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单元测试(一)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单元测试(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5 14:11:54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单元测试(一)
一、选择题
1.(2024九下·潮南月考)19世纪下半叶,欧洲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组织致力于通过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切经济领域消灭剥削,实现人民大众的平等。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大宪章》的颁布 B.《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法国大革命的胜利
2.(2024九下·麒麟月考)以下材料中的“文献”是(  )
该文献用鲜明透彻的语言阐述了一个新的世界观,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行动指南,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共产党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资本论》
3.(2024九上·衡山期末)1848 年,世界上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这 种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独立宣言》的颁布 D.十月革命的胜利
4.(2023九上·香洲期末)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进行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材料描述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
A.背景 B.过程 C.影响 D.意义
5.(2023九上·深圳月考)列宁曾经说过:在摧毁旧的国家机器的道路上,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对列宁所说的第一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无产阶级首次发动的武装起义
D.人类史上首次推翻封建制的民主革命
6.(2023九下·电白开学考)关键词搜索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有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索了下列关键词:“宪章运动”“新和谐公社”“共产主义者同盟”“阶级斗争”。据此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共产国际的创立
C.马克思主义诞生 D.巴黎公社的建立
7.(2023九下·电白开学考)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时间的不同、不精准,带来生产的混乱和社会生活的无序。于是,十年后铁路时刻表产生了。推动铁路时刻表产生的原因是(  )
A.光荣革命的需要 B.工业革命的影响
C.宗教改革的推动 D.环境污染的影响
8.(2023九上·和平期末)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耗资八万英镑修建了钢铁——玻璃结构的巨大展览厅“水晶宫”,向全世界炫耀其取得的财富和工业技术成果。该博览会举办的背景是(  )
A.通过了《权利法案》 B.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
C.完成工业革命 D.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9.(2023九上·和平期末)《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阶级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对这一理论观点进行第一次伟大尝试的是(  )
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 D.新中国的成立
10.(2023九上·和平期末)1780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建立了一个编织工厂,有600名工人劳动;到1792年,这个工厂雇佣的工人已经达到5000多人,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使用(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电力 D.飞机
11.(2023九上·长沙期末)下图为 1820 年—— 1900 年德国煤炭产量变动的情况。对其变化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德国的分裂 D.德国法西斯上台
12.(2023九上·长沙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它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 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 典著作 ”。这里的“它 ”是指(  )
A.《物种起源》 B.《共产党宣言》
C.《战争与和平》 D.《资本论》
13.(2023九上·双流期末)1760年的英国,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伦敦一个;在1801年,英国城市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32%;到了1851年城市的总人口就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了,并且已有7个人口达10万以上的城市。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
A.英国疆域扩大 B.粮食产量骤增
C.移民人口增多 D.城市化的发展
14.(2023九上·剑阁期末)某班研究性学习展示活动中呈现了下面的材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①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②生产技术不断革新促进了棉纺织业发展
③以上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④以上发明者都是理论素养深厚的科学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23九上·剑阁期末)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
B.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C.是唯一科学的理论
D.动摇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16.(2023九上·剑阁期末)《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称: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最强盛的国家,这得益于英国所开创□□□的道路,它彻底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空格处填写(  )
A.法制化 B.殖民地 C.工业化 D.军事化
17.(2024九上·自贡期末)九年级(1)班正在举行“历史知识竞赛”活动,下图是其中一道竞猜题的提示词。请你据此推测。这道竞猜题的答案是(  )
提示一:创造性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理论 提示二: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提示三:已有200多种文字译本
A.英国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运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18.(2024九上·自贡期末)巴黎公社成立后,宣布废除一切旧政府机构,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公社也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措施:取消面包工人的夜班制,实行义务教育,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等。这可以佐证巴黎公社的性质是(  )
A.地主阶级政权 B.无产阶级政权
C.农民阶级政权 D.资产阶级政权
19.(2023九上·内江期末)1871 年3 月28 日,巴黎公社建立。这一政权是(  )
A.资产阶级政权 B.地主阶级政权
C.农民阶级政权 D.无产阶级政权
20.(2023九上·丰润期末)下图所示内容可以用来印证(  )
16世纪纺织工场 19世纪纺织工厂
A.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工业革命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C.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D.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立志为全人类服务。 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巴黎,深入调查工人的生活和劳动状况,经常参加工人集会和斗争,同时也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 由于从事革命活动,马克思、恩格斯遭到各国反动政府的迫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是他们没有退缩。 通过不断总结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以及吸收前人优秀的思想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马克思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仍笔耕不辍,因劳累而倒在安乐椅上永远地睡着了。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
材料二:
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摘编自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马克思为什么能将青少年时期的崇高理想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思想。
(2)图1和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有何联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在中国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方面取得了什么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22.英国社会史学家阿萨·勃里格斯说:“在这里(英国),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人类的发展又是最野蛮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几十个女工,挤在一个屋子里做衣服。 她们实行分工,有的缝袖子,有的钉扣子。 每道工序一做做一辈子,比如缝袖子的一缝就缝几十年,闭着眼睛也缝得很好。 结果,她们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变成了做这件事的大专家和能工巧匠。尽管这里未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但生产力的提高却和机器一样。 虽然20世纪制衣业才实现机械化,但是工业革命时期,通过工厂化、劳动分工,它也完成了工业化改造。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
材料三:
19 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发展数据(部分) ◇1848年棉纺织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 ◇1850年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 ◇1851年工业产品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9% 工人数量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3.8%;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4%。 英国纺纱厂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14~16 个小时,且童工的工资只有成年工人的1/8。曼彻斯特及郊区的 35 万工人几乎全部居住在潮湿、污秽、简陋的屋舍内。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
(1) 根据材料一,判断女工们工作的场所是否为工厂,简要说明理由。
(2)材料二所示成果属于哪一次工业革命? 写出图2中新型交通工具的名称。
(3)综合材料论证“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人类的发展又是最野蛮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欧洲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组织致力于通过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切经济领域消灭剥削,实现人民大众的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C项正确;
《大宪章》的颁布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
《拿破仑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它巩固了革命果实,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它为参照蓝本,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意志,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
法国大革命的胜利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2.【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该文献用鲜明透彻的语言阐述了一个新的世界观,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行动指南,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行动指南,A项正确;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主张所有美利坚联邦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然而豁免的对象未包含未脱离联邦的边境州,以及联邦掌控下的诸州,排除B项;
1912年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排除C项;
《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3.【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即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A符合题意;
巴黎公社建立是1871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实践,排除B;
1776年《独立宣言》的颁布,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排除C;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1917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成功的实践,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即可作答。
4.【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进行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后,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压迫日益严重,工人阶级为了自身利益不断进行斗争,这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英国宪章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题干材料主要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A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过程,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排除C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不符合题意;
C. 无产阶级首次发动的武装起义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D. 人类史上首次推翻封建制的民主革命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这就是要理解巴黎公社的世界意义。
6.【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宪章运动“新和谐公社”“共产主义者同盟”“阶级斗争”等,分别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思想、组织条件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这些关键词体现的共同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项工人运动的兴起与 “新和谐公社”“共产主义者同盟”“阶级斗争”等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共产国际的创立与“宪章运动“新和谐公社”“阶级斗争”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马克思主义诞生,符合题意;
D项巴黎公社的建立与题干关键词无关,不是材料主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7.【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840年”“火车”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A项光荣革命的需要不是推动铁路时刻表产生的原因,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推动铁路时刻表产生的原因,符合题意;
C项宗教改革的推动不是推动铁路时刻表产生的原因,16世纪宗教改革与工业革命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是推动铁路时刻表产生的原因,环境污染是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及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火车与铁路发展的历程。
8.【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851年英国能首先举办世博会的政治原因是英国最早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最早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经济原因是英国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A项通过了《权利法案》所指1689年,不符合题意;
B项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1765年,不符合题意;
C项完成工业革是该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命,符合题意;
D项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工业革命的知识。
9.【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A项宪章运动是欧洲早期工人运动,不符合题意;
B项巴黎公社是对这一理论观点进行第一次伟大尝试,符合题意;
C项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不符合题意;
D项新中国的成立是在1949年,晚于巴黎公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巴黎公社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巴黎公社的相关史实。
10.【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为了改变工厂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改进了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随后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1780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建立了一个纺织工厂,有600名工人劳动;促使“1780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建立了一个编织工厂,有600名工人劳动;到1792年,这个工厂雇佣的工人已经达到5000多人”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使用蒸汽机。
A项蒸汽机是促使题干变化的主要因素,符合题意;
B项内燃机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发明的,不符合题意;
C项电力的广泛使用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不符合题意;
D项飞机1903年发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蒸汽机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把握和识记相关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11.【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820-1870年德国煤炭产量不断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广泛运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煤炭使用量上升;根据题干“1870-1900年德国煤炭产量下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发明和应用,使得能源石油用量上升,煤炭用量下降,因此1820年-1900年德国煤炭产量变动是工业革命的推动。
B项工业革命的推动分析合理,符合题意;
C项德国的分裂不是题干图片变化的原因,1949年9月,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0月, 苏占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不符合题意;
D项德国法西斯上台不是题干图片变化的原因,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随后建立法西斯专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12.【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
A项《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B项《共产党宣言》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C项《战争与和平》肯定卫国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不符合题意;
D项《资本论》是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共产党宣言》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共产党宣言》。
13.【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到了1851年城市的总人口就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了,并且已有7个人口达10万以上的城市”和所学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到1851年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因此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大增。
A项英国疆域扩大与城市人口增加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粮食产量骤增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移民人口增多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项城市化的发展是题干变化反映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14.【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后来水力纺纱机被发明出来,这些发明 促进了棉纺织业发展 ,但是这些发明者都是一线的劳动工人,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题肢,细心分析辨别题肢来回答,注意是紧贴题干信息分析。
15.【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 是唯一科学的理论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D. 动摇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6.【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最强盛的国家,这得益于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法制化,法制化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B.殖民地,殖民地不是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盛国家,不符合题意;
D.军事化,军事化不是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盛国家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 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最强盛的国家 ”,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理解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回答。
17.【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00多种文字译本”可知,应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著作、文献,根据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取代的发展规律,创造性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运动和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均发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排除BD项。
A项英国宪章运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前的工人运动,不是著作、文献,不符合题意;
B项巴黎公社运动发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不符合题意;
C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这道竞猜题的答案,符合题意;
D项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均发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18.【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结合题干材料“宣布废除一切旧政府机构,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公社也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措施:取消面包工人的夜班制,实行义务教育,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等”可以佐证巴黎公社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的性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巴黎公社的性质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巴黎公社的知识。
19.【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A项资产阶级政权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地主阶级政权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农民阶级政权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无产阶级政权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巴黎公社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巴黎公社的相关史实。
20.【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16世纪纺织工场”“19世纪纺织工厂”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即机器生产的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C项正确;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但与材料反映的机器生产的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不符,排除AB项;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但与材料反映的机器生产的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21.【答案】(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深入社会调查;积极参与工人运动等);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或广泛吸收前人优秀文化成果);勇于探索;坚持理想;不屈不挠等。
(2)图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以图1法国里昂工人起义为代表的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为图2为标志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巴黎公社是图2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实践。
(3)理论成果: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若答出中国革命时期体现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或者重要著作亦可酌情评分,如: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论持久战》等)实践成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知识点】中共七大;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马克思将青少年时期的崇高理想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深入社会调查;积极参与工人运动等);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或广泛吸收前人优秀文化成果);勇于探索;坚持理想;不屈不挠等;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以图1法国里昂工人起义为代表的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为图2为标志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巴黎公社是图2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实践;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中国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方面 , 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也可以 中国革命时期体现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或者重要著作亦可酌情评分,如: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论持久战》等)实践成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故答案为:(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深入社会调查;积极参与工人运动等);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或广泛吸收前人优秀文化成果);勇于探索;坚持理想;不屈不挠等。
(2) 图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以图1法国里昂工人起义为代表的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为图2为标志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巴黎公社是图2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实践。
(3) 理论成果: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若答出中国革命时期体现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或者重要著作亦可酌情评分,如: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论持久战》等)实践成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特别是图片下的文字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事件,再结合对事件之间的联系的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22.【答案】(1)是。 理由:出现分工,生产力提高。
(2)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车
(3)奇迹表现: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交通等领域,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车的试验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为社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通;英国工业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促进英国城市化的发展。野蛮表现:燃煤蒸汽的使用,带来了环境污染,给自然界和人类造成危害;工人的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居住条件差,对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几十个女工,挤在一个屋子里做衣服。 她们实行分工 ”“ 尽管这里未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但生产力的提高却和机器一样 ”,可以看出, 女工们工作的场所是工厂,这是因为在这里劳动, 出现分工,生产力提高;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显示的是蒸汽机和蒸汽机车,它们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3)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人类通过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交通等领域,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车的试验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为社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通;英国工业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促进英国城市化的发展;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消极影响:燃煤蒸汽的使用,带来了环境污染,给自然界和人类造成危害;工人的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居住条件差,对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等;
故答案为:(1) 是。 理由:出现分工,生产力提高。
(2) 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车
(3)奇迹表现: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交通等领域,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车的试验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为社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通;英国工业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促进英国城市化的发展。野蛮表现:燃煤蒸汽的使用,带来了环境污染,给自然界和人类造成危害;工人的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居住条件差,对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其中的相关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看懂图片显示的发明成果,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理解题干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回答,这就是要理解工业革命的利弊。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七单元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单元测试(一)
一、选择题
1.(2024九下·潮南月考)19世纪下半叶,欧洲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组织致力于通过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切经济领域消灭剥削,实现人民大众的平等。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大宪章》的颁布 B.《拿破仑法典》的颁布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法国大革命的胜利
【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欧洲以产业工人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组织致力于通过摧毁资本主义制度、在一切经济领域消灭剥削,实现人民大众的平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在伦敦正式出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C项正确;
《大宪章》的颁布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排除A项;
《拿破仑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它巩固了革命果实,体现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则,很多国家的民法都以它为参照蓝本,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意志,与题干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
法国大革命的胜利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作答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2.(2024九下·麒麟月考)以下材料中的“文献”是(  )
该文献用鲜明透彻的语言阐述了一个新的世界观,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行动指南,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共产党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资本论》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该文献用鲜明透彻的语言阐述了一个新的世界观,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行动指南,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所学可知,《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行动指南,A项正确;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主张所有美利坚联邦叛乱下的领土之黑奴应享有自由,然而豁免的对象未包含未脱离联邦的边境州,以及联邦掌控下的诸州,排除B项;
1912年孙中山成立中华民国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排除C项;
《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该题考查学生对《共产党宣言》的理解,根据题意对应选项进行选择,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选项较容易理解,难度适中。
3.(2024九上·衡山期末)1848 年,世界上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被誉为“沐浴全世界工人的阳光” ,这 种理论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独立宣言》的颁布 D.十月革命的胜利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即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A符合题意;
巴黎公社建立是1871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实践,排除B;
1776年《独立宣言》的颁布,标志着美国的诞生,排除C;
十月革命的胜利是1917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成功的实践,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知识。难度较低,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即可作答。
4.(2023九上·香洲期末)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进行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材料描述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
A.背景 B.过程 C.影响 D.意义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病逐渐显现。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社会现实问题出发进行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后,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压迫日益严重,工人阶级为了自身利益不断进行斗争,这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英国宪章运动中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革命理论的指导。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总结前人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克思主义。《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题干材料主要说明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A项正确;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过程,排除B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排除C项;
题干材料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意义,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的相关史实。
5.(2023九上·深圳月考)列宁曾经说过:在摧毁旧的国家机器的道路上,巴黎公社“走了具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第一步,苏维埃政权走了第二步”。对列宁所说的第一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无产阶级首次发动的武装起义
D.人类史上首次推翻封建制的民主革命
【答案】B
【知识点】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不符合题意;
C. 无产阶级首次发动的武装起义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D. 人类史上首次推翻封建制的民主革命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理解回答,这就是要理解巴黎公社的世界意义。
6.(2023九下·电白开学考)关键词搜索是学习的重要方法。有同学在历史学习中搜索了下列关键词:“宪章运动”“新和谐公社”“共产主义者同盟”“阶级斗争”。据此判断,该同学的学习主题是(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共产国际的创立
C.马克思主义诞生 D.巴黎公社的建立
【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宪章运动“新和谐公社”“共产主义者同盟”“阶级斗争”等,分别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思想、组织条件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这些关键词体现的共同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A项工人运动的兴起与 “新和谐公社”“共产主义者同盟”“阶级斗争”等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共产国际的创立与“宪章运动“新和谐公社”“阶级斗争”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马克思主义诞生,符合题意;
D项巴黎公社的建立与题干关键词无关,不是材料主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需要全面分析题干相关内容,寻找共同之处,确定主题。
7.(2023九下·电白开学考)1830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时间的不同、不精准,带来生产的混乱和社会生活的无序。于是,十年后铁路时刻表产生了。推动铁路时刻表产生的原因是(  )
A.光荣革命的需要 B.工业革命的影响
C.宗教改革的推动 D.环境污染的影响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840年”“火车”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A项光荣革命的需要不是推动铁路时刻表产生的原因,光荣革命发生于1688年,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工业革命的影响是推动铁路时刻表产生的原因,符合题意;
C项宗教改革的推动不是推动铁路时刻表产生的原因,16世纪宗教改革与工业革命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环境污染的影响不是推动铁路时刻表产生的原因,环境污染是工业革命的负面影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及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火车与铁路发展的历程。
8.(2023九上·和平期末)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次世界博览会,耗资八万英镑修建了钢铁——玻璃结构的巨大展览厅“水晶宫”,向全世界炫耀其取得的财富和工业技术成果。该博览会举办的背景是(  )
A.通过了《权利法案》 B.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
C.完成工业革命 D.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1851年英国能首先举办世博会的政治原因是英国最早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最早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经济原因是英国最早完成了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A项通过了《权利法案》所指1689年,不符合题意;
B项开始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1765年,不符合题意;
C项完成工业革是该博览会举办的背景命,符合题意;
D项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工业革命的知识。
9.(2023九上·和平期末)《共产党宣言》指出:“工人阶级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取民主。”对这一理论观点进行第一次伟大尝试的是(  )
A.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 D.新中国的成立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的巴黎公社运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A项宪章运动是欧洲早期工人运动,不符合题意;
B项巴黎公社是对这一理论观点进行第一次伟大尝试,符合题意;
C项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不符合题意;
D项新中国的成立是在1949年,晚于巴黎公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巴黎公社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巴黎公社的相关史实。
10.(2023九上·和平期末)1780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建立了一个编织工厂,有600名工人劳动;到1792年,这个工厂雇佣的工人已经达到5000多人,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使用(  )
A.蒸汽机 B.内燃机 C.电力 D.飞机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为了改变工厂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改进了蒸汽机。1785年以后,瓦特改进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随后应用于许多生产部门,人们利用蒸汽机提供的动力带动机器,进行生产,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1780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建立了一个纺织工厂,有600名工人劳动;促使“1780年,阿克莱特在曼彻斯特建立了一个编织工厂,有600名工人劳动;到1792年,这个工厂雇佣的工人已经达到5000多人”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使用蒸汽机。
A项蒸汽机是促使题干变化的主要因素,符合题意;
B项内燃机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发明的,不符合题意;
C项电力的广泛使用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不符合题意;
D项飞机1903年发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蒸汽机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把握和识记相关史实是解题的关键。
11.(2023九上·长沙期末)下图为 1820 年—— 1900 年德国煤炭产量变动的情况。对其变化原因分析合理的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德国的分裂 D.德国法西斯上台
【答案】B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1820-1870年德国煤炭产量不断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广泛运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煤炭使用量上升;根据题干“1870-1900年德国煤炭产量下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内燃机发明和应用,使得能源石油用量上升,煤炭用量下降,因此1820年-1900年德国煤炭产量变动是工业革命的推动。
B项工业革命的推动分析合理,符合题意;
C项德国的分裂不是题干图片变化的原因,1949年9月,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0月, 苏占区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分裂,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不符合题意;
D项德国法西斯上台不是题干图片变化的原因,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随后建立法西斯专政,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及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12.(2023九上·长沙期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它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 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 典著作 ”。这里的“它 ”是指(  )
A.《物种起源》 B.《共产党宣言》
C.《战争与和平》 D.《资本论》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 《共产党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召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
A项《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不符合题意;
B项《共产党宣言》和题干描述相符,符合题意;
C项《战争与和平》肯定卫国战争中俄国人民正义的抵抗行动,赞扬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热情和英雄主义,不符合题意;
D项《资本论》是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共产党宣言》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共产党宣言》。
13.(2023九上·双流期末)1760年的英国,人口在10万以上的城市只有伦敦一个;在1801年,英国城市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32%;到了1851年城市的总人口就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了,并且已有7个人口达10万以上的城市。这一变化反映出英国(  )
A.英国疆域扩大 B.粮食产量骤增
C.移民人口增多 D.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到了1851年城市的总人口就占全国人口的一半了,并且已有7个人口达10万以上的城市”和所学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到1851年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因此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大增。
A项英国疆域扩大与城市人口增加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粮食产量骤增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移民人口增多题干材料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项城市化的发展是题干变化反映的问题,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14.(2023九上·剑阁期末)某班研究性学习展示活动中呈现了下面的材料。下列结论正确的有(  )
①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②生产技术不断革新促进了棉纺织业发展
③以上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④以上发明者都是理论素养深厚的科学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后来水力纺纱机被发明出来,这些发明 促进了棉纺织业发展 ,但是这些发明者都是一线的劳动工人,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题肢,细心分析辨别题肢来回答,注意是紧贴题干信息分析。
15.(2023九上·剑阁期末)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
A.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
B.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C.是唯一科学的理论
D.动摇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答案】A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共同创立了富有生命力的马克思主义”,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科学理论 ,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 是唯一科学的理论 ,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题意;
D. 动摇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题干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分析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16.(2023九上·剑阁期末)《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称: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最强盛的国家,这得益于英国所开创□□□的道路,它彻底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空格处填写(  )
A.法制化 B.殖民地 C.工业化 D.军事化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最强盛的国家,这得益于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故选项C符合题意;
A.法制化,法制化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B.殖民地,殖民地不是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盛国家,不符合题意;
D.军事化,军事化不是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盛国家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 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最强盛的国家 ”,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理解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回答。
17.(2024九上·自贡期末)九年级(1)班正在举行“历史知识竞赛”活动,下图是其中一道竞猜题的提示词。请你据此推测。这道竞猜题的答案是(  )
提示一:创造性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理论 提示二: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提示三:已有200多种文字译本
A.英国宪章运动 B.巴黎公社运动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答案】C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理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00多种文字译本”可知,应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著作、文献,根据所学可知,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发表,《共产党宣言》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共产主义社会取代的发展规律,创造性地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运动和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均发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排除BD项。
A项英国宪章运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前的工人运动,不是著作、文献,不符合题意;
B项巴黎公社运动发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不符合题意;
C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这道竞猜题的答案,符合题意;
D项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均发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诞生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
18.(2024九上·自贡期末)巴黎公社成立后,宣布废除一切旧政府机构,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公社也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措施:取消面包工人的夜班制,实行义务教育,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等。这可以佐证巴黎公社的性质是(  )
A.地主阶级政权 B.无产阶级政权
C.农民阶级政权 D.资产阶级政权
【答案】B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据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结合题干材料“宣布废除一切旧政府机构,建立新的国家政权;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归工人合作社管理。公社也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措施:取消面包工人的夜班制,实行义务教育,公职人员的工资不得超过熟练技术工人的工资等”可以佐证巴黎公社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权。
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的性质,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巴黎公社的性质及学生的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巴黎公社的知识。
19.(2023九上·内江期末)1871 年3 月28 日,巴黎公社建立。这一政权是(  )
A.资产阶级政权 B.地主阶级政权
C.农民阶级政权 D.无产阶级政权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
【解析】【分析】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经过选举,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A项资产阶级政权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B项地主阶级政权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农民阶级政权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无产阶级政权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巴黎公社的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与识记巴黎公社的相关史实。
20.(2023九上·丰润期末)下图所示内容可以用来印证(  )
16世纪纺织工场 19世纪纺织工厂
A.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工业革命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
C.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D.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由材料“16世纪纺织工场”“19世纪纺织工厂”可知,题干描述的是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即机器生产的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C项正确;
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引起了交通运输业的革命,但与材料反映的机器生产的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不符,排除AB项;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但与材料反映的机器生产的工厂代替了手工工场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认识。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克思在中学毕业时就立志为全人类服务。 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巴黎,深入调查工人的生活和劳动状况,经常参加工人集会和斗争,同时也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 由于从事革命活动,马克思、恩格斯遭到各国反动政府的迫害,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是他们没有退缩。 通过不断总结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以及吸收前人优秀的思想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马克思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仍笔耕不辍,因劳累而倒在安乐椅上永远地睡着了。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
材料二:
材料三:毛泽东同志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摘编自江泽民《在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马克思为什么能将青少年时期的崇高理想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思想。
(2)图1和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图2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有何联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在中国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方面取得了什么重大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
【答案】(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深入社会调查;积极参与工人运动等);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或广泛吸收前人优秀文化成果);勇于探索;坚持理想;不屈不挠等。
(2)图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以图1法国里昂工人起义为代表的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为图2为标志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巴黎公社是图2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实践。
(3)理论成果: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若答出中国革命时期体现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或者重要著作亦可酌情评分,如: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论持久战》等)实践成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知识点】中共七大;马克思、恩格斯与《共产党宣言》;第一国际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马克思将青少年时期的崇高理想发展成为共产主义思想的主要原因是: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深入社会调查;积极参与工人运动等);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或广泛吸收前人优秀文化成果);勇于探索;坚持理想;不屈不挠等;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图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以图1法国里昂工人起义为代表的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为图2为标志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巴黎公社是图2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实践;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在中国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方面 , 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也可以 中国革命时期体现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或者重要著作亦可酌情评分,如: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论持久战》等)实践成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
故答案为:(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深入社会调查;积极参与工人运动等);善于学习和总结经验(或广泛吸收前人优秀文化成果);勇于探索;坚持理想;不屈不挠等。
(2) 图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以图1法国里昂工人起义为代表的工人运动在欧洲蓬勃兴起,表明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这为图2为标志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图3反映的历史事件巴黎公社是图2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实践。
(3) 理论成果: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若答出中国革命时期体现毛泽东思想的具体内容或者重要著作亦可酌情评分,如: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论持久战》等)实践成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相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特别是图片下的文字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事件,再结合对事件之间的联系的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22.英国社会史学家阿萨·勃里格斯说:“在这里(英国),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人类的发展又是最野蛮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几十个女工,挤在一个屋子里做衣服。 她们实行分工,有的缝袖子,有的钉扣子。 每道工序一做做一辈子,比如缝袖子的一缝就缝几十年,闭着眼睛也缝得很好。 结果,她们一辈子只做这一件事,变成了做这件事的大专家和能工巧匠。尽管这里未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但生产力的提高却和机器一样。 虽然20世纪制衣业才实现机械化,但是工业革命时期,通过工厂化、劳动分工,它也完成了工业化改造。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二:
材料三:
19 世纪中期英国经济发展数据(部分) ◇1848年棉纺织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0% ◇1850年工业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39% ◇1851年工业产品占全国出口总量的69% 工人数量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3.8%;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4%。 英国纺纱厂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14~16 个小时,且童工的工资只有成年工人的1/8。曼彻斯特及郊区的 35 万工人几乎全部居住在潮湿、污秽、简陋的屋舍内。 ——摘编自[美]弗兰克·萨克雷、约翰·芬德林主编《世界大历史》
(1) 根据材料一,判断女工们工作的场所是否为工厂,简要说明理由。
(2)材料二所示成果属于哪一次工业革命? 写出图2中新型交通工具的名称。
(3)综合材料论证“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人类的发展又是最野蛮的”。
【答案】(1)是。 理由:出现分工,生产力提高。
(2)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车
(3)奇迹表现: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交通等领域,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车的试验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为社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通;英国工业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促进英国城市化的发展。野蛮表现:燃煤蒸汽的使用,带来了环境污染,给自然界和人类造成危害;工人的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居住条件差,对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几十个女工,挤在一个屋子里做衣服。 她们实行分工 ”“ 尽管这里未使用机器和蒸汽动力,但生产力的提高却和机器一样 ”,可以看出, 女工们工作的场所是工厂,这是因为在这里劳动, 出现分工,生产力提高;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显示的是蒸汽机和蒸汽机车,它们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3)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人类通过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交通等领域,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车的试验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为社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通;英国工业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促进英国城市化的发展;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消极影响:燃煤蒸汽的使用,带来了环境污染,给自然界和人类造成危害;工人的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居住条件差,对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等;
故答案为:(1) 是。 理由:出现分工,生产力提高。
(2) 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车
(3)奇迹表现:瓦特改进的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交通等领域,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蒸汽机车的试验成功,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为社会提供了更为便利的交通;英国工业在世界上遥遥领先,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促进英国城市化的发展。野蛮表现:燃煤蒸汽的使用,带来了环境污染,给自然界和人类造成危害;工人的工作时间长,工资低,居住条件差,对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点评】(1)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其中的相关句子,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2)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即图片,看懂图片显示的发明成果,再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综合上述材料,理解题干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回答,这就是要理解工业革命的利弊。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