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单元测试(二)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单元测试(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5 12:17:28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单元测试(二)
一、选择题
1.(2023九上·腾冲期末)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一改革史称(  )
A.查理·马特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彼得一世改革
2.(2023九上·腾冲期末)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历同学用引擎搜索关键词“7世纪”“穆罕默德”“麦加”等,他找到的宗教是(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3.(2023九上·月考)人类历史发展中,曾先后建立过多个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其中在中国唐朝时期与唐帝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大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4.(2023九上·月考)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这一时期,实际上把持国家大权的是(  )
A.天皇 B.幕府将军 C.武士 D.倒幕派
5.(2023九上·福州期中)(2分)在历史上,每个国家或地区走向统一的道路各不相同。其中阿拉伯半岛走向统一主要依靠的是(  )
A.政治口号 B.经济实力 C.外族征服 D.宗教信仰
6.日本政府将大化改新以来天皇诏令编撰成正规法令,之后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这反映了日本(  )
A.文化具有独立性 B.保守特征明显
C.改革成效不显著 D.善于学习借鉴
7.(2023九上·临江期末)大化改新把广大部民(农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作为公民授予“口分田”负担一定的租庸调,地位有所改善,百姓大悦,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可见,大化改新(  )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推动了日本经济发展
C.促进了生产工具革新 D.促进了土地流转买卖
8.早期大和国的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从事农业的称为“(  )
A.田部 B.农部 C.生产部 D.民部
9.645年,天皇政权下诏:“从今以后不得卖地,勿妄作主兼并劣弱。”这一举措适应了后续改革中的(  )
A.统一赋税 B.地方设立国、郡、里三级
C.授田于民 D.废除土地私有,收归国有
10.“阿拉伯半岛的气候更加干燥,同样面积的区域,只能供养较少的人口,零散的绿洲成为人们不断迁徙或冲突的理由。”这段文字的描述能够说明(  )
A.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 B.商业是阿拉伯人最佳选择
C.伊斯兰教推行政教合一 D.各部落间相互争斗的原因
11.(2023九上·揭阳期末)“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
A.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
B.阿拉伯帝国汇聚了东西方的文化
C.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富庶
D.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了上千年
12.(2023九上·揭阳期末) 恩格斯指出:“伊斯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应于东方人民,特别是阿拉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民,另一方面也适合于贝都因游牧民族。”这表明伊斯兰教(  )
A.解决了阿拉伯半岛的民族矛盾 B.是阿拉伯人民生活的精神支柱
C.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D.满足了各个阶层的心愿和诉求
13.(2023九上·昆明期中)中世纪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不仅发扬了希腊地理学,而且将不断进步的地图说、地球经纬度、准确的制图术甚至将处于世界前沿的天文学、造纸术、磁针罗盘等传入西方。这反映阿拉伯人(  )
A.保存了大量古代欧洲文明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C.开创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14.(2023九上·海珠期末)《天方夜谭》以波斯故事为蓝本,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童话、传说、传奇等,是东西方文化的结晶。这说明阿拉伯人(  )
A.敢于冒险与挑战 B.追求统一与扩张
C.热衷征服与重建 D.擅于交流与创新
15.(2023九上·南山) 从7世纪中期开始, 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古代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和统一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 D.庄园建立
16.(2023九上·廉江期中)《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其中“作用更为重大”主要体现在(  )
A.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 B.推动了日本建立天皇制度
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加速了本民族封建化进程
17.(2023九上·廉江期中)阿拉伯艺术同文学一样绚丽多彩,集中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结构和装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
A.开放包容、风格单一 B.兼收并蓄、独具特色
C.广泛吸收、全盘照搬 D.保守狭隘、独具一格
18.(2023九上·廉江期中)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曾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同时产生
B.穆罕默德在麦加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
C.基督教在阿拉伯国家中广泛传播
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
19.(2023九上·惠东期中)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将全国土地宣布为“公地(天皇的土地)”,部民为国家“公民”,并授予“公民”一定的土地。这一举措(  )
A.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C.确立了天皇统治地位 D.削弱了幕府割据势力
20.(2023九上·巴彦期末)“这是一个独特的民族,它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他的大名”。材料中由“独特的民族”建立的国家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地理志》是我国最早对日本有确切记载的历史书籍。《隋书●倭国传》记载,公元607年,倭国派小野妹子使隋,国书上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新唐书●日本传》也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遗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汉语),恶倭名,更号日本”。
【材料二】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写道:“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后来,日本就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侵略战争,同老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材料三】班田(授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公奴婢同公民数。受田人死后,口分田归公。
——黄遵宪《日本国志》,有改动
(1)中国史书中多次出现与古代日本有关的记录说明了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中古时期拜认老师后所进行的改革并说明其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哪一项内容。
22.(2023九上·永康月考)六七世纪的亚洲大陆,阿拉伯半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穆罕默德以宗教为纽带的征战,完成了国家的蜕变,阿拉伯翻开了其历史的新一页。根据电影资料,探究问题。
《上帝的使者》是穆斯塔法·阿卡德导演的经典名作,《时代》周刊把它评为20世纪百大佳片之一。
故事简介:7世纪的麦加,穆罕默德与城市的强权者们斗争着,他揭露他们的专横,以及他们造成的弊病:奴隶制、暴力、酗酒……穆罕默德和他的信徒们鼓励人们忘却旧偶像,只崇拜唯一的真主安拉……穆斯林为正义而战……
(1)请写出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创立者、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想一想,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之间有什么关系?
(3)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阿拉伯翻开了其历史的新一页”的理解。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积极吸收中国隋唐文化,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型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B项符合题意;
法兰克王国的查理 马特改革,形成了西欧森严的等级制度。A项不合题意;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项不合题意;
彼得一世改革发生在17世纪,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D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
2.【答案】B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创立了伊斯兰教。630年,穆罕默德率领穆斯林占领麦加,B项正确;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排除A项;
基督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创始人是耶稣,排除C项;
道家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伊斯兰教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7世纪”“穆罕默德”“真主安拉”。
3.【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建立于618年,灭亡于907年。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
疆域最大的帝国。751年,阿拉伯帝国与唐朝发生军事冲突,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D符合题意;
亚历山大帝国建立于公元前336年,灭亡于公元前323年,排除A;
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7年,灭亡于公元395年,排除B;
拜占庭帝国建立于395年,灭亡于1453年,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存在的时间及帝国的疆域即可作答。
4.【答案】B
【知识点】武士和武士集团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B符合题意;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排除A;
武士没有掌握国家大权,排除C;
19世纪时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的统治,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的幕府统治。难度较低,掌握12世纪以后,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即可作答。
5.【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是一个分裂的地区,部落之间经常发生征战。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就在这个时候诞生。他率领教徒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并最终统一了阿拉伯半岛,所以说阿拉伯半岛走向统一依靠的是宗教信仰,D项正确,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阿拉伯地区统一的认识。
6.【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材料表明,日本在大化改新中注重学习中国的儒家文化,这说明日本善于学习借鉴他国的优秀文化成就,故选D项。
材料反映了日本借鉴中国儒家文化,不能说明日本文化的独立性,排除A项。
材料反映了日本借鉴中国儒家文化,体现了日本文化的开放性,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日本借鉴中国儒家文化,不能得出改革成效如何,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7.【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负担一定的租庸调,地位有所改善,百姓大悦,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使部民成为国家公民,提高了公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B符合题意;
题干未涉及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排除A;
促进了生产工具革新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
促进了土地流转买卖与史实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答案】A
【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生产的称为田部,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大化改新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9.【答案】D
【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ABC三项和题干举措都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废除土地私有,收归国有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化改新及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
10.【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零散的绿洲成为人们不断迁徙或冲突的理由”和所学知识可知,各部落为了争夺水源而相互争斗,D项正确;
部落的宗教崇拜、商业问题以及伊斯兰教推行政教合一都未在题干中体现,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阿拉伯相关知识的掌握。
11.【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B符合题意;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所以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改造的而不是创造,排除A;
题干说的是阿拉伯的文化方面与经济无关,排除C;
题干说的是阿拉伯的文化方面与阿拉伯帝国持续时间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文化。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阿拉伯文化的特征,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答案】C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伊斯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应于东方人民,特别是阿拉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民,另一方面也适合于贝都因游牧民族。”可知,伊斯兰教的出现适应了当时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C符合题意;
解决了阿拉伯半岛的民族矛盾,说法片面,排除A;
伊斯兰教是阿拉伯人民生活的精神支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
满足了各个阶层的心愿和诉求,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伊斯兰教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伊斯兰教建立的基本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世纪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不仅发扬了希腊地理学,而且将不断进步的地图说、地球经纬度、准确的制图术甚至将处于世界前沿的天文学、数学、造纸术、磁针罗盘等传入西方”可知,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往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D正确;
题干材料反映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不是强调 保存了大量古代欧洲文明 ,排除A;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阿拉伯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排除B;
丝绸之路开创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科学与文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14.【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天方夜谭》以波斯故事为蓝本,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童话、传说、传奇等,是东西方文化的结晶 ”,可以看出,阿拉伯人擅于交流与创新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敢于冒险与挑战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B. 追求统一与扩张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热衷征服与重建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5.【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所以出现了题干“从7世纪中期开始, 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现象。
A项大和统一和题干现象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C项幕府统治和题干现象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庄园建立和题干现象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化改新及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灵活运用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
16.【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D符合题意;
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在5世纪,排除A;
日本建立天皇制度与大化改新无关,排除B;
明治维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7.【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阿拉伯艺术同文学一样绚丽多彩,集中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结构和装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可知,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兼容并蓄、独具特色,B符合题意;
风格单一与题干“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不符,排除A;
广泛吸收、全盘照搬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
保守狭隘、独具一格与题意相悖,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文化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阿拉伯文化的特征,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18.【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徒的称呼,穆罕默德为了统一阿拉伯半岛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所以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李生兄弟。”这句话还说明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地区的统一、在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过程中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D符合题意;
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排除A;
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排除B;
基督教与阿拉伯国家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的基本事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9.【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公地(天皇的土地)”“公民”“并授予‘公民’一定的土地” 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大化改新正式开始,这些措施都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A项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错误,大化改新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加速了封建化,不是维护奴隶主利益,不符合题意;
B项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正确,符合题意;
C项确立了天皇统治地位不符合史实,孝德天皇已经是日本的36代天皇,不符合题意;
D项削弱了幕府割据势力不符合史实,大化改新时还没有幕府统治,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大化改新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某种数字因此冠上他的大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特的民族”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建立的国家是阿拉伯帝国,D符合题意;
亚历山大帝国与阿拉伯数字无关,排除A;
拜占庭帝国与阿拉伯数字无关,排除B;
罗马帝国与阿拉伯数字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阿拉伯文明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1.【答案】(1)古代日本与中国交往频繁,关系友好。
(2)改革:大化改新,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改革:大化政新,内容: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中国史书中多次出现与古代日本有关的记录说明了古代日本与中国交往频繁,关系友好。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46年,日本效仿中国隋唐的典章制度,对政治和经济进行了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班田收授法是大化改新在经济方面的措施。大化改新在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故答案为:(1)古代日本与中国交往频繁,关系友好。
(2)改革:大化改新,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改革:大化政新,内容: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大化改新的知识。
22.【答案】(1)时间:7世纪初。创立者:穆罕默德。标志: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伊斯兰教唯一的真主安拉的宣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3)阿拉伯半岛统一后,不断扩张,8世纪中期,一个横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
国形成;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7世纪的麦加,穆罕默德与城市的强权者们斗争着,他揭露他们的专横,以及他们造成的弊病”,结合所学可知,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各部族混战不已,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上创立了伊斯兰教,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后逐步征服麦加等地区。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所以:
时间:7世纪初。创立者:穆罕默德。标志: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根据材料“……穆罕默德和他的信徒们鼓励人们忘却旧偶像,只崇拜唯一的真主安拉……穆斯林为正义而战……”,结合所学可知,伊斯兰教关于一神教的宣传,有利于发扬和传播伊斯兰文化和宗教教义,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从而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以伊斯兰教为共同信仰的、政教合一的、统一的阿拉伯半岛,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所以:
伊斯兰教唯一的真主安拉的宣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3)理解:根据所学可知,穆罕默德统一阿拉半岛后,他的继承者不断的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俄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同时,阿拉伯人也不断地吸收希腊、波斯、印度的文化典籍,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沟通了东西,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故答案为:(1)时间:7世纪初。创立者:穆罕默德。标志: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伊斯兰教唯一的真主安拉的宣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3) 阿拉伯半岛统一后,不断扩张,8世纪中期,一个横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形成;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点评】本题是材料分析运用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文化,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单元测试(二)
一、选择题
1.(2023九上·腾冲期末)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这一改革史称(  )
A.查理·马特改革 B.大化改新
C.明治维新 D.彼得一世改革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公元7世纪中期,日本积极吸收中国隋唐文化,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型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完成了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B项符合题意;
法兰克王国的查理 马特改革,形成了西欧森严的等级制度。A项不合题意;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C项不合题意;
彼得一世改革发生在17世纪,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D项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史实。
2.(2023九上·腾冲期末)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历同学用引擎搜索关键词“7世纪”“穆罕默德”“麦加”等,他找到的宗教是(  )
A.佛教 B.伊斯兰教 C.基督教 D.道教
【答案】B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穆罕默德阐述了独尊安拉的宗教思想,于7世纪创立了伊斯兰教。630年,穆罕默德率领穆斯林占领麦加,B项正确;
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排除A项;
基督教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创始人是耶稣,排除C项;
道家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伊斯兰教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7世纪”“穆罕默德”“真主安拉”。
3.(2023九上·月考)人类历史发展中,曾先后建立过多个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其中在中国唐朝时期与唐帝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大帝国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罗马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建立于618年,灭亡于907年。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是当时世界上
疆域最大的帝国。751年,阿拉伯帝国与唐朝发生军事冲突,击败唐朝大将高仙芝的军队,D符合题意;
亚历山大帝国建立于公元前336年,灭亡于公元前323年,排除A;
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7年,灭亡于公元395年,排除B;
拜占庭帝国建立于395年,灭亡于1453年,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存在的时间及帝国的疆域即可作答。
4.(2023九上·月考)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这一时期,实际上把持国家大权的是(  )
A.天皇 B.幕府将军 C.武士 D.倒幕派
【答案】B
【知识点】武士和武士集团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幕府将军实际上把持着国家大权,B符合题意;
幕府统治时期,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但实际上天皇大权旁落,排除A;
武士没有掌握国家大权,排除C;
19世纪时倒幕派推翻了幕府的统治,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的幕府统治。难度较低,掌握12世纪以后,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即可作答。
5.(2023九上·福州期中)(2分)在历史上,每个国家或地区走向统一的道路各不相同。其中阿拉伯半岛走向统一主要依靠的是(  )
A.政治口号 B.经济实力 C.外族征服 D.宗教信仰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是一个分裂的地区,部落之间经常发生征战。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就在这个时候诞生。他率领教徒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并最终统一了阿拉伯半岛,所以说阿拉伯半岛走向统一依靠的是宗教信仰,D项正确,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阿拉伯地区统一的认识。
6.日本政府将大化改新以来天皇诏令编撰成正规法令,之后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这反映了日本(  )
A.文化具有独立性 B.保守特征明显
C.改革成效不显著 D.善于学习借鉴
【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文武天皇颁布《大宝律令》,将《周易》《尚书》《论语》等作为大学或国学的必修课程”,材料表明,日本在大化改新中注重学习中国的儒家文化,这说明日本善于学习借鉴他国的优秀文化成就,故选D项。
材料反映了日本借鉴中国儒家文化,不能说明日本文化的独立性,排除A项。
材料反映了日本借鉴中国儒家文化,体现了日本文化的开放性,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日本借鉴中国儒家文化,不能得出改革成效如何,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日本大化改新的影响,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7.(2023九上·临江期末)大化改新把广大部民(农民)从氏族贵族的占有下解放出来,作为公民授予“口分田”负担一定的租庸调,地位有所改善,百姓大悦,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可见,大化改新(  )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B.推动了日本经济发展
C.促进了生产工具革新 D.促进了土地流转买卖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负担一定的租庸调,地位有所改善,百姓大悦,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化改新使部民成为国家公民,提高了公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经济的发展,B符合题意;
题干未涉及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排除A;
促进了生产工具革新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
促进了土地流转买卖与史实不符,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大化改新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8.早期大和国的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从事农业的称为“(  )
A.田部 B.农部 C.生产部 D.民部
【答案】A
【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5世纪初,大和统一了日本。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生产的称为田部,排除BCD,选项A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大化改新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9.645年,天皇政权下诏:“从今以后不得卖地,勿妄作主兼并劣弱。”这一举措适应了后续改革中的(  )
A.统一赋税 B.地方设立国、郡、里三级
C.授田于民 D.废除土地私有,收归国有
【答案】D
【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颁给公民,六年一颁,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ABC三项和题干举措都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废除土地私有,收归国有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化改新及学生的材料解读能力。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
10.“阿拉伯半岛的气候更加干燥,同样面积的区域,只能供养较少的人口,零散的绿洲成为人们不断迁徙或冲突的理由。”这段文字的描述能够说明(  )
A.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 B.商业是阿拉伯人最佳选择
C.伊斯兰教推行政教合一 D.各部落间相互争斗的原因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零散的绿洲成为人们不断迁徙或冲突的理由”和所学知识可知,各部落为了争夺水源而相互争斗,D项正确;
部落的宗教崇拜、商业问题以及伊斯兰教推行政教合一都未在题干中体现,排除AB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阿拉伯相关知识的掌握。
11.(2023九上·揭阳期末)“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  )
A.阿拉伯数字是由阿拉伯人创造的
B.阿拉伯帝国汇聚了东西方的文化
C.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国家富庶
D.强大的阿拉伯帝国持续了上千年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阿拉伯帝国在政治上经常分裂,但在文化上却建立了一个非常广阔的阿拉伯文化区。这个文化区,既有古代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有西方文化的气质。”这说明东西方文化在阿拉伯帝国广泛交流。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B符合题意;
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并创造了完整的代数学,所以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改造的而不是创造,排除A;
题干说的是阿拉伯的文化方面与经济无关,排除C;
题干说的是阿拉伯的文化方面与阿拉伯帝国持续时间无关,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文化。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阿拉伯文化的特征,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2023九上·揭阳期末) 恩格斯指出:“伊斯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应于东方人民,特别是阿拉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民,另一方面也适合于贝都因游牧民族。”这表明伊斯兰教(  )
A.解决了阿拉伯半岛的民族矛盾 B.是阿拉伯人民生活的精神支柱
C.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D.满足了各个阶层的心愿和诉求
【答案】C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伊斯兰教这种宗教是适应于东方人民,特别是阿拉伯人的。也就是说,一方面适合从事贸易和手工业的市民,另一方面也适合于贝都因游牧民族。”可知,伊斯兰教的出现适应了当时阿拉伯社会的发展趋势和要求,C符合题意;
解决了阿拉伯半岛的民族矛盾,说法片面,排除A;
伊斯兰教是阿拉伯人民生活的精神支柱,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
满足了各个阶层的心愿和诉求,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伊斯兰教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伊斯兰教建立的基本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2023九上·昆明期中)中世纪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不仅发扬了希腊地理学,而且将不断进步的地图说、地球经纬度、准确的制图术甚至将处于世界前沿的天文学、造纸术、磁针罗盘等传入西方。这反映阿拉伯人(  )
A.保存了大量古代欧洲文明 B.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
C.开创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世纪的阿拉伯地理学家,不仅发扬了希腊地理学,而且将不断进步的地图说、地球经纬度、准确的制图术甚至将处于世界前沿的天文学、数学、造纸术、磁针罗盘等传入西方”可知,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往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故D正确;
题干材料反映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不是强调 保存了大量古代欧洲文明 ,排除A;
题干材料不能说明阿拉伯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排除B;
丝绸之路开创了东西方的贸易通道,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科学与文化,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说明阿拉伯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14.(2023九上·海珠期末)《天方夜谭》以波斯故事为蓝本,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童话、传说、传奇等,是东西方文化的结晶。这说明阿拉伯人(  )
A.敢于冒险与挑战 B.追求统一与扩张
C.热衷征服与重建 D.擅于交流与创新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 《天方夜谭》以波斯故事为蓝本,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童话、传说、传奇等,是东西方文化的结晶 ”,可以看出,阿拉伯人擅于交流与创新 ,故选项D符合题意;
A. 敢于冒险与挑战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B. 追求统一与扩张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C. 热衷征服与重建 ,题干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5.(2023九上·南山) 从7世纪中期开始, 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古代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大和统一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 D.庄园建立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所以出现了题干“从7世纪中期开始, 日本人的服饰、饮食、建筑、生活习惯、社会风俗以及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都有中国唐朝的印记”现象。
A项大和统一和题干现象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C项幕府统治和题干现象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庄园建立和题干现象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化改新及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灵活运用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
16.(2023九上·廉江期中)《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其中“作用更为重大”主要体现在(  )
A.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 B.推动了日本建立天皇制度
C.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加速了本民族封建化进程
【答案】D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7世纪中期,孝德天颁布改新诏书进行大化改新,这次改革,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了封建社会,D符合题意;
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在5世纪,排除A;
日本建立天皇制度与大化改新无关,排除B;
明治维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的大化改新。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7.(2023九上·廉江期中)阿拉伯艺术同文学一样绚丽多彩,集中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结构和装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
A.开放包容、风格单一 B.兼收并蓄、独具特色
C.广泛吸收、全盘照搬 D.保守狭隘、独具一格
【答案】B
【知识点】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阿拉伯艺术同文学一样绚丽多彩,集中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结构和装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艺术。”可知,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兼容并蓄、独具特色,B符合题意;
风格单一与题干“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不符,排除A;
广泛吸收、全盘照搬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
保守狭隘、独具一格与题意相悖,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文化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阿拉伯文化的特征,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18.(2023九上·廉江期中)古代穆斯林作家比鲁尼曾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孪生兄弟。”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同时产生
B.穆罕默德在麦加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
C.基督教在阿拉伯国家中广泛传播
D.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穆斯林是伊斯兰教徒的称呼,穆罕默德为了统一阿拉伯半岛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所以说“我们的宗教和我们的帝国是一对阿拉伯李生兄弟。”这句话还说明伊斯兰教推动了阿拉伯地区的统一、在阿拉伯帝国扩张的过程中伴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D符合题意;
穆罕默德于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排除A;
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排除B;
基督教与阿拉伯国家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阿拉伯帝国和伊斯兰教的基本事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9.(2023九上·惠东期中)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将全国土地宣布为“公地(天皇的土地)”,部民为国家“公民”,并授予“公民”一定的土地。这一举措(  )
A.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 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C.确立了天皇统治地位 D.削弱了幕府割据势力
【答案】B
【知识点】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公地(天皇的土地)”“公民”“并授予‘公民’一定的土地” 和所学知识可知,公元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大化改新正式开始,这些措施都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A项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错误,大化改新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加速了封建化,不是维护奴隶主利益,不符合题意;
B项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正确,符合题意;
C项确立了天皇统治地位不符合史实,孝德天皇已经是日本的36代天皇,不符合题意;
D项削弱了幕府割据势力不符合史实,大化改新时还没有幕府统治,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日本大化改新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0.(2023九上·巴彦期末)“这是一个独特的民族,它用战车把宗教传播到西亚、北非等地,用嘴巴将东西方文化传承、传播,某种数字因此冠上他的大名”。材料中由“独特的民族”建立的国家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答案】D
【知识点】阿拉伯帝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某种数字因此冠上他的大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独特的民族”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常用的"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建立的国家是阿拉伯帝国,D符合题意;
亚历山大帝国与阿拉伯数字无关,排除A;
拜占庭帝国与阿拉伯数字无关,排除B;
罗马帝国与阿拉伯数字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阿拉伯帝国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阿拉伯文明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地理志》是我国最早对日本有确切记载的历史书籍。《隋书●倭国传》记载,公元607年,倭国派小野妹子使隋,国书上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新唐书●日本传》也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遗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汉语),恶倭名,更号日本”。
【材料二】陈冰在《作坊里的日本》一书中写道:“中古时期,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后来,日本就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侵略战争,同老师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
【材料三】班田(授田)六年一班,即政府每隔6年,班给6岁以上的男子口分田2段,女子为男子的2/3,私奴婢为公民的1/3,公奴婢同公民数。受田人死后,口分田归公。
——黄遵宪《日本国志》,有改动
(1)中国史书中多次出现与古代日本有关的记录说明了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在中古时期拜认老师后所进行的改革并说明其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三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哪一项内容。
【答案】(1)古代日本与中国交往频繁,关系友好。
(2)改革:大化改新,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改革:大化政新,内容: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知识点】古代日本的建立与统一;大化改新
【解析】【分析】(1)中国史书中多次出现与古代日本有关的记录说明了古代日本与中国交往频繁,关系友好。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646年,日本效仿中国隋唐的典章制度,对政治和经济进行了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反映的班田收授法是大化改新在经济方面的措施。大化改新在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故答案为:(1)古代日本与中国交往频繁,关系友好。
(2)改革:大化改新,影响: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3)改革:大化政新,内容: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大化改新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大化改新的知识。
22.(2023九上·永康月考)六七世纪的亚洲大陆,阿拉伯半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穆罕默德以宗教为纽带的征战,完成了国家的蜕变,阿拉伯翻开了其历史的新一页。根据电影资料,探究问题。
《上帝的使者》是穆斯塔法·阿卡德导演的经典名作,《时代》周刊把它评为20世纪百大佳片之一。
故事简介:7世纪的麦加,穆罕默德与城市的强权者们斗争着,他揭露他们的专横,以及他们造成的弊病:奴隶制、暴力、酗酒……穆罕默德和他的信徒们鼓励人们忘却旧偶像,只崇拜唯一的真主安拉……穆斯林为正义而战……
(1)请写出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创立者、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想一想,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之间有什么关系?
(3)结合所学谈谈你对“阿拉伯翻开了其历史的新一页”的理解。
【答案】(1)时间:7世纪初。创立者:穆罕默德。标志: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伊斯兰教唯一的真主安拉的宣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3)阿拉伯半岛统一后,不断扩张,8世纪中期,一个横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
国形成;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知识点】伊斯兰教的创立;阿拉伯帝国;阿拉伯文化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7世纪的麦加,穆罕默德与城市的强权者们斗争着,他揭露他们的专横,以及他们造成的弊病”,结合所学可知,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各部族混战不已,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上创立了伊斯兰教,利用宗教信仰的力量,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后逐步征服麦加等地区。632年,穆罕默德病逝时,阿拉伯半岛已基本统一。所以:
时间:7世纪初。创立者:穆罕默德。标志: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根据材料“……穆罕默德和他的信徒们鼓励人们忘却旧偶像,只崇拜唯一的真主安拉……穆斯林为正义而战……”,结合所学可知,伊斯兰教关于一神教的宣传,有利于发扬和传播伊斯兰文化和宗教教义,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从而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以伊斯兰教为共同信仰的、政教合一的、统一的阿拉伯半岛,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所以:
伊斯兰教唯一的真主安拉的宣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3)理解:根据所学可知,穆罕默德统一阿拉半岛后,他的继承者不断的扩张,到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俄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帝国,伴随着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同时,阿拉伯人也不断地吸收希腊、波斯、印度的文化典籍,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沟通了东西,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故答案为:(1)时间:7世纪初。创立者:穆罕默德。标志: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伊斯兰教唯一的真主安拉的宣传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3) 阿拉伯半岛统一后,不断扩张,8世纪中期,一个横跨亚、欧、非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形成;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阿拉伯文化。
【点评】本题是材料分析运用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文化,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