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第三课
2、内容和地位:必修一专题五主要讲建国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的外交,其主要线索是新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的时期做出适当调整,以适应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最终逐步走向世界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史实。
本课是专题五的最后一节内容,是现代中国对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系的最后一个时期,即改革开放后的外交,同时本节的内容着重反映的是新中国真正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并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历史。因此,从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来看,这节课的内容不仅在现代中国的外交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是对外关系的重要转折点。
3、课标要求: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
4、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道不结盟政策是中国新时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认识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体会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做贡献的理想和国际意识。
5、本课内容比较贴近生活,学生可通过收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新闻、阅读报刊了解到当代中国外交的一些概况。高一政治新课程也涉及到中国外交。因此学生对教材内容不会感到陌生,这有助于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学情分析:
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接受过历史义务教育,对历史事实有基本的认识,而且对最近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的学习观、价值观都尚未定型,属于可塑性、叛逆性都很强的一个阶段。因此,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就显得格外重要。
我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农村中学的生源 ( http: / / www.21cnjy.com )占多数,学生的入学成绩不高,初中的历史知识相对薄弱,受初中次科观念的影响,学生对历史的兴趣不强。再加上新课程采用专题体例编排,跳跃性强,学生普遍感到学习难度大,知识衔接不上。本课学习内容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学习容量不大,学生对新时期的外交史也有一些了解,因此,在课堂上,可以多创设一些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努力加深学生的印象并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结合国内外形势的变化,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和内容;
2.知道不结盟政策是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3.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参加和举办APEC会议;创立上海合作组织。)
4.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创设情景,感受历史(新旧中国外交形象的对比)
2.阅读材料,论从史出(教师提供材料,学生解读)
3.阅读教材,归纳概括,提炼观点。
4.形成性作业探究,启迪智慧,发散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情况,培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3、通过本课学习,增强改革开放、面向世界、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开放意识。
4、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各国各地区民族文化传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
四、教学策略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外交成就
(依据: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表现和外交成就,是本节课主干知识点,也是课标要求的重要内容。)
2、难点: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
(依据: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必须从基本原则、出发点和具体表现三方面分析掌握,教材知识比较零散,学生不易理解,因此定为本课难点。)
(二)、教学活动:课前预习、情境导学、材料问答、探究学习、练习巩固等多种方式互相结合、渗透。
(三)、教学形式:学生自主预习、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师生共同探究。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情境导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学案导学法。
(五)、教学媒体:自制多媒体课件(含影音、图片、图像、文字资料等。)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体现师生的双主体地位,努力启发学生思维,在形象教学中提高学习兴趣。)
五、教学理念
本节属于政治史领域的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讲中国的外交必然要涉及到世界史的内容,所以在教学中要从全球史观的理念出发。尤其是要注重从世界范围内看中国,以及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世界。同时,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通过观察图片、观看影音资料以及文字材料等方法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
检查预习效果——(设计意图:通过课前学案预习,要求学生在上课前粗略掌握本节课的主干知识点。)
(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2)、新时期中国开展活跃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是什么?多边外交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3)、中国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
导入——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问题:根据上述材料,说说旧中国在世界外交斗争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任人宰割,弱国无外交)
(设计意图:(1)、选择旧中国外交失败的典型事例,与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成就形成鲜明对比。
(2)、通过对历史的追溯来深化对现实的思考,从世界的角度看中国。)
新课——自主探究,理解问题。
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1984.5.12接见尼日尔国家元首赛义尼(展示幻灯片)
提问:结合邓小平的话,思考: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何调整?其原因是什么?
一、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引导学生总结教材内容,提炼历史观点。学生答后,教师总结)
(一)、调整:(1)、基本原则——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美苏争霸给世界和平带来威胁)
(2)、出发点——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需要)
(3)、奉行不结盟政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二)、原因:(1)、主要因素:改革开放的需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需要一个长期和平的稳定环境。)
(2)、国际因素:国际秩序中多极化趋势出现(西欧各国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壮大,冲击了两极格局。)
(3)、决策因素:邓小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出新论断(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经济和科技日益成为国际关系中的关键因素;预测出未来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多极化。)
探究学习1:为什么邓小平说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推行不结盟政策的原因)
1、与大国结盟可能会受制于人(与苏联结盟的经验教训)
2、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一旦同任何超级大国结盟,都有可能影响世界战略的平衡,不利于国际局势的稳定。
(设计意图: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是本节课的难点,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和适当探究,有助于加深其对本节课主干知识的掌握和难点内容的突破。)
(过渡)二十多年来,中国外交在以邓小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贯彻邓小平外交思想,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新时期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表现。
二、活跃的多边外交
多边外交的舞台——联合国
材料一:在1998年初的伊拉克武器核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危机中,江泽民主席曾数次与一些国家领导人交换信息,阐述中方的立场。中国同意安理会通过的对伊拉克武器核查的决议,但在对安理会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并积极支持联合国的努力。
材料二: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参加了1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维和人员3000多人次。2003年外交部长李肇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会继续参加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应有贡献。(播放视频剪辑:中国维和人员)
材料三:1985年中国宣布单方面裁军10 ( http: / / www.21cnjy.com )0万,到1990年共裁减人员103.9万。1997年又裁减50万。2003年9月1日,江泽民在国防科技大学庆典活动时又宣告到2005年再裁减20万。
材料四:针对冷战结束以后西方国家在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外交领域以种种借口干涉发展中国家内政的做法,邓小平倡导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社会制度、发展战略和生活方式,别国无权干涉。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问:结合上述材料,思考:中国如何全面参与联合国的事务?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相关活动?如何评价中国的这些努力?
(学生答后,教师点评并总结。)
①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能得到公正合理解决。类似的还有近年来我国多次参与了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
(评价:坚持原则,仗义执言的积极姿态,树立起了负责任爱和平的大国形象。)
②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和裁军工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事业起了积极作用。
③材料四,反映了中国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学生阅读课文,归纳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的具体表现,展示幻灯片:
A、2000.9首倡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次首脑会晤(纽约,华尔道夫饭店)
B、2005年9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纽约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圆桌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探究学习2:中国积极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答:1、原因:
①、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的外交政策相一致;
②、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负责任大国的作用;
③、维护联合国权威,有助于稳定国际和地区形势。
3、影响:
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国际环境;
②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③使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情境,阅读材料,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直观感受到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发挥建设性作用的具体表现。同时,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会站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世界。)
三、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1、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活动
(展示幻灯片,教师重点介绍亚太经合组织一些活动图片。)
(1)、1993年,江泽民主席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2)、2001年10月,中国上海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2、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SCO(展示幻灯片)
(1)、成立背景
面临共同问题:边境走私、民族分裂分子的分裂活动、边境贸易、边境资源的开发……
(2)、成立的意义
是中国新时期外交工作的突出成就之一,促进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
(3)、合作的领域
政治、安全、外交、经贸、文化等方面全面互利合作。
(4)、联合行动的主要活动
最初,“上海五国机制”是一个讨论和解决边境地区加强军事信任与裁军的元首会晤机制。
2001年6月,它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
(5)、上海精神: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教学设计:利用一幅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内的地图,以图来讲解中国在区域合作上的积极努力。
目的:通过地图可以加强学生的时空观念,从总体上把握中国的区域合作问题。)
探究学习3: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作为高一新生,初来乍到的你,如何与来自各地,性格各异的同学友好相处呢?
答案提示:
1、多交朋友,少树敌;2、求同存异;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和平共处;5、自尊与尊重他人。
教学结构: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奉行真正不结盟政策
坚持对外开放
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的合理解决
新时期的外交 开展以联合国为 积极参加维和行动和裁军行动
政策与成就 中心的多边外交 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
经济新秩序
积极参与亚太经合组织的活动
推进新型
区域合作 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小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对新时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外交政策做了调整。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忧患意识、安全意识和应变意识,紧紧抓住有利的外交因素,努力开创外交工作新局面,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
探究学习4:(发散思维,启迪智慧)
①新时期中国在联合国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请举例说明。
②从旧中国屈辱外交到新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谈谈你感触最深的一点体会。
③通过对本单元内容的学习,你觉得一个国家外交的基础是什么?新中国外交事业五十年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④你认为未来中国外交可能面临什么样的挑战?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你对中国外交的前景有什么看法?谈谈你的认识。
(以上题目侧重于让学生思考,可视剩余时间长短决定让学生发言与否。)
布置作业:
综合本专题的三节内容,编制新中国外交成就大事年表。
七、反思小结:
本课内容主要讲述新时期中国外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策的调整与外交成就,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学案预习、情境导学、自主归纳、合作研讨、探究学习等方法,力图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适当拓展,并结合当前国际形势,用全球史观和整体史观分析问题。并把中国的多边外交与个人的广泛交友结合起来,通过探究问题启发学生,引导他们树立开放、进取的交友观和价值观。
课堂上设置四个探究问题,在保证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务完成的情况下,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时间多少适当做出调整或删减,以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思维能力的目的。
课堂练习:
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 ( B )
A、改革开放政策 B、不结盟政策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推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 ( B )
A、和平与动荡 B、和平与发展 C、南北对话 D、南南合作
3、国际旧秩序存在的根源是 ( A )
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南北经济差距的拉大
C、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D、联合国未能发挥重大作用
4、下列国家不属于上海合作组织的是 ( B )
A、俄罗斯 B、土库曼斯坦 C、吉尔吉斯斯坦 D、乌兹别克斯坦
5、下列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哪一项是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的 ( D )
A、独立自主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推动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对外开放
6、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的中心是 ( B )
A、美国 B、联合国 C、世界和平与发展 D、反对霸权主义
7、当今我国积极发展对外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 D )
A、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B、捍卫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C、维护世界和平 D、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8、上海合作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其核心是 ( D )
A.经济联盟 B.政治联盟 C.军事联盟 D.结伴而不结盟
9、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它主要维护的区域是 ( C )
A.亚太地区 B.中东地区 C.中亚地区 D.东南亚地区
附:本课学案
第三课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一、相关情景:
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A ( http: / / www.21cnjy.com )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是本区域国家和地区加强多边经济联系、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织之一。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为“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间贸易壁垒。”
目前共有21个成员国,拥有世界世界人口的45%,国民生产总值约占世界总量的55%,贸易额为世界总额的46%。每年一届部长级年会和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993年,江泽民主席在美国西雅图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2001年10月,中国上海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
2、上海合作组织——SCO
上海合作组织 (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 SCO)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的前身是由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俄罗斯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哈萨克斯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吉尔吉斯斯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和塔吉克斯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组成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6月14日,“上海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六次会晤,乌兹别克斯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 以完全平等的身份加入“上海五国”。15日,6国元首举行了首次会晤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并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宣告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面积3000多万平方公里,约占欧亚大陆的五分之三;人口约14.9亿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约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工作语言为汉语和俄语。
上海合作组织对内遵循“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对外奉行不结盟、不针对其它国家和地区及开放原则。
3、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 ( http: / / www.21cnjy.com )ovement -- NAM) 萌发于冷战年代。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举行会谈,针对当时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严重对抗使夹在其中的广大中、小国家深受其害的情况,提出了不结盟的主张。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25个国家出席了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原则;支持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以及发展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的斗争;坚持反对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种族文化和一切形式的外来统治和霸权主义;呼吁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冷战时期独立于美、苏两大集团之外的第三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量(中间力量),他们名义上是不结盟,实际上他们是不结盟的结盟,他们在一起经常开会,讨论一些重大的问题。中苏关系破裂后直到现在,中国奉行的真正是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二、自学提纲:
1、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原因和表现是什么?
2、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3、新时期中国开展活跃多边外交的重要舞台是什么?多边外交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4、中国在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方面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
三、作业布置:
综合本专题的三节内容,编制新中国外交成就大事年表。
四、参考链接:
http://baike./view/22120.htm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亚太经合组织介绍)
http://news./ziliao/2002-06/01/content_418824.htm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上海合作组织介绍)
http://history./shipin/default.asp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中国历史在线)
http://www.fmprc./chn/ziliao/wjs/t8737.htm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
材料:
日本根据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的“二十一条”(Twenty-one Demands)和1917年与列强的密约,要求把德国在中国的山东的“权利”全部转让给日本,理由是日本为“东亚和平”在山东对德国采取的军事行动花费了几十万日圆,死伤数十人。
顾维钧代表中国发言,强调山东是中国固有领土,要求尊重中国的政治独立,领土完整。在顾维钧的凌厉攻势下,日本诡称同意将山东问题交还中国,但是先由德国交日本,再由日本归还中国。
然而日本事前与列强已有协定,美国等国终于与日本沆瀣一气,牺牲了中国利益。会议作出最后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利给予日本。这一决定对中国代表充耳不闻,甚至会议记录及条约草案也未给中国代表过目。——《国际关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