,这种性状是由   决定的,该伊蚊获得这种性状是通过   技术实现的,埃及伊蚊的抗登革热变异属于   变异。
【答案】(1)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或应激性)
(2)病原体;细胞
(3)传播途径;3;节肢;蛹
(4)基因;转基因;可遗传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昆虫的生殖和发育;传染病及其病因;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转基因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人被伊蚊叮咬,会去拍打蚊子,这是人对蚊子叮咬这种刺激作出的反应,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生物特征,也就是应激性。
(2)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的一种传染病,登革热病毒属于病原体。登革热病毒属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故与人体细胞相比较,它没有细胞结构。
(3)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具备3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病原体从传染源到易感人群经过的途径是传播途径,伊蚊作为携带病毒的生物媒介属于传染病流行环节中的传播途径。蚊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三对足,两对翅,发育过程经历“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过程经历“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故伊蚊的发育过程比蝗够经历了蛹期。
(4)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新培育的埃及伊蚊是将抗登革热病毒基因注射到埃及伊蚊受精卵内,定向地改造伊蚊的遗传性状,使得新培育的埃及伊蚊具有能产生登革热抗体的性状,说明这种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这样的培育技术是通过转基因技术实现的。埃及伊蚊的抗登革热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分析】(1)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病原体指能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传染病若能流行起来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所以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主要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3)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的现象。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不利的。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三、实验探究题
5.(2022八下·五华期末)实验探究
客家人是广东三大民系之一,冬季时他们常有在家中用糯米自制米酒的习俗,制作米酒时往往有如下几道工序: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放置于温暖的地方;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左右;④将糯米用水淘洗干净后浸泡一昼夜;⑤将糯米倒入蒸锅煮熟。(以上容器和毛巾均要求消毒)
(1)请写出制作米酒的操作正确步骤   (用序号表示)。
(2)第①道工序中放入酒曲粉末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中的   过程;米酒酒曲中含的主要微生物与大肠杆菌相比,大肠杆菌结构的主要特点是没有成形的   。
(3)用凉开水冲淋糯米饭使米饭冷却到30℃的目的是   ;酿好的米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发酵过程中产生的   气体造成的。
(4)小明模仿他们的工序制作的米酒,几天后,发现糯米饭发霉了,米酒没制出来。他失败的原因可能是   (答出一条即可)。
(5)小明想要将没有用完的糯米保存到明年,他设置了以下三种装置
组别 A B C
实验处理 将晒干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20℃环境里 将浸软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20℃环境里 将浸软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16℃环境里
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
①A组可与[   ]组进行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水分   (含量)。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②若B组与C组进行对照,推测表格中的“ ”处理论上应填   。
【答案】(1)④⑤③①②
(2)接种;细胞核
(3)避免高温杀死酒曲中的微生物;二氧化碳
(4)器皿没有高温消毒
(5)B;水分;干燥的糯米不容易发霉;不发霉
【知识点】发酵技术;真菌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 (1)在制作米酒时,首先要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然后将糯米倒入蒸锅煮熟(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蒸熟之后,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30℃是酵母菌生活的适宜温度;接着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使之充分混合,将糯米饭压实后挖个小坑,淋上一些凉开水,最后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入温暖的地方即可。故正确的制作顺序是:④⑤③①②。
(2)第①道工序中放入酒曲粉末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中的接种,里面含有的主要菌种是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菌,大肠杆菌属于细菌,是原核生物,二者细胞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30℃是酵母菌生活的适宜温度,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就不能发酵产生酒精。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因此气泡是二氧化碳。
(4)制米酒的过程中要保证无其它杂菌的进入,否则制出的酒有酸味或甜酒没制出来,糯米饭反而发霉了,因此制米酒时要注意密封,不能随便打开容器,所有的器皿要消毒干净,用的酒曲要纯正等,以避免其它杂菌的污染。
(5)①A将晒干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20℃环境里,B将浸软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20℃环境里,A与B的对照实验中不同的唯一变量是水分,所以A组可与B组进行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水分,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水分对霉菌生活有影响,干燥的糯米不容易发霉。
②C将浸软的糯米置于塑料袋中,放在-16℃环境里,温度较低,霉菌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因此不发霉。
【分析】(1)制酒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有氧时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2)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但是不同的细菌和真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例如好氧性芽孢杆菌、霉菌需要氧气,厌氧性乳酸菌、大肠杆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抑制,在无氧的环境中生长良好。
6.(2022八下·揭东期末)实验探究
潮汕酸菜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因其酸爽可口,被许多人喜爱。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研学酸菜制作工艺后,想尝试自己腌制酸菜,他们按以下步骤进行了操作。
①准备:将芥菜洗净后晾干,切成两半;将腌制芥菜用的水缸等器具清洗干净,并用酒精擦拭消毒。
②进缸:将芥菜放入缸内,均匀地摆好;加入凉开水,水要没过芥菜;加入食盐,盐与芥菜的质量比约为1:50。
③封缸:放上一块擦拭消毒干净的石头将芥菜压住,使盐水没过芥菜,并用塑料袋密封缸口,盖上缸盖。
④发酵:将缸放到适当的位置,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若干天。
同学们担心腌制的酸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食用后危害身体健康,于是上网查询相关研究报道,图1是某制作酸菜的食品公司,在制作酸菜过程对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抽样检测结果:
(1)制作酸菜所利用的细菌是   ,制作的主要原理是该菌能通过发酵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   ,使酸菜风味独特。利用该细菌还可以制作   等食品以及青贮饲料。
(2)酸菜制作过程中,抑制杂菌生长以防腐烂是至关重要的。在上面的操作中,能够起到抑制杂菌作用的步骤是(填写步骤序号)   依据“该菌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受到抑制”而设计的步骤是(填写步骤序号)   。
(3)如图2表示该细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分裂速度,在酸菜制作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温度在图2中   左右。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毫克/千克。参照图1,则该小组腌制的酸菜在   时间段不能食用,否则会中毒。
(5)参照图1可看出,我们平时吃酸菜其实无需过多担心亚硝酸盐的问题,请你分析原因。
【答案】(1)乳酸菌;乳酸;酸奶
(2)①和②;③
(3)T1
(4)8~14天
(5)因为大部分酸菜的腌制时间一般超过30天,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已经很低,不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科学探究的过程;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1)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菜的品质;所以,制作酸菜所利用的细菌是乳酸菌,乳酸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葡萄糖产生乳酸,利用乳酸菌还可以制作酸奶等食品以及青贮饲料。
(2)酸菜制作过程中,①把水缸等器具清洗干净并用酒精擦拭,②缸中加入水和食盐,这两部都是抑制杂菌生长以防腐烂,乳酸菌发酵是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步骤③中,用塑料袋密封缸口,盖上缸盖,制造了无氧的条件。
(3)如图2表示该细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分裂速度,在酸菜制作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T图2中,温度在T1时,乳酸菌的分裂速度最快,所以应该控制温度在图2中T1左右。
(4)由图1中可以看出,8~14天时间段内,亚硝酸盐的残留量超过了20 毫克/千克,所以,参照图1,则该小组腌制的酸菜在时间段不能食用,否则会中毒。
(5) 酸菜的腌制时间一般超过30天,图1可看出,30天后,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已经很低,不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所以,我们平时吃酸菜其实无需过多担心亚硝酸盐的问题。
故答案为:(1)乳酸菌、乳酸、酸奶;(2)①和②、③;(3)T1;(4)8~14天;(5)因为大部分酸菜的腌制时间一般超过30天,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已经很低,不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分析】此题考查乳酸菌发酵的相关知识,难度不大,需要熟记基础知识, 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有重要的作用,如泡菜,酸奶变酸要靠乳酸菌的发酵作用,酵母菌用来酿酒,霉菌和毛霉会引起食物的变质,乳酸菌发酵可产生乳酸,乳酸菌发酵是在无氧的条件下进行的,在制作酸菜、酸奶时,需要制作无氧的环境并排除其他杂菌的干扰。
7.(2021八下·普宁期末)综合应用
潮汕酸菜是广东潮汕地区的一种传统发酵食品,因其酸爽可口,被许多人喜爱。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研学酸菜制作工艺后,想尝试自己腌制酸菜,他们按以下步骤进行了操作。
①准备:将芥莱洗净后晾干,切成两半;将腌制芥菜用的水缸等器具清洗干净,并用酒精擦拭消毒。
②进缸:将芥菜放入缸内,均匀地摆好;加入凉开水,水要没过芥菜;加入食盐,盐与芥菜的质量比约为1:50。
③封缸:放上一块擦拭消毒干净的石头将芥菜压住,使盐水没过芥菜,并用塑料袋密封缸口,盖上缸盖。
④发酵:将缸放到适当的位置,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若干天。
同学们担心腌制的酸菜含有大量亚硝酸盐,食用后危害身体健康,于是上网查询相关研究报道,图1是某制作酸菜的食品公司,在制作酸菜过程对酸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抽样检测结果:
(1)制作酸菜所利用的细菌是   ,制作的主要原理是该菌能通过发酵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   ,使酸菜风味独特。利用该细菌还可以制作   等食品以及青贮饲料。
(2)酸菜制作过程中,抑制杂菌生长以防腐烂是至关重要的。在上面的操作中,能够起到抑制杂菌作用的步骤是(填写步骤序号)   ,依据“该菌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受到抑制”而设计的步骤是(填写步骤序号)   。
(3)如图2表示该细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分裂速度,在酸菜制作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温度在图2中   左右。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毫克/千克。参照图1,则该小组腌制的酸菜在   时间段不能食用,否则会中毒。
(5)参照图1可看出,我们平时吃酸菜其实无需过多担心亚硝酸盐的问题,请你分析原因。   
【答案】(1)乳酸菌;乳酸;酸奶
(2)①和②;③
(3)T1
(4)8~14天
(5)因为大部分酸菜的腌制时间一般超过30天,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已经很低,不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发酵技术
【解析】【解答】(1)酸菜制作的主要原理是乳酸菌通过发酵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乳酸菌是细菌,通过分裂生殖。发酵过程中,存在于白菜叶上的少量乳酸菌会通过分裂的方式大量繁殖;利用该细菌还可以制作 酸奶等食品以及青贮饲料。
(2)酸菜制作过程中,抑制杂菌生长以防腐烂是至关重要的。在上面的操作中,能够起到抑制杂菌作用的步骤是①和②,依据“该菌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受到抑制”而设计的步骤是③。
(3)如图2表示该细菌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分裂速度,在酸菜制作过程中需要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温度在图2中 T1左右,分裂速度最快。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计委《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卫生标准》规定,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毫克/千克。则该小组腌制的酸菜在8~14天时间段产生的亚硝酸盐最多不能食用,否则会中毒。
(5)我们平时吃酸菜其实无需过多担心亚硝酸盐的问题,因为大部分酸菜的腌制时间一般超过30天,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已经很低,不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分析】酸菜制作的主要原理是乳酸菌通过发酵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乳酸。乳酸菌是细菌,通过分裂生殖。酸菜制作过程中,抑制杂菌生长以防腐烂是至关重要的。
亚硝酸盐的残留量在酱腌菜中不能超过20毫克/千克。则该小组腌制的酸菜在8~14天时间段产生的亚硝酸盐最多不能食用,否则会中毒。但是 大部分酸菜的腌制时间一般超过30天,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已经很低,不会对身体健康带来影响 。
四、简答题
8.开篇“致同学们”有这样一段文字:“对人类来说,生物学的确太重要了!现代农业离不开它,医药卫生离不开它,环境保护离不开它,生物技术产业离不开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都与生物学的发展息息相关.”结合两年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农业离不开它”:①果树的繁殖一般采用嫁接的方法;②农作物移栽时选择阴天且根部带土;③大田或大棚栽培过程中要适时松土、浇水、施肥;④收获果实和种子后需干燥和低温保存等.请从①②③④中选择两项说明其生物学理由.
(2)“环境保护离不开它”:对于环境保护,我们能做些什么?请写出两点具体措施.
(3)“生物技术产业离不开它”:多莉羊、酱油、飞行服等都运用到了生物技术,写出其中运用到的两种生物技术.
(4)“医药卫生离不开它”:2015年5月29日,广东惠州出现了国内首例输入性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确诊病例.据悉,MERS传染性很强,致死率高达40%.而该名确诊韩国人在韩国就为疑似患者,但却脱离限制经香港到达惠州,引发两地全力查找与其共机或共车的大量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诊断,也使两地民众对其与韩国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谴责不断.假设5月30日你才从电视知道,你不幸正是官方正在查找的与其共乘同一大巴的其中一员,面对可能被限制人身自由的后果,你将做出何种选择?写出几条具体的行动措施.从传染病预防措施角度来分析,你行为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案】答:(1)①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②降低蒸腾作用;③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④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纸张、不乱丢垃圾、多植树、不乱丢废电池等.
(3)克隆技术、发酵技术.
【知识点】保护生态环境;营养繁殖的常用方法;传染病的一般预防措施;发酵技术;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①“果树的繁殖一般采用嫁接的方法”,是因为无性繁殖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②“移栽时选择阴天且根部带土”,是因为要降低蒸腾作用和保 护根毛才能让移栽后的农作物容易存活.③“松土”是因为根需要进行呼吸作用;“适时浇水、施肥”,是因为植物生长需要较多水和无机盐;④“收获果实和种子 后需干燥和低温保存”,是因为干燥和低温可以降低果实和种子的呼吸作用,延长保存时间,减少有机物消耗.
(2)由于各种原因,生物的多样性面临严重的威胁,作为个人我们除了响应相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之外,我们还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自我做起,从周围做起,从小事做起,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纸张、不乱丢垃圾、多植树、不乱丢废电池等.
(3)制馒头、面包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属于发酵技术.制造酱油也是利用的发酵技术;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大致如下:
将A羊卵细胞的细胞核吸出后,植入B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经培养后,再移植到C羊的子宫内,让它继续发育,直至分娩.发育成熟后小羊多莉出生.这属于克隆技术.飞行服运用的是仿生技术.
(4)与其共机或共车的大量密切接触者,或许能够成为传染源,因此要将其召回家呆在家里,不再和其他人接触;打电话报警说明情况或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打电话;通知这几天密切接触过的其他人做相同的事;积极配合与疾控中心的工作.这主要是控制传染病环节中的控制传染源.
故答案为:(1)①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②降低蒸腾作用;③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④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2)节约用水用电、节约纸张、不乱丢垃圾、多植树、不乱丢废电池等.
(3)克隆技术、发酵技术.
(4)召回家人呆在家里,不再和其他人接触;打电话报警说明情况或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打电话;通知这几天密切接触过的其他人做相同的事;积极配合与疾控中心的工作. 目的是为了控制传染源.
【分析】(1)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大致如下:将A羊卵细胞的细胞核吸出后,植入B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经培养后,再移植到C羊的子宫内,让它继续发育,直至分娩.发育成熟后小羊多莉出生.
(2)植物的根需要呼吸,在栽花或种庄稼时,需要经常松土,能使土壤颗粒之间的可见变大,使空气进入,利于根的呼吸作用.种子的呼吸作用需要水分和适宜的温度等.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