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时间维度:一战到二战期间
民族运动:对外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解放
民主运动:对内反对专制独裁,实现民主自由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背景
20世纪初发生的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最高峰的帝国主义战争标志着建立在殖民体系基础上的早期资本主义世界因内外矛盾的激化而走向分裂、解体,各殖民帝国因宗主国之间的争斗厮杀亦受到很大冲击,尤其是大战期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以及苏维埃俄国脱离资本主义体系,给予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强烈影响……亚洲和北非因其紧靠动荡激烈的欧洲、俄国而成为20世纪上半叶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发生区域。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力量,动摇了欧洲的世界优势地位。
2.十月革命的成功和民族自决思潮的传播,促进民族意识觉醒
2.概况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越南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印度人民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下,发起多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英、法占领的斗争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印尼共产党人发动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
印尼反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
印尼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
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1926-1927年,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统治者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
1926年和1927年,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人举行暴动。殖民地政府宣布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为非法政党,许多领导人被流放。
——[印尼]萨努西·巴尼《印度尼西亚史》
◎印度尼西亚地图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这个政党主张不合作,自力更生,并且重视群众运动,极力宣传印度尼西亚的团结,承认了印度尼西亚民族。1927年在万隆成立了政党联盟,称为“印度尼西亚民族政党联盟”。印度尼西亚国民党在1929年底停止活动,因为党的重要领袖被殖民地政府拘禁,有的被判处徒刑。
——[印尼]萨努西·巴尼《印度尼西亚史》
建党: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
策略: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
影响:原来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转向民族主义政党,民族资产阶级暂时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印尼反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
材料一 一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募新兵1161789人,派出海外作战1215338人,死伤101439人。印度人还向英国政府捐赠了11550万镑的“战时贡献”,这个数字大大超过大战期间印度平均每年赋税收入总额。连总督哈定都不得不承认,整个印度都被英国作战部“搜罗一空”。
——林承节《印度史》
背景:一战加剧了印度和英国殖民当局的矛盾,印度迫切争取自治。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材料二 我承认每个印度人应给予英帝国以慷慨无私的、毫不含糊的支持,我们期望在不久之后的将来,印度能成为英帝国的自治领。——甘地《我体验真理的故事:甘地自传》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圣雄甘地及其思想
1869-1888(1-19岁) 印度
接受良好的印度教传统教育
1888-1891(19-21岁) 英国
学习法律,接受西方思想
1893-1915(24-46岁) 南非
融合各宗教教义形成“非暴力”思想;反对种族歧视,出版《印度自治》,主张印度自由
1915-1919 印度农村
宣传改除陋习;提倡手工劳动;宣传非暴力抵抗思想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甘地的思想也称为“甘地主义”,主要内容包括:
1、哲学宗教观念:爱、真理和非暴力
2、政治思想:实现印度的自治或独立。
3、经济思想:限制大工业发展,提倡手工纺织。
4、斗争策略——非暴力不合作(核心)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报复的本质只是增加了邪恶。因剑得到的亦将因剑失去”
——《青年印度》1925年2月26日
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
背景:阿姆利则惨案
手段:
放弃英国人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地位;
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
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抗税。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第一阶段(1920-1922)——“文明不服从”
背景: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的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遭到拒绝。
手段:“食盐进军”,亲自到海滨取海水制盐。
结果:引发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部分要求。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第二阶段(1930-1934)——“食盐进军”
1930年“向食盐进军”
手段: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
结果:英印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
【课堂探究】根据所学知识,评价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第三阶段(1940-1942)——“退出印度”
“非暴力不合作”是在印度独特的宗教文化背景下形成的抗争方式,对广大印度民众具有号召力和吸引力,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为印度独立奠定了基础。
背景:二战爆发后,印度总督宣布印度将跟随英国参战,这一举动激起印度全国上下的强烈不满。丘吉尔向印度许诺一旦战争结束,印度可以完全自治,并有权退出英联邦。国大党拒绝这一提议,并要求“为了印度、为了联合国事业的成功”而立即独立。
根据蒙巴顿方案,印度被分割成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1947年8月15日印度赢得独立。
印度国旗
巴基斯坦国旗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1948年1月30日,甘地遇刺身亡
第6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10月2日,即印度圣雄甘地的诞辰,定为“国际非暴力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
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领导下的民族独立运动
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
摩洛哥里夫人民与西、法殖民军的斗争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背景
①参与主体: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领导下的埃及人民。
②斗争方式: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
③运动结果: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大战期间,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埃及民族主义组织“华夫脱”党(“华夫脱”是阿拉伯语“代表团”的音译)向英国殖民当局提出取消“保护”地位,实现民族独立的要求,遭拒绝,扎格鲁尔等人被逮捕流放。1919年6月。巴黎和会确认埃及为英国的保护国,此举激发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斗争浪潮,开罗、亚历山大等城市发生了反英暴动。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扎格鲁尔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埃及民族独立运动
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次年颁布第一部宪法
① 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
② 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
③ 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克里姆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摩洛哥里夫独立斗争
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
1936年,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
1941年,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恢复了国家独立。
二、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938年慕尼黑会议前夕,墨索里尼承认“如果国联当初把经济制裁扩大到石油方面,那么我会不得不在一星期内撤出埃塞俄比亚。”这一言论最能说明( )
A. 石油是意大利的侵略能否得逞的关键
B. 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
C. 入侵埃塞俄比亚是一次军事冒险
D. 国联对意大利实行了有效的制裁
独立前独立后经济农奴制种植园政治总督专制外部势力西班牙、葡萄牙大地产制“考迪罗”军事独裁美英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课堂探究:拉丁美洲各国在独立100多年后,为什么还要进行民族民主革命?20世纪初:“大棒政策”+“金元外交”1823年“门罗主义”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拉丁美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改革时期。
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
墨西哥卡德萨斯改革
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
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甚至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和改革
背景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问题探究】根据所学知识,与一战前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具有哪些特点?
①地区上的普遍性,尤其是亚洲;
②运动领导具有更高层次性,共产党和民族主义政党的领导;
③参加者具有广泛性,社会各阶层均有参加;
④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府的目标更高、更明确,“民族自决”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诉求;
⑤具有连续性,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未间断;
⑥发展的不平衡性,受制于各地区社会发展状况的差别;
⑦影响深远,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四、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意义
课堂总结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拉丁美洲的民
主革命与改革
背景
概况
印尼反荷兰殖民统治的斗争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背景及概况
华夫脱党领导下的埃及民族独立运动
摩洛哥里夫人民与西、法殖民军的斗争
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意斗争
背景及概况
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
墨西哥卡德萨斯改革:对内措施、对外措施
印尼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
印尼民族党领导的独立运动
圣雄甘地及其思想
运动进程:三个阶段
华夫脱运动
从独立立宪到护宪运动
意义及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