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阶段质量监测
考场
11.位于黄土高原的名胜古迹是
)
八年地理试卷
A黄帝陵
B.颐和园
C.布达拉宫
D.孔府
12.下列属于“黄土风情”的是
题号
二
总分
①窑洞:②碉楼:③信天游;④京剧:⑤白羊肚头巾
考
号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④⑤
得分
13
下列省区位于黄土高原的是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A.湖北省
B.青海省
C.山西省
D.山东省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4.黄土高原上,由沟谷进一步发育形成的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是
班级
《航拍中国》第三季《一同飞跃》共10集,全方位展示10个省区的自然地理风貌和社
A,黄土塬
B.黄土峁
会经济发展等。据此回答1~2题。
C.黄土梁
D.黄土川
1.
湖南拍摄到众多的河流,而宁厦拍摄到腾格里的沙漠,正用麦草方格锁住流沙。造成这
读北京市略图,回答15~16题
装
种现象的原因是
15.关于北京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姓
A,气温差异
B.降水差异
C.植被差异
名
D.人口差异
A,地处黄土高原
2.
吉林航拍画面有滑雪拉力赛,而云南航拍的有南部西双版纳有热带雨林,这种差异的原
B.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因是
A.纬度位置
C.河流无结冰期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口活动
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道产下国示意部分农业文化请产会离法男回瓷4题。
D.中关村是著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3.以下文化遗产位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16.为建设人与环境和谐的城市,今后北京市应限制发展的产业是
A.
沧州百年冬枣林
A,钢铁工业
B.高新技术产业
C.旅游业
D.信息产业
B.
安吉白茶生态园
“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于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在北京举行,主题是“绿
c.
新化紫鹊界梯田
色生活·美丽家园”。期间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及多个国内省、自治区参展。据此完
D.芒康彩色古盐井
成17~18题
4.芒康彩色古盐井所在省级行政单位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6(
17。北京市积极承办世界园博会,体现北京市的城市职能是
A.壮族
B.回族
C.满族
D.藏族
A.全国政治中心B.全国文化中心
C.国际交往中心
D.科技创新中心
订
读“东北地形图”,完成56题
18.“绿色生活·美丽家园”,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5.图中①②③高海拔山区适合发展
A.少用洗涤剂,防止水污染
B.超市购物,
自备环保袋
A,林业
B.种植业
C,少开私家车,绿色出行
D.外出就餐,使用一次性木筷
C.畜牧业
D.渔业
小明去西藏旅行,发现当地人们根据气温高低选择不同的藏袍穿法。下图示意“覆袍的
6.关于东北三省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不同穿法”。据图文材料,完成19一20题。
A.
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
19。藏袍在一天中的不同穿法,反映出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B.
河流多为内流河
A.高温多雨
B.寒冷干燥
C.
气候全年温暖湿润
C.昼夜温差大
D.大风天气多
D.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该地山河大势
20.下列关于青藏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黑龙江省冬季寒冷漫长,每年冬天都有很多当地人外出避寒,我国热带地区往往成为他
A,农业以种植业为主
B。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
们避寒的首选地。据此完成7一8题。
C.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和玉米
7.
黑龙江省冬季寒冷漫长的主要原因是这里
D.畜种主要有滩羊和三河马
A.
纬度较高
B.海拔较高
21.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区域。下列关于背藏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
线
的是
C.
冰川广布
D.降水丰富
8.黑龙江人外出避寒多选择
①地势低平,河流稀少:②远看是山,近看是川:③森林茂密,红松之乡:④空气稀薄,
A.新
B.渝
日照充足
C.苏
D.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遭遇瓶颈,经济增长缓慢。
下列解决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2019年12月底,武汉市报告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疫情,今年1月8日确定为新型冠状病
A,积极发展旅游业
B.加大资源开采力度
毒感染。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武汉成为了全国的焦点。2月21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
C.不断提高工业技术水平
D.开发使用新能源
发表了题为《武汉的自述火了:很抱款以这种方式“出名”)的漫画,让全国人民重新认识
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回答10~11题。
了武汉。结合相关知识,完成2223题。
10.下列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22.武汉所在的省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这里的“米”是指湖北盛产
(
)
A,是世界最大黄土堆积区
A,玉米
B.稻米
C.小米
.花生米
B.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C.黄土土层薄
23,长江和汉水从武汉穿城而过,下列关于长江、汉水对试汉发展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D.黄土是由黄河带来的
A.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
B.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
C.航运价值高,水路运输便利
D.易引发洪涝灾害
R八年地理(下册)第1页(共4页)
R八年地理(下册)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