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单元测试(一)
一、选择题
1.(2024九下·潮南月考)下表为日本大化改新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的实施( )
大化元年(645年) 向各地派遣国司和使者造田籍、校田亩;没收诸国武器,禁止卖地或任意兼并。
大化二年(646年) 全国的土地和人民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
大化五年(649年) “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
A.确立了近代天皇制度 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C.维护了武士集团利益 D.削弱了幕府将军地位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向各地派遣国司和使者造田籍、校田亩;没收诸国武器,禁止卖地或任意兼并”“全国的土地和人民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可知,这些措施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 ;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确立了近代天皇制度,排除A项;
武士集团出现于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排除C项;
幕府将军出现于12世纪,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2024九下·潮南月考)有学者认为:“像阿拉伯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神权政体国家,除了阿拉伯人之外,还包括波斯人、伊拉克人、叙利亚人、埃及人,以及北非的柏柏尔人等。无论它的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是当时政局松散、不统一的西欧社会所无法比拟的,故文化的对外传播既是帝国强盛的标志,也是必然的结果。”据此可知,作者在强调( )
A.阿拉伯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B.强大国力对文化的影响
C.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D.阿拉伯文化领先于世界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除了阿拉伯之外,还包括波斯人、伊拉克人、叙利亚人、埃及人,以及北非的柏柏尔人等”“无论它的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是当时政局松散、不统一的西欧社会所无法比拟的”可知阿拉伯帝国的强大,材料中的“文化的对外传播既是帝国强盛的标志,也是必然的结果”则体现了强大国力对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
材料只提到阿拉伯是一个多民族的神权政体国家,没有体现出政教合一的特点,排除A项;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说法不完整,排除C项;
材料体现不出阿拉伯文化的领先地位,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3.(2024九下·南沙开学考)大化改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大贵族不得人心
B.奴隶制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
C.皇子的英勇
D.改革派势力大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落后的奴隶制度严重地阻碍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奴隶主统治出现严重危机。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实现了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B项正确;
大贵族不得人心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
皇子的英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
改革派势力大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大化改新的有关内容。
4.(【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小明同学课下收集了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封君封臣制等相关资料,据此判断小明学习内容的主题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亚欧封建社会
C.古代欧洲文明 D.迈入近代社会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 题目给出的大化改新使亚洲的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反映的是亚洲阿拉伯国家进入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反映的则是欧洲封建制度,据此可判断小明学习内容的主题是亚欧封建社会。 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5.对下列唐朝长安城和建于公元710年日本平城京(今日本奈良城)两图信息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有许多相似之处
②唐朝长安城建设有许多学习日本平城京的地方
③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唐朝文化影响
④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等,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仿照唐朝进行政治改革,建设平城京。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6.右面图示中①处方框中应填写的是( )
A.阿拉伯人 B.希腊人 C.奥斯曼人 D.意大利人
【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A项正确;
希腊人、奥斯曼人、意大利人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阿拉伯人的主要贡献。
7.(2023·天元模拟)下列成就,属于阿拉伯人的是( )
①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 ②著有《医学集成》《医典》③著有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④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①正确;常说的“西医”,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②正确;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
阿拉伯数字是由古代印度人创造,④错误;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阿拉伯人相关知识的掌握。
8.(2023九上·临江期末)公元750年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其百货齐全的商场里,既有各种本地产品,也有中国的丝绸和珠宝、非洲的黄金和象牙、欧洲的琥珀和玛瑙。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经济领先于世界 B.为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C.与世界联系紧密 D.政府非常注重商业的发展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公元750年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其百货齐全的商场里,既有各种本地产品,也有中国的丝绸和珠宝、非洲的黄金和象牙、欧洲的琥珀和玛瑙。”可知,阿拉伯帝国与世界联系紧密,世界各地的商品在巴格达都可以买到,C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阿拉伯帝国经济领先于世界,排除A;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排除B;
题干现象说明阿拉伯帝国与世界联系紧密,不能说明政府非常注重商业的发展,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阿拉伯帝国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2022九上·南海期末) 大化改新期间,日本以唐都长安为模型,首先在奈良,然后在京都建立了帝国新都。不过其中的庙宇、楼阁、神龛和花园都具有日本的特征。由此可见,日本文化( )
A.具有相对独立性 B.保守特征明显
C.以建筑技术为主 D.源于模仿中国
【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大化改新期间,日本以唐都长安为模型,首先在奈良,然后在京都建立了帝国新都。不过其中的庙宇、楼阁、神龛和花园都具有日本的特征”可知,日本文化以建筑技术为主,如庙宇、楼阁、神龛和花园。C项正确;
日本以唐都长安为模型,首先在奈良,然后在京都建立了帝国新都,说明日本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法错误,排除A项;
日本学习中国,说明日本对外开放,不是保守,排除B项;
日本虽然以唐都长安为模型,学习中国先进文化,但不能说明日本文化源于模仿中国,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日本文化以建筑技术为主。
10.(2024九上·衡山期末)由于武士集团的兴起,从 12 世纪晚期开始,天皇大权旁落。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 700 年的( )
A.査理曼统治时期 B.法老统治时期
C.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D.幕府统治时期
【答案】D
【知识点】武士和武士集团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2世纪晚期,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D符合题意。
査理曼统治时期出现在法兰克王国,排除A;
法老统治时期出现在古埃及,排除B;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出现在古印度,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的幕府统治。难度较低,掌握12世纪开始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即可作答。
11.(2023九上·香洲期末)《作坊里的日本》中写道: “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次改革使日本( )
A.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B.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D.推行锁国政策抵御西方侵略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可知,这是指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在政治上的措施是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B项正确;
1192年源濑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排除A项;
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的发展道路,排除C项;
闭关锁国是日本德川幕府实行的外交政策,于1633年颁布第一次锁国令开始,直到1854年美国黑船叩关为止,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2.(2023九上·香洲期末)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明的发展。在此传播过程中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角色的是( )
A.古埃及人 B.日耳曼人 C.阿拉伯人 D.印第安人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可知,阿拉伯人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充当了使者的角色,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
古埃及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日耳曼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印第安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阿拉伯人担当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的相关史实。
13.(2023九下·电白开学考)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这场“改革”是( )
A.梭伦改革 B.大化改新
C.“光荣革命” D.明治维新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A项梭伦改革是西欧中世纪时期,不符合题意;
B项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符合题意;
C项“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D项明治维新学习西方,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大化改新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识记大化改新的史实。
14.(2023九上·剑阁期末)从“大化”开始,日本共有247个年号出自中国古籍。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社会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直至二战结束
B.缓和了各种社会矛盾,稳定日本社会秩序
C.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直至二战结束 ,大化改新后,12世纪,日本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不符合史实;
B. 缓和了各种社会矛盾,稳定日本社会秩序 ,是变化,但不是实质性变化,不符合题意;
C. 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这是其学习内容,不是实质性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回答,这就是要理解识记大化改新带来的实质性变化回答。
15.(2023九上·长沙月考)“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都应信仰‘真主’,而不要信仰本部落的神。”独尊安拉的宗教是 (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答案】D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伊斯兰教宣扬宇宙间唯一的真神是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伊斯兰教独尊安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伊斯兰教,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6.(2023九上·大足期末)《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写道:“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 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 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游历‘天朝’的日本人”所推动的变革最终导致了日本( )
A.由奴隶社会发展成封建社会 B.建立了统一的大和政权
C.进入了漫长的幕府统治时期 D.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6世纪起”““游历‘天朝’的日本人”,结合所学可知,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开始推行大化改新,效仿中国隋唐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A项。
5世纪时,日本建立了统一的大和政权,与材料时间“6世纪”不符,排除B项。
12世纪晚期,镰仓幕建立,日本开始进入漫长的幕府统治时期,排除C项。
19世纪后期,明治维新,日本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日本大化改新。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大化改新的相关历史知识。
17.(2023九上·伊犁哈萨克期末)这张知识卡片摘录了阿拉伯人的重要成就。这说明阿拉伯人( )
把希腊典籍译为阿拉伯文。 把中国的指南针传到欧洲。 把印度的棉花传到欧洲。
A.阻碍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建立了世界上最大帝国
C.建立了一个穆斯林公社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文化的角色,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据题干中的“把希腊典籍译为阿拉伯文”“把中国的指南针传到欧洲”“把印度的棉花传到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张知识卡片说明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A项阻碍了东西方文化交流错误,题干中未体现阻碍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信息,不符合题意;
B项建立了世界上最大帝国错误,阿拉伯人建立了世界上最大帝国未在题干中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建立了一个穆斯林公社错误,题干未涉及到阿拉伯人建立了一个穆斯林公社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
D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相关史实。理解并识记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2023九上·江城期末)在穆斯林统治的几个世纪里,各大城市经常就学院和图书馆的数量和质量展开竞争,后伍麦叶王朝的统治者经常派人去亚历山大、开罗、巴格达等图书市场收集并购买珍本。据说一次购书不下40万册。这一现象说明阿拉伯帝国( )
A.全面继承欧洲文化 B.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
C.积极吸收域外文明 D.加紧了对外扩张步伐
【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据材料“后伍麦叶王朝的统治者经常派人去亚历山大、开罗、巴格达等图书市场收集并购买珍本”,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特别重视知识,大量的搜集、翻译希腊、波斯、印度、埃及的文化典籍,说明阿拉伯帝国积极吸收域外文明,故选C项。
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积极吸收域外文明,“全面继承欧洲文化”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材料只涉及了阿拉伯帝国积极吸收域外文明,不能证明阿拉伯帝国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帝国积极吸收域外文明,未涉及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帝国。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9.(2023九上·茂名月考)“帝国存在了600多年,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唐朝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接拜占庭帝国,南临印度洋。它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一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开始于7世纪、灭亡于13世纪中期,存在了600多年,最强盛时东与中国唐朝、北与拜占庭帝国接壤,阿拉伯人将包括中国四大发明在内的东方文化传入西方,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对周边民族及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D项正确;
波斯帝国开始于公元前6世纪中期,到前330年被亚历山大帝国所灭,存在仅200多年,且并不能与7世纪以后的唐朝、拜占庭帝国并存,排除A项;
亚历山大帝国向东疆域只是到达印度河流域,没有与中国接界,且其仅存在10多年而短暂灭亡,排除B项;
西罗马帝国灭亡于公元476年,不可能与7世纪后建立的中国唐帝国并存,其东部疆域也未到达印度河流域等,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和疆域。
20.(2024九上·龙川期末)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徙居麦地那并颁布了《穆斯林宪章》:“无论何事发生歧疑争端……均须服从真主及其使者穆罕默德判断裁决。”材料说明穆斯林公社最大特征是( )
A.政教合一 B.中央集权 C.等级制 D.君主专制
【答案】A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无论何事发生歧疑争端……均须服从真主及其使者穆罕默德判断裁决”可知,穆斯林公社实行政教合一的管理方式,A项正确;
中央集权、等级制、君主专制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伊斯兰教相关知识的掌握。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3·嘉兴中考改编)7世纪,日本与阿拉伯帝国面对社会危机,选择了独特的发展道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30年,日本派遣第一批遣唐使来唐……渴望采纳中国文化和政治模式。 649年,日本朝廷发动了一系 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将日本重建成一个在法律、军事制度等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摘编自[美]陆威仪《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现在,他给它带来了一个宗教和一部天启的经典,带来了一个具有良好的组织和武装,统治了整个半岛的社会和国家。 一个世纪内,他的信徒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强大帝国,并传播了他的教义。 如今,这一宗教在世界上拥有5亿信徒。 如果以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那么,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材料所涉及的改革措施与材料一有何联系?变题:根据材料二的图2,推断该国学习仿效的国家,并指出此次学习给该国带来的进步。
(2)货币能反映两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从上图两枚货币中你能获取有关中日两国交流的哪些信息?
(3) 根据材料四,指出作者得出“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这一评价的标准,并请你帮助他列举相关史实对这一结论加以印证。
(4)根据以下思维导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图中所示的模式,完成 A、B、C处方框的内容。
(5) 综合上述信息,谈谈日本与阿拉伯帝国的发展历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1)事件:大化改新。正是由于材料一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学习吸收了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大化改新;仿效唐的典章制度,建立起了材料二所反映的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变题:中国,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中日银币在外形和文字上均十分接近,银的纯度中国银币高于日本银币,铸造时间中国银币在前,所以推断日本的银币是依照唐代的银币制作的,这说明唐代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在西安出土日本的银币,这说明两国存在着经济贸易往来。
(3)作者以“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史实:面对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之间相互仇杀,穆罕默德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并不断向外传播,成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建立阿拉伯国家的雏形,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并在他的继承者们手中成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4)A: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C: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
(5)要立足实际,根据本国国情选择发展道路;要有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要正视自身的不足,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我们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制度和文化。
【知识点】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
(1)事件:据材料一“图一大化5年,孝德天皇召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图二孝德天皇始立年号‘大化’制班田收授法,行租庸调法,好儒崇佛,不重神道”,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
联系:据材料一“ 630年,日本派遣第一批遣唐使来唐……渴望采纳中国文化和政治模式。 649年,日本朝廷发动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 ……”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表明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学习吸收了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大化改新;仿效唐的典章制度,建立起了材料二所反映的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影响:据材料一“ 649年,日本朝廷发动了一系 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将日本重建成一个在法律、军事制度等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并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仿效了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日本封建化改革,所以大化改新促使 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据材料三“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日本银币‘和同开珎’”"开元通宝(唐代货币)"可知,中日银币在外形和文字上均十分接近,说明日本货币铸造受中国货币范式影响大。据材料三“‘和同开珎’系日本于公元708年铸造,含银98.83%,‘开元通宝’始铸于621年,含银99.26%””可知中国银币银的纯度高于日本银币,铸造时间中国银币在前,所以推断日本的银币是依照唐代的银币制作的。综上可知, 唐代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在西安出土日本的银币,这说明两国存在着经济贸易往来。
(3)标准:据材料四“ 如果以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那么,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可知,作者以“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得出“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史实:根据所学可知, 面对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之间相互仇杀,穆罕默德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并不断向外传播,成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建立阿拉伯国家的雏形,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并在他的继承者们手中成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4)A:据题干思维导图可知“A对应大化改新”并结合所学可知,7世纪的日本大化改新,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据题干思维导图可知“B对应伊斯兰教创立”并结合所学可知,伊斯兰教创立, 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C:据题干思维导图可知“C对应市民阶级形成”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级发展壮大, 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比如: 要立足实际,根据本国国情选择发展道路;要有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要正视自身的不足,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我们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制度和文化。
故答案为:
(1) 事件:大化改新。正是由于材料一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学习吸收了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大化改新;仿效唐的典章制度,建立起了材料二所反映的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变题:中国,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2) 中日银币在外形和文字上均十分接近,银的纯度中国银币高于日本银币,铸造时间中国银币在前,所以推断日本的银币是依照唐代的银币制作的,这说明唐代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在西安出土日本的银币,这说明两国存在着经济贸易往来。
(3)作者以“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史实:面对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之间相互仇杀,穆罕默德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并不断向外传播,成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建立阿拉伯国家的雏形,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并在他的继承者们手中成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4) A: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C: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
(5) 要立足实际,根据本国国情选择发展道路;要有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要正视自身的不足,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我们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制度和文化。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日本大化改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日经济交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日古代交流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亚非文明。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古代文明发展的相关历史知识。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22.(2023九上·期中)日本与阿拉伯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亚洲封建时代的历史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伊斯兰教是严格信仰一神的宗教,其通过消灭偶像崇拜的传统习俗,引导阿拉伯各部落在信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础上,突破民族部落的藩篱,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郭永胜《试论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关系》
材料三: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谁?该宗教创立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列举阿拉伯文化的一项成就。并指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答案】(1)大化改新、大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穆罕默德、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3)《天方夜谭》或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知识点】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显示的是大化改新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穆罕默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创立的目的是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文化的成就有: 《天方夜谭》、阿拉伯数字、《医典》、《医学集成》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故答案为:(1) 大化改新、大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 穆罕默德、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3) 《天方夜谭》或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单元测试(一)
一、选择题
1.(2024九下·潮南月考)下表为日本大化改新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的实施( )
大化元年(645年) 向各地派遣国司和使者造田籍、校田亩;没收诸国武器,禁止卖地或任意兼并。
大化二年(646年) 全国的土地和人民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
大化五年(649年) “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
A.确立了近代天皇制度 B.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
C.维护了武士集团利益 D.削弱了幕府将军地位
2.(2024九下·潮南月考)有学者认为:“像阿拉伯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神权政体国家,除了阿拉伯人之外,还包括波斯人、伊拉克人、叙利亚人、埃及人,以及北非的柏柏尔人等。无论它的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是当时政局松散、不统一的西欧社会所无法比拟的,故文化的对外传播既是帝国强盛的标志,也是必然的结果。”据此可知,作者在强调( )
A.阿拉伯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B.强大国力对文化的影响
C.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D.阿拉伯文化领先于世界
3.(2024九下·南沙开学考)大化改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大贵族不得人心
B.奴隶制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
C.皇子的英勇
D.改革派势力大
4.(【五三】部编版五四制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检测)小明同学课下收集了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封君封臣制等相关资料,据此判断小明学习内容的主题是( )
A.古代亚非文明 B.亚欧封建社会
C.古代欧洲文明 D.迈入近代社会
5.对下列唐朝长安城和建于公元710年日本平城京(今日本奈良城)两图信息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平城京和唐朝长安城有许多相似之处
②唐朝长安城建设有许多学习日本平城京的地方
③日本文化深受中国唐朝文化影响
④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
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右面图示中①处方框中应填写的是( )
A.阿拉伯人 B.希腊人 C.奥斯曼人 D.意大利人
7.(2023·天元模拟)下列成就,属于阿拉伯人的是( )
①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 ②著有《医学集成》《医典》③著有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④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8.(2023九上·临江期末)公元750年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其百货齐全的商场里,既有各种本地产品,也有中国的丝绸和珠宝、非洲的黄金和象牙、欧洲的琥珀和玛瑙。这表明,阿拉伯帝国( )
A.经济领先于世界 B.为文化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C.与世界联系紧密 D.政府非常注重商业的发展
9.(2022九上·南海期末) 大化改新期间,日本以唐都长安为模型,首先在奈良,然后在京都建立了帝国新都。不过其中的庙宇、楼阁、神龛和花园都具有日本的特征。由此可见,日本文化( )
A.具有相对独立性 B.保守特征明显
C.以建筑技术为主 D.源于模仿中国
10.(2024九上·衡山期末)由于武士集团的兴起,从 12 世纪晚期开始,天皇大权旁落。 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 700 年的( )
A.査理曼统治时期 B.法老统治时期
C.孔雀王朝统治时期 D.幕府统治时期
11.(2023九上·香洲期末)《作坊里的日本》中写道: “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次改革使日本( )
A.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B.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D.推行锁国政策抵御西方侵略
12.(2023九上·香洲期末)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明的发展。在此传播过程中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角色的是( )
A.古埃及人 B.日耳曼人 C.阿拉伯人 D.印第安人
13.(2023九下·电白开学考)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经过约半个世纪的改革,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这场“改革”是( )
A.梭伦改革 B.大化改新
C.“光荣革命” D.明治维新
14.(2023九上·剑阁期末)从“大化”开始,日本共有247个年号出自中国古籍。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日本社会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直至二战结束
B.缓和了各种社会矛盾,稳定日本社会秩序
C.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D.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15.(2023九上·长沙月考)“宇宙间唯一的神是‘真主’安拉……大家都应信仰‘真主’,而不要信仰本部落的神。”独尊安拉的宗教是 (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6.(2023九上·大足期末)《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写道:“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 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 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游历‘天朝’的日本人”所推动的变革最终导致了日本( )
A.由奴隶社会发展成封建社会 B.建立了统一的大和政权
C.进入了漫长的幕府统治时期 D.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17.(2023九上·伊犁哈萨克期末)这张知识卡片摘录了阿拉伯人的重要成就。这说明阿拉伯人( )
把希腊典籍译为阿拉伯文。 把中国的指南针传到欧洲。 把印度的棉花传到欧洲。
A.阻碍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建立了世界上最大帝国
C.建立了一个穆斯林公社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18.(2023九上·江城期末)在穆斯林统治的几个世纪里,各大城市经常就学院和图书馆的数量和质量展开竞争,后伍麦叶王朝的统治者经常派人去亚历山大、开罗、巴格达等图书市场收集并购买珍本。据说一次购书不下40万册。这一现象说明阿拉伯帝国( )
A.全面继承欧洲文化 B.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
C.积极吸收域外文明 D.加紧了对外扩张步伐
19.(2023九上·茂名月考)“帝国存在了600多年,最强盛的时候,疆域东起印度河和中国唐朝边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接拜占庭帝国,南临印度洋。它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一帝国是( )
A.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20.(2024九上·龙川期末)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徙居麦地那并颁布了《穆斯林宪章》:“无论何事发生歧疑争端……均须服从真主及其使者穆罕默德判断裁决。”材料说明穆斯林公社最大特征是( )
A.政教合一 B.中央集权 C.等级制 D.君主专制
二、材料分析题
21.(2023·嘉兴中考改编)7世纪,日本与阿拉伯帝国面对社会危机,选择了独特的发展道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630年,日本派遣第一批遣唐使来唐……渴望采纳中国文化和政治模式。 649年,日本朝廷发动了一系 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将日本重建成一个在法律、军事制度等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摘编自[美]陆威仪《世界性的帝国:唐朝》
材料二:
材料三:
材料四:现在,他给它带来了一个宗教和一部天启的经典,带来了一个具有良好的组织和武装,统治了整个半岛的社会和国家。 一个世纪内,他的信徒们从胜利走向胜利,建立了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强大帝国,并传播了他的教义。 如今,这一宗教在世界上拥有5亿信徒。 如果以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那么,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材料二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哪一事件? 材料所涉及的改革措施与材料一有何联系?变题:根据材料二的图2,推断该国学习仿效的国家,并指出此次学习给该国带来的进步。
(2)货币能反映两地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从上图两枚货币中你能获取有关中日两国交流的哪些信息?
(3) 根据材料四,指出作者得出“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这一评价的标准,并请你帮助他列举相关史实对这一结论加以印证。
(4)根据以下思维导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图中所示的模式,完成 A、B、C处方框的内容。
(5) 综合上述信息,谈谈日本与阿拉伯帝国的发展历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22.(2023九上·期中)日本与阿拉伯的历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亚洲封建时代的历史状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材料二:伊斯兰教是严格信仰一神的宗教,其通过消灭偶像崇拜的传统习俗,引导阿拉伯各部落在信宇宙唯一之神的基础上,突破民族部落的藩篱,为建立统一国家扫清思想上的障碍。
——郭永胜《试论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的关系》
材料三: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扬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反映了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何重大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谁?该宗教创立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列举阿拉伯文化的一项成就。并指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向各地派遣国司和使者造田籍、校田亩;没收诸国武器,禁止卖地或任意兼并”“全国的土地和人民收归国有,实行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置八省百官’,建立中央机构。地方设国、郡、里,分别由国司、郡司、里长治理”可知,这些措施强化了中央集权统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项正确 ;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确立了近代天皇制度,排除A项;
武士集团出现于大化改新百余年后,排除C项;
幕府将军出现于12世纪,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除了阿拉伯之外,还包括波斯人、伊拉克人、叙利亚人、埃及人,以及北非的柏柏尔人等”“无论它的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是当时政局松散、不统一的西欧社会所无法比拟的”可知阿拉伯帝国的强大,材料中的“文化的对外传播既是帝国强盛的标志,也是必然的结果”则体现了强大国力对文化的影响,B项正确;
材料只提到阿拉伯是一个多民族的神权政体国家,没有体现出政教合一的特点,排除A项;
阿拉伯帝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说法不完整,排除C项;
材料体现不出阿拉伯文化的领先地位,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3.【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七世纪的日本非常混乱,落后的奴隶制度严重地阻碍着日本社会的发展,奴隶主统治出现严重危机。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实现了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B项正确;
大贵族不得人心不是根本原因,排除A项;
皇子的英勇不是根本原因,排除C项;
改革派势力大不是根本原因,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大化改新的有关内容。
4.【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 题目给出的大化改新使亚洲的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反映的是亚洲阿拉伯国家进入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反映的则是欧洲封建制度,据此可判断小明学习内容的主题是亚欧封建社会。 选项B正确;
选项A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5.【答案】A
【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唐朝的政治、经济等,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仿照唐朝进行政治改革,建设平城京。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6.【答案】A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A项正确;
希腊人、奥斯曼人、意大利人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阿拉伯人的主要贡献。
7.【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认为“人最美的装饰是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智慧宫”,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为延揽翻译人才,以黄金支付稿酬,其重量与译著重量相等。于是,大量的希腊、波斯、印度的典籍被译为阿拉伯文。在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阿拉伯学者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代数学是阿拉伯人创造的,①正确;常说的“西医”,其中有很多阿拉伯人的贡献,阿拉伯人著的《医学集成》和《医典》两部书,长期被欧洲医学界奉为医学领域的经典,②正确;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③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符合题意,B项正确;
阿拉伯数字是由古代印度人创造,④错误;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阿拉伯人相关知识的掌握。
8.【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公元750年阿拉伯帝国的首都巴格达,其百货齐全的商场里,既有各种本地产品,也有中国的丝绸和珠宝、非洲的黄金和象牙、欧洲的琥珀和玛瑙。”可知,阿拉伯帝国与世界联系紧密,世界各地的商品在巴格达都可以买到,C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阿拉伯帝国经济领先于世界,排除A;
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排除B;
题干现象说明阿拉伯帝国与世界联系紧密,不能说明政府非常注重商业的发展,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阿拉伯帝国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9.【答案】C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大化改新期间,日本以唐都长安为模型,首先在奈良,然后在京都建立了帝国新都。不过其中的庙宇、楼阁、神龛和花园都具有日本的特征”可知,日本文化以建筑技术为主,如庙宇、楼阁、神龛和花园。C项正确;
日本以唐都长安为模型,首先在奈良,然后在京都建立了帝国新都,说明日本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法错误,排除A项;
日本学习中国,说明日本对外开放,不是保守,排除B项;
日本虽然以唐都长安为模型,学习中国先进文化,但不能说明日本文化源于模仿中国,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大化改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日本文化以建筑技术为主。
10.【答案】D
【知识点】武士和武士集团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2世纪晚期,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D符合题意。
査理曼统治时期出现在法兰克王国,排除A;
法老统治时期出现在古埃及,排除B;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出现在古印度,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的幕府统治。难度较低,掌握12世纪开始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即可作答。
11.【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可知,这是指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在政治上的措施是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B项正确;
1192年源濑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镰仓幕府正式建立,开始了日本历史上武士专政的幕府统治时期,排除A项;
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日本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的发展道路,排除C项;
闭关锁国是日本德川幕府实行的外交政策,于1633年颁布第一次锁国令开始,直到1854年美国黑船叩关为止,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日本仿效唐制的变革,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2.【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可知,阿拉伯人在中西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充当了使者的角色,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
古埃及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日耳曼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印第安人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阿拉伯人担当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的相关史实。
13.【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646年,日本孝德天皇仿效中国隋唐制度,针对日本的政治、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因孝德天皇年号“大化”,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是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
A项梭伦改革是西欧中世纪时期,不符合题意;
B项大化改新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符合题意;
C项“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不符合题意;
D项明治维新学习西方,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大化改新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识记大化改新的史实。
14.【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大化年间,通过学习中国的文化与典章制度,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天皇从此掌握了国家实权,直至二战结束 ,大化改新后,12世纪,日本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不符合史实;
B. 缓和了各种社会矛盾,稳定日本社会秩序 ,是变化,但不是实质性变化,不符合题意;
C. 全面引进了中国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 ,这是其学习内容,不是实质性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课本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来回答,这就是要理解识记大化改新带来的实质性变化回答。
15.【答案】D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7世纪时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伊斯兰教的信徒称为“穆斯林”,意为“信仰‘真主’安拉的人”。伊斯兰教宣扬宇宙间唯一的真神是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伊斯兰教独尊安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伊斯兰教,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16.【答案】A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6世纪起”““游历‘天朝’的日本人”,结合所学可知,646年,日本孝德天皇开始推行大化改新,效仿中国隋唐的典章制度进行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故选A项。
5世纪时,日本建立了统一的大和政权,与材料时间“6世纪”不符,排除B项。
12世纪晚期,镰仓幕建立,日本开始进入漫长的幕府统治时期,排除C项。
19世纪后期,明治维新,日本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日本大化改新。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大化改新的相关历史知识。
17.【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文化的角色,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据题干中的“把希腊典籍译为阿拉伯文”“把中国的指南针传到欧洲”“把印度的棉花传到欧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张知识卡片说明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A项阻碍了东西方文化交流错误,题干中未体现阻碍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信息,不符合题意;
B项建立了世界上最大帝国错误,阿拉伯人建立了世界上最大帝国未在题干中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建立了一个穆斯林公社错误,题干未涉及到阿拉伯人建立了一个穆斯林公社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题意;
D项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相关史实。理解并识记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图片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C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据材料“后伍麦叶王朝的统治者经常派人去亚历山大、开罗、巴格达等图书市场收集并购买珍本”,结合所学可知,阿拉伯帝国的统治者特别重视知识,大量的搜集、翻译希腊、波斯、印度、埃及的文化典籍,说明阿拉伯帝国积极吸收域外文明,故选C项。
材料反映了阿拉伯帝国积极吸收域外文明,“全面继承欧洲文化”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
材料只涉及了阿拉伯帝国积极吸收域外文明,不能证明阿拉伯帝国引领了世界文化发展,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阿拉伯帝国积极吸收域外文明,未涉及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阿拉伯帝国。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19.【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帝国开始于7世纪、灭亡于13世纪中期,存在了600多年,最强盛时东与中国唐朝、北与拜占庭帝国接壤,阿拉伯人将包括中国四大发明在内的东方文化传入西方,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对周边民族及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D项正确;
波斯帝国开始于公元前6世纪中期,到前330年被亚历山大帝国所灭,存在仅200多年,且并不能与7世纪以后的唐朝、拜占庭帝国并存,排除A项;
亚历山大帝国向东疆域只是到达印度河流域,没有与中国接界,且其仅存在10多年而短暂灭亡,排除B项;
西罗马帝国灭亡于公元476年,不可能与7世纪后建立的中国唐帝国并存,其东部疆域也未到达印度河流域等,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和疆域。
20.【答案】A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无论何事发生歧疑争端……均须服从真主及其使者穆罕默德判断裁决”可知,穆斯林公社实行政教合一的管理方式,A项正确;
中央集权、等级制、君主专制在材料中均未体现,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伊斯兰教相关知识的掌握。
21.【答案】(1)事件:大化改新。正是由于材料一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学习吸收了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大化改新;仿效唐的典章制度,建立起了材料二所反映的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变题:中国,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中日银币在外形和文字上均十分接近,银的纯度中国银币高于日本银币,铸造时间中国银币在前,所以推断日本的银币是依照唐代的银币制作的,这说明唐代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在西安出土日本的银币,这说明两国存在着经济贸易往来。
(3)作者以“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史实:面对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之间相互仇杀,穆罕默德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并不断向外传播,成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建立阿拉伯国家的雏形,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并在他的继承者们手中成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4)A: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C: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
(5)要立足实际,根据本国国情选择发展道路;要有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要正视自身的不足,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我们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制度和文化。
【知识点】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
(1)事件:据材料一“图一大化5年,孝德天皇召群臣盟誓‘天覆地载,帝道唯一’”“图二孝德天皇始立年号‘大化’制班田收授法,行租庸调法,好儒崇佛,不重神道”,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日本历史上的大化改新。
联系:据材料一“ 630年,日本派遣第一批遣唐使来唐……渴望采纳中国文化和政治模式。 649年,日本朝廷发动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改革 ……”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表明 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学习吸收了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大化改新;仿效唐的典章制度,建立起了材料二所反映的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影响:据材料一“ 649年,日本朝廷发动了一系 列重要的政治改革,将日本重建成一个在法律、军事制度等和唐朝相似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并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仿效了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日本封建化改革,所以大化改新促使 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据材料三“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出土的日本银币‘和同开珎’”"开元通宝(唐代货币)"可知,中日银币在外形和文字上均十分接近,说明日本货币铸造受中国货币范式影响大。据材料三“‘和同开珎’系日本于公元708年铸造,含银98.83%,‘开元通宝’始铸于621年,含银99.26%””可知中国银币银的纯度高于日本银币,铸造时间中国银币在前,所以推断日本的银币是依照唐代的银币制作的。综上可知, 唐代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在西安出土日本的银币,这说明两国存在着经济贸易往来。
(3)标准:据材料四“ 如果以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那么,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可知,作者以“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得出“穆罕默德无疑是历史上的一位巨人”。
史实:根据所学可知, 面对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之间相互仇杀,穆罕默德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并不断向外传播,成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建立阿拉伯国家的雏形,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并在他的继承者们手中成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4)A:据题干思维导图可知“A对应大化改新”并结合所学可知,7世纪的日本大化改新, 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据题干思维导图可知“B对应伊斯兰教创立”并结合所学可知,伊斯兰教创立, 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C:据题干思维导图可知“C对应市民阶级形成”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欧洲城市兴起,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级发展壮大, 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比如: 要立足实际,根据本国国情选择发展道路;要有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要正视自身的不足,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我们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制度和文化。
故答案为:
(1) 事件:大化改新。正是由于材料一日本派出的遣唐使学习吸收了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大化改新;仿效唐的典章制度,建立起了材料二所反映的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变题:中国,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2) 中日银币在外形和文字上均十分接近,银的纯度中国银币高于日本银币,铸造时间中国银币在前,所以推断日本的银币是依照唐代的银币制作的,这说明唐代中国文化对日本影响深远,在西安出土日本的银币,这说明两国存在着经济贸易往来。
(3)作者以“对事态发展的影响”为标准。史实:面对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之间相互仇杀,穆罕默德7世纪初创立了伊斯兰教,被阿拉伯人接受并不断向外传播,成为世界性三大宗教之一;建立阿拉伯国家的雏形,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并在他的继承者们手中成为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
(4) A: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B: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C:产生了早期资产阶级。
(5) 要立足实际,根据本国国情选择发展道路;要有改革创新精神,与时俱进;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要正视自身的不足,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先进文化,积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我们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制度和文化。
【点评】
(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日本大化改新。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日经济交流。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日古代交流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亚非文明。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古代文明发展的相关历史知识。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
22.【答案】(1)大化改新、大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穆罕默德、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3)《天方夜谭》或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知识点】大化改新;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显示的是大化改新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伊斯兰教的创立者是穆罕默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创立的目的是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文化的成就有: 《天方夜谭》、阿拉伯数字、《医典》、《医学集成》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
故答案为:(1) 大化改新、大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2) 穆罕默德、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
(3) 《天方夜谭》或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第二问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