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测试(二)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测试(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4 22:58:28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测试(二)
一、选择题
1.(2023九上·静海月考)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俱怕金字塔(右图)。”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  )
A.古代埃及国王的宫殿 B.古代埃的军事基地
C.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 D.古代埃及祭祀的神庙
2.(2023九上·天津期中)“万岁,尼罗河!……无论何时……,因他的赐予。”尼罗河流域诞生了(  )
A.古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印度文明
3.(2023九上·月考)“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他三个种姓”,下列描述中,符合”首陀罗”身份的是(  )
A.可以与官吏的女儿成婚 B.掌握军权
C.主要充任祭司 D.从事农业、手工业
4.(2023九上·月考)古代印度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属于最高等级掌管祭祀的是(  )
A.首陀罗 B.吠舍 C.刹帝利 D.婆罗门
5.(2023九上·月考)古巴比伦国王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缓和社会矛盾,命人编写了一部内容丰富的法典。它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它”主要维护(  )
A.奴隶主的利益 B.奴隶的利益
C.外邦人的利益 D.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利益
6.(2019九上·九江月考)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属于________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7.(2023九上·月考)古代东方文明如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主要盛行的都是农业经济,而古代西方文明古代希腊却盛行工商业经济。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农业经济明显优于工商业经济 B.古代东方文明比西方文明先进
C.古代西方文明有鲜明的创新性 D.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影响深远
8.(2023九上·月考)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王国的共同点有(  )
①都处于大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
②都建立了专制王权,维护国王、奴隶主及贵族的利益
③都制定了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④都建立了严格的种姓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9.(2023九上·月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打破房子利用裂缝强行进入住宅偷窃,他(窃贼)必须在那个洞前处以死刑和埋葬。”据此可知,该法典(  )
A.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B.具有家长奴隶制特征
C.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 D.体现了商品经济活跃
10.(2023九上·德庆期末)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亚非文明代表的遗址按照自西向东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巴比伦空中花园遗址 ②印度那烂陀寺遗址 ③埃及阿蒙神庙遗址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11.(2024九上·期中)下列属于亚非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的是(  )
①地处大河流域
②农耕经济为主
③建立奴隶主民主政治
④都有种姓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2.(2024九上·期中)1949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其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了“轴心时代”的理论。雅斯贝尔斯认为,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形成了希腊哲学思想、中国儒道思想,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诞生了(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3.(2024九上·期中)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其中以印度最为严重,又称贱籍制度、印度卡斯特体系。该制度(  )
A.是唯一建立在古印度国土上的制度
B.是苏美尔人进人印度后逐渐建立的
C.规定了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D.体现了众生平等、和谐共处的理念
14.(2024九上·期中)“这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它自南向北注人地中海,定期泛滥,使人们知道它一旦失控,就会毁灭一切。于是人们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涨水、退水时,他们精确记录和计算,人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和它的打交道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材料中的“这条河流”指的是(  )
A.尼罗河 B.印度河 C.幼发拉底河 D.黄河
15.(2024九上·期中)某同学在九年级(2)班班级群中发了一张知识积累卡(见下图),其他同学针对这张卡纷纷留言。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少量的钱财;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
A.这是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的
B.它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状况
C.该内容出自历史上第一部法典
D.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16.(2024九上·期末)公元前1500年左右,从中亚侵人印度并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的一支游牧部落自称(  )
A.日耳曼人 B.雅利安人 C.法兰克人 D.诺曼人
17.(2024九上·期末)下表是汉谟拉比在位时古巴比伦王国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据此推断古巴比伦(  )
A.重视发展农业 B.法律体系严密
C.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商品经济活跃
18.“法典的精神,可从下列各项看出……如果房子倒了,压死了房主的一个小孩,则造房子的工匠,依法亦必粞性一个孩子。”材料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精神是(  )
A.君权神授 B.以牙还牙 C.自由平等 D.尊卑有序
19.人类最早的文明一般产生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下列人类古代文明中,发部于非洲地区的是(  )
A.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代尼罗河流域文明 D.古代黄河流域文明
20.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观点)是学习历史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各项属于历史结论(观点)的是(  )
A.公元的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汉谟拉比
B.《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正文共有282条
C.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是相当发达的
D.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图。
材料二: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 A、B、C、D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宝贵的传统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材料三:
(1) 材料一中,四个古代文明区域自西向东依次是什么?(写出具体文明名称)
(2)文字是文明传承的重要媒介。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它最早出现于图中   ,(填字母)象形文字最早出现于图中的   ,(填字母)楔形文字最早出现于图中的   。(填字母)
(3) 材料三中的图1是哪个国家的文明成果?图2中的人物在何时创立了什么宗教?这一宗教在古代印度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到位)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
【材料二】除文字外,苏美尔人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的各种具体需要,还发展了数学和其他一些学科。占星术家们积累了大量资料,这些资料在后来被用于发展科学的天文学。他们的宗教信仰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每年河水泛滥的季节;加上外族入侵的威胁,使苏美尔人深深感到,自己正无依无靠地面对着许多无法控制的力量。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有改动
(1)根据材料一,写出河流A.B的名称。
(2)完成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事业的是哪一位君王?除此之外,再列举其两项主要功绩。
(3)归纳苏美尔人面临的各种困难并说明他们应对困难所采取的措施。
23.(2023九上·沈阳期末)亚非地区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构成了灿烂辉煌的大河文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公元前2500年的亚非文明的地图,结合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二: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伟大成果,它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文化的等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大致把文明划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图中ABCD代表4个古代文明的名称,把它们的名称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A   
B   
C   
D   
(2)根据下面示例,列举属于四大文明古国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各一例。
示例:物质文明:狮身人面像(或司母戊鼎)
精神文明:《汉谟拉比法典》(或甲骨文)
(3)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这四个文明的相似点。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物说历史】
【文说历史】
雅利安移民非常清楚自己与黑皮肤的土著居民在肤色上的差别,他们将土著居民称为远塞人,即奴隶。由于雅利安人具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感,他们被极力阻止与受他们鄙视的臣民混合,因此发展起世袭的制度。达塞人不得参加宗教仪式,也没有其他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
不同的人群都有自己的“法”,即道德准则,用以规定各种义务和责任,如赡养家庭、结婚、出生和去世定下的仪式等。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吏》,有改动
【图说历史】
(1)“物说历史”中的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个古文明的哪种文字
(2)“物说历史”中的四幅图片分别对应“图说历史”中的哪个地区 请把序号填入下表中。
(3)“物说历史”中的图四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 结合“文说历史”予以解读。
(4)“图说历史”中四大古代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有何共同特点 在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请任选一例印证这一观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金字塔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古埃及国王也称为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他们为自己修建巨大的陵墓——金字塔,C项正确;
金字塔不具备宫殿、军事基地、神庙的作用,故ABD项不符合事实,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金字塔,解答的关键是对金字塔的用途的掌握。
2.【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尼罗河是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摇篮。A项正确;
尼罗河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无关,排除B项;
尼罗河与古希腊文明无关,排除C项;
尼罗河与古印度文明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本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尼罗河是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摇篮。
3.【答案】D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中,首陀罗是第四等级,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D项正确;
可以与官吏的女儿成婚,掌握军权的是刹帝利,排除AB两项;
主要充任祭司的是婆罗门,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种姓制度相关知识的掌握。
4.【答案】D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D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种姓制度的认识。
5.【答案】A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它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可得出它是《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A项正确;
《汉谟拉比法典》不奴隶的利益,排除B项;
外邦人、 无公民、自由民是古希腊才出现的身份,在古巴比伦国王没有出现,排除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汉谟拉比法典》相关知识的掌握。
6.【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印度种姓制度中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这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是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
C项吠舍是题干描述这户人家所属的等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与分工。
7.【答案】D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古代东方文明如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主要盛行的都是农业经济”“古代西方文明古代希腊却盛行工商业经济”可知,材料反映大河文明主要盛行农业经济,海洋文明主要盛行工商业经济,说明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影响深远,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经济明显优于工商业经济,排除A项;
古代东方文明比西方文明先进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古代西方文明有鲜明的创新性,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大河文明相关知识的掌握。
8.【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伦王国都处在大河流域,分别是尼罗河、恒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灌溉农业发达。他们都建立了专制王权,维护国王、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①②符合题意,C项正确;
有完备成文法典的是古巴比伦。形成了严格的种姓制度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③④错误,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大河文明的认识。
9.【答案】C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强行进入住宅偷窃、处以死刑”可知,偷盗别人的财物,要被处以重罚,可见法典保护私有财产,C项正确;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题干没有提到奴隶主阶级,排除A项;
题干没有提到男性家长的权威,排除B项;
题干没有提到经济发展的状况,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认识。
10.【答案】B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①巴比伦空中花园遗址”;“②印度那烂陀寺遗址”;“③埃及阿蒙神庙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巴比伦空中花园,位于西亚的古巴比伦王国;②印度那烂陀寺,位于南亚的印度;③埃及阿蒙神庙,位于非洲的古代埃及。因此按照自西向东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①②,B项正确;
ACD项不正确,可排除。故选B项。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亚非文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亚非文明的相关史实。
11.【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亚非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都地处大河流域、都以农耕经济为主、都实行奴隶制专制制度;①②正确,A符合题意;
海洋文明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只有古印度存在种姓制度,排除含有③或④的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亚非文明都是产生于大河流域,以发展农业为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答案】A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公元前600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00年前后是轴心时代,公元前6世纪中国的孔子创立儒家学派,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于出现了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学派,当时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了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A符合题意;
道教诞生于公元2世纪,排除B;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排除C;
伊斯兰教诞生于公元7世纪,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体考查佛教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信息,掌握佛教诞生的时间,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这一制度四个等级,规定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等,C符合题意;
“唯一制度”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
题干描述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排除B;
种姓制度是等级森严的制度,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不体现众生平等,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难度适中,理解材料信息,掌握印度的种姓制度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这这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它自南向北注人地中海,定期泛滥,使人们知道它一旦失控,就会毁灭一切。于是人们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涨水、退水时,他们精确记录和计算,人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和它的打交道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可知,这是对尼罗河的描述。在尼罗河流域产生的“灿烂的文明”指的是古代埃及文明。A符合题意;
印度河最终注入印度洋,排除B;
幼发拉底河自北向南注入波斯湾,排除C;
黄河自西向东注入黄海,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难度适中,理解材料信息,掌握地中海的流向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同时对印度河、幼发拉底河、黄河的基本情况要有所掌握。
15.【答案】C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汉漠拉比法典》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不是历史上第一部法典,C符合题意;
《汉漠拉比法典》由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排除A;
《汉漠拉比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排除B;
《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是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基本信息,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6.【答案】B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公元前1500年左右,从中亚侵人印度并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的一支游牧部落自称雅利安人,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古代印度相关知识的掌握。
17.【答案】A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根据表中“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等信息可知,这三段文字都提到了水利的相关内容,反映了古巴比伦重视发展农业,A项正确;
表格没有体现法律体系严密、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以及商品经济活跃的信息,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古巴比伦王国相关知识的掌握。
18.【答案】B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同等级实行“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同态复仇法。《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据“法典的精神,可从下列各项看出……如果房子倒了,压死了房主的一个小孩,则造房子的工匠,依法亦必粞性一个孩子。”可知,材料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精神是以牙还牙。B符合题意;
君权神授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
题干信息未强调自由平等,排除C;
题干信息未强调尊卑有序,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9.【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故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C符合题意;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在亚洲,排除A;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在亚洲,排除B;
古代黄河流域文明在亚洲,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难度角度,掌握古埃及在非洲即可作答。该类试题重在基础知识的记忆。
20.【答案】C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历史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是相当发达的”反映的是对奴隶制的看法,属于历史结论,C符合题意;
公元的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汉谟拉比,陈述客观历史,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
《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正文共有282条,陈述客观历史,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
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陈述客观历史,属于历史史实,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理解历史结论的含义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
21.【答案】(1)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或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2)甲骨文;D;A;B
(3)古代埃及。 乔达摩·悉达多在公元前6世纪创立了佛教。 主要原因是提出“众生平等”,得到了下层民众的支持;宣扬“忍耐顺从”,维护了国王和贵族的利益,得到了上层阶级的扶持。
(4)论点:大河流域是古代亚非文明的摇篮(或“亚非文明属于大河文明”)。 论证:①亚非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河流域,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②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是其主要的文明成就之一。古巴比伦王国文明诞生于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是其文明代表。 结论:综上所述,诞生于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拥有辉煌的文明成果,辉煌灿烂的古代亚非文明是大河流域孕育的成果。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佛教的创立与传播;甲骨文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四个古代文明区域自西向东依次是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或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文字是文明传承的重要媒介。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甲骨文,它最早出现于图中D处,象形文字最早出现于图中的A处,楔形文字最早出现于图中的 B处;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三中的图1是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 图2中的人物是释迦牟尼或 乔达摩·悉达多在公元前6世纪创立了佛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在古代印度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提出“众生平等”,得到了下层民众的支持;宣扬“忍耐顺从”,维护了国王和贵族的利益,得到了上层阶级的扶持;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按照要求回答即可,如:论点:大河流域是古代亚非文明的摇篮(或“亚非文明属于大河文明”)。 论证:①亚非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河流域,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②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是其主要的文明成就之一。古巴比伦王国文明诞生于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是其文明代表。 结论:综上所述,诞生于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拥有辉煌的文明成果,辉煌灿烂的古代亚非文明是大河流域孕育的成果;
故答案为:(1) 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或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2)
第1空、甲骨文
第2空、D
第3空、A
第4空、B
(3)古代埃及。 乔达摩·悉达多在公元前6世纪创立了佛教。 主要原因是提出“众生平等”,得到了下层民众的支持;宣扬“忍耐顺从”,维护了国王和贵族的利益,得到了上层阶级的扶持。
(4)论点:大河流域是古代亚非文明的摇篮(或“亚非文明属于大河文明”)。 论证:①亚非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河流域,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②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是其主要的文明成就之一。古巴比伦王国文明诞生于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是其文明代表。 结论:综上所述,诞生于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拥有辉煌的文明成果,辉煌灿烂的古代亚非文明是大河流域孕育的成果。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出四大文明古国,再按照方位进行排序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看出文物和人物,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回答;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进行论述,注意做到 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到位。
22.【答案】(1)A:底格里斯河。B:幼发拉底河。
(2)君王:汉谟拉比。主要功绩: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困难:河水泛滥;外族入侵:社会矛盾突出,措施: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的统一大业;大兴水利,开凿河渠;制定《双谟拉比法典》,维护社会秩序。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A是底格里斯河。B是幼发拉底河。
(2)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根据题干“他们的宗教信仰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每年河水泛滥的季节;加上外族入侵的威胁,使苏美尔人深深感到,自己正无依无靠地面对着许多无法控制的力量。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可知,苏美尔人面临的困难有河水泛滥;外族入侵:社会矛盾突出;应对困难所采取的措施是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的统一大业;大兴水利,开凿河渠;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社会秩序。
故答案为:
(1)A:底格里斯河。B:幼发拉底河。
(2)君王:汉谟拉比。主要功绩: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困难:河水泛滥;外族入侵:社会矛盾突出;措施: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的统一大业;大兴水利,开凿河渠;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社会秩序。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回答。
23.【答案】(1)A古埃及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C古印度文明;D古中国文明
(2)古埃及物质文明:金字塔,精神文明: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物质文明:空中花园,精神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物质文明:华氏城,精神文明:佛教;古中国物质文明:万里长城;精神文明:甲骨文。
(3)都发源于大河流域;政治上都实行奴隶制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以农业为主。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
(1)名称:根据材料一亚非文明地图信息,结合所学可知,A处于非洲尼罗河流域,代表的古埃及文明;B处于西亚的两河流域,代表的是古巴比伦文明;C处于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代表的是古印度文明;D处于东亚的黄河流域,代表的是古中国文明。
(2)根据所学可知,古埃及:物质文明——金字塔,精神文明——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物质文明—空中花园,精神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物质文明——华氏城,精神文明……佛教;古中国:物质文明——万里长城,精神文明——甲骨文。
(3)结合所学可知,四大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江河文明;政治上都实行奴隶制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以农业为主。
故答案为:
(1)A古埃及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C古印度文明;D古中国文明。
(2)古埃及物质文明:金字塔,精神文明: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物质文明:空中花园,精神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物质文明:华氏城,精神文明:佛教;古中国物质文明:万里长城;精神文明:甲骨文。
(3)都发源于大河流域;政治上都实行奴隶制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以农业为主。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检测学生对历史对图片的解读能力,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论证和发展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答案】(1)图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图二: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
(2)① ② ② ③
(3)制度:种姓制度。解读:这是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界限分明,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致使社会矛盾尖锐ER
(4)共同特点:都生于大河减雪埃友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发明了太阳历。台之有理超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王国;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图二是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
(2)本题考查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古埃及文明,位于①;图二、图三都属于两河流域文明,位于②;图四是古印度文明,位于③。
(3)本题考查种姓制度。根据图四结合所学可知,图四反映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根据材料“雅利安移民非常清楚自己与黑皮肤的土著居民在肤色上的差别,他们将土著居民称为远塞人,即奴隶。由于雅利安人具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感,他们被极力阻止与受他们鄙视的臣民混合,因此发展起世袭的制度。达塞人不得参加宗教仪式,也没有其他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不同的人群都有自己的“法”,即道德准则,用以规定各种义务和责任,如赡养家庭、结婚、出生和去世定下的仪式等。”可知,种姓制度是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界限分明,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致使社会矛盾尖锐。
(4)本题考查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关知识。根据“图说历史”可知,四大文明古国都产生于大河流域。结合所学可知,在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发明了太阳历。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图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图二: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
(2)①②②③
(3)制度:种姓制度。解读:这是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界限分明,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致使社会矛盾尖锐。
(4)共同特点:都产生于大河流域;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发明了太阳历。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代中国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准确识读图片,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测试(二)
一、选择题
1.(2023九上·静海月考)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俱怕金字塔(右图)。”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  )
A.古代埃及国王的宫殿 B.古代埃的军事基地
C.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 D.古代埃及祭祀的神庙
【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金字塔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古埃及国王也称为法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他们为自己修建巨大的陵墓——金字塔,C项正确;
金字塔不具备宫殿、军事基地、神庙的作用,故ABD项不符合事实,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金字塔,解答的关键是对金字塔的用途的掌握。
2.(2023九上·天津期中)“万岁,尼罗河!……无论何时……,因他的赐予。”尼罗河流域诞生了(  )
A.古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希腊文明 D.古印度文明
【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尼罗河是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摇篮。A项正确;
尼罗河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无关,排除B项;
尼罗河与古希腊文明无关,排除C项;
尼罗河与古印度文明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本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尼罗河是孕育古埃及文明的摇篮。
3.(2023九上·月考)“首陀罗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顺从地服务于其他三个种姓”,下列描述中,符合”首陀罗”身份的是(  )
A.可以与官吏的女儿成婚 B.掌握军权
C.主要充任祭司 D.从事农业、手工业
【答案】D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在印度的种姓制度中,首陀罗是第四等级,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D项正确;
可以与官吏的女儿成婚,掌握军权的是刹帝利,排除AB两项;
主要充任祭司的是婆罗门,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种姓制度相关知识的掌握。
4.(2023九上·月考)古代印度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属于最高等级掌管祭祀的是(  )
A.首陀罗 B.吠舍 C.刹帝利 D.婆罗门
【答案】D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D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种姓制度的认识。
5.(2023九上·月考)古巴比伦国王为了强化自己的统治,缓和社会矛盾,命人编写了一部内容丰富的法典。它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它”主要维护(  )
A.奴隶主的利益 B.奴隶的利益
C.外邦人的利益 D.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利益
【答案】A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它是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可得出它是《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规定: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A项正确;
《汉谟拉比法典》不奴隶的利益,排除B项;
外邦人、 无公民、自由民是古希腊才出现的身份,在古巴比伦国王没有出现,排除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汉谟拉比法典》相关知识的掌握。
6.(2019九上·九江月考)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户人家属于________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印度种姓制度中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这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是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
C项吠舍是题干描述这户人家所属的等级,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等级与分工。
7.(2023九上·月考)古代东方文明如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主要盛行的都是农业经济,而古代西方文明古代希腊却盛行工商业经济。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农业经济明显优于工商业经济 B.古代东方文明比西方文明先进
C.古代西方文明有鲜明的创新性 D.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影响深远
【答案】D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古代东方文明如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主要盛行的都是农业经济”“古代西方文明古代希腊却盛行工商业经济”可知,材料反映大河文明主要盛行农业经济,海洋文明主要盛行工商业经济,说明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影响深远,D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农业经济明显优于工商业经济,排除A项;
古代东方文明比西方文明先进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古代西方文明有鲜明的创新性,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大河文明相关知识的掌握。
8.(2023九上·月考)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代巴比伦王国的共同点有(  )
①都处于大河流域,灌溉农业发达
②都建立了专制王权,维护国王、奴隶主及贵族的利益
③都制定了较完整的成文法典
④都建立了严格的种姓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古代埃及、古代印度、古巴比伦王国都处在大河流域,分别是尼罗河、恒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灌溉农业发达。他们都建立了专制王权,维护国王、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①②符合题意,C项正确;
有完备成文法典的是古巴比伦。形成了严格的种姓制度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③④错误,排除AB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大河文明的认识。
9.(2023九上·月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打破房子利用裂缝强行进入住宅偷窃,他(窃贼)必须在那个洞前处以死刑和埋葬。”据此可知,该法典(  )
A.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B.具有家长奴隶制特征
C.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 D.体现了商品经济活跃
【答案】C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强行进入住宅偷窃、处以死刑”可知,偷盗别人的财物,要被处以重罚,可见法典保护私有财产,C项正确;
《汉谟拉比法典》的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题干没有提到奴隶主阶级,排除A项;
题干没有提到男性家长的权威,排除B项;
题干没有提到经济发展的状况,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汉谟拉比法典》的认识。
10.(2023九上·德庆期末)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亚非文明代表的遗址按照自西向东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巴比伦空中花园遗址 ②印度那烂陀寺遗址 ③埃及阿蒙神庙遗址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答案】B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①巴比伦空中花园遗址”;“②印度那烂陀寺遗址”;“③埃及阿蒙神庙遗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巴比伦空中花园,位于西亚的古巴比伦王国;②印度那烂陀寺,位于南亚的印度;③埃及阿蒙神庙,位于非洲的古代埃及。因此按照自西向东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①②,B项正确;
ACD项不正确,可排除。故选B项。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亚非文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亚非文明的相关史实。
11.(2024九上·期中)下列属于亚非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的是(  )
①地处大河流域
②农耕经济为主
③建立奴隶主民主政治
④都有种姓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亚非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都地处大河流域、都以农耕经济为主、都实行奴隶制专制制度;①②正确,A符合题意;
海洋文明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只有古印度存在种姓制度,排除含有③或④的B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亚非文明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亚非文明都是产生于大河流域,以发展农业为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2024九上·期中)1949年,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其著作《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了“轴心时代”的理论。雅斯贝尔斯认为,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在“轴心时代”,形成了希腊哲学思想、中国儒道思想,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诞生了(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答案】A
【知识点】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公元前600至公元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500年前后是轴心时代,公元前6世纪中国的孔子创立儒家学派,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于出现了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学派,当时在宗教领域的表现是释迦牟尼于公元前6世纪创立了佛教。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了佛教,A符合题意;
道教诞生于公元2世纪,排除B;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排除C;
伊斯兰教诞生于公元7世纪,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体考查佛教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信息,掌握佛教诞生的时间,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2024九上·期中)种姓制度是曾在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普遍存在的一种以血统论为基础的社会体系,其中以印度最为严重,又称贱籍制度、印度卡斯特体系。该制度(  )
A.是唯一建立在古印度国土上的制度
B.是苏美尔人进人印度后逐渐建立的
C.规定了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与义务
D.体现了众生平等、和谐共处的理念
【答案】C
【知识点】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这一制度四个等级,规定不同等级之间的权利与义务,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等,C符合题意;
“唯一制度”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
题干描述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的,排除B;
种姓制度是等级森严的制度,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不体现众生平等,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印度的种姓制度。难度适中,理解材料信息,掌握印度的种姓制度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2024九上·期中)“这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它自南向北注人地中海,定期泛滥,使人们知道它一旦失控,就会毁灭一切。于是人们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涨水、退水时,他们精确记录和计算,人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和它的打交道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材料中的“这条河流”指的是(  )
A.尼罗河 B.印度河 C.幼发拉底河 D.黄河
【答案】A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这这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它自南向北注人地中海,定期泛滥,使人们知道它一旦失控,就会毁灭一切。于是人们挖渠把泛滥的河水储存起来,涨水、退水时,他们精确记录和计算,人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和它的打交道中创造出了灿烂的文明。”可知,这是对尼罗河的描述。在尼罗河流域产生的“灿烂的文明”指的是古代埃及文明。A符合题意;
印度河最终注入印度洋,排除B;
幼发拉底河自北向南注入波斯湾,排除C;
黄河自西向东注入黄海,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难度适中,理解材料信息,掌握地中海的流向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同时对印度河、幼发拉底河、黄河的基本情况要有所掌握。
15.(2024九上·期中)某同学在九年级(2)班班级群中发了一张知识积累卡(见下图),其他同学针对这张卡纷纷留言。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少量的钱财;拐带奴隶、帮助奴隶逃跑或窝藏奴隶者,都要被处以死刑。
A.这是汉谟拉比在位时颁布的
B.它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状况
C.该内容出自历史上第一部法典
D.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答案】C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汉漠拉比法典》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不是历史上第一部法典,C符合题意;
《汉漠拉比法典》由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排除A;
《汉漠拉比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除前言外,正文共有282条,内容十分广泛,从中可以清晰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排除B;
《汉漠拉比法典》的实质是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汉谟拉比法典》的基本信息,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6.(2024九上·期末)公元前1500年左右,从中亚侵人印度并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的一支游牧部落自称(  )
A.日耳曼人 B.雅利安人 C.法兰克人 D.诺曼人
【答案】B
【知识点】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公元前1500年左右,从中亚侵人印度并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的一支游牧部落自称雅利安人,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容易,考查学生对古代印度相关知识的掌握。
17.(2024九上·期末)下表是汉谟拉比在位时古巴比伦王国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据此推断古巴比伦(  )
A.重视发展农业 B.法律体系严密
C.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商品经济活跃
【答案】A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根据表中“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等信息可知,这三段文字都提到了水利的相关内容,反映了古巴比伦重视发展农业,A项正确;
表格没有体现法律体系严密、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以及商品经济活跃的信息,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古巴比伦王国相关知识的掌握。
18.“法典的精神,可从下列各项看出……如果房子倒了,压死了房主的一个小孩,则造房子的工匠,依法亦必粞性一个孩子。”材料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精神是(  )
A.君权神授 B.以牙还牙 C.自由平等 D.尊卑有序
【答案】B
【知识点】《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古代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同等级实行“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同态复仇法。《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据“法典的精神,可从下列各项看出……如果房子倒了,压死了房主的一个小孩,则造房子的工匠,依法亦必粞性一个孩子。”可知,材料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的精神是以牙还牙。B符合题意;
君权神授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A;
题干信息未强调自由平等,排除C;
题干信息未强调尊卑有序,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9.人类最早的文明一般产生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下列人类古代文明中,发部于非洲地区的是(  )
A.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代尼罗河流域文明 D.古代黄河流域文明
【答案】C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在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业种植;约从公元前3500年年开始,河流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故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C符合题意;
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在亚洲,排除A;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在亚洲,排除B;
古代黄河流域文明在亚洲,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难度角度,掌握古埃及在非洲即可作答。该类试题重在基础知识的记忆。
20.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观点)是学习历史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下列各项属于历史结论(观点)的是(  )
A.公元的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汉谟拉比
B.《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正文共有282条
C.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是相当发达的
D.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
【答案】C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历史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是相当发达的”反映的是对奴隶制的看法,属于历史结论,C符合题意;
公元的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汉谟拉比,陈述客观历史,属于历史史实,排除A;
《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块黑色石柱上,正文共有282条,陈述客观历史,属于历史史实,排除B;
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陈述客观历史,属于历史史实,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理解历史结论的含义是解答该类试题的关键。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图。
材料二: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产生的,亚非地区的 A、B、C、D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四大文明古国都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及宝贵的传统文化,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材料三:
(1) 材料一中,四个古代文明区域自西向东依次是什么?(写出具体文明名称)
(2)文字是文明传承的重要媒介。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它最早出现于图中   ,(填字母)象形文字最早出现于图中的   ,(填字母)楔形文字最早出现于图中的   。(填字母)
(3) 材料三中的图1是哪个国家的文明成果?图2中的人物在何时创立了什么宗教?这一宗教在古代印度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二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到位)
【答案】(1)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或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2)甲骨文;D;A;B
(3)古代埃及。 乔达摩·悉达多在公元前6世纪创立了佛教。 主要原因是提出“众生平等”,得到了下层民众的支持;宣扬“忍耐顺从”,维护了国王和贵族的利益,得到了上层阶级的扶持。
(4)论点:大河流域是古代亚非文明的摇篮(或“亚非文明属于大河文明”)。 论证:①亚非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河流域,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②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是其主要的文明成就之一。古巴比伦王国文明诞生于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是其文明代表。 结论:综上所述,诞生于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拥有辉煌的文明成果,辉煌灿烂的古代亚非文明是大河流域孕育的成果。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佛教的创立与传播;甲骨文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四个古代文明区域自西向东依次是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或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中国文明;
(2)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文字是文明传承的重要媒介。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甲骨文,它最早出现于图中D处,象形文字最早出现于图中的A处,楔形文字最早出现于图中的 B处;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材料三中的图1是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代表; 图2中的人物是释迦牟尼或 乔达摩·悉达多在公元前6世纪创立了佛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在古代印度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提出“众生平等”,得到了下层民众的支持;宣扬“忍耐顺从”,维护了国王和贵族的利益,得到了上层阶级的扶持;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按照要求回答即可,如:论点:大河流域是古代亚非文明的摇篮(或“亚非文明属于大河文明”)。 论证:①亚非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河流域,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②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是其主要的文明成就之一。古巴比伦王国文明诞生于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是其文明代表。 结论:综上所述,诞生于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拥有辉煌的文明成果,辉煌灿烂的古代亚非文明是大河流域孕育的成果;
故答案为:(1) 古代埃及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或古巴比伦文明)。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中国文明。
(2)
第1空、甲骨文
第2空、D
第3空、A
第4空、B
(3)古代埃及。 乔达摩·悉达多在公元前6世纪创立了佛教。 主要原因是提出“众生平等”,得到了下层民众的支持;宣扬“忍耐顺从”,维护了国王和贵族的利益,得到了上层阶级的扶持。
(4)论点:大河流域是古代亚非文明的摇篮(或“亚非文明属于大河文明”)。 论证:①亚非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河流域,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②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如古代埃及文明诞生于尼罗河流域,金字塔是其主要的文明成就之一。古巴比伦王国文明诞生于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是其文明代表。 结论:综上所述,诞生于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拥有辉煌的文明成果,辉煌灿烂的古代亚非文明是大河流域孕育的成果。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出四大文明古国,再按照方位进行排序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看出文物和人物,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回答;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进行论述,注意做到 观点明确,论述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到位。
2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
【材料二】除文字外,苏美尔人为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的各种具体需要,还发展了数学和其他一些学科。占星术家们积累了大量资料,这些资料在后来被用于发展科学的天文学。他们的宗教信仰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每年河水泛滥的季节;加上外族入侵的威胁,使苏美尔人深深感到,自己正无依无靠地面对着许多无法控制的力量。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有改动
(1)根据材料一,写出河流A.B的名称。
(2)完成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事业的是哪一位君王?除此之外,再列举其两项主要功绩。
(3)归纳苏美尔人面临的各种困难并说明他们应对困难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1)A:底格里斯河。B:幼发拉底河。
(2)君王:汉谟拉比。主要功绩: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困难:河水泛滥;外族入侵:社会矛盾突出,措施: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的统一大业;大兴水利,开凿河渠;制定《双谟拉比法典》,维护社会秩序。
【知识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
【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可知,A是底格里斯河。B是幼发拉底河。
(2)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汉谟拉比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还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他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根据题干“他们的宗教信仰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每年河水泛滥的季节;加上外族入侵的威胁,使苏美尔人深深感到,自己正无依无靠地面对着许多无法控制的力量。人与人之间也充满了不安全感,所以,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可知,苏美尔人面临的困难有河水泛滥;外族入侵:社会矛盾突出;应对困难所采取的措施是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的统一大业;大兴水利,开凿河渠;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社会秩序。
故答案为:
(1)A:底格里斯河。B:幼发拉底河。
(2)君王:汉谟拉比。主要功绩: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困难:河水泛滥;外族入侵:社会矛盾突出;措施:对外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的统一大业;大兴水利,开凿河渠;制定《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社会秩序。
【点评】本题以三则材料为依托,考查古代两河流域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解题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对这些语句进行分析,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回答。
23.(2023九上·沈阳期末)亚非地区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源地,构成了灿烂辉煌的大河文明。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如图是公元前2500年的亚非文明的地图,结合地图回答问题
材料二: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伟大成果,它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既有政治的,也有经济的、文化的等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大致把文明划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大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图中ABCD代表4个古代文明的名称,把它们的名称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A   
B   
C   
D   
(2)根据下面示例,列举属于四大文明古国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各一例。
示例:物质文明:狮身人面像(或司母戊鼎)
精神文明:《汉谟拉比法典》(或甲骨文)
(3)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这四个文明的相似点。
【答案】(1)A古埃及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C古印度文明;D古中国文明
(2)古埃及物质文明:金字塔,精神文明: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物质文明:空中花园,精神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物质文明:华氏城,精神文明:佛教;古中国物质文明:万里长城;精神文明:甲骨文。
(3)都发源于大河流域;政治上都实行奴隶制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以农业为主。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解析】【分析】
(1)名称:根据材料一亚非文明地图信息,结合所学可知,A处于非洲尼罗河流域,代表的古埃及文明;B处于西亚的两河流域,代表的是古巴比伦文明;C处于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代表的是古印度文明;D处于东亚的黄河流域,代表的是古中国文明。
(2)根据所学可知,古埃及:物质文明——金字塔,精神文明——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物质文明—空中花园,精神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物质文明——华氏城,精神文明……佛教;古中国:物质文明——万里长城,精神文明——甲骨文。
(3)结合所学可知,四大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属于江河文明;政治上都实行奴隶制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以农业为主。
故答案为:
(1)A古埃及文明;B古巴比伦文明;C古印度文明;D古中国文明。
(2)古埃及物质文明:金字塔,精神文明:象形文字;古巴比伦物质文明:空中花园,精神文明:《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物质文明:华氏城,精神文明:佛教;古中国物质文明:万里长城;精神文明:甲骨文。
(3)都发源于大河流域;政治上都实行奴隶制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以农业为主。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四大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检测学生对历史对图片的解读能力,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和解释历史现象,论证和发展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物说历史】
【文说历史】
雅利安移民非常清楚自己与黑皮肤的土著居民在肤色上的差别,他们将土著居民称为远塞人,即奴隶。由于雅利安人具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感,他们被极力阻止与受他们鄙视的臣民混合,因此发展起世袭的制度。达塞人不得参加宗教仪式,也没有其他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
不同的人群都有自己的“法”,即道德准则,用以规定各种义务和责任,如赡养家庭、结婚、出生和去世定下的仪式等。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吏》,有改动
【图说历史】
(1)“物说历史”中的图一、图二分别是哪个古文明的哪种文字
(2)“物说历史”中的四幅图片分别对应“图说历史”中的哪个地区 请把序号填入下表中。
(3)“物说历史”中的图四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什么制度 结合“文说历史”予以解读。
(4)“图说历史”中四大古代文明产生的自然环境有何共同特点 在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请任选一例印证这一观点。
【答案】(1)图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图二: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
(2)① ② ② ③
(3)制度:种姓制度。解读:这是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界限分明,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致使社会矛盾尖锐ER
(4)共同特点:都生于大河减雪埃友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发明了太阳历。台之有理超
【知识点】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王国;种姓制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图二是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
(2)本题考查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古埃及文明,位于①;图二、图三都属于两河流域文明,位于②;图四是古印度文明,位于③。
(3)本题考查种姓制度。根据图四结合所学可知,图四反映的是古印度的种姓制度。根据材料“雅利安移民非常清楚自己与黑皮肤的土著居民在肤色上的差别,他们将土著居民称为远塞人,即奴隶。由于雅利安人具有强烈的种族优越感,他们被极力阻止与受他们鄙视的臣民混合,因此发展起世袭的制度。达塞人不得参加宗教仪式,也没有其他征服者所享有的种种社会权利。不同的人群都有自己的“法”,即道德准则,用以规定各种义务和责任,如赡养家庭、结婚、出生和去世定下的仪式等。”可知,种姓制度是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界限分明,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致使社会矛盾尖锐。
(4)本题考查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关知识。根据“图说历史”可知,四大文明古国都产生于大河流域。结合所学可知,在文明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中,自然环境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发明了太阳历。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图一: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图二:古巴比伦的楔形文字。
(2)①②②③
(3)制度:种姓制度。解读:这是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界限分明,各等级世代相袭,贵贱分明,致使社会矛盾尖锐。
(4)共同特点:都产生于大河流域;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发明了太阳历。言之有理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古代中国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准确识读图片,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归纳材料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