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卧虎藏龙》》教学课件(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选修《《卧虎藏龙》》教学课件(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05 14:1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6张PPT。《卧虎藏龙》刀光剑影中的文化诠释教学目的:认识武侠片的意义所在?本片的文化精神为什么得到西方人的认可?本片的武打有什么特点?
重点:武侠片的意义所在
难点:江湖义气与武学精神,道德冲突与人性挣扎
一、本片摄制情况1、原著
电影《卧虎藏龙》改编王度庐先生《卧虎藏龙》和《铁骑银瓶》两部小说。王度庐(1909一1977),满族,北京人 。
王度庐小说小说分期:
早期创作以言情为主:有《琼楼春情》《落絮飘香》《冷剑凄芳》《翠陌归人》《朝露相恩》《海上红霞》《朱门绮梦》等。
30年代中期,王度庐改写武侠小说,以言情小说的笔法创造武侠小说。代表作有《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和《铁骑银瓶》五部。
王度庐小说特点:
小说属悲剧侠情一派。写情则缠绵悱恻、荡气回肠,写义则慷慨侠烈、血泪交迸。他能够充分把握江湖儿女内心的矛盾、人性的挣扎、爱恨交织的复杂情境,将书剑名士之气和恩仇江湖之情深入到武侠小说的灵魂深处。 2、导演李安台湾电影导演。早年毕业于国立台湾大学艺术学院,后前往纽约大学学习电影制作,并获得电影硕士学位。正是这种中西文化背景的熏陶,李安拍摄出了一系列具有东方神韵,又不失西方元素的影片。 《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及《卧虎藏龙》颇具东方情调,《冰风暴》、《理智与情感》及《与魔鬼共骑》又立足于维多利亚的封建邦国,可以说,李安正用他自己所熟知的视听语言讲述着属于自己,也属于所有观众的那份感情。李安近年来其名声斐声国际影坛,在太平洋两岸均取得不俗的成就,毫不夸张地说,他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桥梁备,他已成为了华语电影的一个象征。李安电影的国际影响李安近年来斐声国际影坛,他以拍摄电影的独特方式,架起了东西方文化的沟通桥梁。作为一个自小在传统中国家庭里长大的人,他除了拍出了《推手》、《喜宴》、《饮食男女》及拿下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卧虎藏龙》等华语片以外,居然还能拍出令国际电影界一致叫好的跨文化作品,如《冰风暴》、《理智与情感》、《与魔鬼共骑》、《绿巨人》以及今年拿下众多电影大奖的《断背山》。令人惊讶的是:《冰风暴》的时代背景是七十年代的美国,《理智与情感》是维多利亚时代封建保守的英国,《与魔鬼共骑》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绿巨人》是美国热门漫画改编,而《断背山》则是上世纪末美国西部的同性恋题材,今年的《色,戒》来自张爱玲最费心力的同名小说;李安的电影居然能在如此众多的跨国度、跨文化基础上还做得如此成功,当今电影界可谓无人能及;也许对于一个真正的金牌国际大导来说,电影其实不存在什么文化与国家的区别,他总是能触动观众内心的最深处。 3、演员周润发香港著名艺人,早年生活辛苦,但励精图治,终成正果。其演艺生涯以40岁为界分为两期
香港期:《上海滩》 《英雄本色》《女人心》《赌神 》
好莱坞:《安娜与国王》《卧虎藏龙》
其人生信条是:一个人成功要付出好多努力,重要的是做事不要怕辛苦和挫败,成功必然在望。
出演《上海滩》奠定了他无线头号小生的地位。之后,他又在《狂潮》、《网中人》、《火凤凰》和《笑傲江湖》等作品中一路拼杀,终使观众认可了他英俊潇洒的个人风格。 《英雄本色》,首开英雄片潮流。周润发扮演的小马哥重情重义又玩世不恭,令他一夜间再度成为大众偶像。接下来的《英雄本色2》、《喋血双雄》、《赌神》和《监狱风云》系列则直接将他推上票房冠军宝座。
之后周润发又开始在演艺上进行更多尝试,几乎涉足所有香港电影类型,演技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证明,尤其是《阿郎的故事》中的阿郎,绝对是香港90年代最令人难忘的角色之一。周润发先后7次赢得影帝称号,为香港男演员之最。
获奖情况:1985年《等待黎明》获亚洲太平洋影展、第22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1987年《英雄本色》获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秋天的童话》获第24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1988年《秋天的童话》获香港第一届“导演评选大奖”最佳男主角奖;《龙虎风云》获香港第7届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1988年获美国电影协会“亚洲杰出演员奖”;1990年《阿郎的故事》获香港第9届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 杨紫琼杨紫琼出生于马来西亚,1983年被选为马来西亚小姐。同年,她在澳洲墨而本当选“Moomba小姐”。1984年,杨紫琼受邀到香港与成龙合拍广告,初试身手之后,即刻成为电影界最有潜力的新秀。1992年,当与成龙合作的影片<警察故事III>公映后,杨紫琼成为亚洲最富知名度和片酬最高的女影星。《天脉传奇》《飞鹰传奇》是其武打主要影片。章子怡生长在北京的章子怡,因瘦小被母亲送去学舞蹈,94年在全国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获得表演奖,使她开始了第二次人生选择。在96年她从北京舞蹈学院附中毕业后,顺利地考入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98年接拍了张艺谋导演的《我的父亲母亲》,这是她演的第一部电影,成功地完成了“我母亲”的角色塑造,此片一举夺得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章子怡从此踏上成功之旅。
主要作品:《蜀山新传》《2046》《茉莉花开》《英雄》《十面埋伏》《艺妓回忆录》 ? 张震张震是台湾硕果仅存的新生代电影小生之一。因为父亲张国柱身为演员的原因,张震14岁便受到今年获得戛纳最佳导演杨德昌的提携,拍摄了第一部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演艺潜质首度曝光。??1995年,杨德昌再度起用19岁的张震,拍摄《麻将》。王家卫的 《春光乍泄》 、 《2046》也大胆起用他,至 2000年,《卧虎藏龙》的成功使得张震的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本片获奖情况影片《卧虎藏龙》在第七十三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获得了“最佳外语片”、“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音乐”四项大奖,成为第一部获奥斯卡奖的华语片,翻开了华语电影走向国际影坛的新篇章。 这部影片的过人之处在于它用西方的电影手法拍出了一种传统的中国精神。它的成功不仅属于影片本身,更属于全球华人;不仅属于两岸三地的电影界精英,更属于中华文化。
二、故事梗概这是一段复杂的江湖恩怨……
  一代大侠李慕白有退出江湖之意,托付红颜知己俞秀莲将自己的青冥剑带到京城,作为礼物送给贝勒爷收藏。这把有四百年历史的古剑伤人无数,李慕白希望如此重大决断能够表明他离开江湖恩怨的决心。谁知当天夜里宝剑就被人盗走,有人看见一个蒙面人消失在九门提督玉大人府内。九门提督主管京城治安,玉大人刚从新疆调来赴任,贝勒爷即不相信玉大人与此有关,也不能轻举妄动以免影响大局。
  俞秀莲为了不将事情复杂化一直在暗中查访宝剑下落,并且对前来京城的李慕白隐瞒消息,只想用旁敲侧击的方法迫使蒙面人归还宝剑。不过俞秀莲的良苦用心落空,蒙面人真的归还宝剑时,不可避免地跟李慕白有了一次正面的交锋二、分析阐释(一)从叙事表层功能看1、主线:通过江湖正义之士李慕白与邪恶代表碧眼狐狸之间的争斗,表达了中国古代文化所追求的忠奸对立,邪不压正的武侠精神。
(1)武从文字学看:会意。从止,从戈
“武” 止于弋,不是打而是和。“和”不是妥协,束手就擒,而是有所防卫。所以“武”的目的就是健体强身,防患未然。(2)侠“侠”与“夹”是一个字,而“夹”的本义是指有人追随。
“侠”是春秋战国社会激变中产生的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先秦的“侠”多出身于贵族,因为只有贵族才有经济和精神实力把人聚拢起来。 “侠”的意义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这样定义: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
故侠,应具有以下品质:以自己的德(言必信,行必果;不爱其躯)行正义之事(不一定合乎社会主流)。
“德”的文化传统儒家的德 ,是伦理化的,主张感化教育,使人心良善,知耻辱而无奸邪之心。
道家的德,是自然化的,主张顺其本性,要求人去除杂念,行正端德。
法家韩非子《五蠹》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认为儒与侠都是现行秩序的监督者和维护者。侠的内涵正是共同的要求,赋予侠士之人要:内外兼修。内功就是提高自己的修养 ,外功就是要求广施善行。具体来说就是义和忠。
舍身就义,英雄情怀;忠心耿耿,高尚情操;再加上超强武功的防守,成就了武侠精神在民间广泛推崇。
(3)武侠精神简单说是武术伦理的外在表现
武术伦理,大到保家卫国,小到锄强扶弱、济困扶危
具体说是通过侠士独立人格、个体尊严,实现保家卫国,小到锄强扶弱、济困扶危
(4)武侠精神的实现途径通过 “报主”与“尽孝”的叙事母题,表达
A、“家族为本”的武林道义:忠奸对立
B、“义非侠不立”的精神取向:公正的道理;正直的行为
C、“善恶有报”的世俗伦理:惩恶扬善(5)武侠精神在本片中的表现英雄色彩、高尚情操、博大胸襟
就影片本身来看,这种英雄色彩和高尚情操 表现为李慕白和俞秀莲代表的正义一方与碧眼狐狸代表的邪恶势力的较量。
李本以退隐江湖,却因闭关寻心静而心不能静,故而重出江湖,巧遇碧眼狐猩,于是舍私情,除奸佞,尽显英雄本色。
对俞虽一往情深,但碍于理法,终难好事成双,情操高尚。
就收服玉来说,明知其施恶,但为武侠精神有传,仍颇费心机拼力制服。表现出武侠精神所具有的宽厚待人的胸襟,博大精深的气度。
(6)武侠精神的负面影响A、报恩意识是武侠精神的最初源头
“士为知己者死”,自先秦以来就已经成为武侠最坚定的信念之一。“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个出自武侠的精神信条,后来广泛地为平民大众所接受,成为了中国大众的一条基本伦理规范。
B、快意恩仇的意识是武侠精神中最古老的核心元素之一
但如果过分偏执于狭隘的报恩和复仇,便会容易引发怨怨相报的悲剧。对于这一点,古往今来的武侠著作都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否定。武侠小说家金庸更是提出了“仁者无敌”的口号,来平衡快意恩仇的传统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7)武侠作品的意义陈平原先生认为武侠小说中的‘侠’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侠的精神衰落了,为了拯救现实生活中人们的灵魂,才需要艺术作品来拯救我们。所以人们才越来越需要阅读武侠小说,来弥补他的心灵创伤。因此武侠小说是:
一种历史记载与文学想像的融合
社会规定与心理需求的融合
当代的视野与文类特征的融合
(8)李安武侠电影的表现北大陈平原教授在他的武侠研究中写到“千古文人侠客梦”,指出,现代社会,由于社会道德的规范,“侠”的精神衰落了,于是文人以侠客形象来满足人们对侠的热爱,武侠作品成为人们的一梦,所以我们在影片中,看到的不再是血腥暴力,不是尸首横陈,看到的是:
替天行道、为民除害的神圣化;
谦恭有礼-礼、行侠仗义-义、克己忍让-忍、劝人从善-恕、解决问题-和”伦理化;
长拳的疾速舒展,南拳的刚劲猛烈、太极的柔韧轻灵的武术之舞的表演化
邪不压正意义:“邪” 是建立在“贪欲”基础之上的非正常心态的人类文化。这种心态一但养成,其表现特征就会养成一个不正常的“心理状态”。既:“病态的处世方式”来对抗社会的正常文化。
表现:“邪”在人们生活中的一般表现是:“投机取巧,不义之财,损人利己,欺上瞒下等”。
危害:如果一个人在这些方面用心太多,可以说是一种心理疾病;这种心态一旦养成,很难改正。“邪魔”将带你进入一个“畸形文化”的怪圈,在这个怪圈里,你将与许多邪魔拼搏,你会精疲力竭,没有胜利者。 在这里,天外有天,邪外有邪。在这里你将失去温暖与阳光,友情与欢乐。  2、副线是: 一是两对爱情李慕白和俞秀莲压抑情感、恪守侠道的东方节制型爱情——内敛
玉娇龙和罗小虎离经叛道、狂野不羁的肌肤之亲式的西方女权主义——张扬
两个传统与现代两个道德主题互为吟唱二是盗剑、寻剑与夺剑较量是一种两面都有刃,顶端尖锐的可以用来刺击和砍杀的武器。
剑的特点:是刚柔相济、吞吐自如,飘洒轻快,矫健优美。
在中国古代,剑被称作“百刃之君”,乃短兵之祖,因其携之轻便,佩之神采,用之迅捷,故历朝王公帝候,文士侠客,商贾庶民,莫不以持之为荣。因此剑是贵族的。贵族精神平民精神具有功利性、世俗性、平凡性,并形成了大众文化。
贵族社会形成了贵族精神,具有超越性、自由性、高贵性,并形成了精英文化
本片表面看讲述一个盗剑、寻剑与夺剑的故事同时,实际在讲述一个修心、爱心与伤心的故事。3、江湖背景江湖出处:
1、《庄子.大宗师篇》:泉涸,鱼双与处于陆,相掬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里“江湖” 指的是广阔逍遥的适性之处;
 原文意思是:泉水干涸后,两条鱼未及时离开,受困于陆地的小洼,两条鱼动弹不得,互相以口沫滋润对方,使对方保持湿润。此时,两条鱼便缅怀起往日在江河湖水里自由自在,彼此不相识的生活。
2、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这里“江湖” 指民间社会,与朝廷相对。
意义:指逍遥自由。影片描写的重点是清朝庭统治的受困和武林世界自由二、深层结构1、欲望与秩序的较量本片名为卧虎藏龙,虎与龙代表什么
虎:百兽之王。象征秩序。卧:一种安全感,权威感,是对既有秩序的看护,卧虎:它强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唯我独尊君临天下的优越感。
龙:虚拟动物。代表玄妙的道,潜伏的欲望,世界中尚不被我们理解的事物,等等。就李安给我们呈现的镜像世界营造出来的意境来看,这个龙理解为欲望更加的确切。藏:看不见的意思。藏龙:现实世界曝晒在阳光之下,看起来是在遵从着光明正大的原则,在井然有序的进行,可是那些隐藏在我们行为动机下面的欲望,那条可怕或者原始有力并且神秘的龙,却始终也在发挥着其不可忽视的效用。
镜像世界中龙的表现李慕白的心中有条龙,这条龙就是他对于玉蛟龙的制服与情欲。
玉蛟龙心中的龙是对于现行世界权威的轻蔑。
俞秀莲心中的龙是对于李慕白的爱。
碧眼狐狸心中的龙是对于江湖秩序的重新建立。
藏龙,是种植在我们体内的一切欲望,一切阴暗但是不可忽视的非理性的动机,使得这部片子具有了我们始料未及的联想空间。
2、剑与心的较量本片讲述一个盗剑、寻剑与夺剑的故事同时,又在讲述一个修心、爱心与伤心的故事。就剑术来看:李修炼武当绝学玄牝剑法。
玄牝出《老子·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具体所指其说非一,有天与地、鼻与口、上与下、父精与母血和肾、元神、黄庭中丹田、心之左右二窍等诸说。又有认为即玄关一窍,《悟真直指》:“谷神之动静,即玄牝之门也。这个门在人身为四大不着之处,天地之正中,虚悬一穴,开阖有时,动静自然,号之曰玄关一窍,又号之曰众妙之门。
李以道家哲学为本,偏重防守,讲究后发制人,以静制动。而收服玉的过程则以皈依正统武当剑道为宗旨,用武打动作 启示她练武与修心的道理,引导她通过修炼武德体会“静中制动”的武术境界。
李以道家哲学为本,讲究以攻心为上策的制胜策略与其他武侠以暴制暴的武打况技截然不同。
3、文化诠释主流与非主流的和解
东方与西方的和解
  本片是一部具有新武侠精神的文人电影,以江湖侠气与爱情故事做为演绎的突破口,将中西文化进行融合、对比,是李安这位国际级导演一贯的追求,本片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大陆电影的国际化策略从1980年代开始,已经闭关锁国长达30年的中国内地被推向了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舞台。中国内地电影在努力探索一种全球化状态下的跨国策略。这种策略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民俗电影时期。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以国际电影节获奖为突破口“走向世界”;
第二阶段的独立电影时期,中国新生代导演则以体制外操作的所谓“地下电影”,继续在国际电影节上以一种“另类”形态继续着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第三阶段的跨国制作时期,在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第五代和第六代导演全面进入吸收全球资本、面对国际市场的电影产业主流。
这三个阶段,呈现了不同的中国内地电影的跨国化特征
面对全球化,抗拒或者卷入并不是目的,重要的是,中国内地电影应该建立一个活跃、健康、生机勃勃的电影产业机制,从而积极地参与全球文化的交流,创造具有国际化胸怀的华语电影文化,通过视听影像来建构华夏文化的认同和交流平台。 三、从声画世界来看 画面:
大漠黄沙、徽州民居、京城大院、竹海清风,它还有玄牝剑法、马贼骑术、摔跤角力、凌波微步,我们看着不新鲜,但那绝对是“东洋景”,体现华夏文明的魅力。
武打的精彩绝伦(轻工对打、竹林翻飞)展示中国武林技艺。
音乐:
缥缈幽怨古典蕴藉--《卧虎藏龙》协奏曲
6个乐章的《卧虎藏龙》协奏曲,更像一篇分为6个块面的散文诗
具体表现一开始,旋律就弥漫着浓浓的惆怅氛围,大提琴在乐队丰厚的音色中似诉似唱,银幕上出现的是新、老北京城的交织画面,时而真实,时而抽象,间或又闪现出纽约曼哈顿的夜景。听众在这样的听觉和视觉的引领下,逐渐沉迷在音乐抒发的幽怨氛围之中。
从“都城忆旧”进入“竹林寻梦”后,原先的沉重感顿时一扫而空,在葱葱竹海的背景下,唐俊乔用笛子和巴乌营造出清新的自由天空,然而,《卧虎藏龙》主题旋律的反复萦绕,让人们在茫茫天际感受到的依旧是阵阵徒然的感慨,那种“理还乱”的心态,十分真切清晰。
缓慢优美的音乐之后,“大漠抒怀”则展现出宽广的情感空间,急骤的音乐催促着紧迫的脚步,弦乐的弹拨激越人心;画面上,骏马飞奔无所羁绊,热烈的情感与贫瘠的土地交织,那正是人们憧憬的无忧无虑的生活场景。
这部作品的旋律厚实抒情,既有抒发内心的情感世界,又展现出自然与人的交融,具有强烈的民族感。
尤其是章子怡在闺房里“书法吟苦”和周润发在大院中“练功消愁”两段乐章,人物的情感在旋律中欲隐欲现,含蓄地借笔、借剑来咏志、抒情。
而最后章子怡在山崖独木桥上惊天动地的纵身一跃,却用淡淡的、悠悠的音乐来营造出缥缈的、幽怨的氛围和心境,让主题旋律再次十分感伤地萦绕在听众们的耳畔,意蕴之美在心头挥之不去。
四、主题本片通过中华武侠精神展示,表达了人们渴望正义,祛除邪恶的美好愿望;通过两对不同爱情的渲染,表达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两难境遇;通过卧虎藏龙片名的隐喻,表达欲望与秩序的对垒。通过寻剑与救心的展示,写出重建道德与文化的可能,总之影片以东方的内容,西方的讲述,表达出对两种文化价值深深的思考。
五、从文化学看本片的精神所指1、文化的类型
文化概念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提出的。自20世纪初以来,不少哲学家、 社会学家、 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 “文化” 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人们对“文化”一词的理解差异之大,足以说明界定“文化”概念的难度。文化的内部结构包括下列几个层次: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
物态文化层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方式和产品的总和,是可触知的具有物质实体的文化事物。
制度文化层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组建的各种社会行为规范。
行为文化层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以礼俗、民俗、风俗等形态表现出来的行为模式。
心态文化是人类在社会意识活动中孕育出来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主观因素,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社会意识等概念。这是文化的核心。 2、中国武侠热的文化寻根?作为通俗文学艺术的一种——武侠的存在,是中国特有的历史和文化现象,它的出现及崛起,有其复杂的社会背景、文化和心理因素。
武侠文化中的闯入江湖——江湖仇杀——退隐江湖的圆形回归模式正好是历史“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武侠文化的美在于习武出于人性本能与自然,武功至上乃是对去除人为,返于天然的人性本真追求
?3、武侠热的原因首先是商业化的炒作。商业化炒作最直接的原因是能够给制片商带来高额利润的回报。
?其次是和谐宽松的文化氛围,为文化发展的多元化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再次是民众的心理渴求。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得到了世界的瞩目,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的张扬促使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张力、一种精神飞翔的强烈愿望:即呼唤英雄时代的到来。
4、文化研究对本片的意义(1)从李安拍片的文化背景
(2)从影片表现的中西思考
(3)从对传统现代武侠精神的不同
(4)从道德秩序的重建五、课后观片《剑雨》、《精武英雄》、《新龙门客栈》《东邪西毒》金庸的剧作六、课后思考中国武侠片的精神是什么?中国影片如何走向世界?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