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音乐 年级 高一 学期 春季
课题 文人情致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琴曲《流水》的观赏,了解古琴的基本演奏技法,并感受、体验其音乐中的绘景抒情。 2、初步了解古琴音色特点及古琴文化的悠久历史,让学生了解古琴音乐在一个很大的层面上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中的一种品质——曲风文静,意境高远的审美意识。 3、通过对我国古代音乐《流水》的观赏,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进而培育他们喜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倾听、感受、体验音乐。
教学难点: 1.了解音乐中绘景抒情的审美特征。
2.对我国古琴文化有较深刻的理解。
教学过程
1、音频导入 (1)倾听音乐《流水》并思考: ①倾听作品的同时,请你给音乐选择命题。(创设意境,点题) ②你关注到了古琴外观上哪些特别之处? ③与你听过的其他乐器比较,这件乐器的声音给你留下了何种印象? 2、介绍古琴相关文化 古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是国乐之精粹。古琴的历史非常悠久,据传说已经有五千年的历史,有史可查也有三千年了,可以说基本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史。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琴融合了人们智慧的结晶,表现着华夏儿女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与追求,并逐渐发展、完善至今,其魅力自然与众不同。它是一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是传统高雅艺术的典型代表,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其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传统音乐。 古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宽六寸,象征六合;厚二寸,富天地阴阳之气。琴面上有标示音位的十三个徽,象征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与四年一次的闰月。传说古琴本有五根弦,按着宫、商、角、征、羽定弦,分别代表着金、木、水、火、土五位元素,后来周文王加一弦,周武王加一弦,故得七弦。其琴面拱圆,底板平坦,与古时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架弦的岳山、龙龈,支琴的雁足,发音的龙池与凤沼等形象与神奇的比喻,蕴涵了古时人们对青山绿水的喜爱与对华夏文明的执着。 3、作品分段观赏与分析 《流水》是古琴经典名曲,首段,起全曲水流之势,隐约暗示全曲的主题音调。 (1)1段用泛音写出山涧小溪潺潺、瀑布飞溅的各种泉声。 (2)2段表现万壑之泉由细流出山汇入洪流,并渐有汹涌之势。 (3)3段起,水流汇入浩瀚汪洋,急流穿峡过滩,形成惊涛骇浪、奔腾难挡的气势,传达了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品格。 (4)4段为高潮之后的余波,忽缓忽急,时放时收,渐渐平复。最后以杳渺徐逝的气象终曲。 这首琴曲充满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散发了天籁、地籁、人籁相知相合、浑然一体的气象。此曲兼有抒情性和模拟性,虚实结合、情景相融、气象高远。(音色三种,即散音、泛音、按音。散音浑厚如钟;泛音玲珑剔透;按音或虚或实,或清越明净、或沉浑嘹亮,变化特别。琴音韵独特,空灵苍远,古朴幽深,极具沧桑感。乐曲充分运用“泛音、滚、拂、绰、注、上、下”等指法,描绘了流水的各种动态。 ) 5、分享音乐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生不弹,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6、完整观赏作品,感受、体验音乐中的绘景抒情的特征。 它以抒情性的曲调为主,模拟性的描写为辅,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形象描写了涓涓流淌的山泉和小溪,刻画了洋洋流水奔腾入海的壮丽景象。把富有无限生命力 的自然现象人格化了,实际上是人们崇高感情的升华,表现了一种胸襟开阔、百折不回的思想境地。 7、总结与拓展 (1)琴歌:即抚琴而歌,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能够较好地表现古琴富于歌唱性的特点。琴歌这种形式,古即有之。琴歌作品很多,其中不乏优秀者,如《秋风词》、 《关山月》、《凤求凰》、《极乐吟》、《阳关三叠》、《苏武思君》、《渔歌》、《古怨》和《胡笳十八拍》等。 (2)1977年8月20日,美国宇航局向外太空发射的“旅行者”号宇宙飞船上搭载了一张据称能保存10亿年之久的镀金唱片,其中就有我国著名琴家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一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