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8《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5 20:3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二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 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 了解文章特点,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领会其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
-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尝试复述故事。
- 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
- 感受人物的精神品格,领会其中的道理。
教学课时:两课时。
- 第一课时:学习《囊萤夜读》,包括认读生字、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等。
- 第二课时:学习《铁杵成针》,包括认读生字、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文言文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文言文二则》,去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情怀。
2.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四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二则》即将为我们打开一扇神奇的大门。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二、生字学习
- 恭 (gōng)
- 恭敬 (gōng jìng)
- 他对长辈总是非常恭敬,深受大家的喜爱。
- 勤 (qín)
- 勤奋 (qín fèn)
- 他非常勤奋,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 焉 (yān)
- 于心 (yú xīn)
- 他的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对他人的帮助一直铭记于心。
- 卒 (zú)
- 卒业 (zú yè)
三、文言文学习
囊萤夜读
一)初步感知
这则故事讲述了晋朝人车胤的故事。车胤自幼聪颖好学,但由于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他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读书。这个故事启示学生要善于思考,在逆境中去分析并解决问题。
二)讨论,理解文言文大意
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学,再小组讨论。教师明确要求:
(1)默读文言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预设:
(1)得:买得起。盛:装。以夜继日:与我们今天常用的成语“夜以继日”的意思相同,都是指用夜晚的时间接上白天的时间,日夜不停地学习,该成语出自《庄子·至乐》中的“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
(2)大意:晋代人车胤肃敬勤勉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他)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点灯,以便在夜晚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色薄绢做成(透光的)口袋,装几十只萤火虫当作灯来照着书本,在夜晚接着白天学习。
三)文章讲解
车胤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家、政治家。
这段文字出自《晋书车胤传》,是中国古代历史记载中关于车胤勤奋学习的故事。"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这里的"胤"指的是车胤,"恭"是他的字,"勤不倦"说明他非常勤奋且不知疲倦,"博学多通"则表明他知识渊博,学识广泛。
"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句话说明了车胤家境贫寒,常常买不起灯油,因此在夏天,他会用白色薄绢做成的口袋,装入几十只萤火虫来照亮书本。"练囊"指的是用白绢做成的口袋,"盛数十萤火"即装入数十只萤火虫。
"以夜继日焉":这句话意味着车胤利用萤火虫的光芒,夜晚继续学习,日以继夜,不知疲倦。
整体来看,这段文字描绘了车胤在贫困的家境中,依然勤奋学习,不畏艰难,利用自然界的资源萤火虫来照明读书。这个故事体现了车胤对知识的渴望和不懈努力的精神,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勤奋学习的典范,激励着后世的人们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四)深入探究
1.分析人物品质。
(1)谈谈你对人物的看法。(要求: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我读出了( )的车胤。
(2)教师归纳:我读出了(谦逊有礼、勤奋、聪明好学、不怕吃苦)的车胤。2.谈启示。
(1)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是什么?你知道它的意思吗?(同桌交流)
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着看书,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2)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教师归纳: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
铁杵成针
一)初步感知
这个故事讲述了“诗仙”李白小时候贪玩好耍,但受到一位老妇人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他决定继续学习,并最终完成学业。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肯动脑筋,坚持不懈都能成功。
二)讨论,理解文言文大意
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学,再小组讨论。教师明确要求:
(1)默读文言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大意。
(2)圈出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难懂的词语或句子。
预设:
(1)媪:年老的妇人。还卒业:回去完成了学业。
(2)大意: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人说唐朝大诗人李白少年时在山中求学,因长期读书没有成果,打算放弃。渡过了这条小溪,看见河边有一位老婆婆,正在石头上磨一根很粗的铁棒。李白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说:“我要把它磨成绣花的针。”李白被她的意志感动,回去完成了学业。
三)文章讲解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这里提到的"磨针溪"是一个地名,位于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这句话说明世人传说李白曾在山中学读书,但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完成学业,最终放弃了学习。
"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这里的"过是溪"指的就是李白经过磨针溪,"逢老媪方磨铁杵"则描述了李白偶然遇到了一位正在磨铁杵的老媪。
"问之,曰: '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当李白询问老媪为何要磨铁杵时,老媪回答说她想把它磨成针。李白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感动,意识到只要有决心和毅力,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因此,他决定返回山中,完成自己的学业。
整体来看,这段文字通过讲述李白在磨针溪遇到的老媪磨铁杵的故事,传达了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有毅力和决心,就能够达成目标。这对后人,尤其是学生,是一个极好的启示,鼓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要坚持不懈,不畏艰难。
四)深入探究
1.分析人物品质。
(1)谈谈你对人物的看法。(要求:先自己思考,再小组交流)
课件出示:我读出了( )的李白。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读出了(好问的、有毅力的、持之以恒)的李白。
2.谈启示。
(1)小组交流: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教师归纳:“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我们做事要有毅力,要持之以恒。
(2)积累与学习有关的成语故事,并说说自己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四、课文总结:
《文言文二则》是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节课程,包括两篇文言文故事:《囊萤夜读》和《铁杵成针》。
1.《囊萤夜读》:这则故事讲述了晋朝人车胤的故事。车胤自幼聪颖好学,但由于家境贫寒,常无油点灯。夏夜,他就捕捉萤火虫,用以照明读书。这个故事启示学生要善于思考,在逆境中去分析并解决问题。
2.《铁杵成针》:这个故事讲述了“诗仙”李白小时候贪玩好耍,但受到一位老妇人铁杵磨成针的精神鼓舞,他决定继续学习,并最终完成学业。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肯动脑筋,坚持不懈都能成功。
这两则故事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揭示了只有坚持不懈地勤奋学习,才能取得成就的道理。通过这些故事,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通过具体事例来显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并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传承经典,发扬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