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课时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选 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 《北京条约》的签订 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符合题意;
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
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2023八上·福田期中)《辛丑条约》规定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班列清政府六部之首。这一规定有利于西方( )
A.干预清朝内政 B.推动清朝改革
C.打开中国国门 D.军事威胁中国
【答案】A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改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干涉了清朝内战,A项正确;
《辛丑条约》没有推动清朝改革,排除B项;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排除C项;
改设外务部主要是干涉中国内政,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丑条约》的相关史实。
3.(2023八上·福田期中)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闲聊。张三说:“我在《时务报》发过文章。”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家住过东交民巷。”赵六说:“我是同盟会成员。”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他是( )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
【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902年”“我家住过东交民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创立于1905年,因此赵六最有可能说谎,D项正确;
1895年,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创办了《时务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排除A项;
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兴起并进入京津地区,排除B项;
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民报》,义和团运动、戊戌政变、《辛丑条约》签订的相关知识。
4.(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堂堂练【xj】)《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
A.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 B.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C.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 D.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由“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可知,材料出自《辛丑条约》。1900年到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势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符合题意;
A,材料没有体现,A不符合题意;
B,材料没有体现,B不符合题意;
C,材料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5.(2022八上·龙岗期末)在义和团运动期间,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的态度经历了“剿灭”到“招抚”,再到请求外国侵略者“助剿”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 )
A.清政府的反动本质 B.义和团的斗争策略
C.侵略者的凶恶嘴脸 D.统治者的高瞻远瞩
【答案】A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的态度……巢灭到招抚,再到……助剿”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对待义和团从镇压到利用再到镇压,反映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A项正确;
题干中描述的是清政府对待义和团态度的变化,并没有涉及义和团自身的斗争策略,排除B项;
题干中只是描述的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变化,与侵略者凶恶的嘴脸不相关,排除C项;
题干中描述了清政府对待义和团从剿灭到招抚利用再到求助侵略者助剿,说明了清政府的政策变化无常,但是反动本质从未改变,并不能体现清政府统治者高瞻远瞩,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
6.(2023八上·雷州期末)同学们针对下图《辛丑条约》签订场景,开展了配诗句活动,其中最恰当的是( )
A.我所知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B.划界求和无奈策,毁炮赔款辱尽尝
C.甲午恨无戚继光,又来倭寇气嚣张
D.拜上帝中无上帝,太平国里有王权
【答案】B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因此,“划界求和无奈策,毁炮赔款辱尽尝”符合题意,B项正确;
“我所知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符合虎门销烟以及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描述,排除A项;
“甲午恨无戚继光,又来倭寇气嚣张”描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排除C项;
“拜上帝中无上帝,太平国里有王权”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辛丑条约》,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7.(2023八上·株洲期末)1901年美国杂志《PUCK》发表了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刀上的文字是Awakening of china(中国人的觉醒),只要悬吊大刀的绳一断……,从漫画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列强团结一致并开始联合绞杀义和团
B.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引起列强的担忧
C.列强彻底放弃侵略并瓜分中国的野心
D.义和团运动使列强在华利益备受威胁
【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据“1901年”“悬在列强头顶一把刀......(中国的觉醒)’”可知,西方国家在开会,头上悬着一把刀,中国人民的觉醒,象征着在西方列强侵略下,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引起列强的担忧,体现了列强惧怕中国人民觉醒,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引起列强的担忧。
A项列强团结一致并开始联合绞杀义和团不能从漫画中得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目的之一就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早于图文时间,不符合题意;
B项是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引起列强的担忧从漫画中可以获取的信息,符合题意;
C项列强彻底放弃侵略并瓜分中国的野心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义和团运动使列强在华利益备受威胁题干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义和团运动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文信息。
8.(2023八上·长沙月考)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在中国发生了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该运动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运动,B项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
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口号,排除C项;
新文化运动提倡了“民主”“科学”的口号,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
9.(2023八上·桑植月考)《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条约条款或影响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
A.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城市
B.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巨额赔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表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即“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
ABC三项都不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不符合题意;
D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识记与灵活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0.(2023八上·内江期末)1901年的和约,赔款至450兆;京城通至海口路上的炮台,尽行拆去;且许各国于其通路上驻兵;又划定使馆区域,许其自行治理、防守。这一和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C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等。《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辛丑条约》和题干材料内容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相关知识及学生第二识记能力和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重点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
11.(2024·阿坝模拟)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 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和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愿望
B 洋务派开办了轮船招商局等一些近代民用企业 说明中国实现了“求富”的目标
C 光绪帝发布一系列变法诏令,涉及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举措 表明清政府实施了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
D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
A.A B.B C.C D.D
【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直接体现了农民追求社会平等、财富平均分配的愿望。
A项A正确,符合题意;
B项B错误,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C项C错误,颁布诏令和具体实施是两回事,不能直接推出清政府实施了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且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目的是救亡图存,并非进行彻底地资产阶级改革,不符合题意;
D项D错误,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能推断出外国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知识。
12.(2024·邢台模拟)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
A.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
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据题干“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可知,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是《南京条约》的影响;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是《马关条约》的影响;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故这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A项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经济负担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符合题意;
B项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不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南京条约》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不符合题意;
C项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不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马关条约》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不符合题意;
D项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侵华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有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13.(2023八上·栾城期末)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要素是历史学习常用的方法。下面(下图)空白框内应填写(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A:太平天国运动抗击清政府,A项不符合题意;
B: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B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可知,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提出“扶清灭洋”口号,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八国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C项符合题意;
D: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需要学生准确掌握相关知识。
14.(2023八上·衡阳期末)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山海关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约是( )
A.《辛丑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
【答案】A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山海关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和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之一是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A项正确;
《天津条约》的签订,使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权利,排除B项;
《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内容,排除C项;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了广州、福州等通商口岸,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的认识。
15.(2023八上·巧家期末)1907 年8 月 26 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见右图)。此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 )
A.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 B.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C.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D.官府搜刮民脂民膏
【答案】A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漫画内容及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加深。漫画的含义是提壶(官)将坛(民)中的油水通过漏斗(政府)提到壶(外国)中,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A项正确;
图示内容不能体现清政府统治岌岌可危、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以及官府搜刮民脂民膏,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影响的认识。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八上·衡南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Point)又名“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在日本东京的上野公园曾经有一处令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要掩面而去的地方。这个地方高悬着1895年2月被日本俘获的北洋水师靖运舰的铁锚。它同镇远舰的铁锚、土炮弹头等一起陈列于此,并立有海战碑志,向世人炫耀。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充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 材料一中“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哪次战争?引发该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战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开放了5个通商口岸,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哪个城市?
(2)材料二中,靖远舰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俘获?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战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3)材料三反映的条约签订的时间是哪一年?该条约签订后,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三是指哪个地方?
(4)“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1)鸦片战争。虎门销烟。广州。
(2)甲午中日战争。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1901年。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东交民巷。
(4)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林则徐禁烟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战争:根据材料一“ 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导火线:根据所学可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最南端:根据所学可知,《南京条约》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由南至北分别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故最南端的城市是广州。
(2)战争:根据材料二“ 在日本东京的上野公园曾经有一处令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要掩面而去的地方”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最后中国战败,北洋舰队也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
根本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的国力大为增强,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而中国仍然处于落后的封建制度,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条约:根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3)时间、影响及地方:根据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充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是《辛丑条约》中关于划分使馆界的内容,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美、俄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启示:本题是开放题目,根据中国近代史的感悟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民族要想强大,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对外开放积极进取才能不断进步;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以及对外开放政策;要实行科技兴国战略等。
故答案为:
(1) 鸦片战争。虎门销烟。广州。
(2) 甲午中日战争。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 1901年。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东交民巷。
(4)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等。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 / 1部编版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7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课时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表格中,历史史实与历史解释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选 项 历史史实 历史解释
A 《南京条约》的签订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B 《北京条约》的签订 使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A.A B.B C.C D.D
2.(2023八上·福田期中)《辛丑条约》规定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班列清政府六部之首。这一规定有利于西方( )
A.干预清朝内政 B.推动清朝改革
C.打开中国国门 D.军事威胁中国
3.(2023八上·福田期中)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闲聊。张三说:“我在《时务报》发过文章。”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家住过东交民巷。”赵六说:“我是同盟会成员。”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他是( )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
4.(第7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签订 堂堂练【xj】)《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
A.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 B.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C.削弱了中国军队整体的实力 D.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5.(2022八上·龙岗期末)在义和团运动期间,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的态度经历了“剿灭”到“招抚”,再到请求外国侵略者“助剿”的变化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 )
A.清政府的反动本质 B.义和团的斗争策略
C.侵略者的凶恶嘴脸 D.统治者的高瞻远瞩
6.(2023八上·雷州期末)同学们针对下图《辛丑条约》签订场景,开展了配诗句活动,其中最恰当的是( )
A.我所知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B.划界求和无奈策,毁炮赔款辱尽尝
C.甲午恨无戚继光,又来倭寇气嚣张
D.拜上帝中无上帝,太平国里有王权
7.(2023八上·株洲期末)1901年美国杂志《PUCK》发表了一幅漫画《亚洲的潜在忧患》,刀上的文字是Awakening of china(中国人的觉醒),只要悬吊大刀的绳一断……,从漫画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是:( )
A.列强团结一致并开始联合绞杀义和团
B.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引起列强的担忧
C.列强彻底放弃侵略并瓜分中国的野心
D.义和团运动使列强在华利益备受威胁
8.(2023八上·长沙月考)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和外国传教士活动的猖獗,在中国发生了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该运动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洋务运动 D.新文化运动
9.(2023八上·桑植月考)《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条约条款或影响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 ( )
A.开放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城市
B.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巨额赔款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负担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10.(2023八上·内江期末)1901年的和约,赔款至450兆;京城通至海口路上的炮台,尽行拆去;且许各国于其通路上驻兵;又划定使馆区域,许其自行治理、防守。这一和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11.(2024·阿坝模拟)以下四项表述可以从史实直接推断出结论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 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和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愿望
B 洋务派开办了轮船招商局等一些近代民用企业 说明中国实现了“求富”的目标
C 光绪帝发布一系列变法诏令,涉及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举措 表明清政府实施了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
D 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 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
A.A B.B C.C D.D
12.(2024·邢台模拟)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以上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
A.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经济负担
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
C.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D.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3.(2023八上·栾城期末) 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要素是历史学习常用的方法。下面(下图)空白框内应填写(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五四运动
14.(2023八上·衡阳期末)近代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的某不平等条约规定:“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山海关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该条约是( )
A.《辛丑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
15.(2023八上·巧家期末)1907 年8 月 26 日,《时报》刊登了漫画《中国现形记》(见右图)。此漫画揭露的“中国现形”是( )
A.清廷成为“洋人的朝廷” B.清政府的统治岌岌可危
C.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D.官府搜刮民脂民膏
二、材料分析题
16.(2023八上·衡南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波些臣街”(PossionPoint)又名“占领街”。……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在日本东京的上野公园曾经有一处令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要掩面而去的地方。这个地方高悬着1895年2月被日本俘获的北洋水师靖运舰的铁锚。它同镇远舰的铁锚、土炮弹头等一起陈列于此,并立有海战碑志,向世人炫耀。
材料三 “大清国国家充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1) 材料一中“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指的是哪次战争?引发该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事件?战后签订的《南京条约》开放了5个通商口岸,其中位于最南端的是哪个城市?
(2)材料二中,靖远舰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俘获?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战后签订了什么条约?
(3)材料三反映的条约签订的时间是哪一年?该条约签订后,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三是指哪个地方?
(4)“读史使人明智”,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D符合题意;
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排除A;
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B;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干信息,掌握中国近代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答案】A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改设外务部的规定,便于清政府能够按照外国侵略者的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干涉了清朝内战,A项正确;
《辛丑条约》没有推动清朝改革,排除B项;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排除C项;
改设外务部主要是干涉中国内政,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丑条约》的相关史实。
3.【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材料“1902年”“我家住过东交民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创立于1905年,因此赵六最有可能说谎,D项正确;
1895年,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创办了《时务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排除A项;
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兴起并进入京津地区,排除B项;
1901年清政府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排除C项。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民报》,义和团运动、戊戌政变、《辛丑条约》签订的相关知识。
4.【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由“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可知,材料出自《辛丑条约》。1900年到1901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势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符合题意;
A,材料没有体现,A不符合题意;
B,材料没有体现,B不符合题意;
C,材料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5.【答案】A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清政府对待义和团的态度……巢灭到招抚,再到……助剿”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对待义和团从镇压到利用再到镇压,反映了清政府的反动本质,A项正确;
题干中描述的是清政府对待义和团态度的变化,并没有涉及义和团自身的斗争策略,排除B项;
题干中只是描述的清政府对义和团的态度变化,与侵略者凶恶的嘴脸不相关,排除C项;
题干中描述了清政府对待义和团从剿灭到招抚利用再到求助侵略者助剿,说明了清政府的政策变化无常,但是反动本质从未改变,并不能体现清政府统治者高瞻远瞩,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
6.【答案】B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因此,“划界求和无奈策,毁炮赔款辱尽尝”符合题意,B项正确;
“我所知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符合虎门销烟以及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描述,排除A项;
“甲午恨无戚继光,又来倭寇气嚣张”描述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排除C项;
“拜上帝中无上帝,太平国里有王权”描述的是太平天国运动,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辛丑条约》,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7.【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据“1901年”“悬在列强头顶一把刀......(中国的觉醒)’”可知,西方国家在开会,头上悬着一把刀,中国人民的觉醒,象征着在西方列强侵略下,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引起列强的担忧,体现了列强惧怕中国人民觉醒,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引起列强的担忧。
A项列强团结一致并开始联合绞杀义和团不能从漫画中得出,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目的之一就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早于图文时间,不符合题意;
B项是中国的民族意识觉醒引起列强的担忧从漫画中可以获取的信息,符合题意;
C项列强彻底放弃侵略并瓜分中国的野心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义和团运动使列强在华利益备受威胁题干未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义和团运动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文信息。
8.【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运动,B项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开始于19世纪50年代,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
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口号,排除C项;
新文化运动提倡了“民主”“科学”的口号,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
9.【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辛丑条约》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表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即“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
ABC三项都不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不符合题意;
D项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识记与灵活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10.【答案】C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春,八国联军进犯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等。《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ABD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辛丑条约》和题干材料内容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丑条约》相关知识及学生第二识记能力和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重点掌握《辛丑条约》的内容。
11.【答案】A
【知识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直接体现了农民追求社会平等、财富平均分配的愿望。
A项A正确,符合题意;
B项B错误,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不符合题意;
C项C错误,颁布诏令和具体实施是两回事,不能直接推出清政府实施了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方案,且戊戌变法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目的是救亡图存,并非进行彻底地资产阶级改革,不符合题意;
D项D错误,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能推断出外国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知识。
12.【答案】A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据题干“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可知,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是《南京条约》的影响;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是《马关条约》的影响;清政府完全沦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辛丑条约》的影响。故这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A项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经济负担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符合题意;
B项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不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南京条约》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不符合题意;
C项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不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马关条约》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不符合题意;
D项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不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辛丑条约》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近代侵华战争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与影响,理解《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有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13.【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A:太平天国运动抗击清政府,A项不符合题意;
B:洋务运动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统治,B项不符合题意;
B:根据题干可知,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提出“扶清灭洋”口号,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2000多人,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从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破坏沿线铁路,并在廊坊一带阻击敌人。八国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C项符合题意;
D: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需要学生准确掌握相关知识。
14.【答案】A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山海关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和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之一是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A项正确;
《天津条约》的签订,使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权利,排除B项;
《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内容,排除C项;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了广州、福州等通商口岸,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的认识。
15.【答案】A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中漫画内容及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加深。漫画的含义是提壶(官)将坛(民)中的油水通过漏斗(政府)提到壶(外国)中,表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A项正确;
图示内容不能体现清政府统治岌岌可危、清末新政收效甚微 以及官府搜刮民脂民膏,排除BC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辛丑条约》影响的认识。
16.【答案】(1)鸦片战争。虎门销烟。广州。
(2)甲午中日战争。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1901年。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东交民巷。
(4)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等。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林则徐禁烟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1)战争:根据材料一“ 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导火线:根据所学可知,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成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最南端:根据所学可知,《南京条约》开放了五个通商口岸,由南至北分别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故最南端的城市是广州。
(2)战争:根据材料二“ 在日本东京的上野公园曾经有一处令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要掩面而去的地方”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中日战争,最后中国战败,北洋舰队也在威海卫战役中全军覆没。
根本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的国力大为增强,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而中国仍然处于落后的封建制度,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对抗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
条约:根据所学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3)时间、影响及地方:根据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充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三是《辛丑条约》中关于划分使馆界的内容,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英、美、俄等11国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4)启示:本题是开放题目,根据中国近代史的感悟言之有理即可,如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民族要想强大,卓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对外开放积极进取才能不断进步;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改革开放以及对外开放政策;要实行科技兴国战略等。
故答案为:
(1) 鸦片战争。虎门销烟。广州。
(2) 甲午中日战争。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 1901年。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东交民巷。
(4)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等。
【点评】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提示,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