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专项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
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小明将一块干冰放入水杯中,水中出现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同时水面上方出现大量“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泡中是水蒸气 B.“白气”是水蒸气
C.“白气”是液化现象 D.干冰放热
2、小明对生活中的热现象的解释或做法正确的是( )
A.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是一种汽化现象
B.夏天从柜中出的饮料瓶外有“流汗”现象,是由于瓶内的饮料扩散导致
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是的地方有利于加快水分蒸发
D.寒冬的玻璃窗户上常常会有一层“水汽”,应当从室外擦玻璃才能擦干“水汽”
3、医护人员所戴的护目镜容易起水雾。护目镜上水雾的形成与下列现象成因相同的是
A.玻璃上的“冰花” B.嘴里呼出“白气” C.湿衣服变干了 D.雪人直接变小
4、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 )
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
B.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
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
5、下列中华古诗中涉及到的有关物质,对它形成的物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
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露的形成过程是汽化现象
C.“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雨的形成过程是升华现象
D.“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固现象
第Ⅱ卷(非选择题 85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北京冬奥会采用了最先进的二氧化碳制冷技术。如图,地下制冷管道内的液态二氧化碳汽化 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地面温度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接着往地面上浇水,水就会 ______ 成冰。(填写物态变化名称)
2、图是以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翡翠蝈蝈白菜和芍药雉鸡图玉壶春瓶为原型的文创雪糕,夏天揭开雪糕的包装纸会看见“白气”是_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在此现象形成的过程中要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3、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汽化过程要______热,液化过程要______热。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是在______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只在______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激烈的汽化现象。
4、端午节时很多人家会煮粽子。煮粽子的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打开锅盖取粽子时要注意防烫伤,因为水蒸气液化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将剩下的粽子放入冰箱冷冻后再取出时,粽子表面有一层白霜,这是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5、如图所示,在做“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中,敞口烧瓶中的水蒸气上升后遇到金属盘液化成水珠滴下来,这一过程中水蒸气是通过______的方法液化的。同时发现金属盘的温度升高,这说明了液化______。为了使液化现象更明显,可以对金属盘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三、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7分,共计35分)
1、炎热的夏天扇扇子会感到凉快,请你用相关的物理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
2、吃火锅时,小玉对着刚从热腾腾的锅中夹出的肉吹气,肉会凉的较快,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3、雪糕是大家都喜爱吃的冷饮。夏天当我们吃雪糕时撕下包装纸会发现冒“白气”,根据你的所学知识,雪糕冒出的“白气”与实际相符的是哪幅图?并解释其原因?
4、75%酒精湿巾可以有效杀菌,对疫情防控起一点作用。
(1)当我们用其擦手杀菌时,为什么手会感到凉爽?
(2)如图的酒精湿巾说明书中要求揭开贴纸抽取湿巾后要及时合上,要置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请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要求这样做的原因。
5、1773年冬天,俄国圣彼得堡的一家舞厅,由于人多,又有成千上万支蜡烛在燃烧,使得舞厅又闷又热。一名男子忍受不了这种折磨,一拳打破窗户玻璃,奇迹出现了:一朵朵美丽的雪花随着从窗外吹来的寒冷气流,飘落在热得发晕的人们的头上和手……屋里下雪了!而屋外的夜空却是星光灿烂!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答:______。(不超过20字)
四、实验探究(3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
1、以下各图是我们在课堂上完成的一些实验。
(1)钢锯条以如图甲所示方式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锯条由于___________而发出声音。改变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会改变响度音调;
(2)如图乙所示,用酒精灯对烧瓶加热一段时间后,金属盘底部出现水滴,这是水蒸气发生___________而形成的造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随着实验的进行金属盘的温度___________升高降低不变;
(3)如图丙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紫色的气体,这种物态变化叫做___________。书本上没有用酒精灯直接给碘锤加热,而是采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的,是因为碘的熔点比水的沸点___________高低。
2、严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应将__________(选填:“碎冰”或“整块冰”)放入图甲装置试管中,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的优点是使冰__________,便于观察试管中冰的状态变化;
(2)观察图乙,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
(3)某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了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由图像可知:冰属于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品体”)。
3、在探究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规律时,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50 53
乙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1)甲和乙两种物质,属于晶体的是_____;
(2)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
(3)当时间为9min时,该晶体处于______态。(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C
【详解】
干冰在水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吸收热量,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产生“白气”,气泡中是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白气”是小水珠,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C
【详解】
A.衣柜中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变小甚至消失,是固态变气态,是一种升华现象,故A错误;
B.夏天从柜中出的饮料瓶外有“流汗”现象,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到冷的饮料瓶放热液化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液体表面积有关,将湿衣服晾在通风且光照充是的地方,增大液体表面空气流速,提高液体温度,有利于加快水分蒸发,故C正确;
D.寒冬的玻璃窗户上常常会有一层“水汽”,是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放热液化成的小水滴,应当从室内擦玻璃才能擦干“水汽”,故D错误。
故选C。
3、B
【详解】
水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水雾的形成是液化;
A.玻璃上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故A不符合题意;
B.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
C.湿衣服变干是水蒸发,属于气化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雪人直接变小是固态的雪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升华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D
【详解】
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在较低温的天气里,能容易熔化,故A错误;
B.严冬,室内的温度比室外的温度高,窗户把室内室外隔开,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上温度较低的冰冷窗户,会放热凝华成“冰花”,所以结在玻璃的内侧,故B错误;
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由于瓶内的高温水蒸气流动出来后,遇上温度较低的空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故C错误;
D.一般在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中的,故D正确。
故选D。
5、A
【详解】
A.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正确;
B.露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雨的形成过程是液化现象,故C错误;
D.雪的形成过程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二、填空题
1、 吸收 凝固
【详解】
[1]根据题意,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可以使地面温度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说明汽化具有降温的效果,所以汽化是吸收热量。
[2]水是液态,冰是固态,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2、 液化 放热
【详解】
[1][2]夏天揭开雪糕的包装纸,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看见“白气”,液化过程中需要放热。
3、 吸 放 任何 一定温度(或者沸点)
【详解】
[1][2]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汽化过程要吸热,液化过程要放热。
[3][4]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只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激烈的汽化现象。
4、 保持不变 放热 凝华
【详解】
[1]水沸腾过程中,持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2]打开锅盖取粽子时,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为小水滴,液化放热,故要注意防烫伤。
[3]粽子表面有一层白霜,是冰箱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冰晶。
5、 降低温度 放热 在盘中加一些冰
【详解】
[1][2]由题可知,高温水蒸气遇到低温金属盘,液化成小水滴,是利用降低温度的方式使气体液化,同时在液化的过程向金属盘放热,使金属盘温度升高。
[3]为使水蒸气更容易放热,应降低金属盘的温度,故应向金属盘中加一些冰块。
三、简答题
1、见解析
【详解】
炎热的夏天扇扇子会感到凉快,这是因为扇子扇出的风加快了身体表面汗液的蒸发速度,蒸发吸热,带走身体表面的部分热量,就会感到凉快。
2、见详解
【详解】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主要有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大小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吹气可以加快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从而加快了蒸发,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肉会凉的更快。
3、见解析所示
【详解】
与实际相符的是乙图;因为雪糕周围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许多小水珠,水珠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小水珠会下沉。
4、 (1)见解析;(2)见解析
【详解】
(1)用酒精湿巾擦手杀菌,酒精易蒸发,蒸发时需要吸收手的热量,使手的温度降低,手会感到凉爽。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自身的温度,环境的温度,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流动的快慢等因素。酒精湿巾说明书要求揭开贴纸抽取后及时合上,是为了减慢液体表面上方的空气流动;置于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是为了降低液体的温度,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减慢酒精的蒸发。
5、答案见解析
【详解】
室内温度较高,水蒸气含量大,室外的低温冷空气进入室内,使水蒸气剧烈放热凝华形成冰晶,形成雪。
四、实验探究
1、 振动 音调 液化 升高 升华 高
【详解】
(1)[1][2]把钢锯条紧压在桌面上,拨动伸出桌面的一端,锯条振动发出声音;改变钢锯条伸出桌面的长度,锯条振动的频率改变,用相同的力再次拨动,锯条的振幅不变,因此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2)[3][4]当用酒精灯给烧瓶中的水加热时,烧瓶中汽化的水蒸气上升遇到温度较低的金属盘就会液化形成小水滴,由于液化放热,所以金属盘的温度升高。
(3)[5]对碘锤缓慢加热,会看到碘锤内充满碘蒸气,碘由固态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6]该实验中,不用酒精灯直接给碘锤加热,而是采用水浴法对碘锤加热,是由于碘的熔点比水的沸点高,碘不会熔化,但碘吸热时容易升华变成碘蒸气。
2、 碎冰 均匀受热 -3 晶体
【详解】
(1)[1] 为了减小熔化时间,实验时应将碎冰放入图甲装置试管中;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水浴法加热,冰块受热更均匀,便于观察试管中冰的状态变化和记录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2)[3]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液柱液面在零摄氏度以下,故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 -3℃。
(3)[4]由图丙可知,时,吸收热量,冰的温度不变,处于熔化过程,因此冰有固定的熔点,属干晶体。
3、 甲 48 液
【详解】
(1)[1]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持续吸热,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甲为晶体。
(2)[2]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表格中甲物质在48℃时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晶体的熔点为48℃。
(3)[3]当时间为9min时,温度为50℃,已经高于熔点48℃,所以此时晶体已经完全熔化,故此时为液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