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培优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培优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2 20:42:17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推敲(qiāo) 藻饰(zǎo) 诘难(jié) 咬文嚼字(jué)
B.矫揉造作(jiāo) 睾肾(gāo) 证(chǎn) 狂妄自大(wàng)
C.统筹(chóu) 狡黠(xiá) 提倡(chàng) 吹毛求疵(zī)
D.滞碍(zhì) 伦理(lún) 要诀(jué) 豁然贯通(huò)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哲学 浅尝 孜孜不倦 狂忘自大
B.策画 聪颖 修剪移接 欣然忘食
C.顺畅 承认 豁然贯通 文采藻饰
D.粗暴 劝戒 诸如此类 不求甚解
3.(2022四川乐山中考)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从读书的目的和价值入手。
②另一方面,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知识和信息最终需要沉淀为思想和智慧。
③当“读书”遇上“刷屏”时代,阅读的“质感”该如何保持?
④由此看来,阅读最重要的是在字里行间、屏幕内外获得“开卷有益”的熏陶和升华。
⑤一方面,阅读是为了摄取知识与获得信息。从纸质书籍到电子屏幕,开阔眼界的方式更为丰富。
A.⑤②③④① B.③⑤②①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③①②④
4.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请愚兄别拿着比我高的成绩,还跟敝人说没有考好啊!
B.家父常教育我,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C.我至今还惠存着您送我的“翰墨书香,家国天下”这幅书法作品。
D.我认真读过您的拙作,对您在文章中的一些高见十分佩服。
5.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的饭菜太难吃了,真是味同嚼蜡!
B.同学之间有什么困难,应该尽力帮助,而不应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C.做学问一定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要吹毛求疵。
D.我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二、综合性学习
6.班级开展“我爱读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
(1)活动一:班级举办读书主题的黑板报,请你再设计两个板块,使黑板报内容更丰富。
板块一:名人嗜读趣事;
板块二:读书方法汇编;
板块三:   ;
板块四:   。
(2)活动二:向同学们具体介绍一种实用的读书方法。
(3)活动三:以简洁的语言推荐一部你喜欢读的名著并简述理由。
(2023九下·嘉祥月考)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每天定时读书,增加知识储备,塑造精神气质。某初中学校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你参加。
材料一 有关机构公布国民阅读指标显示:9~13岁未成年人阅读人数占90%以上,但18岁以上成年人阅读人数约占50%:以年为统计周期,以本为计量单位,9~13岁未成年人每年阅读平均7本左右,而成年人在4本左右。
材料二 针对以下几项进行个人阅读状况调查问卷:每天阅读时间?喜欢什么类别的图书?有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
材料三 名家谈读书。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它的好处在于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起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
——朱光潜《谈读书》
中小学时期,我读了很多有趣的书,并且对每一本书,或多或少做了一些笔记。
——叶辛《书将伴我走向未来》
7.研读以上三则材料,请整合材料主要信息,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
8.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好书不品,不知其妙。请你从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的名著中,选择一部,写出两条推荐理由。
我推荐的书名:   
推荐理由:   
9.班级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时举办“腹有诗书气自华”主题活动,请设计一项活动。
三、现代文阅读
读书人为何丢了书卷气
韩浩月
①作家是最该有书卷气的一群人。过去的中外作家群,大多都是身带浓浓的书卷气的,海明威、托尔斯泰、沈从文、钱锺书、鲁迅……几乎有一个算一个。如果尝试在还活着的当代作家身上寻找书卷气,不是没有,而是不多。书卷气就这样从一个群体身上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②我经常接触一些读书人:读的书挺多,各有所长,但依然没有明显的“书卷气”。以我为例,我偶尔对着镜子试图说服自己——这是个读书人,内心却很难承认,因为表情里有焦虑,眼神里有浮躁,性格里有戾气,尽管用了十八般武艺去“镇压”,但还是不行。读书人该有的视野的开阔与远大,内心的安宁与淡定,都远远不足,仍然是一粒飘在这个喧嚣时代的尘埃。
③书卷气并非读书就能带来的,它是内在格局与外在本领的结合。内在格局不说了,这个很难说清楚,也没法给出标准要求;外在本领则可以一五一十地拿出来,简化为七个字:琴棋书画诗酒茶。前五项本领基本丢了,酒和茶倒被传承了下来,只是很多时候也是瞎喝,连“借酒浇愁”的境界都达不到,茶也难品出多少滋味。
④外出参加活动,我被别人当成“文人墨客”。每当活动进入“题字留念”这一环节时,我总是“仓皇出逃”,万万不敢在人家精心准备的上等好纸上留下别别扭扭的字迹。要知道,能写一手好字,在从前是读书人的标配。即使历史上那些名声不好的读书人,字拿出来,也往往令人赞叹。
⑤书卷气真的不单是一种气质,它更像是一种“人格与技能”的合成,人格要高尚,要有悲悯、有关怀。这样的人格需要漫长的阅读与思考才得以炼成,还要经受得住天性的考验。有些人天性不好,伟大的人格经常被邪恶的天性给淹没了;至于技能,那是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漫长的时间才得以成为随身本领的——琴棋书画这四样,哪样不得浸淫十年以上?
⑥所以,书卷气的消失,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时间不够用。以前的读书人,有的是时间,木心说从前“车,马,邮件都慢”,说的已经是工业社会中后期的事情了。再往前推,在漫长的农业社会,对读书人来说,时间更是富裕,就算是埋首故纸堆也埋得起。但凡有些灵气,读书人都不会读成书呆子,而会成为受尊重的“社会贤达”。
⑦现在的读书人身上缺少书卷气,大约与没法把读书当成一项毕生追求的职业有关系。在当下,谁敢说能够单凭写作或者“贩卖”大脑里的那些知识养家?除了走到塔尖上的少数著名作家,绝大多数读书人还得用另外一项技能糊口。读书更多时候是一种休憩或寄托,遇到生活不顺,这点寄托便也干脆不要了。
⑧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可见书卷气是写在脸上的。但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更多的人开始“读屏”,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于是有人说“读什么内容很重要,通过什么介质读不重要”。这个说法成立,“读屏”只要读的是精品、经典,是有体系、有思考的内容,一样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可是在大数据的智能推送以及社交媒体对人性的精细揣摩下,重复信息及无用信息如洪流一样,让人身陷其中无力自拔,读书人也中了招。
⑨眼下我们意识到书卷气很重要,是因为农业社会留下的文化记忆太过深刻,并且时常让我们觉得,书卷气虽然抵御不了被时代车轮碾轧的痛楚,但起码会带来一点安慰。
⑩为了这点安慰的光亮,整个社会开始重视书卷气,开始寻找具有书卷气的人。一名演员拥有书卷气,他便拥有了更好的接戏机会;一个普通人拥有书卷气,也会得到更多的尊重与欣赏。
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人该奋起,不该放弃。要知道,读书人丢了书卷气,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无奈而悲哀的事情啊。
(摘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2月4日,有删改)
10.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
11.作者认为现在的读书人丢了书卷气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1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如何让自己身上多些书卷气。
四、语言表达
14.【典型技法】本文多处运用比喻论证。如,为了证明“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的观点,就用比喻证明观点。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片段训练】请你确定一种观点,写一个议论性的片段,也用比喻论证来证明此观点。不少于100字。
情境预设:①逆境成才 ②天才来自勤奋 ③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咬文嚼字(jiáo);
B 矫揉造作(jiǎo);
C吹毛求疵(cī) 。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重点字的读音积累,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2.【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 狂忘自大 ——狂妄自大
B. 策画 ——策划
C.正确。
D. 劝戒 ——劝诫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③句是领起句,提出问题;①句“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照应③句的问题,所以①句衔接③句;根据⑤句中的“阅读是为了摄取知识与获得信息”可知,这是讲阅读的目的,照应①句“读书的目的”,根据②句中的“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可知,这是讲阅读的意义,照应①句“读书的价值”,由“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关联词语搭配可知,先⑤后②;从④句“由此看来”可知,④句是总结句,排在最后。故排序为:③①⑤②④。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4.【答案】B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愚兄: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这里指的是别人,应该用敬称。
B使用正确。
C惠存: 敬词。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不能用于自己保存别人的作品。
D拙作:我的粗陋之作,为谦称。此处用来指别人的作品,不恰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看准对象,把握分寸;②适应场合,恰当用语;③注意遣词,谦敬恰当;④把握语体,用语准确;⑤认清文体,注意差别。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上述几个方面逐一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5.【答案】B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褒贬色彩辨析;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A味同嚼蜡: 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这个词语形容的是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不能用于形容饭菜。
B袖手旁观: 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使用正确。
C吹毛求疵: 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这是一个贬义词,不能用来赞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D萍水相逢: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从“我们俩分别将近十年”可以看出他们以前就认识、熟识,不是向来不认识。故使用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词义、词语范围、感彩是否运用恰当,是否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别,用筛选法或淘汰法得出正确答案。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揣摩是否准确。
6.【答案】(1)经典名著推荐;阅读心得分享(精彩段落赏读)
(2)批注评点读书法:就是阅读过程中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注解和写批语。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批注评点,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3)推荐《鲁滨逊漂流记》。推荐理由:小说塑造了鲁滨逊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面对困难、挫折等不幸时,只要你拥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就能创造出无穷的力量。
【知识点】活动设计;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艺术特色;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1)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我爱读书”,设计活动板块的时候要围绕活动主题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如:经典名著推荐 阅读心得分享(精彩段落赏读)。
(2)名著的阅读方法有:①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②略读与精读相结合;③做点读书笔记;④借助工具书及相关参考资料扩展视野等。要结合阅读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选择其中一种具体介绍即可。如: 批注评点读书法:就是阅读过程中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注解和写批语。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批注评点,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3)推荐名著可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的表现手法、名著给人的启示等任选一个角度进行推荐。如: 批注评点读书法:就是阅读过程中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注解和写批语。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批注评点,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故答案为:⑴经典名著推荐 阅读心得分享(精彩段落赏读)
⑵ 批注评点读书法:就是阅读过程中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注解和写批语。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批注评点,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⑶ 推荐《鲁滨逊漂流记》。推荐理由:小说塑造了鲁滨逊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面对困难、挫折等不幸时,只要你拥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就能创造出无穷的力量。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活动形式的设计能力。此类题型属开放性试题,做题时要根据活动主题,展开想像,设计相应的活动形式,力求各种形式能突出主题,具有可操作性。
⑵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名著的阅读方法有①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②略读与精读相结合;③做点读书笔记;④借助工具书及相关参考资料扩展视野等。当然,要结合阅读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⑶本题考查推荐名著的能力,其实就是考查对名著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梗概、主要情节、艺术特色等进行全面的把握,解答时能从某一个方面阐述理由即可。
【答案】7.从以上材料中,我认为应该提倡国民全员终生阅读,多读书,广泛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8.示例《童年》;①本书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塑造的外祖母形象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主人公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②本书文学艺术价值很高,值得用心阅读。
9.示例一:开展“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摘抄展示活动。
示例二:举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交流报告会。
【知识点】活动设计;材料探究;主题活动;见解表述;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多则材料的提炼和概括归纳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去分析和概括,注意语言的简明扼要。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推荐词的能力。名著作品的推荐词,一定要形象直观,更要直击作品的内核,把作品的主题,最大的艺术特色给呈现出来。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活动设计的能力。设计活动一定要把握活动的主题,可以借鉴自己生活中体验过的活动方式,比如读书摘抄,办黑板报,举行演讲比赛等等。
7.结合材料一“9~13岁未成年人每年阅读平均7本左右,而成年人在4本左右"可知,我国国民阅读量较少;结合材料二“每天阅读时间 喜欢什么类别的图书 有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可知,这是对个人的阅读状况进行调查;结合材料三“它的好处在于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起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可知,读书成为乐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要多读书并善于做笔记。据此可得出结论:我们要培养阅读的兴趣,要多读书,要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在读书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善做勤做读书笔记。
故答案为:从以上材料中,我认为应该提倡国民全员终生阅读,多读书,广泛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8.要求从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的名著中,选择一部,并写出两条推荐理由。
示例:我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推荐理由:①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②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③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故答案为:示例《童年》;①本书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塑造的外祖母形象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主人公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②本书文学艺术价值很高,值得用心阅读。
9.围绕主题“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设计以下活动:开展“腹有诗书气自华"主题朗诵活动;开展“腹有诗书气自华"主题手抄报活动;出一期“腹有诗书气自华"主题黑板报等。
故答案为:示例一:开展“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摘抄展示活动。示例二:举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交流报告会。
【答案】10.读书人要有书卷气。
11.①时间不够用;②没法把读书当成一项毕生追求的职业;③更多的人开始“读屏”,重复信息及无用信息让人深陷其中无力自拔。
12.比喻论证。把“我”比作“一粒飘在这个喧嚣时代的尘埃”,生动形象地表明“我”在这个喧嚣时代焦虑、浮躁,缺少开阔与远大的视野,缺少内心的安宁与淡定,缺少读书人该有的书卷气。
13.①阅读与思考相结合;②拥有高尚、悲悯、关怀他人的人格;③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多读纸质书,多读经典,少“读屏”。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中心论点;比喻论证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明确找论点的方法:一看标题,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中间,五自己归纳。但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围绕问题要求,抓住重点段落,尝试从原文中找答案,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和总结即可。
(3)本题考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明确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使用论证方法的目的就是为论证观点而服务,因而在解答论证方法作用时,要紧扣文章的论点或分论点分析作答。
(4)本题考查对文章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需要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并领悟生活,可从生活中选取相关事件或事理,合理有序表述即可。
10.文章的中心论点常常出现在文章的题目、开头和结尾处。本文文题《读书人为何丢了书卷气》提出了问题,结合对全文内容、以及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可概括出中心论点:读书人要有书卷气。
故答案为: 读书人要有书卷气。
11.本题考查现在的读书人丢了书卷气的原因 ,从文章内容来看,第 ① 段主要指出“书卷气从当代很多作家身上莫名其消失”的现象;第②-④段主要陈述的是当代作家书卷气消失的具体表现;第 ⑤ - ⑧ 段主要分析的是书卷气消失的原因。因此,解答此题时,只需抓住5-8这三段每段的关键句进行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 ①时间不够用;②没法把读书当成一项毕生追求的职业;③更多的人开始“读屏”,重复信息及无用信息让人深陷其中无力自拔。
12.第 ② 段中,“ 读书人该有的视野的开阔与远大,内心的安宁与淡定,都远远不足,仍然是一粒飘在这个喧嚣时代的尘埃。 ”这一语句使用了比喻论证,联系上文,可知,作者 把“我”比作“一粒飘在这个喧嚣时代的尘埃”,形象地写出了“我”在这个喧嚣时代里,因为表情里有焦虑,眼神里有浮躁,性格里有戾气,因此,缺少开阔与远大的视野,缺少内心的安宁与淡定,缺少读书人该有的书卷气。
故答案为: 比喻论证。把“我”比作“一粒飘在这个喧嚣时代的尘埃”,生动形象地表明“我”在这个喧嚣时代焦虑、浮躁,缺少开阔与远大的视野,缺少内心的安宁与淡定,缺少读书人该有的书卷气。
13.要想拥有书卷气,就必须从书卷气消失的原因中尝试寻找答案。因此,联系文章第 ⑤-⑧ 段的内容可知,要多些书卷气,必须要在长期的阅读中炼成有悲悯、有关怀的高尚人格;要把读书当成一项毕生追求的职业;人工智能时代,仍要多读纸质书,少“读屏”等。
故答案为: ①阅读与思考相结合;②拥有高尚、悲悯、关怀他人的人格;③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多读纸质书,多读经典,少“读屏”。
14.【答案】逆境有如炼金炉,困难恰似磨刀石。逆境之所以能够造就强者,是因为它迫使人们去斗争,去求索,去提高。要战胜困难而改善处境生存下来,就必须成为强者,否则就会被逆境吞噬。只有强者,才能在逆境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知识点】议论文;材料作文;微写作(片断写作);不求甚解
【解析】【分析】注意“ 用比喻论证来证明此观点 ”。比如:天才来自勤奋 ,人生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人生不得勤奋,不明智理。天才源于勤奋,蠢人出自懒惰,明智之人甘当勤奋的小蜜蜂。勤奋,是智慧的双胞胎,懒惰,是愚蠢的亲兄弟。勤奋的人,擅于利用时间,懒惰的人,总是没有时间。勤奋,是时间的主人,懒惰,是时间的奴隶。人的一生须得忙碌,忙碌才能体现价值,赢取向往的收获。
故答案为: 逆境有如炼金炉,困难恰似磨刀石。逆境之所以能够造就强者,是因为它迫使人们去斗争,去求索,去提高。要战胜困难而改善处境生存下来,就必须成为强者,否则就会被逆境吞噬。只有强者,才能在逆境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片段写作。答题时应注意,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比如“逆境有如炼金炉,困难恰似磨刀石”,“勤奋,是智慧的双胞胎,懒惰,是愚蠢的亲兄弟”。运用比喻论证要贴切,符合论点的要求。
1 / 1部编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13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培优卷)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推敲(qiāo) 藻饰(zǎo) 诘难(jié) 咬文嚼字(jué)
B.矫揉造作(jiāo) 睾肾(gāo) 证(chǎn) 狂妄自大(wàng)
C.统筹(chóu) 狡黠(xiá) 提倡(chàng) 吹毛求疵(zī)
D.滞碍(zhì) 伦理(lún) 要诀(jué) 豁然贯通(huò)
【答案】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
【解析】【分析】A咬文嚼字(jiáo);
B 矫揉造作(jiǎo);
C吹毛求疵(cī) 。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道题考查对重点字的读音积累,解答本题首先要拿准注音字的读音,特别是多音字。拼读时要结合语境和注音字所在词的词义。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哲学 浅尝 孜孜不倦 狂忘自大
B.策画 聪颖 修剪移接 欣然忘食
C.顺畅 承认 豁然贯通 文采藻饰
D.粗暴 劝戒 诸如此类 不求甚解
【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A. 狂忘自大 ——狂妄自大
B. 策画 ——策划
C.正确。
D. 劝戒 ——劝诫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的辨析。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2022四川乐山中考)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①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妨从读书的目的和价值入手。
②另一方面,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无论是哪一种方式,知识和信息最终需要沉淀为思想和智慧。
③当“读书”遇上“刷屏”时代,阅读的“质感”该如何保持?
④由此看来,阅读最重要的是在字里行间、屏幕内外获得“开卷有益”的熏陶和升华。
⑤一方面,阅读是为了摄取知识与获得信息。从纸质书籍到电子屏幕,开阔眼界的方式更为丰富。
A.⑤②③④① B.③⑤②①④ C.③①⑤②④ D.⑤③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③句是领起句,提出问题;①句“探寻这个问题的答案”照应③句的问题,所以①句衔接③句;根据⑤句中的“阅读是为了摄取知识与获得信息”可知,这是讲阅读的目的,照应①句“读书的目的”,根据②句中的“阅读的重要意义更在于启发思考”可知,这是讲阅读的意义,照应①句“读书的价值”,由“一方面……另一方面……”的关联词语搭配可知,先⑤后②;从④句“由此看来”可知,④句是总结句,排在最后。故排序为:③①⑤②④。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4.下列各句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请愚兄别拿着比我高的成绩,还跟敝人说没有考好啊!
B.家父常教育我,不能决定太阳几点升起,但可以决定自己几点起床。
C.我至今还惠存着您送我的“翰墨书香,家国天下”这幅书法作品。
D.我认真读过您的拙作,对您在文章中的一些高见十分佩服。
【答案】B
【知识点】语言得体
【解析】【分析】A愚兄: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这里指的是别人,应该用敬称。
B使用正确。
C惠存: 敬词。请保存。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不能用于自己保存别人的作品。
D拙作:我的粗陋之作,为谦称。此处用来指别人的作品,不恰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要想使语言表达得体,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看准对象,把握分寸;②适应场合,恰当用语;③注意遣词,谦敬恰当;④把握语体,用语准确;⑤认清文体,注意差别。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上述几个方面逐一对比,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5.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天的饭菜太难吃了,真是味同嚼蜡!
B.同学之间有什么困难,应该尽力帮助,而不应采取袖手旁观的态度。
C.做学问一定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不要吹毛求疵。
D.我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答案】B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褒贬色彩辨析;望文生义
【解析】【分析】A味同嚼蜡: 像吃蜡一样,没有一点儿味。形容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这个词语形容的是语言或文章枯燥无味。不能用于形容饭菜。
B袖手旁观: 把手笼在袖子里,在一旁观看。比喻置身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使用正确。
C吹毛求疵: 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这是一个贬义词,不能用来赞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D萍水相逢: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从“我们俩分别将近十年”可以看出他们以前就认识、熟识,不是向来不认识。故使用不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考虑成语的词义、词语范围、感彩是否运用恰当,是否有书面语和口语之别,用筛选法或淘汰法得出正确答案。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准确运用,注意结合语境揣摩是否准确。
二、综合性学习
6.班级开展“我爱读书”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
(1)活动一:班级举办读书主题的黑板报,请你再设计两个板块,使黑板报内容更丰富。
板块一:名人嗜读趣事;
板块二:读书方法汇编;
板块三:   ;
板块四:   。
(2)活动二:向同学们具体介绍一种实用的读书方法。
(3)活动三:以简洁的语言推荐一部你喜欢读的名著并简述理由。
【答案】(1)经典名著推荐;阅读心得分享(精彩段落赏读)
(2)批注评点读书法:就是阅读过程中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注解和写批语。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批注评点,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3)推荐《鲁滨逊漂流记》。推荐理由:小说塑造了鲁滨逊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面对困难、挫折等不幸时,只要你拥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就能创造出无穷的力量。
【知识点】活动设计;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艺术特色;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1)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我爱读书”,设计活动板块的时候要围绕活动主题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如:经典名著推荐 阅读心得分享(精彩段落赏读)。
(2)名著的阅读方法有:①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②略读与精读相结合;③做点读书笔记;④借助工具书及相关参考资料扩展视野等。要结合阅读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选择其中一种具体介绍即可。如: 批注评点读书法:就是阅读过程中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注解和写批语。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批注评点,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3)推荐名著可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的表现手法、名著给人的启示等任选一个角度进行推荐。如: 批注评点读书法:就是阅读过程中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注解和写批语。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批注评点,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故答案为:⑴经典名著推荐 阅读心得分享(精彩段落赏读)
⑵ 批注评点读书法:就是阅读过程中在文中空白处对文章进行注解和写批语。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阅读过程中批注评点,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⑶ 推荐《鲁滨逊漂流记》。推荐理由:小说塑造了鲁滨逊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面对困难、挫折等不幸时,只要你拥有一颗永不言败的心,就能创造出无穷的力量。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活动形式的设计能力。此类题型属开放性试题,做题时要根据活动主题,展开想像,设计相应的活动形式,力求各种形式能突出主题,具有可操作性。
⑵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积累的能力。名著的阅读方法有①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②略读与精读相结合;③做点读书笔记;④借助工具书及相关参考资料扩展视野等。当然,要结合阅读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⑶本题考查推荐名著的能力,其实就是考查对名著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梗概、主要情节、艺术特色等进行全面的把握,解答时能从某一个方面阐述理由即可。
(2023九下·嘉祥月考)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每天定时读书,增加知识储备,塑造精神气质。某初中学校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邀你参加。
材料一 有关机构公布国民阅读指标显示:9~13岁未成年人阅读人数占90%以上,但18岁以上成年人阅读人数约占50%:以年为统计周期,以本为计量单位,9~13岁未成年人每年阅读平均7本左右,而成年人在4本左右。
材料二 针对以下几项进行个人阅读状况调查问卷:每天阅读时间?喜欢什么类别的图书?有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
材料三 名家谈读书。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它的好处在于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起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
——朱光潜《谈读书》
中小学时期,我读了很多有趣的书,并且对每一本书,或多或少做了一些笔记。
——叶辛《书将伴我走向未来》
7.研读以上三则材料,请整合材料主要信息,用一句话写出你的结论。
8.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好书不品,不知其妙。请你从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的名著中,选择一部,写出两条推荐理由。
我推荐的书名:   
推荐理由:   
9.班级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时举办“腹有诗书气自华”主题活动,请设计一项活动。
【答案】7.从以上材料中,我认为应该提倡国民全员终生阅读,多读书,广泛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8.示例《童年》;①本书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塑造的外祖母形象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主人公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②本书文学艺术价值很高,值得用心阅读。
9.示例一:开展“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摘抄展示活动。
示例二:举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交流报告会。
【知识点】活动设计;材料探究;主题活动;见解表述;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多则材料的提炼和概括归纳能力。作答的关键是整体阅读文本,然后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去分析和概括,注意语言的简明扼要。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推荐词的能力。名著作品的推荐词,一定要形象直观,更要直击作品的内核,把作品的主题,最大的艺术特色给呈现出来。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活动设计的能力。设计活动一定要把握活动的主题,可以借鉴自己生活中体验过的活动方式,比如读书摘抄,办黑板报,举行演讲比赛等等。
7.结合材料一“9~13岁未成年人每年阅读平均7本左右,而成年人在4本左右"可知,我国国民阅读量较少;结合材料二“每天阅读时间 喜欢什么类别的图书 有哪些良好的阅读习惯"可知,这是对个人的阅读状况进行调查;结合材料三“它的好处在于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起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可知,读书成为乐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要多读书并善于做笔记。据此可得出结论:我们要培养阅读的兴趣,要多读书,要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在读书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善做勤做读书笔记。
故答案为:从以上材料中,我认为应该提倡国民全员终生阅读,多读书,广泛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8.要求从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的名著中,选择一部,并写出两条推荐理由。
示例:我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推荐理由:①这是一部闪烁着崇高的理想主义光芒的长篇小说;②成功地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③小说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同时穿插内心独白、书信和日记、格言警句等,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
故答案为:示例《童年》;①本书生动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塑造的外祖母形象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主人公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 ②本书文学艺术价值很高,值得用心阅读。
9.围绕主题“腹有诗书气自华"可设计以下活动:开展“腹有诗书气自华"主题朗诵活动;开展“腹有诗书气自华"主题手抄报活动;出一期“腹有诗书气自华"主题黑板报等。
故答案为:示例一:开展“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摘抄展示活动。示例二:举办“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交流报告会。
三、现代文阅读
读书人为何丢了书卷气
韩浩月
①作家是最该有书卷气的一群人。过去的中外作家群,大多都是身带浓浓的书卷气的,海明威、托尔斯泰、沈从文、钱锺书、鲁迅……几乎有一个算一个。如果尝试在还活着的当代作家身上寻找书卷气,不是没有,而是不多。书卷气就这样从一个群体身上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②我经常接触一些读书人:读的书挺多,各有所长,但依然没有明显的“书卷气”。以我为例,我偶尔对着镜子试图说服自己——这是个读书人,内心却很难承认,因为表情里有焦虑,眼神里有浮躁,性格里有戾气,尽管用了十八般武艺去“镇压”,但还是不行。读书人该有的视野的开阔与远大,内心的安宁与淡定,都远远不足,仍然是一粒飘在这个喧嚣时代的尘埃。
③书卷气并非读书就能带来的,它是内在格局与外在本领的结合。内在格局不说了,这个很难说清楚,也没法给出标准要求;外在本领则可以一五一十地拿出来,简化为七个字:琴棋书画诗酒茶。前五项本领基本丢了,酒和茶倒被传承了下来,只是很多时候也是瞎喝,连“借酒浇愁”的境界都达不到,茶也难品出多少滋味。
④外出参加活动,我被别人当成“文人墨客”。每当活动进入“题字留念”这一环节时,我总是“仓皇出逃”,万万不敢在人家精心准备的上等好纸上留下别别扭扭的字迹。要知道,能写一手好字,在从前是读书人的标配。即使历史上那些名声不好的读书人,字拿出来,也往往令人赞叹。
⑤书卷气真的不单是一种气质,它更像是一种“人格与技能”的合成,人格要高尚,要有悲悯、有关怀。这样的人格需要漫长的阅读与思考才得以炼成,还要经受得住天性的考验。有些人天性不好,伟大的人格经常被邪恶的天性给淹没了;至于技能,那是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漫长的时间才得以成为随身本领的——琴棋书画这四样,哪样不得浸淫十年以上?
⑥所以,书卷气的消失,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时间不够用。以前的读书人,有的是时间,木心说从前“车,马,邮件都慢”,说的已经是工业社会中后期的事情了。再往前推,在漫长的农业社会,对读书人来说,时间更是富裕,就算是埋首故纸堆也埋得起。但凡有些灵气,读书人都不会读成书呆子,而会成为受尊重的“社会贤达”。
⑦现在的读书人身上缺少书卷气,大约与没法把读书当成一项毕生追求的职业有关系。在当下,谁敢说能够单凭写作或者“贩卖”大脑里的那些知识养家?除了走到塔尖上的少数著名作家,绝大多数读书人还得用另外一项技能糊口。读书更多时候是一种休憩或寄托,遇到生活不顺,这点寄托便也干脆不要了。
⑧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可见书卷气是写在脸上的。但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更多的人开始“读屏”,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于是有人说“读什么内容很重要,通过什么介质读不重要”。这个说法成立,“读屏”只要读的是精品、经典,是有体系、有思考的内容,一样能“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可是在大数据的智能推送以及社交媒体对人性的精细揣摩下,重复信息及无用信息如洪流一样,让人身陷其中无力自拔,读书人也中了招。
⑨眼下我们意识到书卷气很重要,是因为农业社会留下的文化记忆太过深刻,并且时常让我们觉得,书卷气虽然抵御不了被时代车轮碾轧的痛楚,但起码会带来一点安慰。
⑩为了这点安慰的光亮,整个社会开始重视书卷气,开始寻找具有书卷气的人。一名演员拥有书卷气,他便拥有了更好的接戏机会;一个普通人拥有书卷气,也会得到更多的尊重与欣赏。
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人该奋起,不该放弃。要知道,读书人丢了书卷气,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无奈而悲哀的事情啊。
(摘自《中国青年报》2020年2月4日,有删改)
10.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的中心论点。
11.作者认为现在的读书人丢了书卷气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12.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1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如何让自己身上多些书卷气。
【答案】10.读书人要有书卷气。
11.①时间不够用;②没法把读书当成一项毕生追求的职业;③更多的人开始“读屏”,重复信息及无用信息让人深陷其中无力自拔。
12.比喻论证。把“我”比作“一粒飘在这个喧嚣时代的尘埃”,生动形象地表明“我”在这个喧嚣时代焦虑、浮躁,缺少开阔与远大的视野,缺少内心的安宁与淡定,缺少读书人该有的书卷气。
13.①阅读与思考相结合;②拥有高尚、悲悯、关怀他人的人格;③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多读纸质书,多读经典,少“读屏”。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中心论点;比喻论证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明确找论点的方法:一看标题,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中间,五自己归纳。但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围绕问题要求,抓住重点段落,尝试从原文中找答案,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和总结即可。
(3)本题考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明确初中语文教学中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使用论证方法的目的就是为论证观点而服务,因而在解答论证方法作用时,要紧扣文章的论点或分论点分析作答。
(4)本题考查对文章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需要学生平时多观察生活并领悟生活,可从生活中选取相关事件或事理,合理有序表述即可。
10.文章的中心论点常常出现在文章的题目、开头和结尾处。本文文题《读书人为何丢了书卷气》提出了问题,结合对全文内容、以及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句子可概括出中心论点:读书人要有书卷气。
故答案为: 读书人要有书卷气。
11.本题考查现在的读书人丢了书卷气的原因 ,从文章内容来看,第 ① 段主要指出“书卷气从当代很多作家身上莫名其消失”的现象;第②-④段主要陈述的是当代作家书卷气消失的具体表现;第 ⑤ - ⑧ 段主要分析的是书卷气消失的原因。因此,解答此题时,只需抓住5-8这三段每段的关键句进行概括即可。
故答案为: ①时间不够用;②没法把读书当成一项毕生追求的职业;③更多的人开始“读屏”,重复信息及无用信息让人深陷其中无力自拔。
12.第 ② 段中,“ 读书人该有的视野的开阔与远大,内心的安宁与淡定,都远远不足,仍然是一粒飘在这个喧嚣时代的尘埃。 ”这一语句使用了比喻论证,联系上文,可知,作者 把“我”比作“一粒飘在这个喧嚣时代的尘埃”,形象地写出了“我”在这个喧嚣时代里,因为表情里有焦虑,眼神里有浮躁,性格里有戾气,因此,缺少开阔与远大的视野,缺少内心的安宁与淡定,缺少读书人该有的书卷气。
故答案为: 比喻论证。把“我”比作“一粒飘在这个喧嚣时代的尘埃”,生动形象地表明“我”在这个喧嚣时代焦虑、浮躁,缺少开阔与远大的视野,缺少内心的安宁与淡定,缺少读书人该有的书卷气。
13.要想拥有书卷气,就必须从书卷气消失的原因中尝试寻找答案。因此,联系文章第 ⑤-⑧ 段的内容可知,要多些书卷气,必须要在长期的阅读中炼成有悲悯、有关怀的高尚人格;要把读书当成一项毕生追求的职业;人工智能时代,仍要多读纸质书,少“读屏”等。
故答案为: ①阅读与思考相结合;②拥有高尚、悲悯、关怀他人的人格;③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多读纸质书,多读经典,少“读屏”。
四、语言表达
14.【典型技法】本文多处运用比喻论证。如,为了证明“读书能够弥补人精神上的缺陷”的观点,就用比喻证明观点。使论说的道理通俗易懂,并使语言表达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片段训练】请你确定一种观点,写一个议论性的片段,也用比喻论证来证明此观点。不少于100字。
情境预设:①逆境成才 ②天才来自勤奋 ③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
【答案】逆境有如炼金炉,困难恰似磨刀石。逆境之所以能够造就强者,是因为它迫使人们去斗争,去求索,去提高。要战胜困难而改善处境生存下来,就必须成为强者,否则就会被逆境吞噬。只有强者,才能在逆境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知识点】议论文;材料作文;微写作(片断写作);不求甚解
【解析】【分析】注意“ 用比喻论证来证明此观点 ”。比如:天才来自勤奋 ,人生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人生不得勤奋,不明智理。天才源于勤奋,蠢人出自懒惰,明智之人甘当勤奋的小蜜蜂。勤奋,是智慧的双胞胎,懒惰,是愚蠢的亲兄弟。勤奋的人,擅于利用时间,懒惰的人,总是没有时间。勤奋,是时间的主人,懒惰,是时间的奴隶。人的一生须得忙碌,忙碌才能体现价值,赢取向往的收获。
故答案为: 逆境有如炼金炉,困难恰似磨刀石。逆境之所以能够造就强者,是因为它迫使人们去斗争,去求索,去提高。要战胜困难而改善处境生存下来,就必须成为强者,否则就会被逆境吞噬。只有强者,才能在逆境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片段写作。答题时应注意,比喻论证:就是通过形象的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可深入浅出地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比如“逆境有如炼金炉,困难恰似磨刀石”,“勤奋,是智慧的双胞胎,懒惰,是愚蠢的亲兄弟”。运用比喻论证要贴切,符合论点的要求。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