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5 17:36:01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4九下·德庆月考)下列两幅图片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同一战役的不同报道。这说明(  )
中国《点石斋画报·牙山大胜》 日本《风俗画报·成欢大激战之图》
A.画报不能客观反映史事 B.交战双方记载史事方式不同
C.研究历史需要甄别史料 D.史学研究不能复原历史真实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 【分析】据材料“两幅图片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同一战役的不同报道”可知,中日对同一战役的报道不同,不能判断材料的真伪,说明历史研究对史料进行考证甄别,故选C项。
“画报不能客观反映史事”之说太过绝对,排除A项。
材料表明中日都以画报形式记载了同一战役,排除B项。
历史研究经过多重互证是可知复原历史真相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历史研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史学材料的运用。
2.(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这一变化主要源于《马关条约》中的哪一条款?(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此内容使外国投资设厂“合法化”,不仅能榨取更多的利润,更为严重的是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使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D项符合题意;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给日本 ,破坏了领土主权,排除A项;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加剧人民负担,排除B项;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便利了其对中国的侵略,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的认识。
3.(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梁启超在1896—1910年间相继撰写了《波兰灭亡记》《日本之朝鲜》《朝鲜亡国史略》《越南小志》《越南亡国史》《朝鲜灭亡之原因》《日本并吞朝鲜记》等历史论著。其主要意图是(  )
A.营造戊戌变法的舆论 B.总结戊戌变法失败教训
C.激发国人的危机意识 D.变法失败转向史学研究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梁启超相继撰写了《波兰灭亡记》《日本之朝鲜》《朝鲜亡国史略》《越南小志》《越南亡国史》《朝鲜灭亡之原因》《日本并吞朝鲜记》等历史论著,说明的是变法改革的重要性,主要是为了激发国人的危机意识,C项正确;
戊戌变法时间是1898年,营造戊戌变法的舆论与材料时间1896到1910年不符,排除A项;
戊戌变法失败是1898年,材料的时间是1896到1910,排除B项;
变法失败转向史学研究,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认识。
4.(2022八上·成都期中)“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据此对话推断,中外这两位外交官缔结的不平等条约应该是(  )
A.《虎门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于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悖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选项正确;
《虎门条约》是《南京条约》的附件,1843年签订,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A选项错误;
《北京条约》是1860年签订,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B选项错误;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5.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这说明,“1894年的那场大败”(  )
A.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
B.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
C.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旧式官僚体制
D.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革新和思想解放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和结合所学可知,1894—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A项符合题意;
B: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戊戌变法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旧式官僚体制,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革新和思想解放,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主要考査学生的历史基础识记与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牢记甲午战争的相关史实。
6.(2023八上·福田期中)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在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据此分析,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
A.盲目乐观,准备不足 B.保障不足,武器落后
C.指挥不当,战术错误 D.政府腐败,官兵怯战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在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清政府没把日本放在眼里,盲目自信、乐观,结果导致甲午战争的惨败。A项正确;
题干材料并未对清军的武器情况、战术指挥等进行分析,排除BC项;
题干并没有相关内容能直接说明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观原因是政府腐败,官兵怯战,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在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为切入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7.(22·期中) 1895 年爱国人士所作《时局图》,图中文字“不言而喻”“ 一 目了然” 暗指当时 (  )
A.列强将策动侵华战争 B.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
C.美国提出“ 门户开放"政策 D.中国面临着被瓜分危机
【答案】D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 材料中的“时局图”把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示钟的作用,D符合题意;
在此之前列强就已经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A不符合题意;
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与《辛丑条约》的签订有关,B不符合题意;
材料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说法无关,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难度一般,注意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通过分析图片得出结论,培养分析史料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8.(2022八上·龙岗期末)《邓世昌殉国情形考辨》(1984年发表)一文中,探讨了关于邓世昌殉国情形的不同说法,现行人教版历史教材说法与该文有所不同,如下表所示。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情形 说法 更早采用的说法 《邓世昌殉国情形考辨》采用的说法 人教版历史教材采用的说法
致远舰撞向敌舰问题 撞向吉野舰 √   √
欲撞向日舰,但不一定是吉野舰

致远舰被击沉问题 被鱼雷击中 √    
被炮弹击中
√ √
A.历史教材说法必然准确无误 B.历史研究受到考古发掘影响
C.邓世昌无愧于民族英雄称号 D.邓世昌殉国的历史存在虚构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描述《邓世昌殉国情形考辨》与现行人教版历史说法有所不同,但是仅仅是细节的不同,邓世昌总归是要率领致远舰撞向日舰,最终致远舰是被日军击沉,邓世昌无愧于民族英雄称号,C项正确;
历史教材说法必然准确无误的描述本身有误,排除A项;
材料中描述《邓世昌殉国情形考辨》与现行人教版历史说法有所不同,但是并未体现这种不同来源于考古发掘,排除B项;
材料中描述《邓世昌殉国情形考辨》与现行人教版历史说法有所不同,但是仅仅是细节上的不同,邓世昌总归是要率领致远舰撞向日舰,最终致远舰是被日军击沉,因此邓世昌殉国不存在虚构,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邓世昌的认识。
9.(2022八上·佛山期末) 《申报》作为当时有广泛影响力的报纸,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多次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进行讥笑和嘲讽,并一直认为中日战争中国必胜。但战后《申报》又高度赞扬日本改革,主张中国应仿效日本进行变法。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政府放松了对言论的监管 B.报刊报道态度影响战争胜负
C.国人对战争进行深刻反思 D.清王朝制度变革以失败告终
【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甲午战争让中国人对日本改革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战争的失败,让中国人进行反思,我国为什么战败,日本为何战胜,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政府放松了对言论的监管 ,实际上政府从未放松对言论的监管,不符合题意;
B. 报刊报道态度影响战争胜负 ,夸大了报刊报道的威力,不符合题意;
D. 清王朝制度变革以失败告终 ,题干中并没有显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回答。
10.(2022八上·长春月考)《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其危害是(  )
①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清政府丧失西北和东北大片领土
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开始渗入中国内地
④导致严重的民族危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比较
【解析】【分析】 据所学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开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开始渗入中国内地,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清政府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马关条约》进一步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欲望,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丧失西北和东北大片领土,排除②项;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1.(2022七上·海阳期中)1895年,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中的“割地”包括(  )
A.香港岛 B.九龙司 C.伊犁 D.台湾
【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895年”可判断是甲午战争,这副对联讽刺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清政府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近代史上的三大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符合题意;
《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排除A;
《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排除B;
沙俄曾出兵侵占伊犁,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2.(2023八上·雷州期末)19世纪70年代,当清政府向日本赔偿50万两白银后,《泰晤士报》的记者宓吉感叹道:“台湾事件的处理等于向全世界宣告,这里有一个富饶的帝国,它将随时自动地给你支付赔款而绝不进行战斗。”这充分反映了(  )
A.清军力量非常弱小 B.清政府统治的腐败
C.清朝经济实力强大 D.清朝外交政策灵活
【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台湾事件的处理等于向全世界宣告,这里有一个富饶的帝国,它将随时自动地给你支付赔款而绝不进行战斗。”可知,这说明清政府不敢于同侵略者进行斗争,而只是一味的妥协投降,这充分反映了清政府政治的腐败,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
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清军的力量大小,排除A项;
清政府对外赔款不是因为经济实力强大,而是腐败的表现,排除C项;
清朝外交政策灵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清政府的对外政策及其腐败的表现。
13.(2023八上·南海期末)《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以国际条约形式宣布终结,俄国“远东政策”与日本“大陆政策”发生正面交锋,日俄争夺东亚地区的新态势逐渐形成。这反映了(  )
A.东亚秩序的重塑 B.亚洲同盟的瓦解
C.列强利益的同化 D.条约制度的确立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以国际条约形式宣布终结”“日俄争夺东亚地区的新态势逐渐形成”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瓦解了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日俄战争是1904年-1905年日本和俄罗斯帝国为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而进行的战争。日俄战争不仅是对中国神圣领土主权的粗暴践踏,而且也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蒙受了空前的浩劫。由此可见,题干反映的本质是东亚政治秩序的重塑,A符合题意;
题干未涉及亚洲同盟瓦解的相关信息,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B;
题干体现不出列强利益的同化信息,排除C;
题干并不是强调条约制度的确立,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马关条约》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2023八上·隆回期末)图1、图2是中国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图1 图2
A.中国经济由商品输出转为商品输入
B.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入
【答案】B
【知识点】《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比较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4月 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因此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长江中下游地区。
A项中国经济由商品输出转为商品输入是在鸦片战争前,不符合题意;
B项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项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不符合题意;
D项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入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两幅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位置的变化。
15.(2023八上·长春期末)19世纪末,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答案】C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在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为了便于侵略中国,提出了此政策,美国便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照会。
ABD三项英法俄三国都直接参与了对中国的瓜分,不符合题意;
C项美国19世纪末,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识记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相关史实。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八上·永修月考)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国)维克多·雨果
材料二
(下图)
材料三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被劫掠的地点是哪里?主凶分别是哪些国家的侵略军队?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是反映哪场战争的局势图?在黄海战役的大东沟处,哪一位爱国将领壮烈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图中的哪一地点?
(3)清政府“割台湾、偿二百兆”是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条约里的内容哪一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伤害最大?对中国造成何影响?
【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英国和法国。
(2)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威海卫
(3)《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和所学可知,在第二次鸦片 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由图中所示的标注、进攻地点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战役为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邓世昌英勇就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等给日本;赔款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使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级,这是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伤害最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故答案为:
(1) 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英国和法国。
(2) 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威海卫
(3)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认识。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4九下·德庆月考)下列两幅图片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同一战役的不同报道。这说明(  )
中国《点石斋画报·牙山大胜》 日本《风俗画报·成欢大激战之图》
A.画报不能客观反映史事 B.交战双方记载史事方式不同
C.研究历史需要甄别史料 D.史学研究不能复原历史真实
2.(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这一变化主要源于《马关条约》中的哪一条款?(  )
A.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3.(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梁启超在1896—1910年间相继撰写了《波兰灭亡记》《日本之朝鲜》《朝鲜亡国史略》《越南小志》《越南亡国史》《朝鲜灭亡之原因》《日本并吞朝鲜记》等历史论著。其主要意图是(  )
A.营造戊戌变法的舆论 B.总结戊戌变法失败教训
C.激发国人的危机意识 D.变法失败转向史学研究
4.(2022八上·成都期中)“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何必着急。”“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据此对话推断,中外这两位外交官缔结的不平等条约应该是(  )
A.《虎门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徐中约在其《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这说明,“1894年的那场大败”(  )
A.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
B.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
C.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旧式官僚体制
D.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革新和思想解放
6.(2023八上·福田期中)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在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据此分析,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观原因是(  )
A.盲目乐观,准备不足 B.保障不足,武器落后
C.指挥不当,战术错误 D.政府腐败,官兵怯战
7.(22·期中) 1895 年爱国人士所作《时局图》,图中文字“不言而喻”“ 一 目了然” 暗指当时 (  )
A.列强将策动侵华战争 B.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
C.美国提出“ 门户开放"政策 D.中国面临着被瓜分危机
8.(2022八上·龙岗期末)《邓世昌殉国情形考辨》(1984年发表)一文中,探讨了关于邓世昌殉国情形的不同说法,现行人教版历史教材说法与该文有所不同,如下表所示。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情形 说法 更早采用的说法 《邓世昌殉国情形考辨》采用的说法 人教版历史教材采用的说法
致远舰撞向敌舰问题 撞向吉野舰 √   √
欲撞向日舰,但不一定是吉野舰

致远舰被击沉问题 被鱼雷击中 √    
被炮弹击中
√ √
A.历史教材说法必然准确无误 B.历史研究受到考古发掘影响
C.邓世昌无愧于民族英雄称号 D.邓世昌殉国的历史存在虚构
9.(2022八上·佛山期末) 《申报》作为当时有广泛影响力的报纸,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多次对日本的明治维新进行讥笑和嘲讽,并一直认为中日战争中国必胜。但战后《申报》又高度赞扬日本改革,主张中国应仿效日本进行变法。这种变化反映了(  )
A.政府放松了对言论的监管 B.报刊报道态度影响战争胜负
C.国人对战争进行深刻反思 D.清王朝制度变革以失败告终
10.(2022八上·长春月考)《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其危害是(  )
①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②清政府丧失西北和东北大片领土
③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开始渗入中国内地
④导致严重的民族危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2022七上·海阳期中)1895年,有人撰写了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对联中的“割地”包括(  )
A.香港岛 B.九龙司 C.伊犁 D.台湾
12.(2023八上·雷州期末)19世纪70年代,当清政府向日本赔偿50万两白银后,《泰晤士报》的记者宓吉感叹道:“台湾事件的处理等于向全世界宣告,这里有一个富饶的帝国,它将随时自动地给你支付赔款而绝不进行战斗。”这充分反映了(  )
A.清军力量非常弱小 B.清政府统治的腐败
C.清朝经济实力强大 D.清朝外交政策灵活
13.(2023八上·南海期末)《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以国际条约形式宣布终结,俄国“远东政策”与日本“大陆政策”发生正面交锋,日俄争夺东亚地区的新态势逐渐形成。这反映了(  )
A.东亚秩序的重塑 B.亚洲同盟的瓦解
C.列强利益的同化 D.条约制度的确立
14.(2023八上·隆回期末)图1、图2是中国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图1 图2
A.中国经济由商品输出转为商品输入
B.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
C.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入
15.(2023八上·长春期末)19世纪末,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八上·永修月考)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法国)维克多·雨果
材料二
(下图)
材料三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被劫掠的地点是哪里?主凶分别是哪些国家的侵略军队?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是反映哪场战争的局势图?在黄海战役的大东沟处,哪一位爱国将领壮烈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图中的哪一地点?
(3)清政府“割台湾、偿二百兆”是近代哪一不平等条约?条约里的内容哪一点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伤害最大?对中国造成何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 【分析】据材料“两幅图片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同一战役的不同报道”可知,中日对同一战役的报道不同,不能判断材料的真伪,说明历史研究对史料进行考证甄别,故选C项。
“画报不能客观反映史事”之说太过绝对,排除A项。
材料表明中日都以画报形式记载了同一战役,排除B项。
历史研究经过多重互证是可知复原历史真相的,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历史研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史学材料的运用。
2.【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此内容使外国投资设厂“合法化”,不仅能榨取更多的利润,更为严重的是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使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D项符合题意;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澎湖列岛给日本 ,破坏了领土主权,排除A项;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加剧人民负担,排除B项;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便利了其对中国的侵略,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马关条约》的认识。
3.【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梁启超相继撰写了《波兰灭亡记》《日本之朝鲜》《朝鲜亡国史略》《越南小志》《越南亡国史》《朝鲜灭亡之原因》《日本并吞朝鲜记》等历史论著,说明的是变法改革的重要性,主要是为了激发国人的危机意识,C项正确;
戊戌变法时间是1898年,营造戊戌变法的舆论与材料时间1896到1910年不符,排除A项;
戊戌变法失败是1898年,材料的时间是1896到1910,排除B项;
变法失败转向史学研究,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认识。
4.【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于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悖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C选项正确;
《虎门条约》是《南京条约》的附件,1843年签订,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A选项错误;
《北京条约》是1860年签订,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前,B选项错误;
《辛丑条约》1901年签订,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史实。需要识记并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
5.【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1894年的那场‘成中国之巨祸’的大败,让学者、官员甚至是皇帝和皇太后,都认为需要一场更彻底的变革。”和结合所学可知,1894—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唤醒了国人挽救国家危亡的意识,A项符合题意;
B: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引起了中国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戊戌变法冲击了中国传统的旧式官僚体制,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文化的革新和思想解放,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主要考査学生的历史基础识记与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牢记甲午战争的相关史实。
6.【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在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清政府没把日本放在眼里,盲目自信、乐观,结果导致甲午战争的惨败。A项正确;
题干材料并未对清军的武器情况、战术指挥等进行分析,排除BC项;
题干并没有相关内容能直接说明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主观原因是政府腐败,官兵怯战,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举国上下都相当乐观。在清政府的士大夫看来,日本的海军跟北洋水师比起来不值一提,日本的陆军也根本不是湘军、淮军的对手,清政府把临时招来的新兵调往前线为切入点,考查甲午中日战争。
7.【答案】D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 材料中的“时局图”把19世纪末(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的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豆剖的严重危机,及时地、深刻地、形象地展示在人们面前,起到了警示钟的作用,D符合题意;
在此之前列强就已经发动了多次侵华战争,A不符合题意;
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与《辛丑条约》的签订有关,B不符合题意;
材料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说法无关,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难度一般,注意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通过分析图片得出结论,培养分析史料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8.【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描述《邓世昌殉国情形考辨》与现行人教版历史说法有所不同,但是仅仅是细节的不同,邓世昌总归是要率领致远舰撞向日舰,最终致远舰是被日军击沉,邓世昌无愧于民族英雄称号,C项正确;
历史教材说法必然准确无误的描述本身有误,排除A项;
材料中描述《邓世昌殉国情形考辨》与现行人教版历史说法有所不同,但是并未体现这种不同来源于考古发掘,排除B项;
材料中描述《邓世昌殉国情形考辨》与现行人教版历史说法有所不同,但是仅仅是细节上的不同,邓世昌总归是要率领致远舰撞向日舰,最终致远舰是被日军击沉,因此邓世昌殉国不存在虚构,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表格的解读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邓世昌的认识。
9.【答案】C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甲午战争让中国人对日本改革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战争的失败,让中国人进行反思,我国为什么战败,日本为何战胜,故选项C符合题意;
A. 政府放松了对言论的监管 ,实际上政府从未放松对言论的监管,不符合题意;
B. 报刊报道态度影响战争胜负 ,夸大了报刊报道的威力,不符合题意;
D. 清王朝制度变革以失败告终 ,题干中并没有显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回答。
10.【答案】B
【知识点】《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比较
【解析】【分析】 据所学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开辟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开始渗入中国内地,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清政府大举外债,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日本可以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帝国主义向中国输出资本,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马关条约》进一步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欲望,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导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丧失西北和东北大片领土,排除②项;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1.【答案】D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895年”可判断是甲午战争,这副对联讽刺的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清政府战败后签订《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近代史上的三大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一步步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符合题意;
《南京条约》英国割占香港岛,排除A;
《北京条约》英国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排除B;
沙俄曾出兵侵占伊犁,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培养学生记忆能力。
12.【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台湾事件的处理等于向全世界宣告,这里有一个富饶的帝国,它将随时自动地给你支付赔款而绝不进行战斗。”可知,这说明清政府不敢于同侵略者进行斗争,而只是一味的妥协投降,这充分反映了清政府政治的腐败,B项符合题意,B项正确;
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清军的力量大小,排除A项;
清政府对外赔款不是因为经济实力强大,而是腐败的表现,排除C项;
清朝外交政策灵活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清政府的对外政策及其腐败的表现。
13.【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以国际条约形式宣布终结”“日俄争夺东亚地区的新态势逐渐形成”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瓦解了清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日俄战争是1904年-1905年日本和俄罗斯帝国为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而进行的战争。日俄战争不仅是对中国神圣领土主权的粗暴践踏,而且也使中国东北人民在战争中蒙受了空前的浩劫。由此可见,题干反映的本质是东亚政治秩序的重塑,A符合题意;
题干未涉及亚洲同盟瓦解的相关信息,与题干及史实不符,排除B;
题干体现不出列强利益的同化信息,排除C;
题干并不是强调条约制度的确立,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马关条约》的基本史实,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4.【答案】B
【知识点】《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的比较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的《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开放的通商口岸都在东南沿海;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4月 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因此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长江中下游地区。
A项中国经济由商品输出转为商品输入是在鸦片战争前,不符合题意;
B项列强侵略势力由沿海深入到内地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C项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不符合题意;
D项列强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入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两幅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位置的变化。
15.【答案】C
【知识点】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在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为了便于侵略中国,提出了此政策,美国便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照会。
ABD三项英法俄三国都直接参与了对中国的瓜分,不符合题意;
C项美国19世纪末,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识记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相关史实。
16.【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英国和法国。
(2)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威海卫
(3)《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及影响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和所学可知,在第二次鸦片 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2)由图中所示的标注、进攻地点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战役为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邓世昌英勇就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威海卫战役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等给日本;赔款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使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级,这是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伤害最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马关条约》 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故答案为:
(1) 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英国和法国。
(2) 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威海卫
(3)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的认识。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