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05 17:01: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学习目标1、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
2、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
3、学习红军战胜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遵义会议。】一、长征的原因1、1933年10月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反“围剿”。
2、博古和李德等人错误指挥,反“围剿”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五次反“围剿”的力量对比思考: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有哪些?客观:敌强我弱主观:“左”倾冒险主义错误二、长征的过程开始时间:(1)长征的开始:瑞金出发地点:1934年10月人数:八万多人 长征的胜利 遵义会议
(1935.1)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4.10)渡过
湘江放弃去湘西
改道贵州人数损失
过半,剩
三万多人生死悠关
转折点长征的转折点——遵义会议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主要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悠关的转折点。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 长征的胜利四渡
赤水 巧渡
金沙江强渡
乌江 遵义会议
(1935.1)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4.10)渡过
湘江放弃去湘西
改道贵州 强渡
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 飞夺
泸定桥人数损失
过半,剩
三万多人生死悠关
转折点甘肃193510吴起镇跳出
敌人

包围扰乱
追剿
计划飞夺泸定桥泸定桥赤水 河湘 江★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三、长征的胜利 吴起镇(1935.10)会 宁(1936.10)1936年10月,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一方面军甘肃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意义知识梳理长 征开始:1934年10月 瑞金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意义:转折:结束:粉碎了……的企图,保存了……,使……转危为安1936年10月 甘肃会宁1935年1月 遵义会议精神:战胜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1、红军长征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军长征起止时间____年___月至______年___月。
3、红军长征起止地点从______出发,到______结束。
4、遵义会议后,红军声东击西,四渡______ ,打乱了敌人
的追剿计划,渡过____后,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5、遵义会议______年_____月,在_____召开。
6、遵义会议上取消了______的军事指挥权,会后确定
军事上由_____、______等负责指挥。
7、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P60】(确立了…挽救了…挽救了…挽救了…转折点。)
8、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P62】(粉碎了……保存了……使……转危为安。)达标测试金沙江11935遵义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01936101934甘肃瑞金赤水河当堂达标 1D 2B 3A 4D 5B 6C 7A 8A 9C 10A
课后巩固 1B 2C 3C 4D 5C
6 (1)长征
(2)开始1934.10 结束1936.10 结束标志: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红一方面军和红二
方面军、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3)遵义会议 主要内容:(p60)
(4)巧渡金沙江 缺衣、少食、气候恶劣、雪山缺氧、寒冷、国民党军队的围追
堵截等(任选两项,意思相近即可)
(5)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使
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