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单元测试(二)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单元测试(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5 10:37:12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单元测试(二)
一、选择题
1.(2024九下·潮南月考)学者约翰塞尔蒙说:“当一个熟悉《罗马民法大全》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这一现象说明《罗马民法大全》(  )
A.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B.是世界法律
C.开启了罗马制定成文法的传统 D.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
2.(2024九下·沅江开学考)下列各项中,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有关的是①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②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③选拔官吏的需要 ④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2023九上·南海月考)一位生活在12世纪的英国伦敦市民曾赞叹:“我爱伦敦,我可以在此享受着新鲜的空气,笃行着基督的教诲,它拥有坚固的城防以及自然优美的环境,女人含蓄有礼,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的市长。”据此推知,西欧国家(  )
A.城市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 B.封君封臣制度趋于瓦解
C.基督教会的地位得以提高 D.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约束
4.(2024九上·衡山期末)中世纪的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被认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 好的花朵” 的是(  )
A.西欧城市的复苏 B.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C.城市绿化面积大 D.大学的兴起
5.(2023九下·电白开学考)中世纪的欧洲庄园有公共牧场、草场、林地或池塘,供全体佃户使用,还拥有绝大多数的农具和牲畜,很少需要对外交换。这体现欧洲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A.流通自由 B.精耕细作 C.自给自足 D.商业发达
6.(2023九上·伊犁哈萨克期末)11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封臣不能做危害封君的事,包括不得损伤封君的肢体,不得泄漏他的秘密、出卖他的城堡等等。封君不得伤害封臣的荣誉、财产和生命,封臣若受到他人攻打,封君须不惜以武力保护。这表明,当时的封君封臣关系(  )
A.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 B.具有双向义务的特点
C.淡化了不同等级间的界限 D.易导致西欧王权衰落
7.(2023九上·期末)伦敦剪绒匠行会1452年针对不同折叠方式的呢绒规定不同的加工费。诺里奇手工业行会的执事们也曾发誓,一定要控告那些要价过高的手工业行会成员,以保持一个“公平的价格”标准。由此可知,行会的主要功能是(  )
A.防止恶性竞争 B.反对王权专制
C.进行生产活动 D.追求自由贸易
8.(2023九上·期末)领主不准国王的官员来到他们的领地,或者即使允许,官员也不得不直接去找领主本人,请其帮助履行政治当局交托的使命,例如征收封建赋税与招募士兵等。材料反映了西欧庄园(  )
A.实行封君封臣制 B.是自己自足的经济单位
C.权利与义务交织 D.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单位
9.(2023九上·南海期末)庄园法庭要制定并执行有关村庄农业生活的规定,任命村官,批准新的成员加入共同体,也要在村民发生纠纷时扮演仲裁者的角色。由此可见,庄园法庭(  )
A.维护领主利益 B.具有较大独立性
C.职能比较广泛 D.是国家权力中心
10.(2023九上·期末)到16世纪中期时,英国99%的庄园已被出租出去;1568年佩姆布鲁克伯爵的32个庄园中有29个庄园的自营地已被出租。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庄园经济得到确立 B.国际贸易得到发展
C.租地农场普遍建立 D.手工工场发展迅速
11.(2023九上·期末)某同学在整理读书笔记时列出如下知识点,他研究的可能是(  )
基督教的兴起 法兰克王国兴衰 大学的兴起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A.古代亚非文明 B.雅典民主政治
C.西罗马帝国的发展 D.封建时代的欧洲
12.(2023九上·期中)学生们在历史课上模拟庄园法庭的审判。审判内容:某佃户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审判地点:庄园大树下。审判结果:佃户被罚款6便士。你能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A.庄园法庭做到了公平、公正 B.庄园法庭有严格的审理形式
C.庄园法庭不能维护公共秩序 D.庄园法庭主要维护领主利益
13.(2023九上·期末)从理论上来看,封臣只有土地的使用权,且死后必须将土地归还给封君。但现实是封君很少能够真正收回土地,否则很容易形成战争关系。封土实际上变为可继承、可转让、可买卖的私人财产。这表明,封君封臣制(  )
A.根本不具有实际的意义 B.有利于社会政局的稳定
C.奠定了封建制度的基础 D.并没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14.(2023九上·期末)历史归纳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下图是老师课前给出的一组图片,安排学生归纳出学习的主题是(  )
A.亚非文明的多样性 B.大学的发展演变
C.欧洲文明的一体化 D.欧洲的封建时代
15.(2023九上·期末)799年,教皇利奥三世被罗马贵族废黜,只身逃离罗马。800年,查理把利奥三世迎回罗马,助其复位。这一年,利奥三世为查理加冕,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由此可见(  )
A.国王权力大于教皇权力 B.教皇权力大于国王权力
C.教皇必须听命服从国王 D.教皇与国王相互扶持利用
16.(2023九上·期末)观察下图,据此可知,西欧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是(  )
西欧中世纪大学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专业课程:法学、医学、神学
A.完全摆脱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B.完全受控于基督教会
C.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治地位
D.反映了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17.(2023九上·期末)下图为《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分布图》。据此可知,中世纪欧洲大学(  )
A.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B.得到教皇大力支持
C.推动教师行会成立 D.广泛分布于西欧国家
18.(2023九上·期末)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市民们从开头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主要是由于(  )
A.逐渐兴起的大学教育 B.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C.凌驾一切的教会势力 D.日益增强的城市自治权
19.(2023九上·期末)11世纪,意大利以博洛尼亚为代表的城市出现了法律学校,主要为市民阶级培养知识分子,教学内容以法律、数学为主,使用本地的民族语言教授,很受人民的欢迎。据此可知,法律学校的出现(  )
A.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改变了中世纪教育模式
C.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 D.继承了古罗马法律精神
20.(2023九上·平南期末)“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材料旨在说明拜占庭文化的(  )
A.性质 B.局限 C.特点 D.影响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4九下·沅江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典型的西欧庄园,和乡村一致,即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庄园。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两部分。领主自营地由依附于庄园的农民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各户农民的小块份地则由农民用自己的农具耕作,其收获用以维持农民一家的生活。
材料三: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还编纂了东罗马帝国的法典。查士丁尼宣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现已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1)图一是哪一地区的文明遗址?图二是哪一地区的典型建筑?两者在建筑特点上有什么样的关联?
(2)西欧的庄园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组织 维护庄园统治秩序的机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拜占庭文化的兴衰对我们有何启示
22.(2023九上·期中)有人将欧洲的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让我们走进封建时代的欧洲,了解其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像以前那样无偿的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土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材料二:(农奴)且需先完成领主自营地上的生产,由此而常常耽误了经营自己份地的农时。此外,农奴还要为领主服各种杂役,领主出征打仗,农奴还常常被征调一同去搬运粮草、饲养马匹。农奴还常常向领主献贡各种实物。
——摘编自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三:中世纪西欧商业城市的兴起,一举改变了城市的传统角色,城市开始由依附于乡村转变为支配乡村,开始由依附于国家权力转变为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进而支配国家权力。
——摘编自雷恒军《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人自治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什么?概括封君封臣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庄园土地分为哪两部分?佃户获得土地耕种有何基本条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西欧城市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实现由“依附于国家权力”到“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的转变?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A项正确;
是世界法律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项;
开启了罗马制定成文法的传统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项;
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罗马民法大全》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2.【答案】A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有关的是①国王与教皇的支持、②城市的自由和自治、④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③选拔官吏的需要不符合题意。许多西欧城市挣脱了领主与都会的束缚,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相对宽松的城市自由和自治环境,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活跃的社交生活、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则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日益繁荣,一些大学校建立起来。它们就是后来欧洲大学的前身。A项①②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相关知识。
3.【答案】A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我爱伦敦,我可以在此享受着新鲜的空气……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的市长 ”,材料体现了伦敦的城市面貌与社会生活,反映了伦敦城市兴起和市民享有自治权利,说明西欧城市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利,故选A项。
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自治现象,没有涉及封君封臣制度趋于瓦解,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自治现象,没有体现基督教会的地位得以提高,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自治现象,没有涉及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约束,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欧城市自治,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4.【答案】D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指的是大学的兴起,经济的繁荣增加了欧洲的财富,也带来可以兴办教育的更多资源;加之,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批中世纪大学,D符合题意;
西欧城市的复苏,工商业发展,经济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排除A;
11世纪后,包括阿拉伯数字在内的阿拉伯文化传入西欧,促进教育的发展,排除B;
城市绿化面积大,与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大学的兴起。难度较低,掌握西欧大学兴起的评价即可作答。
5.【答案】C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世纪的欧洲庄园有公共牧场、草场、林地或池塘,供全体佃户使用,还拥有绝大多数的农具和牲畜,很少需要对外交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庄园经济基本是自给自足,很少进行买卖交换。
A项流通自由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精耕细作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自给自足是欧洲庄园经济的特征,符合题意;
D项商业发达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6.【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封臣不能做危害封君的事,包括不得损伤封君的肢体,不得泄漏他的秘密、出卖他的城堡等等。封君不得伤害封臣的荣誉、财产和生命,封臣若受到他人攻打,封君须不惜以武力保护”表明,当时的封君封臣关系具有双向义务的特点。
ACD三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具有双向义务的特点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及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7.【答案】A
【知识点】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一定要控告那些要价过高的手工业行会成员,以保持一个‘公平的价格’标准”结合所学可知,行会是为了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A项正确;
题干并没有涉及反对王权专制,排除B项;
行会主要功能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来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排除C项;
手工业行会的行规禁止外地手工业者及其产品进入,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行会的认识。
8.【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欧庄园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单位,国王的官员需要得到其协助,才能开展有关工作,D项正确;
封君封臣制是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
材料反映国王的官员需要得到庄园领主的协助,才能开展工作,并没有体现出西欧庄园是自己自足的经济单位,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权利与义务交织,只是突出领主权力的独立性,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欧庄园的认识。
9.【答案】C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庄园法庭要制定并执行有关村庄农业生活的规定,任命村官,批准新的成员加入共同体”可知,庄园法庭的职能比较广泛。
A项维护领主利益理解错误,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具有较大独立性理解错误,具有较大独立性,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职能比较广泛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是国家权力中心不符合史实,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世纪西欧庄园,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0.【答案】C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到16世纪中期时,英国99%的庄园已被出租出去;1568年佩姆布鲁克伯爵的32个庄园中有29个庄园的自营地已被出租”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租地农场普遍建立。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是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C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庄园经济得到确立,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国际贸易得到发展,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手工工场发展迅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租地农场的相关史实。
11.【答案】D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西欧大学的兴起;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和封建社会开始的标志。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会的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当时西欧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都是基督教僧侣。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大学兴起。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它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又延续了近一千年。根据材料“基督教的兴起、法兰克王国兴衰、大学的兴起、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可知,他研究的可能是封建时代的欧洲,故D正确;
古代亚非文明主要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代印度等,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错误;
题干没有涉及雅典民主政治的信息,故B错误;
题干没有体现西罗马帝国的发展,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封建时代欧洲的认识。
12.【答案】D
【知识点】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某佃户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 ”“ 佃户被罚款6便士 ”,可以看出, 庄园法庭主要维护领主利益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庄园法庭做到了公平、公正 ,庄园法庭维护了领主利益,没做到公平公正,不符合题意;
B. 庄园法庭有严格的审理形式 ,题干中显示开庭地点在大树下,无法体现 严格的审理形式 ,不符合题意;
C. 庄园法庭不能维护公共秩序 , 庄园法庭起到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3.【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封君很少能够真正收回土地,否则很容易形成战争关系”可知,封君封臣制有利于社会政局的稳定,B项正确;
根据材料“封君很少能够真正收回土地,否则很容易形成战争关系”可知,封君封臣制有利于社会政局的稳定,并非根本不具有实际的意义,排除A项;
材料并未涉及封君封臣制与封建制度的关系,排除C项;
根据材料“封臣只有土地的使用权,且死后必须将土地归还给封君”可知,封君封臣制有一定的契约关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封君封臣制度的认识。
14.【答案】D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涉及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庄园的农奴制,以及中世纪在城市中出现的大学,因此反映的是欧洲的封建时代,D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欧洲,与亚非文明无关,排除A项;
大学只是其中一部分,不全面,排除B项;
材料图片无法体现欧洲文明的一体化,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欧洲封建时代的认识。
15.【答案】D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解析】【分析】据材料“800年,查理把利奥三世迎回罗马,助其复位”“利奥三世为查理加冕,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可知,材料表明查理助教皇复位,教皇为查理加冕,反映了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互相扶持、互相利用,故选D项。
材料没有比较王权与神权的大小,不能证明国王权力大于教皇权力,排除A项。
材料没有比较王权与神权的大小,不能证明教皇权力大于国王权力,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国王与教皇互相利用,没有信息说明教皇听命服从国王,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查里曼帝国 ,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6.【答案】D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欧洲中世纪大学设置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内容”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中世纪大学教育适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D项正确;
专业课程还设置了神学,没有完全摆脱基督教会的影响,排除A项;
专业课程还设置了神学,没有摆脱基督教会的影响,但不是完全受控于基督教会,排除B项;
材料课程的设置反映了中世纪大学教育适应了反映了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无法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治地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世纪大学的认识。
17.【答案】D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地图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欧洲的大学主要分布在西欧,欧洲其余地区几乎没有,D项正确;
地图信息并不能体现大学的自主权,得到教皇的大力支持以及教师行会的成立,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世纪欧洲大学的认识。
18.【答案】D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中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们从开头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中世纪西欧城市获得了自治权利,摆脱了领主的束缚,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逐渐兴起的大学教育 ,大学兴起不是西欧市民自信独立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B. 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庄园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不符合题意;
C. 凌驾一切的教会势力 ,西欧城市获得自治,但是还不能摆脱教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回答。
19.【答案】A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法律学校使用本地语言,教授法律和数学知识,培养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受到了人民的欢迎,这说明中世纪的大学的兴起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
材料强调了中世纪的大学的兴起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涉及中世纪教育模式,也未涉及民族国家形成的相关内容,是否继承了古罗马法律精神在材料中也无法找到依据,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大学的兴起,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法律学校的出现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20.【答案】C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反映出拜占庭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
ABD三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特点是题干材料旨在说明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拜占庭文化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1.【答案】(1)雅典;罗马;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2)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法庭
(3)统治者的落后、保守;对外的侵略扩张。如向先进的国家和民族学习;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其他事物,并不断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1)观察图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罗马大竞技场;图二是雅典的帕特农神庙;关联:由图一和图二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2)根据题干材料“领主自营地由依附于庄园的农民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各户农民的小块份地则由农民用自己的农具耕作,其收获用以维持农民一家的生活。”并结合所学可知,庄园是独立的自己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机构:结合所学可知,西欧的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3)根据题干材料“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还编纂了东罗马帝国的法典。”并结合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是统治者的落后、保守;对外的侵略扩张;启示:由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可知,我们要向先进的国家和民族学习;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其他事物,并不断创新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罗马文明、庄园法庭、拜占庭文化等相关史实。
22.【答案】(1)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特点: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与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的意义
(2)领主的自营地、佃户的份地;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3)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土地的封赐;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封君封臣关系的特点是: 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与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的意义 ;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庄园土地分为领主的自营地、佃户的份地两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佃户获得土地耕种的条件是: 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西欧城市主要通过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实现由“依附于国家权力”到“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的转变,即取得自由自治权利;
故答案为:(1) 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特点: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与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的意义
(2) 领主的自营地、佃户的份地;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3) 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进行概括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先理解题干含义即知道要回答什么,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单元测试(二)
一、选择题
1.(2024九下·潮南月考)学者约翰塞尔蒙说:“当一个熟悉《罗马民法大全》术语的英国律师去学习法国或德国的实用法律书籍时,他会发现这一切并不陌生。”这一现象说明《罗马民法大全》(  )
A.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B.是世界法律
C.开启了罗马制定成文法的传统 D.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
【答案】A
【知识点】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从529年起,委员会历时6年,把自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收集在一起,剔除其中相互矛盾的条例,编成《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罗马民法大全》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律文献,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A项正确;
是世界法律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B项;
开启了罗马制定成文法的传统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C项;
是罗马法治建设的第一步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罗马民法大全》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2.(2024九下·沅江开学考)下列各项中,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有关的是①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②城市的自由和自治 ③选拔官吏的需要 ④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  )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有关的是①国王与教皇的支持、②城市的自由和自治、④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③选拔官吏的需要不符合题意。许多西欧城市挣脱了领主与都会的束缚,为教育的发展创造了相对宽松的城市自由和自治环境,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活跃的社交生活、教师和学生行会的出现则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日益繁荣,一些大学校建立起来。它们就是后来欧洲大学的前身。A项①②④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世纪欧洲大学的相关知识。
3.(2023九上·南海月考)一位生活在12世纪的英国伦敦市民曾赞叹:“我爱伦敦,我可以在此享受着新鲜的空气,笃行着基督的教诲,它拥有坚固的城防以及自然优美的环境,女人含蓄有礼,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的市长。”据此推知,西欧国家(  )
A.城市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 B.封君封臣制度趋于瓦解
C.基督教会的地位得以提高 D.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约束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 我爱伦敦,我可以在此享受着新鲜的空气……市民享有充分的权力任命他们的市长 ”,材料体现了伦敦的城市面貌与社会生活,反映了伦敦城市兴起和市民享有自治权利,说明西欧城市获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利,故选A项。
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自治现象,没有涉及封君封臣制度趋于瓦解,排除B项。
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自治现象,没有体现基督教会的地位得以提高,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自治现象,没有涉及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约束,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欧城市自治,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4.(2024九上·衡山期末)中世纪的鼎盛时期,经济的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被认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 好的花朵” 的是(  )
A.西欧城市的复苏 B.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C.城市绿化面积大 D.大学的兴起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指的是大学的兴起,经济的繁荣增加了欧洲的财富,也带来可以兴办教育的更多资源;加之,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批中世纪大学,D符合题意;
西欧城市的复苏,工商业发展,经济繁荣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排除A;
11世纪后,包括阿拉伯数字在内的阿拉伯文化传入西欧,促进教育的发展,排除B;
城市绿化面积大,与教育“最美好的花朵”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西欧大学的兴起。难度较低,掌握西欧大学兴起的评价即可作答。
5.(2023九下·电白开学考)中世纪的欧洲庄园有公共牧场、草场、林地或池塘,供全体佃户使用,还拥有绝大多数的农具和牲畜,很少需要对外交换。这体现欧洲庄园经济的特征是(  )
A.流通自由 B.精耕细作 C.自给自足 D.商业发达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世纪的欧洲庄园有公共牧场、草场、林地或池塘,供全体佃户使用,还拥有绝大多数的农具和牲畜,很少需要对外交换”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庄园经济基本是自给自足,很少进行买卖交换。
A项流通自由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精耕细作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自给自足是欧洲庄园经济的特征,符合题意;
D项商业发达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世纪庄园经济的特征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6.(2023九上·伊犁哈萨克期末)11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封臣不能做危害封君的事,包括不得损伤封君的肢体,不得泄漏他的秘密、出卖他的城堡等等。封君不得伤害封臣的荣誉、财产和生命,封臣若受到他人攻打,封君须不惜以武力保护。这表明,当时的封君封臣关系(  )
A.建立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 B.具有双向义务的特点
C.淡化了不同等级间的界限 D.易导致西欧王权衰落
【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封臣不能做危害封君的事,包括不得损伤封君的肢体,不得泄漏他的秘密、出卖他的城堡等等。封君不得伤害封臣的荣誉、财产和生命,封臣若受到他人攻打,封君须不惜以武力保护”表明,当时的封君封臣关系具有双向义务的特点。
ACD三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具有双向义务的特点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及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7.(2023九上·期末)伦敦剪绒匠行会1452年针对不同折叠方式的呢绒规定不同的加工费。诺里奇手工业行会的执事们也曾发誓,一定要控告那些要价过高的手工业行会成员,以保持一个“公平的价格”标准。由此可知,行会的主要功能是(  )
A.防止恶性竞争 B.反对王权专制
C.进行生产活动 D.追求自由贸易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城市居民的身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一定要控告那些要价过高的手工业行会成员,以保持一个‘公平的价格’标准”结合所学可知,行会是为了避免同行之间的恶性竞争,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A项正确;
题干并没有涉及反对王权专制,排除B项;
行会主要功能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来维护行业的共同利益,排除C项;
手工业行会的行规禁止外地手工业者及其产品进入,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行会的认识。
8.(2023九上·期末)领主不准国王的官员来到他们的领地,或者即使允许,官员也不得不直接去找领主本人,请其帮助履行政治当局交托的使命,例如征收封建赋税与招募士兵等。材料反映了西欧庄园(  )
A.实行封君封臣制 B.是自己自足的经济单位
C.权利与义务交织 D.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单位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西欧庄园是相对独立的政治单位,国王的官员需要得到其协助,才能开展有关工作,D项正确;
封君封臣制是授予土地者为封君,领取土地者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封君,主要义务是服兵役,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排除A项;
材料反映国王的官员需要得到庄园领主的协助,才能开展工作,并没有体现出西欧庄园是自己自足的经济单位,排除B项;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权利与义务交织,只是突出领主权力的独立性,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西欧庄园的认识。
9.(2023九上·南海期末)庄园法庭要制定并执行有关村庄农业生活的规定,任命村官,批准新的成员加入共同体,也要在村民发生纠纷时扮演仲裁者的角色。由此可见,庄园法庭(  )
A.维护领主利益 B.具有较大独立性
C.职能比较广泛 D.是国家权力中心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庄园法庭要制定并执行有关村庄农业生活的规定,任命村官,批准新的成员加入共同体”可知,庄园法庭的职能比较广泛。
A项维护领主利益理解错误,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具有较大独立性理解错误,具有较大独立性,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职能比较广泛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D项是国家权力中心不符合史实,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世纪西欧庄园,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10.(2023九上·期末)到16世纪中期时,英国99%的庄园已被出租出去;1568年佩姆布鲁克伯爵的32个庄园中有29个庄园的自营地已被出租。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庄园经济得到确立 B.国际贸易得到发展
C.租地农场普遍建立 D.手工工场发展迅速
【答案】C
【知识点】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到16世纪中期时,英国99%的庄园已被出租出去;1568年佩姆布鲁克伯爵的32个庄园中有29个庄园的自营地已被出租”可知,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租地农场普遍建立。14世纪中叶以后,出租领主直营地达到一个高潮,领主也因此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农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租地农场是欧洲农村出现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C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庄园经济得到确立,排除A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国际贸易得到发展,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手工工场发展迅速,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租地农场的相关史实。
11.(2023九上·期末)某同学在整理读书笔记时列出如下知识点,他研究的可能是(  )
基督教的兴起 法兰克王国兴衰 大学的兴起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A.古代亚非文明 B.雅典民主政治
C.西罗马帝国的发展 D.封建时代的欧洲
【答案】D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西欧大学的兴起;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是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和封建社会开始的标志。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在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基督教会的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当时西欧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都是基督教僧侣。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大学兴起。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它在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又延续了近一千年。根据材料“基督教的兴起、法兰克王国兴衰、大学的兴起、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可知,他研究的可能是封建时代的欧洲,故D正确;
古代亚非文明主要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代印度等,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错误;
题干没有涉及雅典民主政治的信息,故B错误;
题干没有体现西罗马帝国的发展,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表格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封建时代欧洲的认识。
12.(2023九上·期中)学生们在历史课上模拟庄园法庭的审判。审判内容:某佃户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审判地点:庄园大树下。审判结果:佃户被罚款6便士。你能从中得出的结论是(  )
A.庄园法庭做到了公平、公正 B.庄园法庭有严格的审理形式
C.庄园法庭不能维护公共秩序 D.庄园法庭主要维护领主利益
【答案】D
【知识点】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某佃户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 ”“ 佃户被罚款6便士 ”,可以看出, 庄园法庭主要维护领主利益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庄园法庭做到了公平、公正 ,庄园法庭维护了领主利益,没做到公平公正,不符合题意;
B. 庄园法庭有严格的审理形式 ,题干中显示开庭地点在大树下,无法体现 严格的审理形式 ,不符合题意;
C. 庄园法庭不能维护公共秩序 , 庄园法庭起到维护公共秩序的作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3.(2023九上·期末)从理论上来看,封臣只有土地的使用权,且死后必须将土地归还给封君。但现实是封君很少能够真正收回土地,否则很容易形成战争关系。封土实际上变为可继承、可转让、可买卖的私人财产。这表明,封君封臣制(  )
A.根本不具有实际的意义 B.有利于社会政局的稳定
C.奠定了封建制度的基础 D.并没有一定的契约关系
【答案】B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封君很少能够真正收回土地,否则很容易形成战争关系”可知,封君封臣制有利于社会政局的稳定,B项正确;
根据材料“封君很少能够真正收回土地,否则很容易形成战争关系”可知,封君封臣制有利于社会政局的稳定,并非根本不具有实际的意义,排除A项;
材料并未涉及封君封臣制与封建制度的关系,排除C项;
根据材料“封臣只有土地的使用权,且死后必须将土地归还给封君”可知,封君封臣制有一定的契约关系,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封君封臣制度的认识。
14.(2023九上·期末)历史归纳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下图是老师课前给出的一组图片,安排学生归纳出学习的主题是(  )
A.亚非文明的多样性 B.大学的发展演变
C.欧洲文明的一体化 D.欧洲的封建时代
【答案】D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封君与封臣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涉及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庄园的农奴制,以及中世纪在城市中出现的大学,因此反映的是欧洲的封建时代,D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欧洲,与亚非文明无关,排除A项;
大学只是其中一部分,不全面,排除B项;
材料图片无法体现欧洲文明的一体化,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欧洲封建时代的认识。
15.(2023九上·期末)799年,教皇利奥三世被罗马贵族废黜,只身逃离罗马。800年,查理把利奥三世迎回罗马,助其复位。这一年,利奥三世为查理加冕,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由此可见(  )
A.国王权力大于教皇权力 B.教皇权力大于国王权力
C.教皇必须听命服从国王 D.教皇与国王相互扶持利用
【答案】D
【知识点】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解析】【分析】据材料“800年,查理把利奥三世迎回罗马,助其复位”“利奥三世为查理加冕,称查理为‘罗马人的皇帝’”可知,材料表明查理助教皇复位,教皇为查理加冕,反映了宗教神权与世俗王权互相扶持、互相利用,故选D项。
材料没有比较王权与神权的大小,不能证明国王权力大于教皇权力,排除A项。
材料没有比较王权与神权的大小,不能证明教皇权力大于国王权力,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国王与教皇互相利用,没有信息说明教皇听命服从国王,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查里曼帝国 ,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6.(2023九上·期末)观察下图,据此可知,西欧中世纪大学的特点是(  )
西欧中世纪大学课程设置 基础课程: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 专业课程:法学、医学、神学
A.完全摆脱了基督教会的影响
B.完全受控于基督教会
C.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治地位
D.反映了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欧洲中世纪大学设置的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内容”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中世纪大学教育适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D项正确;
专业课程还设置了神学,没有完全摆脱基督教会的影响,排除A项;
专业课程还设置了神学,没有摆脱基督教会的影响,但不是完全受控于基督教会,排除B项;
材料课程的设置反映了中世纪大学教育适应了反映了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无法体现在一定程度上享有自治地位,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世纪大学的认识。
17.(2023九上·期末)下图为《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分布图》。据此可知,中世纪欧洲大学(  )
A.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B.得到教皇大力支持
C.推动教师行会成立 D.广泛分布于西欧国家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地图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欧洲的大学主要分布在西欧,欧洲其余地区几乎没有,D项正确;
地图信息并不能体现大学的自主权,得到教皇的大力支持以及教师行会的成立,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中世纪欧洲大学的认识。
18.(2023九上·期末)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市民们从开头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主要是由于(  )
A.逐渐兴起的大学教育 B.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C.凌驾一切的教会势力 D.日益增强的城市自治权
【答案】D
【知识点】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中世纪西欧城市“”市民们从开头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中世纪西欧城市获得了自治权利,摆脱了领主的束缚,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逐渐兴起的大学教育 ,大学兴起不是西欧市民自信独立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B. 自给自足的庄园经济 ,庄园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不符合题意;
C. 凌驾一切的教会势力 ,西欧城市获得自治,但是还不能摆脱教会,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回答。
19.(2023九上·期末)11世纪,意大利以博洛尼亚为代表的城市出现了法律学校,主要为市民阶级培养知识分子,教学内容以法律、数学为主,使用本地的民族语言教授,很受人民的欢迎。据此可知,法律学校的出现(  )
A.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改变了中世纪教育模式
C.推动民族国家的形成 D.继承了古罗马法律精神
【答案】A
【知识点】西欧大学的兴起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法律学校使用本地语言,教授法律和数学知识,培养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受到了人民的欢迎,这说明中世纪的大学的兴起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
材料强调了中世纪的大学的兴起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未涉及中世纪教育模式,也未涉及民族国家形成的相关内容,是否继承了古罗马法律精神在材料中也无法找到依据,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大学的兴起,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法律学校的出现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20.(2023九上·平南期末)“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材料旨在说明拜占庭文化的(  )
A.性质 B.局限 C.特点 D.影响
【答案】C
【知识点】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反映出拜占庭文化兼收并蓄的特点。
ABD三项题干材料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特点是题干材料旨在说明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拜占庭文化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4九下·沅江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典型的西欧庄园,和乡村一致,即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庄园。庄园的土地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民份地两部分。领主自营地由依附于庄园的农民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各户农民的小块份地则由农民用自己的农具耕作,其收获用以维持农民一家的生活。
材料三: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还编纂了东罗马帝国的法典。查士丁尼宣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现已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1)图一是哪一地区的文明遗址?图二是哪一地区的典型建筑?两者在建筑特点上有什么样的关联?
(2)西欧的庄园是一种什么性质的组织 维护庄园统治秩序的机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拜占庭文化的兴衰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案】(1)雅典;罗马;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2)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庄园法庭
(3)统治者的落后、保守;对外的侵略扩张。如向先进的国家和民族学习;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其他事物,并不断创新等(言之有理即可)
【知识点】罗马帝国的兴亡;庄园法庭的特点及作用;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解析】【分析】(1)观察图一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是罗马大竞技场;图二是雅典的帕特农神庙;关联:由图一和图二并结合所学可知,罗马建筑吸收了希腊建筑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2)根据题干材料“领主自营地由依附于庄园的农民无偿耕作,其收获全归领主。各户农民的小块份地则由农民用自己的农具耕作,其收获用以维持农民一家的生活。”并结合所学可知,庄园是独立的自己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机构:结合所学可知,西欧的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3)根据题干材料“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还编纂了东罗马帝国的法典。”并结合所学可知,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是统治者的落后、保守;对外的侵略扩张;启示:由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可知,我们要向先进的国家和民族学习;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其他事物,并不断创新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罗马文明、庄园法庭、拜占庭文化等相关史实。
22.(2023九上·期中)有人将欧洲的中世纪称为“黑暗时代”,让我们走进封建时代的欧洲,了解其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像以前那样无偿的赏赐,而是要求得到土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日益流行开来。
——马克·布洛赫《封建社会》
材料二:(农奴)且需先完成领主自营地上的生产,由此而常常耽误了经营自己份地的农时。此外,农奴还要为领主服各种杂役,领主出征打仗,农奴还常常被征调一同去搬运粮草、饲养马匹。农奴还常常向领主献贡各种实物。
——摘编自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三:中世纪西欧商业城市的兴起,一举改变了城市的传统角色,城市开始由依附于乡村转变为支配乡村,开始由依附于国家权力转变为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进而支配国家权力。
——摘编自雷恒军《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商人自治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什么?概括封君封臣关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庄园土地分为哪两部分?佃户获得土地耕种有何基本条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西欧城市主要通过哪些方式实现由“依附于国家权力”到“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的转变?
【答案】(1)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特点: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与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的意义
(2)领主的自营地、佃户的份地;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3)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知识点】封君与封臣;西欧庄园的概况及性质;西欧城市的兴起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维系封君与封臣之间关系的纽带是土地的封赐;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封君封臣关系的特点是: 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与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的意义 ;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 庄园土地分为领主的自营地、佃户的份地两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佃户获得土地耕种的条件是: 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西欧城市主要通过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实现由“依附于国家权力”到“逐步独立于国家权力”的转变,即取得自由自治权利;
故答案为:(1) 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特点:严格的等级性,权利与义务交织,有一定的契约的意义
(2) 领主的自营地、佃户的份地;义务耕种领主的“自营地”
(3) 金钱赎买、武力斗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的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进行概括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相关句子回答,答案就在材料中;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先理解题干含义即知道要回答什么,再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