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郭沫若诗两首
一 本课要解决什么问题?1继续练习朗读。
朗读应该包括读音准确,节奏,重音,语气、语调、语速。
2区分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天上的街市郭沫若作者介绍郭沫若,原名郭开贞,诗人,学者,代表诗集有《女神》《星空》等
选自《郭沫若全集》 这首诗写于1921年10月24日。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经过去,北洋军阀连年混战,中国社会一片黑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诗人从日本回到祖国,面对着一片黑暗的社会现实,先前对祖国的美好憧憬陡然破灭,陷于苦闷失望;但并未绝望,仍然执着追求光明和理想。《天上的街市》就产生于这样的年代,表达这种思想感情。
背景介绍默读课文、解决字词:缥缈(piāo miǎo)
隔(gé) 灯笼(lóng) 甚(shèn)疏(shū) 鲛(jiāo)人
例如:第一节要突出诗的“神”、“奇”的意境。先用叙说故事的语气,轻慢地朗读“远远的街灯”五个字,重音放在“街灯”上,“明了”则要读得轻快,表现出一种惊喜。
读“好像”时要略停,表示诗人在展开奇妙的联想,再用较缓的语调读下去,重音落在“明星”上,因为“明星”与“街灯”相映衬,又都是光明的象征。
三、四句的读法与一、二句基本相同。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堪/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本诗的主题: 作者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 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一)(1)写街灯与明星交相辉映的景象。
(二)(2)具体描写天上的街市。
(三)(3-4)写天上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局部揣摩:第一部分:
1 第一节和其它节在内容上有什么区别?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第一节是写实,而其它节则是想象。采用 了比喻的修辞方法。2 结合第一节,体会一下什么是联想?怎样展开联想?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一种写作手法。它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或内在联系。如“街灯”和“明星”都有距离远,是点状发光物的特点;另外,在空间和时间上二者又很接近因此会由“街灯”想到“明星”,再由“明星”想到“街灯”。3 这样联想有什么作用?既描绘了迷人的夜景,又暗示了对光明未来的追求和对 黑暗现实的不满。这种带有 浓厚幻想色彩的“联想”,吸引着读者的视线从人间转到天上,为下面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好铺垫。
否,因为句首冠以“我想”表明了下面写的都是作者主观想象,如果改为“在”字,就变为写实的文字了。
第二部分:
1 “我想”能否改为“在”?为什么?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来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也是一种写作手法。想象的结果往往是人们从未感知过的或实际上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但想象的内容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
2什么是想象?
3你想象夜空中会有什么?作者又是
怎样想象的呢?有街市,有珍奇的物品。 1、用“缥缈”修饰“空中”,从隐隐约约当 中表现出天空的高远深邃。
2、用“美丽”形容“街市”,总写出街市的美好。
3、用“陈列”修饰“一些物品”,表明店铺中物品相当多,摆布很得当
4、用“世上没有”修饰“珍奇”突出了珍贵奇异物品世上绝无。 体会“缥缈”、“美丽”、“陈列”、“世上没有”的表达效果。 第三节怎样由上节写天上的街市,进到写天上的人物?
由上节想象的天上的街市,联想到天河,联想到民间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进而更展想象,描写想象中的牛郎织女。
第三部分
第三、四节想象、描写出了牛郎织女什么样的生活情景?天河不能隔离这一对恩爱夫妻,牛郎骑着牛儿蹚过浅浅的天河去见织女,夫妻朝朝相会,夕夕团圆。耕织之暇可以在天街悠闲游观。牛郎织女获得了解放,获得了自由,生活美满幸福。
你熟悉牛郎织女的故事吗?作者的想象和原来的故事有什么不同?这样想象用意是什么?诗人放弃了有情人被生生拆散、难以团圆的悲剧结局,换上了牛郎织女生活自由幸福的新内容。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第三节怎样合情合理地写出想象的牛郎织女?淡淡的天河既然是“浅浅的”、那“不甚宽广”的推断也就具有了合理性;有了这天河是“浅浅的”、“不甚宽广”的铺垫,“那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的想象,就显得合情合理了。这首诗写于社会黑暗年代。诗人为什么着力想象天上街市的美好,人物的幸福?怎样理解这首诗的中心意思? 诗人不满当时黑暗社会现实,执着追求光明和想理,才想象、描写出美好的天上街市和幸福的天上人物。表达了憎恶黑暗现实、追求光明幸福的炽热感情。并引导读者向往自由幸福的理想生活,和黑暗现实进行斗争。
本诗是怎样逐步展开想象的?诗人想象的目的是什么?街灯 明星 天上的街市
天市陈列的物品 牛郎织女的自由
诗人的想象是为了使神话传说与实际景象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似幻似真,引发读者无限的遐思。跟随作者的想象一起去遨仙境,从而感受到诗人追求理想的美好情怀。 1 、诗的后三节明明是想象的情景,作者却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字,说明了什么?
“定然”“定”都表示断定的语气。表明作者坚信这样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使我们读后也同样受到鼓舞和感染。难点探究:2、联想和想象的区别是什么? 联想强调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联想的结果是客观存在的事物。而想象则是对头脑中原有形象的再创造,想象的结果往往是实际不存在的事物,但也是来源于客观现实。3、怎样展开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的联想,应该注意一定要有相似点,想象联想的事物是比喻中的喻体,所以要求学生最好不作同类事物的联想,还要求所联想的事物是美的。 1 、看到潺潺的流水,你会联想到什么?
2、你想象夏夜的星空还会出现哪些奇景。练习:
1、选取神话传说为题材。
2、运用联想和想象。总结写作特点:静夜郭沫若 这首小诗,写于作者留学日本期间。既有对时代的不满,又有对故国的怀念。
背景介绍默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一)写人间的月色和晚景。
(二)写天上鲛人的故事。
局部揣摩:第一部分:
第一节描写了哪些景象?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并说说这些景物给你怎样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描写了月光、松林、白云、疏星,给读者美好、静谧的感受。为 下文写景作好铺垫。朗读指导 静夜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第二部分:
1、“天河何处”一问引出想象,作者想到了什么?诗人想象穿过茫茫海雾看到天河岸边有鲛人在“对月流珠”。2、参考注释了解什么是“鲛人在岸,对月流珠”?3、你认为“鲛人”为什么会流下珍珠泪?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也许是喜极而泣,也许是伤心落泪,也许是极度 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对故国的怀念。难点探究:
1、这两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 都是在写景的基础上,转而进入想象的世界,收尾出人意料,让人回味无穷。 2、诗中写景和想象是什么关系?给你哪些启示?写景是想象的基础,而想象则使景物有了灵魂。而且只有对所见所闻有所触动,才能产生联想和想象。 写作中总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激活自己的想象,才能写出美妙的文章。 练习:1、 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想象的世界,尤其要注意描写“鲛人”的形象。2、请你上网或查阅资料,收集一下关于夜空的神话传说。总结本诗的主题: 作者通过对月光、松林、疏星、天河、白云这些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晚景图,表达了对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露出对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总结写作特点: 1、用景物作铺垫。
2、运用想象。再见