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技巧大纲
2024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汇总
一、鉴赏人物形象
1.找:找到描写人物形象的有关诗句(包括间接描写)。
2.析:分析人物形象的外在特点(以人物身份为主)和精神品质(以思想性格特征为主)。
3.联:结合诗歌主旨分析作者为什么要描绘这一人物形象。
4.明:指出人物形象的作用或效果,即分析人物形象中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
具体答案组织形式为:
点明特点+分析例句+指明作用。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
①不慕权贵、豪放洒脱的形象;②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⑤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⑥戍守边关、反对征战的形象;
⑦思念故乡的游子形象;⑧怜才惜贤的形象;⑨儿女情长的形象。
二、鉴赏事物形象
1.总结概括出诗歌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
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物象的形态、色泽等),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3.结合艺术手法(托物言志、比喻、双关等)、诗人自身经历,剖析物象所寄托的情感(诗人的理想、追求、品性等)。
具体答案组织形式为:
点明特点+分析例句+指明作用。
三、鉴赏景物形象
1.概括诗歌中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2.描绘诗歌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歌,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再加以创造,语言力求简练优美。
3.分析景物在营造氛围、表情达意等方面的作用。切忌空洞,回答要具体,比如只答“表达了作者的伤感”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伤感。
具体答案组织形式为:
点明特点+描绘画面+指明作用。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境特点】
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华美瑰丽
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疏凄寂
安谧美好、高远深邃、淡雅幽远、清冷幽静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杨柳、酒、长亭、南浦。
2.思怀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朋友的牵挂):月亮、捣衣、鸿雁、双鲤。
3.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的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的气氛):梧桐、芭蕉、流水、猿猴、杜鹃、鹧鸪、夕阳。
4.抒怀类意象(或托物言志,或抒发感慨):菊花、梅花、松柏、竹、冰雪、草木。
5.爱情类意象(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红豆、莲、青鸟、琴瑟。
6.战争类意象(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投笔、长城、楼兰、柳营、请缨、羌笛。
7.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五柳、东篱、渔樵、三径(归隐者的家园)。
四、炼字题
1.解释字义。结合具体语境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2.描绘画面。抓住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合理想象和联想,把需要赏析的字放入原句中结合诗句描述画面,要注意字不离句。
3.分析作用。点出该字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一点是答题的重点环节,一定要答得具体全面,要有全局观,做到句不离篇。
具体答案组织形式为:
该字有……的含义,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化……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情形,渲染了……的氛围,表达了……情感,同时与……照应(或为……作铺垫),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增添了诗歌的意蕴。
五、确定“诗眼”
就一首诗而言:“诗眼”指某一联或某一句,它们一般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含有某种哲理的诗句;全诗最精彩和关键的诗句,尤其是精练的动词、形容词所在的诗句。有时也指某一词。
就某一联或某一句而言:
①内容上,最能体现诗人强烈感情的词语往往是“诗眼”。
②修辞上,妙用修辞(尤其是拟人)的地方往往是“诗眼”。
③词类上,具有“多重含义”,以最少的字数表达最多的思想情感的动词往往是“诗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
④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中的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中的第五个字。
六、炼句题
1.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分析句子包含的内容、情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对于个别句子,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句子,其内容有精深之处,情感有共通性,它们本身就是赏析的对象。
2.分析其语言结构的艺术特点:有的句子倒装,有种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种整饬的美;有的句子互文,有种开阖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种凝练的美。
3.赏析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诗歌赏析题中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4.分析其在篇章结构中的作用:注意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句子处在诗歌不同的位置,其作用有所不同。高考诗歌赏析题中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诗的第三句、词的上阕末句或下阕首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具体答案组织形式为:内容+手法+作用。
七、解答语言特色
1.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概括语言特色。
2.列例证。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析效果。指出这一特色在传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产生怎样的艺术效果。
具体答案组织形式为:
语言特色+具体分析+作用效果。
【语言特色常用术语类型】
豪放型: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瀚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高旷壮阔、雄浑苍茫、辽阔深远
清幽型: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安谧美好、清净悠闲、淡雅闲适、奇伟诡谲、含蓄深幽、空灵高远
伤感型:空蒙迷茫、冷落萧疏、孤寂冷清、迷离恍惚、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肃杀凄凉
欢快型: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
八、鉴赏表达技巧
首先,明确说出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是什么;其次,分析该技巧(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再次,分析作者选用该技巧(手法)的妙处;最后,指出该技巧(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传达了怎样的旨趣。
【古代诗歌常用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夸张、设问、反问、借代、用典、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情、哀景写乐情等。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衬托、对比、铺陈、象征、联想、想象、照应、抑扬变化、托物言志等。
4.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九、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包括意义的表层深层评价、常识典故传说评价、经历主张志向评价;二是思想内容的评价,包括意象评价和情感倾向评价;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从高考命题来看,“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这一考点主要有以下两种考查方式:
第一,直接考查。题干中多出现“(思想)感情”“情怀(心情)”“志趣(志向)”“人生感悟”等字样,或就全诗发问,或小切口深探究,试题多从诗词中的某一个字、某一个意象、某一句诗、某一联诗等切入,要求学生分析概括其中的情感。
第二,间接考查。往往在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中连带考查。具体答案组织形式为:描写了……内容(情调),运用技巧,抒发某人……的情感。
命题无常,应答有术
2024届高三语文诗歌鉴赏二轮
难以适应主观题出现一些新题型。
对答题方向不明确,总是答非所问。
不知道怎样回答主观题,不会概括。
总是答不到点上或不能写出所有的点(答不全)。
读不懂诗,有时不能领悟作者情感。
我们的疑难:
阅 卷 者
答 题 者
命 题 者
从“孕育”到“完成”一次测试,起码有哪些人共同参与
明明白白“你”的心
课堂活动一:你是高考命题人,你更欣赏下列哪一组命题 说说你的理由。
第一组 第二组
“地阔峨眉晚,天高岘首春”这一联是如何抒情的 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 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该怎样理解 请简要分析。
套路 反套路
问题切口更小,更有针对性、情境性
以生考熟,用陌生的问题情境考查熟悉的知识。
命题“无常”,亦“有常”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突出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重视题目的情境化、任务的指向性,注重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2020修订)》:
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
课堂活动二:
你是高考答题人,你将如何应答
·(2020新高考Ⅰ《赠别郑炼赴襄阳》)诗的颈联写到峨眉、岘首两座山,对表达离情有何作用。
·(2021新高考Ⅰ《寄江州白司马》)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
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该怎样理解 请简要分析。
·(2021新高考Ⅱ《示儿子》)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2022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22南海区统考《检校山园书所见》)“亲仁善邻”“睦乃四邻”是古人对美好邻里关系的表述。本词体现了词人与乡人之间和睦融洽的邻里关系,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一)从审读题干开始:请圈点勾画出题干的重要信息,并与知识体系(资料与建议)进行勾连。
调动知识储备(知识框架、课本等)根据题意灵活迁移。
抓对象,主语;副词;限制性词和短语;
文中的关键词;题干所引材料中的评价性词句。
、
审 题 之 术
第一步:通读题干,抓住关键。
第二步:找准切口,明晰指令。
第三步:调动储备,思维建模。
读懂命题者意图,切勿乱套“套路”。
(2021高考全国甲卷)
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① 陈师道
侧径篮舁②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③ 。
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
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
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
【 注 】 ①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②侧径:狭窄的路,篮舁:竹轿。③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
问题: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 请简要分析。(6分)
(二)真题再思考:你穿越到2021年高考,你会如何组织答案
·第一步:通读题干,抓住关键。
·第二步:找准切口,明晰指令。
·第三步:调动储备,思维建模。(难点!)
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 “隐”的关系的 请简要分析。
①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兼容于一身的;(总体概括“仕”与“隐”的关系)
②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愿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 (具体阐述“仕”与“隐”的内涵)
【参考答案】
0分,被“套路”!误读了人物形象。
2分。没有扣准题干关键词“关系”,并且第一点对文本有误读。
复盘归因:请你指出以下答卷的存在问题。
4分。没有扣题干“关系”,对“隐逸”内容的提炼可以更精准些。
4分。没有扣准题干关键词“入寺庙……”不是立足文本的分析,无效作答。
01 尊重文本,真阅读。
02 尊重题干,真思考。
03 尊重套路,不依赖。
04 尊重教材,懂迁移。
应 答 有 术
原则:读懂诗歌,立足文本,因题制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韩干马图①(节选)张耒
头如翔鸾月颊光,背如安舆凫臆②方。
两髯执辔俨在傍,如瞻驰道黄屋张。
北风扬尘燕贼狂,厩中万马归范阳③。
天子乘骡蜀山路,满川苜蓿④为谁芳。
[注]①韩干:唐代著名画家,被玄宗召入宫廷专画内厩名马。②凫臆:野鸭的胸部。③燕贼:指安禄山。安禄山曾改国号为燕。范阳:在今天河北涿州一带。安禄山在这里发动了叛乱。④苜蓿:多年生开花植物,可作饲料。
问题:诗以“满川苜蓿为谁芳”为结尾,写到苜蓿遍野,对表达作者的情感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 分 )
课堂活动三:学以致用,夯实强化
①苜蓿遍野,但现在却无马可喂; (以最后一句为起点,分析内容)
②前四句极写马的神采非凡,五六句转写因战乱爆发,万马被夺,结尾 绘出苜蓿遍野却无马可喂,诗脉发展跌宕有致,诗人情感也随之涌向高潮; (从篇章结构角度分析)
③以景结情,情景交融,以苜蓿遍野却无马可喂形象、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哀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
补充细则:
(1)能翻译出:满川的苜蓿为谁开花 得2分。没有问句,只写出苜蓿开花得1分。
(2)写出抒情方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乐景衬哀情,任意 一个均可)得1分。写出表达的情感2分(其中,结合唐王朝没落、天子入蜀等时代背景1分,感情1分)
(3)写出战乱前后对比1分
【参考答案】
审题有法,解题有方。
高效备考,心中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