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6课戊戌变法课时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6课戊戌变法课时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1.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5 17:39:12

文档简介

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6课戊戌变法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江油开学考)王树增在《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中写道:“帝国知识分子的变革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因为他们在这个帝国里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力量。……后来的事实证明,当国家的变革者被押往菜市口刑场的时候,他们(农民和下层士绅)是看热闹的主力,是津津乐道的说笑主题。”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他认为推行变法要从根本上改革(  )
A.政治制度 B.科举制度 C.教育制度 D.军事制度
3.(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场“政治运动”的成功之处在于(  )
A.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B.打击了列强的侵略气焰
C.巩固了顽固派的势力 D.揭露了侵略者凶恶本质
4.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都是为了(  )
A.巩固清朝统治 B.向西方学习
C.发展资本主义 D.救亡图存
5.”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与材料现象直接关联的戊戌变法的措施是(  )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
C.裁撤冗官冗员,裁减绿营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6.(2022·海南)甲午战争期间,严复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严复此举意在(  )
A.宣传民主科学 B.推动教育发展
C.号召救亡图存 D.传播传统文化
7.(2023八上·福田期中)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奖励发明 B.改革科举制度
C.精简机构 D.裁汰冗员
8.(2024九下·株洲月考)习近平在新春贺词中指出:我们要牢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前辈们,不忘初心。前辈邓世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谭嗣同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他们坚守的“初心”是(  )
A.推翻满清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
C.实现民主共和 D.挽救民族危亡
9.(22·期中) 赫德于 1898 年 10 月 24 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 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 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
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10.(2023八上·天元月考)“戊戌政变 ”后,被捕入狱的他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诗句:临行前, 他
又对围观群众高呼: “死得其所, 快哉! 快哉! ”他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康广仁
11.(2023八上·徐闻期末)如下表可见(  )
A.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B.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得到广泛传播
C.革命团体在广东开始建立
D.近代广东思想先驱走在时代前列
12.(2023八上·徐闻期末)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写道:“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这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
A.作为政治运动失败了 B.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3.(2022八上·农安期中)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原始史料的是(  )
A.汤志钧先生修订本《戊戌变法史》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历史剧《戊戌变法》
D.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14.(2023八上·株洲期末)戊戌变法期间,军机大臣们在为光绪帝草拟的变法诏令中,往往偷梁换柱,变换其内容。还有些守旧官僚,对于变法诏令说“看不懂”,或者说“没办过”,拒不执行。由此可见戊戌变法:(  )
A.受到了封建顽固势力阻挠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C.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5.(2023八上·衡南期末)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
A.弘扬了民主共和
B.结束了君主专制
C.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实现了自强求富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八上·黄江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如何办报,维新人士认识上有一个变化。起初,他们以为变法“非自京师始,因此把办刊地址设在北京,对象也以朝廷大员为主。但一开始效果不佳,每日也不过“三千张开外”。随着维新运动的发展,维新派开始对报刊内容进行扩充;受众面也发展至各类士绅、普通商贾、书院学堂学生等;影响范围日益扩大
——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主编《中国近代文化史》
【材料二】维新改良的潮流急速地涨涌于民族觉醒的曙光之中,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它吸引着一切爱国的中国人从改革中寻求民族的出路。如果没有早期维新人士的思想启蒙工作,革命派要唤起民众是有困难的。在维新运动失败后,迅速从维新转向革命。孙中山早年就接受过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并曾试图改良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决心继起救国。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涂鸣皋《清末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及辛亥革命之比较》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维新派办报过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阐述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
(3)综上探究,近代化探索具有怎样的历史特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解析】【分析】由材料“帝国知识分子的变革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因为他们在这个帝国里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力量。…后来的事实证明,当国家的变革者被押往菜市口刑场的时候…”可知,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最终失败,谭嗣同等人被杀害,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王树增在《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中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2.【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变法之本,在有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分析可知,梁启超强调的是“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认为推行变法,要从根本上改革政治制度,A项正确;
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制度,兴办新式教育,但改革“教育制度、科举制度”并不是其所认为的改革之根本,排除BC项;
改革军事制度不是戊戌变法的改革根本,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梁启超思想主张的认识。
3.【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A项正确;
题干主旨是强调戊戌变法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思想解放,并没有体现“打击了列强的侵略气焰”“揭露了侵略者凶恶本质”,排除BD项;
戊戌变法并未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反而是在顽固派的镇压下迅速失败,排除C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认识。
4.【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前期中国的不同阶级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都向西方学习,企图找到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D符合题意;
巩固清朝统治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排除A;
向西方学习是途径,不是目的,排除B;
洋务运动的是巩固清朝统治,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和结合所学可知,描述的是戊戌变法“裁撤几官几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项法令的实施情况,A项符合题意;
B: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裁撤冗官冗员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即可作答,有一定难度。
6.【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发表的文章,宣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 ,这样做的目的是进行维新变法宣传,号召人民救亡图存,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宣传民主科学,不符合题意;
B.推动教育发展,不符合题意;
D.传播传统文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
7.【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提到的“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反映的是科举制的晋升之路。由此可知,题干所说“涉及到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应该是有关科举制度的改革——废除八股。因此,该措施是改革科举制度,B项正确;
奖励发明是经济方面的措施,精简机构和裁汰冗员是政治方面的措施,均与题干“科举晋升之路(文化教育方面)”不符,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知识点,应把握戊戌变法的内容。
8.【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救亡图存,谭嗣同参与了维新变法运动并为之流血牺牲;邓世昌为抗击日本的侵略而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坚守的“初心”是挽救民族危亡。D项正确;
资产阶级革命派致力于推翻满清政府,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现民主共和,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习近平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9.【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分析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根据材料“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急于求成,B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关于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的内容, AC不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维新派的自身原因,且材料认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没有关于“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的内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难度一般,注意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培养分析史料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0.【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谭嗣同是戊戌变法运动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戊戌政变 ”后,被捕入狱的他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诗句:临行前, 他又对围观群众高呼: “死得其所, 快哉! 快哉!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康有为,戊戌政变后逃到国外,不符合题意;
B.梁启超,戊戌政变后逃走,没有被杀,不符合题意;
D.康广仁,戊戌六君子之一,没有写下这些文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1.【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开启了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孙中山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杨驰安在广东宣传马克思主义。据此可知,题干表格说明近代广东思想先驱走在时代前列,D符合题意;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只符合表格中的“孙中山”,不能全面体现表格内容,排除A;
杨驰安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无法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得到广泛传播,排除B;
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是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的,而非广东,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表格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可知,这说明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领域起了重要作用,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百日维新的思想启蒙作用,而不是作为政治运动失败了,排除A;
材料中没有涉及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的内容,排除B;
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戊戌变法的基本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原始史料包括遗物、遗迹、遗址和化石等。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是研究戊戌变法的原始史料,符合“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的要求,D符合题意;汤志钧先生修订本《戊戌变法史》、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和历史剧《戊戌变法》是后人所写,不符合“目击者”“皆与事件同时”,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原始史料的相关史实。
14.【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军机大臣们在为光绪帝草拟的变法诏令中,往往偷梁换柱,变换其内容。”可知,戊戌变法过程中触犯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受到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
A项受到了封建顽固势力阻挠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错误,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不符合题意;
C项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错误,戊戌变法没有动摇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不符合题意;
D项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题干没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5.【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并结合所学可知,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但在思想方面具有持久而广泛的影响,促进了思想启蒙,C项正确;
百日维新宣传的是维新变法,没有弘扬民主共和,排除A项;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百日维新无关,排除B项;
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16.【答案】(1)范围由北京发展至上海、天津甚至四川等地、普通商贾,内容也扩充为中外大事,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才有可能使维新成为改变整个社会的思潮,清朝政府的限制和打压导致维新派难以在官方渠道上发表言论,这也促进了维新派对报刊受众面的扩大。
(2)维新运动的思想启蒙为革命派唤起民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早期维新人士的思想启蒙工作。可以说。其次、经济。尽管维新变法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主张和方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历史特征:立足国情;中西结合;以失败为契机。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范围由北京发展至上海、天津甚至四川等地,对象由朝廷大员发展至各类士绅、普通商贾、书院学堂学生等,内容也扩充为中外大事;原因:一方面,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维新派认识到只有向更广泛的社会阶层传播维新思想,才有可能使维新成为改变整个社会的思潮。另一方面,清朝政府的限制和打压导致维新派难以在官方渠道上发表言论,因此只能通过报刊等非官方渠道来传播维新思想,这也促进了维新派对报刊受众面的扩大。
(2)维新运动的思想启蒙为革命派唤起民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早期维新人士的思想启蒙工作,革命派要唤起民众是有困难的。可以说,维新运动为革命派在思想上的启蒙奠定了基.础。其次,维新运动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变革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尽管维新变法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其提出的思想、主张和方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米的革命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综上探究,近代化探索具有立足国情;中西结合;民族觉醒;以失败为契机的特征。
故答案为:(1)范围由北京发展至上海、天津甚至四川等地、普通商贾,内容也扩充为中外大事,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才有可能使维新成为改变整个社会的思潮,清朝政府的限制和打压导致维新派难以在官方渠道上发表言论,这也促进了维新派对报刊受众面的扩大。
(2)维新运动的思想启蒙为革命派唤起民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早期维新人士的思想启蒙工作。可以说。其次、经济。尽管维新变法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主张和方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历史特征:立足国情;中西结合;以失败为契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两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维新派办报过程的变化及其原因、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近代化探索的历史特征等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6课戊戌变法课时练
一、选择题
1.(2024八下·江油开学考)王树增在《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中写道:“帝国知识分子的变革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因为他们在这个帝国里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力量。……后来的事实证明,当国家的变革者被押往菜市口刑场的时候,他们(农民和下层士绅)是看热闹的主力,是津津乐道的说笑主题。”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解析】【分析】由材料“帝国知识分子的变革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失败的结局,因为他们在这个帝国里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力量。…后来的事实证明,当国家的变革者被押往菜市口刑场的时候…”可知,材料评价的历史事件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帝,最终失败,谭嗣同等人被杀害,排除ABD,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以王树增在《1901年一个帝国的背影》中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2.(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这表明他认为推行变法要从根本上改革(  )
A.政治制度 B.科举制度 C.教育制度 D.军事制度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变法之本,在有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分析可知,梁启超强调的是“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认为推行变法,要从根本上改革政治制度,A项正确;
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制度,兴办新式教育,但改革“教育制度、科举制度”并不是其所认为的改革之根本,排除BC项;
改革军事制度不是戊戌变法的改革根本,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梁启超思想主张的认识。
3.(2024八下·德庆开学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场“政治运动”的成功之处在于(  )
A.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B.打击了列强的侵略气焰
C.巩固了顽固派的势力 D.揭露了侵略者凶恶本质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这次变法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A项正确;
题干主旨是强调戊戌变法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思想解放,并没有体现“打击了列强的侵略气焰”“揭露了侵略者凶恶本质”,排除BD项;
戊戌变法并未削弱了顽固派的势力,反而是在顽固派的镇压下迅速失败,排除C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的认识。
4.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都是为了(  )
A.巩固清朝统治 B.向西方学习
C.发展资本主义 D.救亡图存
【答案】D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前期中国的不同阶级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都向西方学习,企图找到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D符合题意;
巩固清朝统治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排除A;
向西方学习是途径,不是目的,排除B;
洋务运动的是巩固清朝统治,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5.”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与材料现象直接关联的戊戌变法的措施是(  )
A.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B.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
C.裁撤冗官冗员,裁减绿营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A:根据题干“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和结合所学可知,描述的是戊戌变法“裁撤几官几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项法令的实施情况,A项符合题意;
B:废除八股,开办新式学堂与题干无关,B项不符合题意;
C:裁撤冗官冗员与题干无关,C项不符合题意;
D: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与题干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该题考查学生从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即可作答,有一定难度。
6.(2022·海南)甲午战争期间,严复发表《原强》《救亡决论》等政论文章,同时致力于翻译事业,所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严复此举意在(  )
A.宣传民主科学 B.推动教育发展
C.号召救亡图存 D.传播传统文化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严复发表的文章,宣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 ,这样做的目的是进行维新变法宣传,号召人民救亡图存,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宣传民主科学,不符合题意;
B.推动教育发展,不符合题意;
D.传播传统文化,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要注意理解。
7.(2023八上·福田期中)改革势必触动部分人的利益。难免遭遇阻力,困难重重。戊戌变法中有一项改革措施涉及“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该措施是(  )
A.奖励发明 B.改革科举制度
C.精简机构 D.裁汰冗员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提到的“童生”“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反映的是科举制的晋升之路。由此可知,题干所说“涉及到数百翰林、数千进士、数万举人、数十万秀才和数百万童生的荣誉和进身之道”应该是有关科举制度的改革——废除八股。因此,该措施是改革科举制度,B项正确;
奖励发明是经济方面的措施,精简机构和裁汰冗员是政治方面的措施,均与题干“科举晋升之路(文化教育方面)”不符,排除AC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知识点,应把握戊戌变法的内容。
8.(2024九下·株洲月考)习近平在新春贺词中指出:我们要牢记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前辈们,不忘初心。前辈邓世昌选择与敌人同归于尽、谭嗣同选择为变法流血牺牲,他们坚守的“初心”是(  )
A.推翻满清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
C.实现民主共和 D.挽救民族危亡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救亡图存,谭嗣同参与了维新变法运动并为之流血牺牲;邓世昌为抗击日本的侵略而选择了与敌人同归于尽;他们坚守的“初心”是挽救民族危亡。D项正确;
资产阶级革命派致力于推翻满清政府,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
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实现民主共和,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以习近平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戊戌变法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9.(22·期中) 赫德于 1898 年 10 月 24 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 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 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
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答案】B
【知识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分析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根据材料“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知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康有为和其他人等急于求成,B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关于戊戌变法“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的内容, AC不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维新派的自身原因,且材料认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没有关于“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的内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难度一般,注意对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通过分析材料得出结论,培养分析史料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0.(2023八上·天元月考)“戊戌政变 ”后,被捕入狱的他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诗句:临行前, 他
又对围观群众高呼: “死得其所, 快哉! 快哉! ”他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康广仁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谭嗣同是戊戌变法运动中的主要人物之一,“戊戌政变 ”后,被捕入狱的他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的诗句:临行前, 他又对围观群众高呼: “死得其所, 快哉! 快哉! ”,故选项C符合题意;
A.康有为,戊戌政变后逃到国外,不符合题意;
B.梁启超,戊戌政变后逃走,没有被杀,不符合题意;
D.康广仁,戊戌六君子之一,没有写下这些文字,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准确记忆回答,这就是要求学生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
11.(2023八上·徐闻期末)如下表可见(  )
A.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B.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得到广泛传播
C.革命团体在广东开始建立
D.近代广东思想先驱走在时代前列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领导了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开启了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孙中山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领导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随后,杨驰安在广东宣传马克思主义。据此可知,题干表格说明近代广东思想先驱走在时代前列,D符合题意;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只符合表格中的“孙中山”,不能全面体现表格内容,排除A;
杨驰安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无法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得到广泛传播,排除B;
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是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建的,而非广东,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表格信息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2.(2023八上·徐闻期末)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曾写道:“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这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
A.作为政治运动失败了 B.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
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可知,这说明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思想领域起了重要作用,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符合题意;
材料强调的是百日维新的思想启蒙作用,而不是作为政治运动失败了,排除A;
材料中没有涉及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的内容,排除B;
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戊戌变法的基本史实,逐一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13.(2022八上·农安期中)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以下可以作为研究戊戌变法的原始史料的是(  )
A.汤志钧先生修订本《戊戌变法史》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历史剧《戊戌变法》
D.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
【答案】D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原始史料包括遗物、遗迹、遗址和化石等。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是研究戊戌变法的原始史料,符合“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的要求,D符合题意;汤志钧先生修订本《戊戌变法史》、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和历史剧《戊戌变法》是后人所写,不符合“目击者”“皆与事件同时”,排除AB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原始史料的相关史实。
14.(2023八上·株洲期末)戊戌变法期间,军机大臣们在为光绪帝草拟的变法诏令中,往往偷梁换柱,变换其内容。还有些守旧官僚,对于变法诏令说“看不懂”,或者说“没办过”,拒不执行。由此可见戊戌变法:(  )
A.受到了封建顽固势力阻挠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
C.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 D.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答案】A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军机大臣们在为光绪帝草拟的变法诏令中,往往偷梁换柱,变换其内容。”可知,戊戌变法过程中触犯了封建顽固派的利益,受到封建顽固势力的阻挠。
A项受到了封建顽固势力阻挠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项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错误,戊戌变法以失败而告终,不符合题意;
C项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基础错误,戊戌变法没有动摇清王朝的统治基础,不符合题意;
D项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题干没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及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
15.(2023八上·衡南期末)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此观点旨在说明百日维新(  )
A.弘扬了民主共和
B.结束了君主专制
C.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D.实现了自强求富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启示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并结合所学可知,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但在思想方面具有持久而广泛的影响,促进了思想启蒙,C项正确;
百日维新宣传的是维新变法,没有弘扬民主共和,排除A项;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与百日维新无关,排除B项;
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八上·黄江期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如何办报,维新人士认识上有一个变化。起初,他们以为变法“非自京师始,因此把办刊地址设在北京,对象也以朝廷大员为主。但一开始效果不佳,每日也不过“三千张开外”。随着维新运动的发展,维新派开始对报刊内容进行扩充;受众面也发展至各类士绅、普通商贾、书院学堂学生等;影响范围日益扩大
——摘编自张昭军、孙燕京主编《中国近代文化史》
【材料二】维新改良的潮流急速地涨涌于民族觉醒的曙光之中,成为那个时代的主流。它吸引着一切爱国的中国人从改革中寻求民族的出路。如果没有早期维新人士的思想启蒙工作,革命派要唤起民众是有困难的。在维新运动失败后,迅速从维新转向革命。孙中山早年就接受过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并曾试图改良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决心继起救国。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涂鸣皋《清末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及辛亥革命之比较》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维新派办报过程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阐述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
(3)综上探究,近代化探索具有怎样的历史特征?
【答案】(1)范围由北京发展至上海、天津甚至四川等地、普通商贾,内容也扩充为中外大事,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才有可能使维新成为改变整个社会的思潮,清朝政府的限制和打压导致维新派难以在官方渠道上发表言论,这也促进了维新派对报刊受众面的扩大。
(2)维新运动的思想启蒙为革命派唤起民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早期维新人士的思想启蒙工作。可以说。其次、经济。尽管维新变法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主张和方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历史特征:立足国情;中西结合;以失败为契机。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1)范围由北京发展至上海、天津甚至四川等地,对象由朝廷大员发展至各类士绅、普通商贾、书院学堂学生等,内容也扩充为中外大事;原因:一方面,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维新派认识到只有向更广泛的社会阶层传播维新思想,才有可能使维新成为改变整个社会的思潮。另一方面,清朝政府的限制和打压导致维新派难以在官方渠道上发表言论,因此只能通过报刊等非官方渠道来传播维新思想,这也促进了维新派对报刊受众面的扩大。
(2)维新运动的思想启蒙为革命派唤起民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早期维新人士的思想启蒙工作,革命派要唤起民众是有困难的。可以说,维新运动为革命派在思想上的启蒙奠定了基.础。其次,维新运动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变革提供了一定的经验教训。尽管维新变法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但其提出的思想、主张和方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米的革命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综上探究,近代化探索具有立足国情;中西结合;民族觉醒;以失败为契机的特征。
故答案为:(1)范围由北京发展至上海、天津甚至四川等地、普通商贾,内容也扩充为中外大事,随着维新运动的深入发展,才有可能使维新成为改变整个社会的思潮,清朝政府的限制和打压导致维新派难以在官方渠道上发表言论,这也促进了维新派对报刊受众面的扩大。
(2)维新运动的思想启蒙为革命派唤起民众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如果没有早期维新人士的思想启蒙工作。可以说。其次、经济。尽管维新变法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主张和方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3)历史特征:立足国情;中西结合;以失败为契机。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两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维新派办报过程的变化及其原因、维新变法的历史影响、近代化探索的历史特征等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影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